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敏
(山東省泰安市精神病醫(yī)院精神科,山東 泰安, 271000)
抑郁癥(Depression)是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持續(xù)性興趣衰退和情緒低落[1]。抑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均有明確的生物學特征,心理因素在發(fā)病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視,除了情緒障礙之外,患者還伴隨認知障礙、思維遲緩、睡眠障礙、食欲減退等不適癥狀。目前,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臨床病因多指向基因、性格、環(huán)境、生理疾病等因素。自殺觀念和行為是抑郁癥患者最為危險的癥狀,可出現(xiàn)在疾病發(fā)展期,也可出現(xiàn)在疾病好轉期和早期,患者通常計劃周密以及行為隱蔽,甚至采取各種手段達到自殺目的。因此,除了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之外,細致全面的護理措施也十分重要[2]。抑郁癥病程較長,且存在難治性和反復性,常規(guī)的護理缺乏針對性,無法實時顧全患者的細致變化,知信行模式作為臨床一套比較全面科學的措施,在培養(yǎng)患者正確認知、樹立健康心態(tài)上具有積極的意義[3]。基于此,本研究在抑郁癥的護理上實施知信行模式下的心理護理干預,分析具體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7月~2021年7月山東省泰安市精神病醫(yī)院收治的100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6.27±5.92)歲。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46.24±5.9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山東省泰安市精神病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和診斷標準(第3版)》中對于抑郁癥的相關診斷標準[4];②無藥物依賴史、嚴重性疾?。虎墼诮跊]有使用過抗抑郁藥物;④不存在酒精依賴史。
排除標準:①伴有心肝腎等器官嚴重性器質性病變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中途退出者。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溝通交流、基礎健康宣教等,引導患者多參與社會性活動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以此來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
觀察組患者實施知信行模式下心理護理干預。在護理前,需要通過觀察和談話的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和情緒情況,依據(jù)患者實際情緒來確定可行的科學心理干預方式。①信念形成護理。通過心理疏導樹立患者的抗病信心,樹立一種健康信念和心態(tài),同時依照患者的個體情況制訂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在患者的病房走廊、宣傳欄、病室內張貼健康宣傳海報。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使用積極性和鼓勵性語言來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患者積極樂觀的抗病心態(tài)。嚴重的抑郁癥患者由于其思維過程比較緩慢或思維量減少,會出現(xiàn)罪惡、虛無的妄想,因此與患者進行交流時要緩慢、耐心,以非語言方式表達支持和關心,通過一些活動引導患者注意到外界。②認知心理護理。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評估患者的病況。對于存在錯誤的理解的患者,需要對其講解疾病的相關發(fā)病機制、病情、注意事項,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必要時可開展講座,引導患者進行自我放松,從而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對患者講解抗抑郁癥藥物的相關知識,告知用藥不規(guī)律會造成的危害風險事件,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③行為輔助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用藥情況,在用藥過程中充分告知藏藥行為的弊端,培養(yǎng)患者的遵醫(yī)用藥依從性。增加患者多和團體、社會人際接觸的機會,協(xié)助患者改善處理相關問題、人際溝通方式,增強社交技巧,使患者在抑郁時得到更多周圍人的協(xié)助和關心,護理人員需要適當穿插健康教育,協(xié)助周圍人加強患者的適應性行為反應,忽略不適應的行為反應,從而改善患者的應對方式。④日常的飲食護理。通過關切和善的語言引導患者進行正確的睡眠、營養(yǎng)、排泄、個人生活照顧,遵循少吃多餐的飲食原則。若患者出現(xiàn)一種認為自身沒有價值,如不想吃飯的情況時,可讓患者從事一些社會性公益活動。護理人員需要主動陪伴和鼓勵患者在白天參與工娛活動,如唱歌、打球、慢跑等行為。在睡前熱水泡腳、喝熱飲以及洗熱水澡等,在睡覺期間避免嘈雜的環(huán)境,為患者提供安靜的入睡環(huán)境。抑郁癥患者常處于悲觀厭世、情緒低落、精神不振的情況,需要護理人員及時給予鼓勵和協(xié)助、讓患者維持一個正向的身心狀態(tài)。護理人員盡可能不讓患者單獨活動,引導患者參與多種團體活動,在和患者接觸的過程中,盡量識別患者的負性情緒,給予心理上支持,避免出現(xiàn)意外風險事件。將患者安置在設施安全的大房間,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整潔舒適等,墻壁多以溫暖明快為主,或者在窗臺種植綠植鮮花,盡可能調動患者的積極情緒。嚴格執(zhí)行整體的護理管理制度,護理人員需要引起并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對于存在消極觀念的患者需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做好巡視工作。尤其是在午睡、交接班和節(jié)假日等工作人員少的情況,需要多加防范。
①心理狀態(tài)評分。使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記錄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分,HAMD評分一共有14個條目,單個的條目分值0~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負性情緒越嚴重。使用SDS評分記錄患者的抑郁情緒,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負性情緒越嚴重。
②護理滿意度。使用山東省泰安市精神病醫(yī)院自制問卷調查的方式記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分值在1~100分,<60分表示不滿意,61~89分表示一般滿意,90~100分表示非常滿意,總滿意率=(一般滿意+非常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③生活質量。使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評定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其中包括社會關系、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周圍環(huán)境,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佳。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
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HAMD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s,分)
?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n(%)]
隨著社會群體的生活方式改變、快節(jié)奏工作方式、社交壓力等,抑郁癥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沒有任何治療方式可以確切的預防和控制不良反應[5]。抑郁癥可發(fā)生在各個年齡階段,其中父母離異的青少年和中老年居多,既包括了先天性因素,也有后天性社會因素[6-7]。近年來,有關抑郁癥的治療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抑郁癥作為慢性應激狀態(tài),是因為應激導致的中樞神經(jīng)肽繼發(fā)影響到HPG、HPA等軸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單一的藥物治療會受到患者的個體差異、認知功能、遵醫(yī)行為等影響到恢復效果,所以全面的心理干預十分重要[8-9]。
心理干預可以通過控制患者的應激源或者情緒來提升機體免疫力,同時改善睡眠,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兒茶酚胺的釋放。知信行模式是改變患者健康相關的行為模式之一,它是一種行為干預理論,將患者的行為改變劃分為獲取知識、產(chǎn)生信念、形成行為三個過程,即為知識、信念以及行為;將知識作為基礎,信念態(tài)度是動力,行為是目標。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將抑郁癥的相關風險、發(fā)病機制和不正當遵醫(yī)行為造成的損傷等知識傳遞給患者,患者接受知識并進行思考,引導并形成一種良性的信念。在這種信念的支配下,讓患者認知到自身的負性情緒和不良遵醫(yī)行為會給身體造成的傷害。普及健康保健知識,讓患者充分了解到相關健康教育知識,建立正確、積極的信念和態(tài)度,使患者主動進行有益于身心的健康行為,從而加強自我的管理能力,提升保護自我以及他人健康的責任感。再以心理學作為基礎,由刺激理論與認知理論綜合而成,讓患者樹立起一種若不能改變不良行為則會出現(xiàn)不良的后果,再清醒地認知到行為改變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相關困難,最后培養(yǎng)患者的能力和自信心,通過這種努力來改變不良的行為[10-11]。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效果明顯,適用于改善抑郁癥的臨床癥狀,促進恢復。在曲立新等[12]的研究中,對80例抑郁癥患者進行了知信行模式下的心理護理,和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比較,觀察組的整體生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知信行模式下的心理護理在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狀態(tài)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意義,和本研究的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將知信行模式下心理護理應用到抑郁癥,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知信行模式下具有更全面科學的干預模式,更具有針對性,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