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汀
(阿壩師范學院 四川 阿壩 623002)
古往今來有許多名揚天下的偉大鋼琴家,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名字世人皆知,這些鋼琴家之所以能夠創(chuàng)作出超凡絕世的鋼琴曲,就在于他們對鋼琴的藝術審美達到了極高境界,而在現代音樂學院的鋼琴教育中,也應當發(fā)掘鋼琴中的藝術審美特性,與學生的身心成長和思想感情緊密結合起來。在彈奏作品中,不僅要將音樂作品中的技術通過手指展現出來,更要結合自身對音樂的理解,以此融合表達出來。激活學生的藝術細胞,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潛能,助力學生的鋼琴演奏技法提升,以達到提高鋼琴教育效果的作用。
藝術審美特性作為人對藝術的主觀能動反應,與人的審美情操和藝術感知緊密結合在一起,更是作為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感知。這種感性層面的內容能夠有效促進鋼琴教育的水平提升,對鋼琴教育起到多種作用。鋼琴教育被不少人稱為“陶冶情操,提升文藝氣質”的藝術,通過鋼琴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藝術審美特性可以提高鋼琴學習者的創(chuàng)作能力。鋼琴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將學生變?yōu)榧妓嚲康匿撉傺葑鄼C器,而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能夠創(chuàng)作優(yōu)美曲目的創(chuàng)作家。音樂是極具感知力和表現力的存在,藝術審美特性是創(chuàng)作的基礎,讓學生對鋼琴中的藝術審美產生深刻的感知與共鳴,才能夠尋找到鋼琴演奏中最核心最精髓的內容,從而找到鋼琴曲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在88 個琴鍵上,有著無限的可能,而創(chuàng)造這些可能的基礎就是學生對鋼琴藝術審美的領悟。藝術是沒有上限的,尤其是鋼琴這種具有無限可能的藝術,即便是上帝也無法預知人類在鋼琴上彈奏的下一個音符,學習鋼琴的學生不僅僅需要學習鋼琴的演奏技法,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對鋼琴獨特的認知,這就是藝術審美特性對鋼琴教育最重要的作用。
對于鋼琴學習者而言,尤其是高校學生,仍處于資歷尚淺的階段,即便從小學琴,練習時間也不過一二十年,或許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鋼琴演奏技法,達到了遠超普通人的水平,但是鋼琴演奏技法是沒有上限的。鋼琴演奏中技巧紛繁復雜,其中包含觸鍵、指法、踏板等,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情感融入的表達。在可以達成技巧要求時,才能夠融會貫通地結合曲譜,將音樂作品的風格表現出來。不斷地練習和感悟才能夠不斷提高演奏者的鋼琴技巧,而藝術審美特性就是這種技巧提升的催化劑,學生練習演奏的時候感知鋼琴的藝術審美特性,從而激發(fā)出演奏靈感,領悟曲子的快慢節(jié)奏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效果,領悟到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曲子時的感情,演奏技法自然能夠得到質的飛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去學習如何將技巧與情感相結合,以此來更好地提升演奏效果。
目前高校的鋼琴教育成果檢驗形式仍舊停留在學生演奏的流暢程度和準確性上,對于學生的情感和藝術審美檢驗涉及較少,但是鋼琴作為藝術性極強的教育內容,在技法演奏的基礎上更應該培養(yǎng)與考核學生的情感,檢驗學生在鋼琴學習過程中所領悟到的藝術審美特性,這才是決定學生今后在鋼琴這一條道路上可以走多遠的關鍵因素。所以藝術審美特性能夠反映鋼琴教育的成果,而這個成果雖然建立在演奏技法的基礎上,卻又遠不僅僅是演奏技法。
藝術審美特性本身作為鋼琴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存在,是一種表現精神文明的意識形態(tài),它應該是建立在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與認知之上的。無論是鋼琴教育、藝術教育,究其根本是文化涵養(yǎng),這就要鞏固學習者的文化底蘊。藝術審美特性又是真實存在的事物,所以需要將藝術審美特性加以提取分析,最終達到鋼琴教育的更高層次。
鋼琴的藝術審美特性首先蘊藏在鋼琴曲的情感之中,而鋼琴曲情感是鋼琴教育中的核心內容之一。世界上所有的鋼琴曲都是帶有感情的旋律,沒有毫無感情隨意亂按而成的曲目,而這些感情中就蘊含著鋼琴的藝術審美特性。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慷慨激昂,讓人聽著忍不住熱血沸騰,仿佛領悟到了貝多芬面對命運時不甘屈服,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同命運做斗爭,扼住命運咽喉的偉大斗志;而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輕快自由,整個曲子洋溢著輕松詼諧,安逸閑適,自由自在的氣息,表現出一種近乎童真的愉悅情感。所以不同鋼琴曲中所傳達的感情是不同的,就是因為他們的藝術審美特性不同。藝術審美終歸是人對鋼琴曲的主觀認知,而學生對于鋼琴曲最直接的主觀感受就是鋼琴曲的情感表達,所以藝術審美特性傳遞出了鋼琴曲的感情,而情感又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鋼琴曲的藝術審美特性。
鋼琴曲的藝術審美特性蘊藏在情感之中,而鋼琴曲本身要展現出完整的感情和藝術審美特性就需要非常精湛高超的演奏技法,鋼琴曲越到高深精妙的情感表達,對演奏技法的要求就越高,每一個音符之間的間隔時間直接影響著整個曲子的流暢度,而曲子的流暢度影響著整首曲子帶給聽眾的感受,高超的鋼琴家通過精湛的技法將整首曲目行云流水般地呈現給聽眾,聽眾的情緒隨著鋼琴聲逐漸進入到創(chuàng)作者的感情中,享受來自鋼琴的藝術體驗。所以鋼琴的藝術審美特性是通過演奏技法表現出來的。學生在學習鋼琴演奏技法的同時不斷感受鋼琴曲中的藝術審美特性,感受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曲目時的心境,進而提升藝術感知能力,聆聽穿越時間長河而來的藝術低語。
音樂來源于生活,來自于大自然變化萬千的聲音,而鋼琴曲經歷歲月滄桑傳到現在,就是將每個時代杰出鋼琴家對世界、對人生的解讀和感悟傳遞給后來人,振奮后人的精神和靈魂,帶給人們以美的享受。這就是鋼琴作品的意義,而這種意義也是通過藝術審美特性展現出來的。藝術審美特性決定了鋼琴曲的情感走向,決定了曲目帶給聽眾的主觀感受,賦予了鋼琴作品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幫助鋼琴作品經久不息地傳承。
基于藝術審美特性對鋼琴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展現形式,在鋼琴教育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加強學生對藝術審美特性的認知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高校鋼琴教育中,要提升學生對鋼琴曲的藝術審美特性認知與理解,首先就需要加強教師的鋼琴素養(yǎng)與藝術審美素養(yǎng)。鋼琴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課程,鋼琴教育更加抽象和情感化,鋼琴教育通過教師的教學與演示,對學生加以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基礎演奏能力,但是要更深一步地理解鋼琴曲的藝術審美特性則需要教師與學生對鋼琴曲產生情感共鳴,所以教師對鋼琴曲藝術審美特性的理解和認知素養(yǎng)是加強學生認知的重要影響因素。鋼琴是感性抽象的藝術,所以相比起傳統(tǒng)文化學科而言,鋼琴教育中學生的領悟情況也更加復雜,有天賦的學生能夠很快理解鋼琴曲的藝術審美特性,而天賦較差的學生可能糾結于演奏技法上,對于藝術審美的感知能力較差,這就需要教師能夠采取更加適宜學生的教學方式,所以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也更高。再加上鋼琴教育進行到一定階段,更加重視學生的頓悟,而鋼琴素養(yǎng)高的教師帶給學生頓悟的機會就更多,在日常教學中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學生,進而感悟到鋼琴曲中的藝術審美特性,簡言之,鋼琴教育中的藝術審美特性取決于教師和學生兩個因素,而教師作為主導因素,其綜合素養(yǎng)越高就更容易讓學生理解鋼琴中的藝術審美特性。
在鋼琴教育中體現藝術審美特性還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以更具發(fā)展的眼光開展教學活動。傳統(tǒng)的高校鋼琴教育重視學生的演奏技法訓練,通過大量反復的練習使得學生的鋼琴演奏達到熟練的水平,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往往會使學生失去學習鋼琴的興趣,并且對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培養(yǎng)較少,不利于學生感知鋼琴中的藝術審美特性。所以教師需要改變鋼琴教育的教學思維,誠然,技法練習是鋼琴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但是鋼琴教育絕對不僅僅局限于技法練習,甚至技法練習只是鋼琴教育中最基礎的部分,現代化鋼琴教育的重點應該逐步在技法練習的基礎上,升華到對鋼琴藝術審美特性的教學,重視學生對鋼琴曲情感的理解,將鋼琴教育真正變?yōu)樗囆g教育,而非技術練習。
現代社會是“互聯網+”社會,新媒體技術日益發(fā)達,并且吸引了很多學生的興趣,而借助于新媒體技術得以發(fā)展的多媒體教學既能夠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需求,又能夠將鋼琴藝術審美特性囊括其中,創(chuàng)新鋼琴教育方式可以從多媒體教學入手。多媒體技術在音樂院校鋼琴教學中的運用對于改善傳統(tǒng)鋼琴教學沉悶無趣的教學環(huán)境有很大的幫助,綜合了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鋼琴教學課堂氣氛可以變得更加活躍,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到鋼琴課程的教學中去,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知識和鋼琴知識的學習興趣。隨著多媒體技術在鋼琴課堂中的運用,現在很多多媒體技術都有關于鋼琴課程的研發(fā),也研究出來了專業(yè)的鋼琴課程教學軟件,有的軟件甚至還設置了鋼琴彈奏動畫演示的功能。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功能來為學生講解彈奏技術動作,也可查看學生彈奏動作是否規(guī)范,這樣的學習方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傳統(tǒng)彈奏訓練的教學難度。此外,由于多媒體具有多種形式的課程內容呈現,并且可以通過圖像的翻滾、閃爍、定格、色彩變化以及聲響效果給學生以新鮮刺激的感受,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
音樂是引導人發(fā)現“美”的途徑,審美特性在音樂中體現頗多。而鋼琴教育在融合了審美特征之后,能真正做到與人內心情感合二為一。在高校的鋼琴教育中,對鋼琴藝術審美特性的挖掘和體現是提升現代鋼琴教育質量的重點。藝術審美特性塑造了鋼琴曲的情感表達和演奏技法,是鋼琴曲帶給人的主觀感受,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深度感受理解鋼琴曲中的藝術審美特性,顯著提高對鋼琴藝術的認知,激發(fā)學生的演奏靈感和創(chuàng)作靈感,進而提高鋼琴教育的有效性,在思想上也應不斷豐盈歷史與文化的積累與沉淀,使得自身的情感素養(yǎng)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