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麗
(貴州省公路建設養(yǎng)護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4)
財政部修訂印發(fā)的《工會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以來,基層工會初步形成了按新制度管理的模式。然而,部分單位在貫徹落實新制度要求、規(guī)范基層工會會計核算等方面仍遇到一些問題。本文作者結合從事基層工會會計工作實際,就嚴格執(zhí)行新制度要求、加強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粗淺的探索。
新制度繼承保留了原制度中合理的會計科目設置內容,并結合基層工會工作實際進行了適當簡化,將基層工會主要適用的會計科目從42個精簡到24個,同時規(guī)定“基層工會依法開展的特殊業(yè)務可以按照縣級以上工會會計科目進行會計處理,滿足基層工會共性和個性的需求”?;鶎庸嬁颇亢涂h級以上工會會計科目的使用,有些是相同的,而有些科目有著嚴格的區(qū)分,對于一些只允許縣級以上工會(或同級產業(yè)工會)使用的科目,基層工會會計核算是禁用的。本文僅以新制度中基層工會適用的主要會計科目為例進行分析。
1.對于2009年5月31日財政部印發(fā)的《工會會計制度》(以下簡稱“原制度”)會計科目中“庫存現(xiàn)金、銀行存款、應收上級經費、庫存物品”四個流動資產類科目,新制度依舊予以保留;將原制度會計科目中“借出款、其他應收款”合并為“其他應收款”科目,既達到核算要求,又簡化會計科目。
2.對于原制度會計科目中非流動資產類科目“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是指“使用年限超過1年(不含1年),單位價值在規(guī)定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tài)的資產,一般包括:房屋及建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文物陳列品;圖書、檔案;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等”)科目,新制度予以保留,并新增了“累計折舊、無形資產、累計攤銷、長期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其中:“累計折舊”科目核算“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基層工會處理財產的價值及財產處理損溢”;“無形資產、累計攤銷、長期待攤費用”三個科目未列入基層工會24個主要會計科目之中,本文建議基層工會可根據實際需要予以使用,其中,“無形資產”科目核算“工會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tài)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等”;“累計攤銷”科目核算“對使用年限有限的無形資產計提的累計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核算基層工會“發(fā)生的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的費用”。以上六個會計科目,不僅解決了新形勢下基層工會“無形資產無法核算、資產價值沒有得到真實反映”等方面的問題,還解決了基層工會“核算已經支出,但應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負擔且分攤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項支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3.新制度對固定資產的核算有很大改變。第一,將固定資產的入賬確認價值予以提高。原制度對固定資產的確認價值為:“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新制度規(guī)定:“通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的,應當確認為固定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guī)定標準,但是使用時間超過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類物資,應當按照固定資產進行核算和管理”。由于新制度對固定資產確認價值的提高,在原制度中一部分實物資產價值未達到新制度固定資產確認標準,轉為“庫存物品”進行管理。第二,將原制度在“固定資產”科目核算的無形資產進行分離,在新增科目“無形資產”進行核算。更加清晰真實的反映各類資產類別。第三,新制度下,對工會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按類別進行明確?!胺课菁敖ㄖ铩鳖?,“業(yè)務及管理用房”折舊年限不低于50年,“簡易房、房屋附屬設施、構筑物”等折舊年限不低于8年?!巴ㄓ迷O備”類,“圖書檔案設備、電氣設備、通信設備、廣播、電視、電影設備、儀器儀表設備”等折舊年限不低于5年;“計算機設備、辦公設備”等折舊年限不低于6年;“車輛”折舊年限不低于8年;“機械設備、雷達、無線電和衛(wèi)星導航設備”等折舊年限不低于10年?!凹揖?、用具及裝具”類,折舊年限不低于5年?!皩S迷O備”類,“醫(yī)療設備、文藝設備、體育設備、娛樂設備”等折舊年限5—15年。值得注意的是,對“專用設備”類折舊年限的規(guī)定,是一個明確的期間,有最小值的規(guī)定,也有最大值的規(guī)定,而對其他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只規(guī)定最小值:“不低于”某個年限。
新制度下基層工會會計科目保留了“應付上級經費”科目,將原制度會計科目中“借入款”合并到“其他應付款”,既滿足核算需要,又簡化會計科目。本文建議基層工會可根據實際核算需要,增加“代管經費”科目,“代管經費”科目核算“其他組織委托工會代管的有指定用途的、不屬于工會收入的資金,如社團活動費、職工互助保險等”。
新制度將原制度會計科目中“固定基金、在建工程占用基金、投資基金”三個科目合并為一個科目“資產基金”,核算“工會庫存物品、投資、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等非貨幣性資產在凈資產中所占用的金額”。既滿足核算需要,又簡化會計科目。新制度將原制度會計科目中“結余”科目拆分為“工會資金結轉、工會資金結余”兩個科目,更加精準的劃分結余資金的性質和用途,有利于規(guī)范結余資金使用及核算。“工會資金結轉”核算“工會資金結轉資金的調整、結轉和滾存情況”,“工會資金結余”核算“工會資金結余資金的調整、結余和滾存情況”。
新制度保留了原制度會計科目中“會費收入、撥繳經費收入、上級補助收入、行政補助收入、其他收入”等五個科目,體現(xiàn)了新制度對原制度會計科目中合理科目設置的繼承、沿用。
新制度保留了原制度會計科目中“職工活動支出、維權支出、業(yè)務支出、資本性支出、其他支出”等科目,新增“職工服務支出”。將原制度會計科目“職工活動支出”拆分成“職工活動支出、職工活動組織支出”兩個科目,其中“職工活動支出”科目對基層工會而言,基本沒有變動;“職工活動組織支出”科目核算縣級以上工會組織開展相關活動所用科目,與基層工會會計核算關系不大;新制度將原制度會計科目中“業(yè)務支出”科目拆分為“職工服務支出、業(yè)務支出”兩個科目,是根據業(yè)務支出的性質和用途,對業(yè)務支出類別進行更細化分類和歸集,為財務數據使用者提供更為精準的會計信息,有利于加強工會經費預算管理;“資本性支出、其他支出”與原制度核算內容基本沒有變化。
新制度的宣貫實施離不開各級工會的重視與支持,但部分基層工會對財務崗位的認知不足,認為基層工會財務核算簡單,業(yè)務單一。有的基層工會認為新制度的執(zhí)行只和財務核算工作有關,忽略了財務與業(yè)務的密切關聯(lián),沒有意識到新形勢下對工會財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新制度的宣貫執(zhí)行還存在不到位的現(xiàn)象。如,新制度自2021年4月印發(fā)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來,有的單位未組織工會財務人員及相關人員進行宣貫學習,有的基層工會財務人員由于對執(zhí)行新制度認識不足,主動學習不夠、理解不深入,仍處于一知半解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狀態(tài)。
新制度增加的“無形資產、累計折舊、累計攤銷、長期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目的是解決新形勢下對非流動資產價值管理業(yè)務的需要,然而有的基層工會財務人員不能從原核算模式走出,不知道固定資產的折舊、無形資產的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如何核算;對于“凈資產類科目”,分不清“工會結轉資金”和“工會結余資金”科目的性質和用途;新制度將“業(yè)務支出”科目拆分為“職工服務支出、業(yè)務支出”兩個科目,這是對原“業(yè)務支出”內容的進一步細化分解,然而基層工會往往易將“職工活動支出”與“職工服務支出”的內容混淆;對于“行政支出、應付職工薪酬、職工活動組織支出”等只允許縣級以上工會組織(或同級產業(yè)工會)使用的科目,有的基層工會財務人員不加判斷,隨意使用該類科目。另外,有的基層工會會計基礎工作仍不規(guī)范,記賬憑證編制粗糙、摘要敘述簡單不清。如,工會工作人員王某代組織看望生病職工,會計人員編制憑證時,簡單錄入摘要“支付王某報銷款”,這樣的摘要完全不符合核算的基本要求,也給查閱明細賬帶來諸多不便;對同一性質的費用支出,不遵循一貫性原則,隨意列支,導致數據失去可比性,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較差。
在工會財務管理工作中,預算管理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預算作為一個會計年度工會經費總體收支計劃,對全年各類經費的收支完成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有的基層工會基本沒有預算意識,或為應付檢查,常常根據決算結果倒編預算;或是編制的預算缺乏科學性、合理性,不切實際,無法指導工會工作的開展。由于沒有預算指導,基層工會未能將各類收入資金及時收取到賬,對于有多少會員能收取多少會費、能撥繳多少經費、需申請多少行政補助和上級補助等心中無數,造成基層工會家底不清。有的基層工會在開展職工活動時沒有預算做指導,導致活動資金使用難以把控;有的基層工會即使有預算,但編制預算質量不高,經費開支隨意性較大、期中執(zhí)行與預算有較大偏離,導致基層工會難以完全保障職工基本權益(如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開展維權等)方面的支出。
基層工會往往忽略內控管理及其制度建設,認為工會經費的收支是行政管控的盲點,是法外之地,因此不重視內控管理和制度建設。在機構設置上,行政領導兼工會主席、經審崗位和財務崗位混同管理,經審缺乏獨立性,置經審委為虛設。這些現(xiàn)象都不利于工會工作的開展、財務管理的實施、內控管理的執(zhí)行。
基層工會應充分認識新制度修訂實施的重要意義,認真梳理總結新制度宣貫執(zhí)行中的經驗做法及存在的問題,充分發(fā)揮新時代網絡媒體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的優(yōu)勢,進一步加大新制度宣貫的力度。要以貫徹執(zhí)行新制度為契機,結合工會財務制度,督促基層工會負責人、工會財務人員帶頭學習新制度,盡快熟悉和掌握新制度內容和變化,準確把握新制度要求,增強嚴格執(zhí)行新制度、規(guī)范會計行為、強化會計監(jiān)督的意識,確保新制度平穩(wěn)有效實施。
根據《工會法》規(guī)定,認真落實獨立核算原則,分別設置工會會計與出納崗位,任用具備專業(yè)素質的人員擔任財務工作,確保工會財務工作人員在嚴肅內控管理要求下,科學合理開展財務管理工作,進一步增強獨立核算成效,提高管理水平。應重視提升財務人員素質,在鼓勵工會財務人員立足崗位自學的同時,采用“送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選派財務人員參加上級組織(或外部機構)的培訓,并定期邀請上級有關領導、專家教授等開展專題講座,不斷提高基層工會財務人員履職能力與專業(yè)素養(yǎng),為更加高效的開展工會財務管理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嚴格執(zhí)行新制度及《預算法》等相關法規(guī)制度,將工會經費涉及的所有收支納入年度預算,作為加強工會經費管理的基本要求。在實際工作中,要結合工會年度重點工作安排,提高編制預算的精確性與合理性,為經費開支提供可靠保障及指導工會開展各項工作。同時,在工會經費開支過程中,要建立健全審批制度,規(guī)范報銷手續(xù)及操作流程,強化預算執(zhí)行過程管理,避免預算決算脫節(jié)。
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對工會經費收支、工會財產管理以及相關活動依法進行監(jiān)督,是工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監(jiān)督的重要組成部分?;鶎庸∪泴徑M織,保障經審工作的獨立性,使基層工會的工作在經審委監(jiān)督下公開透明,讓工會經費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新制度的執(zhí)行,雖然對基層工會報表進行了簡化,但對工會財務人員業(yè)務素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工會財務人員,要自覺加強對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2021)、《工會會計制度》等法規(guī)制度的學習,在加強對保留的會計科目核算內容的學習基礎上,深入領會新增會計科目核算內容。同時,要增強嚴格執(zhí)行新《工會會計制度》意識,進一步規(guī)范會計核算,做到會計信息準確、及時,為基層工會工作把好財務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