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洋,談珍瑜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 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7
宮腔粘連(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由于宮腔操作、感染、結核等各種原因造成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宮腔、宮頸管出現完全或部分閉塞、粘連,繼發(fā)月經量少、閉經、反復流產、不孕等臨床表現[1]。隨著宮腔操作及無痛人工流產數量增加,宮腔粘連及不孕癥的患病率逐漸上升[2]。目前,IUA的發(fā)現主要以人工流產或宮腔操作后月經量明顯減少為先兆信號,或因三胎政策開放,以不孕為主訴就診。若宮腔粘連程度輕,可帶粘懷孕[3],對于中度以上的粘連,則需手術治療。臨床常用的手術方案為宮腔鏡下粘連分離術,術后放置球囊、金屬環(huán)或宮腔支架防粘連[4],并以雌激素、孕激素輔助治療作為標準治療手段[5]。粘連分離手術為妊娠創(chuàng)造條件,但術后內膜菲薄且再粘率較高,激素效果不佳呈低反應,其使用還易受子宮肌瘤、腺肌癥及腺肌瘤等雌激素依賴型疾病的限制[6],難以達到妊娠標準,且術后妊娠率低、流產率高。
尤昭玲教授從事中西醫(yī)結合婦科臨床、教學、科研近50年,積累了豐富的臨證經驗,充分發(fā)揮中醫(yī)特色化治療優(yōu)勢,對宮腔粘連、不孕癥、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婦科臨床常見病癥的診療形成獨特體系。尤昭玲根據女性特有生理特征及宮腔粘連術后病機,創(chuàng)立“以通促養(yǎng)法”,有幸跟師學習,現將其對宮腔粘連分離術后修復助孕經驗總結如下。
1.1 西醫(yī)病理IUA的形成是由于內膜基底層損傷,其基質被纖維組織大范圍替代[7],宮腔粘連分離術是用單關節(jié)銳性剪刀行“犁田式”處理,分離膜性或肌性粘連、平整內膜、去除陳舊瘢痕。術后粘連雖經有效分離,宮腔形態(tài)基本能恢復正常,內膜整體均勻但菲薄,呈現以下病理改變:①子宮內膜基底層干細胞受損,致使子宮內膜自我更新、分化增殖能力減弱[8];②內膜上皮及間質細胞增殖分化緩慢,腺體稀疏和功能受損,導致子宮內膜修復受損;③間質裸露部分被炎癥細胞及血細胞覆蓋形成血痂,后被大量纖維組織替代形成瘢痕,使功能層與基底層之間分解不清;④血管的單層上皮細胞損傷后缺少激素受體,雌激素無法與受體結合,呈低反應甚至無反應,出現內膜及血管再生障礙,血流供應不足致容受性下降[9]。
1.2 中醫(yī)病機、治法IUA主要病因為金刃損傷胞宮,致使胞脈虛瘀而為病[10]。宮腔操作直接損傷胞宮,過度刮宮損傷正氣,正氣虛損則邪氣易留戀。宮腔粘連分離手術亦屬宮腔操作,術后呈多虛、多瘀狀態(tài),使本已虛弱的正氣受到再次沖擊,氣血更傷,熱邪、濕邪與血相互交織搏結,阻滯胞宮,熱瘀互結,氣血同病。IUA的病機為胞脈虛瘀,沖任失調,病性為虛實夾雜。尤教授根據IUA術后患者臨床表現,并結合臨床經驗創(chuàng)立調膜防粘方,本方寒熱互制,寓補于通,攻補兼施。方由金銀花、連翹、佛手、板藍根、兩面針、當歸、川芎、益母草、黨參、黃芪、炒白術等藥物組成,主要功效為清熱消炎、活血祛瘀[11]。方中取性苦微寒之金銀花、連翹共為君藥,均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二藥配伍,輕清升浮宣散,清熱解毒之力倍增。兩面針、板藍根為臣藥,具有活血通絡、涼血解毒之功?!把焕麆t為水”[12],氣血失運易致血瘀、濕滯,濕邪和瘀血又反成病理產物影響氣血運行,佐以當歸、川芎活血通脈,益母草既可活血又可利水。黃芪、黨參、炒白術健脾益氣,扶正以祛邪,氣血同調,寒熱互制,使全方無涼遏之弊,輔以佛手理氣解郁。諸藥合用,扶正氣驅邪氣,祛邪不傷正,宣散脈絡,涼血止血不留瘀,改善內膜粘連情況,促進術后修復,防止再次粘連。
陰道四維彩色超聲技術(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4D-TVCD)憑借無創(chuàng)、精準、便捷、經濟的突出優(yōu)勢,可全面呈現生殖鏈終端的異常病變,已成為首選的輔助檢查手段[13]。術前完善4D-TVCD可評估宮腔粘連分離手術指征,為妊娠奠定基礎。術后再次復查以評估手術效果及妊娠條件,妊娠的建立主要取決于內膜容受性(內膜接受容納胚胎的能力),可通過4D-TVCD動態(tài)觀察內膜厚度形態(tài)、血流灌注、血流等級、整體蠕動、子宮肌結合帶等指標以評估[14]。尤教授通過大量病例歸納及長期的經驗積累,總結出術后妊娠所需的條件如下。
2.1 月經量增加IUA術后妊娠需要月經量較前明顯增加,至少較術前增加1/3以上。月經量的增加體現著手術效果好,術后內膜修復可,機體的氣血津液得以恢復。
2.2 子宮內膜厚度適中在排卵期子宮內膜<6 mm 或黃體期內膜<8 mm均認為子宮內膜薄,尤教授研究發(fā)現,最宜著床內膜厚度為10~12 mm,當內膜厚度<7 mm,妊娠率大大降低;當<5.5 mm,妊娠率幾乎為0。因此,需通過中醫(yī)調治使內膜厚度適中,提高臨床妊娠率。
2.3 宮腔及內膜形態(tài)改善宮腔半封閉或封閉狀態(tài)被打開,宮腔容積增大,雙側輸卵管內口暴露清晰可見,無明顯的內收內聚,粘連帶消失,內膜無缺失,內膜的平整性、連續(xù)性、清晰度得到明顯改善。
2.4 血流阻力低及血流灌注好血流級別達到2級以上,灌注血流支數增加;血流阻力下降,其中雙側動脈收縮末期峰值和舒張末期峰值的比值<6.5,子宮動脈的搏動指數<2.5,子宮螺旋動脈的阻力指數為最敏感指數應<0.8[15],宮腔整體蠕動規(guī)則且呈雙向。
2.5 子宮結合帶良好子宮結合帶厚度<3.5 mm,清晰度好,結合帶與整體的回聲體現均勻,子宮結合帶與妊娠結局相關,其功能良好是子宮內膜容受胚胎的前提,將結合帶比喻成孕育生命的“母親河”[16]。
2.6 宮腔環(huán)境無異常宮腔環(huán)境極為重要,一旦術后修復形成瘢痕,瘢痕的阻礙和牽拉影響內膜修復及胚胎著床,術后球囊和支架對內膜的擠壓易影響內膜修復導致出血,術后出血時間長、宮腔內或宮頸管有積液則表明內膜存在炎癥、修復不良,可降低妊娠率。
針對上述妊娠條件及術后氣虛血瘀,胞脈阻滯的病機,尤教授創(chuàng)立“以通促養(yǎng)法”,在調膜防粘方基礎上進行加減化裁,促進術后胞宮、胞脈及內膜修復以助優(yōu)孕。內膜的修復及生長受到上述多種妊娠條件的影響,如血流阻力低、血流灌注好則內膜生長基礎良好。子宮結合帶與子宮內膜及蠕動活性同源[17],結合帶功能良好、內膜蠕動規(guī)則時,則有益內膜長養(yǎng);宮腔環(huán)境無積液及瘢痕等異常,則內膜修復無阻礙,自然得以良好生長。內膜厚度為內膜容受性中最重要且最直觀的指標。因此,宜通調血流阻力及灌注、子宮結合帶、宮腔環(huán)境以助內膜生長修復。
中醫(yī)認為,金刃損傷后正氣虛弱,血液運行緩慢,氣虛則血瘀,氣血同病,致胞宮胞脈瘀滯、氣血運行受阻。內膜不得氣、血、精、津等精微物質滋養(yǎng),無以生長厚實,瘀血不祛,新血不生,腎氣難扶,治宜通經活血、祛瘀生新以滋養(yǎng)精血[18]?!端貑枴の宄U笳摗吩疲骸胺蚪浗j以通,血氣以從,復其不足,與眾齊同,養(yǎng)之和之?!蓖ǚ檩o、為用,養(yǎng)法則為主、為本,通養(yǎng)兼施,以通促養(yǎng)[19]。
3.1 通為用通即通達、暢通,沒有阻礙之意。胞宮中為極細小的孫脈及纏脈組成,胞脈是網絡胞宮及沖任、運行氣血、協調陰陽的通道,尤教授結合中醫(yī)取類比象臨證思維,善用花類、藤類及活血類藥物以暢通、宣通脈絡之阻滯[20],使氣血精津以正常輸布于胞宮以榮養(yǎng)內膜。
3.1.1 通調月經量婦人以血為本,血是月經的物質基礎,然而氣為血之帥,氣能生血,當氣血和調,則經量如常,方中可加大黃芪、黨參的用量至15~20 g,增強益氣健脾之功,助氣血生化之源,氣生則血生,氣旺則血充;月經量的增加,還取決于經絡的通暢,經絡通則氣血運行無阻,可加用澤蘭、澤瀉以增加除濕利水、行氣通經之效,可再加雞血藤,其色如雞血而得名,能養(yǎng)血榮膜,藤類藥物善走經絡,以助行氣活血之力。
3.1.2 通調內膜血流血流阻力過大,氣血精津無法抵達內膜以養(yǎng)膜潤膜,治以散瘀宣絡,選加三七花、雪蓮花以行血散瘀、通脈和營。舒張期子宮動脈血流部分缺失或完全缺失時,常提示子宮內膜的血液循環(huán)差,無法潤達內膜,“廢血”無以排出胞宮[21]。治以理氣散瘀、宣絡潤膜,選加三七花以宣暢瘀滯,可增加三七花的用量至8~10 g,大劑量三七花行血活血之力強[22],酌情配伍丹參養(yǎng)血活血,使瘀血祛新血生,血流阻力降低、灌注增加,月經量亦隨之漸增。
3.1.3 通調子宮結合帶子宮結合帶與子宮內膜、內膜蠕動活性具有同源性,通調結合帶可促內膜生長,提高內膜蠕動活性。選加三七花、路路通調帶通路,三七花既具三七活血化瘀之功,又具芳香宣散之效,能宣暢胞宮經絡血脈;路路通其外多刺棘,內似蜂窩多孔,通經活絡之力較強,取其象能破能通,此二藥配合,能暢通結合帶至內膜的脈絡[23]。
3.1.4 通調宮腔環(huán)境當宮腔中出現炎性或血性積液時,提示內膜修復障礙,又將進一步阻礙內膜再生,選加白芷、皂角刺以利水通液,積液消則內膜易生?;被ā⒌赜軟鲅寡?,仙鶴草補虛止血,防宮腔內再出血。瘢痕的生成既影響內膜的再生,又阻礙后期胚胎著床,故防止瘢痕、減速瘢痕化尤為重要,可選月季花疏肝理膜、宣散脈絡,葛根質地疏松,由大量樹脂纖維組成,具有升清舒經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含有葛根素,可抑制炎癥因子的產生,防治纖維化形成瘢痕[24]。
3.2 養(yǎng)為本養(yǎng)即滋養(yǎng)、榮養(yǎng),內膜的滋養(yǎng)既依賴于經絡氣血的運行通暢,又取決于精血的充沛,腎藏精,肝藏血,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故養(yǎng)膜應補益肝腎為主,輔以益氣健脾,補先天以養(yǎng)精血,充后天以滋水谷精微化生。尤教授善用血肉有情之品及滋潤補益藥以滋養(yǎng)內膜。
3.2.1 滋養(yǎng)內膜子宮內膜菲薄如同貧瘠的土地無以生根發(fā)芽,無法供養(yǎng)胚胎,治以健脾補腎、填精厚膜,常用酒黃精、肉蓯蓉等質潤之品益腎生髓,養(yǎng)血增膜,潤而性平,補而不燥,甘潤以化物[25];宮腔粘連使內膜完整性、連續(xù)性被破壞,治以修縫接裂、養(yǎng)精補膜,選加蓮肉,取其“連肉”之諧音,連接內膜之意,再加石斛、山藥藥對,二藥味甘皆能補益,補脾益腎,先后天并補,養(yǎng)血生精滋長內膜。內膜局部片狀缺失,治以補益養(yǎng)血,充膜補缺,臨證選用紫河車、佛手,紫河車為血肉有情之品,以形補形,滋補力量強,配伍佛手,似女媧補天之妙手回春,藥專功顯,理氣疏肝,補而不滯[26],藥力和緩且藥性平和,使補而不峻。
3.2.2 食療養(yǎng)膜尤教授十分推崇食療進補,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隨著現代人們對于健康觀念的不斷加強,食療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法已被廣大患者所接受,當藥補與食補相結合時,食助藥力,其療效倍增[27]。食療方口味較藥飲佳,不受服用時間限制,可時時發(fā)揮作用,多用藥食同源之品以呵護脾胃。尤教授自創(chuàng)養(yǎng)膜膏及養(yǎng)膜煲,其功效如其名,補益脾腎,滋養(yǎng)精血,使內膜長養(yǎng)。養(yǎng)膜膏具體組成:黑豆、黑芝麻、核桃仁、蓮子等,制成片狀,以方便食用,囑與中藥同時服用,每次1片,每天2次。養(yǎng)膜煲的藥物組成:西洋參、石斛、黃芪、龍眼肉、百合等,與中藥同時啟動,煲湯服用,5~7 d服用1個。養(yǎng)膜膏偏于滋補,養(yǎng)膜煲則偏于滋養(yǎng),可根據患者內膜異變情況以靈活運用,無其他異??绅B(yǎng)膜膏及養(yǎng)膜煲并駕齊驅,當合并有子宮內膜息肉或子宮肌瘤等疾患時,則不用養(yǎng)膜膏,以防滋補太過。
3.2.3 耳穴養(yǎng)膜中醫(yī)認為,耳與五臟六腑關系密切,耳穴壓豆刺激耳部特定部位可有效調理內臟及胞脈氣血,內外兼治療效更佳。尤教授強調治病需以人為本,審證求因,重視婦人外耳生殖軸的內涵[28],根據術后胞脈虛瘀病機,臨證選以皮質下、內分泌、子宮、卵巢為主穴,直達病所,并加以脾、腎、神門、內生殖器等為配穴,滋養(yǎng)脾腎,主配穴相結合,全面兼顧。
術后調治后若宮腔條件符合上述妊娠標準,應立即于3~6個月內妊娠,以防宮腔術后再粘連。于卵泡期(月經第11天至第14天)進行排卵監(jiān)測,當內膜厚度>7 mm,優(yōu)勢卵泡長短徑均值>20 mm時,指導患者同房。IUA致內膜容受性差,不僅損害內膜接受容納胚胎的能力,又使內膜供給營養(yǎng)胚胎能力下降。因此,IUA不孕癥患者術后妊娠結局欠佳,易出現生化妊娠、孕早中期稽留流產及孕晚期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29]。為提高妊娠成功率,尤教授認為應及早期治療、早安胎,獨創(chuàng)“安胎二步法”[30],第一步即“安營”(接納胚胎):著床期至早孕初期治療應以脾主腎輔,健脾為主以托胎、攝胎、養(yǎng)胎,輔以補腎;第二步即“扎寨”(固系胚胎):腎主脾輔,補腎為主以系胎、固胎,輔以補脾。助患者保胎持續(xù)至妊娠3個月,胎元穩(wěn)固方可。
劉某,女,33歲,2021年1月2日初診。主訴:月經量少1年余,欲調理后生育二胎。月經13歲初潮,周期28~31 d,經期3~4 d,末次月經:2020年12月21日,月經量極少,色暗紅,無血塊及痛經,舌質暗紅,苔薄白,脈弦細。目前避孕中。孕產史:孕3次,人工流產1次,稽留流產+清宮1次,剖宮產1次。末次妊娠:2020年1月,孕2個月稽留流產后行宮腔鏡清宮術,術后發(fā)現月經量逐漸減少。術前4D-TVCD示宮腔粘連中度以上,下段內膜厚 4.0 mm,中段5.5 mm,上段6.8 mm,回聲不清、不均勻,連續(xù)性差、多處片狀缺失,中段內收呈窄桶狀,雙側宮角距離為21 mm。宮腔容積小,雙側輸卵管內口不清。于2021年1月23日行宮腔粘連電切分離手術,宮內支架放置1個月?,F已取出并配合激素治療。2020年2月21日術后4D-TVCD:月經第24天,中下段內膜5.5 mm,上段7.8 mm,回聲不清、不均勻,雙管內口顯示。三維立體成像:宮角距26 mm,宮腔容積約3.4 cm3。內膜容受性評估:血流1級,不規(guī)則蠕動;雙側子宮動脈阻力增大。術前術后第1次對比評估:①內膜無明顯缺失;②宮腔形態(tài)有改善;③內膜增厚不明顯;④血流阻力無好轉;⑤結合帶回聲+整體仍不均勻。處理:給予中藥調膜防粘方,具體藥物組成:金銀花10 g,連翹10 g,佛手 6 g,兩面針10 g,當歸10 g,黨參15 g,黃芪20 g,炒白術10 g,石斛10 g,蓮肉10 g,山藥10 g,三七花10 g,路路通10 g,21劑,每日1劑。養(yǎng)膜膏1盒,每次1片,每天2次。養(yǎng)膜煲3個,煲湯服用,7 d服用1個。耳穴外貼(皮質下、內分泌、子宮、卵巢、脾、腎)。囑避孕,21 d后復診。
2021年3月23日二診,患者訴上次月經量明顯增加,月經顏色好轉。2020年3月18日術后4D-TVCD:月經第25天,內膜厚9 mm,回聲尚均勻。內膜肌層回聲帶較寬處厚3.3 mm,宮腔整體回聲尚均勻。左側卵泡計數7個;右側卵泡計數8個。內膜容受性評估:血流1~2級,內膜雙向蠕動;左側子宮動脈阻力稍大。術后第2次對比(妊娠前評估):①月經量明顯增加;②內膜厚度達標;③內膜連續(xù)性明顯改善;④右側子宮動脈阻大明顯改善;⑤結合帶+整體清晰度好轉;⑥卵巢、輸卵管功能良好。此次評估可孕,處理:監(jiān)測基礎體溫,忌食發(fā)物;從月經第1至第7天服用調膜防粘方7劑,其后接著服用養(yǎng)卵助孕方10劑。在月經第11天監(jiān)測內膜及排卵,根據優(yōu)勢卵泡指導同房,同房后第6天服用著床煲1個。繼續(xù)養(yǎng)膜膏1盒、養(yǎng)膜煲2個輔治。2021年4月25日患者尿妊娠陽性,當天抽靜脈血化驗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422.10 nmol·L-1;孕酮:24.9 mg·L-1,予安胎中藥方及安胎煲保胎治療。孕8周后家屬代替隨診,B超顯示宮內活胎。
尤昭玲教授妙用無創(chuàng)輔助四維超聲技術診斷宮腔粘連,從月經量、宮腔形態(tài)、內膜容受性、子宮結合帶、輸卵管功能等方面評估手術指征,對于輕度宮腔粘連者,主張“帶粘懷孕”,對于中度以上宮腔粘連者,建議行手術治療。尤教授結合中西醫(yī)理論,針對術后胞脈虛瘀的病機,凝練調膜防粘方,并創(chuàng)立“以通促養(yǎng)法”,在調膜防粘方基礎上進行加減化裁,以通經增量、通阻增流、通調結合帶及通液防瘢等促進術后胞宮、胞脈及內膜修復以助優(yōu)孕,同時輔以養(yǎng)膜膏、養(yǎng)膜煲藥膳及耳穴壓豆等滋養(yǎng)內膜,提高妊娠率,并獨創(chuàng)“安胎二步法”以降低流產率,全程隨訪并積極治療,以求良好的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