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青少年活動中心 徐 東
青少年美術教育既不是以培養(yǎng)專業(yè)美術人才為目標,也不是任由學生胡亂涂畫的教育,其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訓練,區(qū)別于現在的文化類教學。風景寫生教學能夠使學生在豐富的大自然中以靈活多變的題材掌握繪畫技能,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實現臨摹與創(chuàng)作的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卻不容樂觀。當前青少年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受到應試教育影響,他們的畫面僵硬,缺乏生機。筆者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傳統美術教學中過于重視寫實技法的訓練,卻忽視創(chuàng)作思維的培養(yǎng)。而現實是青年教師在教學中依然延續(xù)以往的“標準”繼續(xù)組織教學,學生無法跳出原有美術教育的限制。另外,青少年學習時間非常緊張,很難抽出時間專門去寫生,去感受色彩的變化,去尋找色彩背后的邏輯。
青少年邏輯能力逐漸發(fā)展,對自然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美術教育過程中要適當增加美術透視、冷暖色調、近大遠小的比例關系等理性的教育。通過寫生課程讓學生對自然感興趣、對寫生感興趣,能夠在風景寫生中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出有想象力的美的繪畫作品。
風景寫生是感受體驗自然的過程。江南古樸的圍墻、皖南破舊的古宅、青石板及零落的石塊鋪成的小路,無不是畫家眼中最美的風景。大自然的光線和色彩變化是無窮的,也是極為生動的。印象派畫家正是通過大量的外出風景寫生,從自然中尋找到色彩的價值。風景寫生有助于學生建立與自然的聯系,增強對自然的理解,發(fā)掘對自然的感受力和洞察力。正是自然的變幻無窮,才讓畫面具有更加鮮活的畫面感。正如戴士和先生所說:“盡量忘記你的一切成見、定見、偏見、愛恨、常識、觀念理想,一切形而上的習慣思維都‘擱置’ ‘懸置’起來,全心全意地擁抱你的視覺,接受它,進而可以用你的視覺向成見質疑、發(fā)問,這就得到了‘觀察之法’,就能細看,看出趣的東西,有益于頭腦和雙手的東西。從而你的觀察推動了思維?!?/p>
著名畫家吳向東對自然與創(chuàng)作有過一段闡述,很適合談油畫寫生色彩。他說:“大自然是慷慨的,它會千方百計讓你得到你想要的,只要你愿意去用心聆聽自然的召喚。然而自然又是挑剔的,它并不能把你意識不到的也給你,它只給你理應得到的,只屬于你自己的那份。自然的境界如同作品的境界。境界一定是心界與眼界的共生。眼界折射心境,心境反映境界?!睂懮且跃盀橹苯佑^照對象的創(chuàng)作,是作為繪畫初學者提煉繪畫表現、收集素材的重要方法。在寫生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春、夏、秋、冬,陰雨晴日變化。色彩是油畫創(chuàng)作的靈魂,只有走進大自然才能真正感受色彩的變化與沉積,那是在臨摹中無法獲得的直觀感受。凡·高等大畫家都曾將對大自然色彩的感受視為藝術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靈感。他認為,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種神秘的升華,他希望將它捕捉。這一切對他來說是一個充滿狂熱和甜蜜的謎,他希望他的藝術能將其吞沒一切的熱情傳遞給人類。
自然中的色彩與油畫作品中的色彩有著很大的差異,畫家將自然中的色彩轉化為油畫中的色彩過程是多樣且豐富的,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受到畫家當時創(chuàng)作的心境和表現技巧的影響。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同樣面對一片景色,不同畫家創(chuàng)作出來的色彩存在很大的差異。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自然景色轉化成油畫色彩的方法和過程。寫生中色彩的轉化和表現是有規(guī)律的,只有熟悉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才能在此基礎上更好地了解自然的色彩與油畫的關系。教師還應該重在引導學生觀察、提煉,通過集體討論和名畫結合講解的方式讓學生確實感受到色彩轉化的定性方法和感性的區(qū)別。另外,寫生的過程,也是構圖與取舍的過程,環(huán)境的色彩必定是豐富的,但是并不一定是美的,很多時候我們在寫生過程中要舍棄與畫面沖撞的色彩物體。這是由畫面色彩的和諧與統一關系決定的,當然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這就要求學生在寫生過程中不斷嘗試才能有所體悟。
無疑,寫生可讓學生在具體創(chuàng)作中直觀感受畫面布局,感受到更加合理的布局才能讓畫面更加和諧。油畫寫生課程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面對同一片景,每個人選擇表現的主體和重點存在很大的差異,而這樣的差異正是構圖差異的表現。這樣寫生創(chuàng)作的體驗對青少年有著重要的作用?!吨袊佬g學院具象表現繪畫作品與教學——創(chuàng)作》一書中也闡述了寫生體驗的重要性:日常觀察積累和視覺上的訓練,是在體驗自然和直觀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創(chuàng)作主題的自在呈現,因此我們認為主題只能從體驗中自然地生發(fā)。創(chuàng)作完成后通過評講,學生能夠感受到選擇不同構圖產生的不同效果。寫生的構圖能夠對畫面整體的效果產生作用,構圖既是青少年油畫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習的關鍵過程。在具體的寫生講解中應讓學生感受構圖的差異、調和、勻稱。油畫構圖要兼顧藝術性、生動性、整體性。
油畫寫生不僅是一幅畫的創(chuàng)作,而且是個人情感的抒發(fā)。構圖的過程也是情感選擇的過程。同樣面對的是秋色,有的學生選擇的是凋零的落葉,有的學生則以近景的方式表現村頭的那棵柿子樹。秋天樹上零散的橙色柿子和黃色落葉同樣美麗,但是感情的基調完全不一樣。
從風景寫生到創(chuàng)作是一次質的改變。從教學實踐的角度看,教師更注重寫生的訓練,而忽略寫生到繪畫的創(chuàng)作能力的轉化與對接。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實踐技巧》中,曹生龍這樣評價寫生與教學的關系:“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手段和方式逐漸多元化,但是許多高校油畫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油畫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知識視野受到限制,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惫P者通過觀察采風、臨摹相似名畫感受,寫生,再到創(chuàng)作來讓學生感受從寫生到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學生在觀察中初步建立了景色的概念,但是在臨摹時必然會對色彩的層次和表現產生很多疑問,這時候需要教師集中講解同樣的藍色的變化的層次,同樣的黃色、綠色的層次變化的深層原因,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理解色彩的表達。
風景的表現應該是多元的,作為教師,有些課程內容需要理性地教學,有些最好是引導,給學生充分的表現空間。寫生本身就是思考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不能簡單地把寫生和創(chuàng)作分開,尤其是一些有創(chuàng)作經驗的畫家,在寫生過程中更容易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激情。青少年在寫生時,眼前的景色同樣很容易觸發(fā)他們情感深處的表達,筆下的色彩也會更為靈動。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將臨摹和思考快速融合的過程,以往對臨摹大師的風景畫產生模糊的感受在寫生過程中某一時刻會恍然大悟。作為美術教師,我們的教學應該引導學生對自然細致地觀察,在畫面中對風景重新剖析,將景色轉為具有韻律美的風景畫。油畫寫生教學是油畫創(chuàng)作教學的基礎,它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油畫創(chuàng)作技能,幫助學生掌握油畫基本創(chuàng)作方法,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油畫創(chuàng)作規(guī)律及相關法則,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但是統一到畫面中需要學生從風景中逐步提煉出線條、造型、敏感、色彩、空間、透視等造型手段。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景色到畫面的過程,剖析、篩選、構圖、選景,逐漸幫助學生建立形式美的風景畫語言。
在風景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就線條來說,較具代表性的是江南風景畫。在江南風景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感受江南景色與線條表達的融合、線條的色彩與情感表現的默契。江南的景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出了流暢自如的線條,放松隨意的涂抹,畫面顯得靈動,處處透著江南的韻味。在構圖中,江南風景畫要注重表現江南獨特的意味與情境。江南的風景帶有江南的人文,江南的建筑更賦予江南深厚的文化氣息。在風景畫中逐步引導學生感受風景畫技法與風景、地域文化的關聯。
自然是變幻的,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走進自然,用心感受自然的變化,以獨特的視角去觀察,將看到的世界用藝術的語言表現出來,再回到視覺圖像的世界中來。任濟東在《油畫風景寫生創(chuàng)作與教學中的形式美研究》中指出:應體現出當代繪畫快速流變、重構再生、主觀自我的特征,引導學生對自然進行剖析與重構,將物象背后隱藏的節(jié)奏與韻律,逐步演變成作者獨具特色的藝術語言,由單純的“寫生”向“創(chuàng)作”過渡,從而創(chuàng)作出個性鮮明、語言創(chuàng)新、具有強烈表現力的風景畫作品,體現出藝術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核心法則,表達出作者對自然與社會深入的觀察與藝術語言上鍥而不舍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