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太湖實驗幼兒園 沈怡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藝術領域指出,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xiàn)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在美工區(qū)域活動中,幼兒是通過不斷思考和操作獲得新經驗的,而教師的任務則是努力捕捉幼兒創(chuàng)作的靈感與興趣點,適時地引導幼兒進行美術活動,使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得到發(fā)展。本著藝術從自然中來、回歸到自然中去的宗旨,筆者抓住“秋天落葉歸根”這一自然現(xiàn)象,關注并追隨幼兒的興趣點,帶領幼兒開展了一系列以落葉為主要材料的美工區(qū)域活動?,F(xiàn)以“‘玩’轉落葉”課題活動為例,探索小班幼兒美工區(qū)域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
大自然是幼兒的活動場,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教師要緊緊圍繞幼兒園美術活動的核心價值,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貼近自然的活動內容,盡可能地支持幼兒進行藝術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
[案例1]秋天來了,樹上的樹葉掉落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里。孩子發(fā)現(xiàn)了躺在大樹下的落葉,捧了一手,筆者把落葉當作材料投放進了美工區(qū)。在開展區(qū)域活動時,孩子們拿白紙開始作畫,燊燊拿了一片落葉說:“我想畫在樹葉上?!?/p>
[案例2]垚垚把彩紙插進壓花機里,一朵朵漂亮的花朵、一顆顆可愛的糖果就壓出來了。垚垚注意到了投放在美工區(qū)的落葉,說:“我想壓樹葉,做一朵樹葉花。”她拿一片樹葉塞進壓花機里一按,把漂亮的“樹葉花”放進了作品罐子里。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兒對各式各樣的美術材料興趣濃厚,樂于探索,不斷發(fā)掘美術材料的新玩法,筆者支持他們利用樹葉的創(chuàng)意,并引導他們操作。在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教師始終應是一位支持者,在肯定、夸獎幼兒創(chuàng)造性想法的同時陪伴和引導。
幼兒園的藝術教育重在興趣與愛好的培養(yǎng),以幼兒偶然的發(fā)現(xiàn)和喜歡的方式開展美術活動,能引起幼兒對藝術活動及大自然的熱愛。因此,在選擇美術材料時,教師既要注意充分利用幼兒偶然發(fā)現(xiàn)的各種自然材料,又要注意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進行引導,從而激發(fā)幼兒進行操作活動的興趣,增強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促進其藝術表現(xiàn)力和動手能力的發(fā)展。
在美術活動的生成過程中,教師要時刻謹記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參與整個活動的生成過程中,關注幼兒獨特的內心世界,注意捕捉幼兒的靈感,鼓勵并引導幼兒關注自然世界,積累素材和經驗,從而創(chuàng)作完整的美術作品,在不斷思考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熟悉并學會使用美術工具,提高美術水平。
[案例3]孩子們看到一只蝴蝶,開始模仿蝴蝶優(yōu)美的舞姿,還拿起地上的兩片樹葉,搭在一起,扇動樹葉,做出蝴蝶翩翩起舞的樣子。在美工區(qū)活動時,瀚瀚拿了兩片大樹葉搭在一起,桓桓說:“蝴蝶有四只翅膀,還有兩個觸角?!苯又?,他挑選了四片樹葉,一只漂亮的蝴蝶搭好了。
從自然中萌發(fā)的創(chuàng)意生動且有趣,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既能發(fā)展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又能在討論過程中根據已有經驗,豐富新的認知經驗。教師應注重引導幼兒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為美術活動積累素材。
[案例4]燊燊捏著落葉唰唰兩下撕成碎片,放在畫有愛心的樹葉上,對瀚瀚說:“你看,這是冰激凌?!卞f:“上面的小碎片是什么?”“這是巧克力豆,送給你吃?!睙鰺鲂χf。
在該案例中,幼兒將樹葉和樹葉組合在一起,通過簡單的線條在樹葉上畫出愛心,能夠通過撕樹葉的方式制作巧克力豆,完成了“巧克力豆愛心冰激凌”的創(chuàng)作。
[案例5]涵涵把一個紙筒放在桌上說:“你們看這像一個花瓶嗎?”她拿起樹葉插進紙筒里,直到把紙筒的口子堵得滿滿當當,可是看著光溜溜的“樹葉花瓶”,涵涵不太滿意,于是她給花瓶畫上了彩虹。
在該案例中,幼兒選擇了兩種不同種類的材料(紙筒和樹葉)進行創(chuàng)意組合,打破了花瓶主角永遠是“花朵”的思維定式,制作了具有藝術感的“樹葉花瓶”。幼兒不會按照成人常規(guī)的思維去定義自己的作品,他們有精彩的內心世界,有獨特的思維方式。
[案例6]美工區(qū)紐扣材料總是無人問津,筆者問:“紐扣可以用來做什么呢?放在臉上可以變成什么?”幼兒們爭著說:“眼睛!”小海綿說:“我想做一個小寶寶,可以用樹葉做小寶寶的身體,用紐扣做他的手?!?/p>
在該案例中,簡單的紐扣材料在幼兒眼里可以是任何東西。幼兒豐富的想象力總是讓作品變得生動有趣,教師不可以用成人局限的想象力和寫實主義想法給幼兒的作品設置條條框框。
教師在創(chuàng)設美工區(qū)物質材料環(huán)境時,不僅要注意到投放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還要關注材料的層次性和結構性。層次不同、種類不同的材料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活動中,教師要在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情況下提供盡可能多的材料組合的可能性,最大限度挖掘幼兒的美術創(chuàng)造潛能。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藝術領域指出,應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與幼兒共同確定藝術表達表現(xiàn)的主題,引導幼兒圍繞主題展開想象,進行藝術表現(xiàn)。教師應引導幼兒根據主題和已有的經驗大膽想象,逐步豐富內容,體驗不同形式美術活動的樂趣。
[案例7]希希說:“老師,我也想做一條小魚,你可以教我嗎?”筆者說:“除了用樹葉拓印添畫的方式,還可以創(chuàng)作一幅小魚樹葉貼畫?!毕OUf:“小魚的尾巴可以怎么拼貼?”筆者說:“小魚的尾巴像一條小裙子,可以把三片樹葉拼起來做小魚的尾巴。你覺得還少了什么?”“還有魚翅!”希希一邊說一邊給小魚畫上了兩只魚翅,又畫上了三個泡泡。
筆者逐步引導幼兒回憶關于“小魚外形特征”的已有經驗,協(xié)助幼兒解決操作上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將小魚形象變得更加豐富、生動、活潑?;顒雍蠊P者也查找資料搜集了一些幼兒優(yōu)秀美術作品,并將這些作品和班級內幼兒的作品一起展示在美工區(qū),供幼兒欣賞學習。
表現(xiàn)同種物體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樹葉拓印添畫之外,還有繪畫、捏泥、折紙、貼畫等方式,教師應引導幼兒使用多種方法來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使幼兒充分體驗到各種美術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藝術教育旨在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和愛好,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明確活動目標,賦予美術活動以實際的意義,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
[案例8]桓桓說:“樹葉寶寶離開樹媽媽一定會很難過的!”瀚瀚說:“可以把它送回大樹媽媽身邊?!毕OUf:“老師,你能幫我們一起把樹葉送回大樹媽媽身上嗎?”筆者問:“你有什么好方法?”希希說:“可以把它們貼在大樹上,可是大樹好像太高了,我夠不著。”筆者說:“請你給它們畫一個大樹媽媽,再把它們貼在它身上吧!”
幼兒的想法天真有趣,但是幼兒的能力也非常有限,把樹葉重新送回真正的大樹身上,對幼兒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時就需要教師靈活轉換形式,引導幼兒將大樹搬到畫紙上,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明確“把樹葉送回大樹媽媽懷抱中”這一目標,幼兒興致極高,很樂意地專注于貼畫活動,這是給教師的指導最好的反饋。
在幼兒自主表達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教師應了解并傾聽幼兒藝術表現(xiàn)的想法或感受,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chuàng)作意圖。在為幼兒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的過程中,應尊重幼兒游戲的自主性,引導幼兒不斷豐富自己的游戲故事,使美術作品更具意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藝術領域指出,要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于并樂于表達和表現(xiàn)。把問題留給幼兒,使其發(fā)現(xiàn)自己解決問題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案例9]希希說:“三片樹葉寶寶成功回到大樹媽媽身上了,那其他的樹葉寶寶怎么辦呢?”“這棵大樹媽媽怎么只有樹干呢?”瀚瀚說。“是呀是呀,怎么沒有樹枝呢?”幼兒們說?!拔乙o大樹媽媽畫上樹枝,這樣更多的樹葉寶寶就可以回家了!”希希一邊說一邊給大樹的左右兩邊都畫上樹枝,給每根樹枝畫了一片樹葉。筆者提示他:“如果樹枝再多一些,一根樹枝上再多送幾片樹葉,是不是就有更多樹葉寶寶能躲進媽媽的懷抱了呢?”
本案例中,在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并完善自己樹葉貼畫的過程中,筆者沒有直接告訴幼兒“你的樹枝畫得太少了,樹葉貼得太少了”,而是把問題留給幼兒,用提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幼兒很樂意接受教師這樣的點評指導,從而在思考、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藝術審美、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在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站在幼兒的角度,用游戲化的語言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并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幼兒都是獨立思維的個體,皮亞杰曾指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知識經驗的。不僅僅在與教師的交流中,在與其他同伴的討論中,幼兒同樣能夠重新審視、思考、反思自己的藝術作品,進而豐富自己的經驗,完善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