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發(fā)新
(汝城縣重點建設項目事務中心,湖南 汝城 424100)
辣椒春露地覆膜栽培與春露地栽培相比,對品種無特殊要求。但因辣椒春露地覆膜栽培是以提早上市為主要目的,所以應選擇當?shù)卮罅ν茝V的早熟辣椒品種,實行早播、早栽、早管、早上市,實現(xiàn)經濟效益最大化。
培育壯苗是實現(xiàn)辣椒高產高效栽培的基礎和關鍵環(huán)節(jié)。采用辣椒春露地覆膜栽培方式時,宜采用大棚育苗以提早生產季節(jié)。目前,辣椒大規(guī)模生產以穴盤基質育苗的方式為主,適合工廠化育苗,具有基質材料來源廣泛、節(jié)肥、省工、易防病蟲、成苗率高和栽后緩苗快等優(yōu)點,應大力推廣。對于小規(guī)模生產農戶,可用營養(yǎng)缽(袋)進行護根育苗,實行大苗移栽,以實現(xiàn)提早生產季節(jié)。
2.1.1 基質配制。生產上一般用基質材料按體積比自行配制混合基質。常用混合基質配方:①草炭∶蛭石∶珍珠巖=12∶33∶35;②食用菌菌渣(或秸稈發(fā)酵物)∶腐熟畜禽糞便∶爐渣∶細河沙=15∶6∶8∶6;③食用菌菌渣(或秸稈發(fā)酵物)∶草炭∶蛭石∶珍珠巖=15∶3∶3∶4。結合當?shù)貙嶋H,選好基質材料后,按照以上配比進行混合?;旌线^程中,每立方米混合基質摻入1 kg三元復合肥,同時拌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 g進行消毒?;|pH值應在6.0~7.0;如果pH值偏高,應利用腐殖酸進行調節(jié);pH值偏低時,可用生石灰、碳酸鈣粉進行調節(jié)。
2.1.2 裝盤播種。辣椒育苗宜選擇72孔普通穴盤。先將已配制好的基質加水攪拌至濕潤,以含水量在55%~60%為宜(抓一把基質緊握不滴水,且手松開后基質不散開或稍有裂縫),然后將濕基質裝盤抹平。根據(jù)辣椒定植時間倒推播種期,可選擇在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分批播種。穴盤育苗宜采用包衣帶藥種子播種,播種前先用壓穴器戳播種窩,每穴播種1粒,播深為1 cm左右,播后窩上覆蓋基質,然后用手掌輕壓抹平。
營養(yǎng)缽(袋)育苗分兩段進行,先用128孔或200孔普通穴盤進行穴盤育苗,當幼苗長到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時進行分苗,定植到口直徑為10~12 cm的營養(yǎng)缽(袋)中培育,每個營養(yǎng)缽(袋)栽雙株。營養(yǎng)土要選用3 a以上未種過茄科類作物的優(yōu)質疏松園土和腐熟農家肥過篩后按體積比6∶4混勻進行配制。混合過程中,每立方米營養(yǎng)土摻入1 kg三元復合肥,同時拌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 g進行消毒。
2.3.1 溫度調控。低溫是冬春茬辣椒育苗的關鍵限制因子之一,因此,應實行棚室育苗。同時,采用每平方米功率為110 W的防水遠紅外電熱膜鋪于地下2 cm左右,然后將穴盤置于其上,通過溫控儀調控拱棚內溫度。出苗前,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 ℃,夜間溫度保持在18~20 ℃;出苗后,白天溫度保持在24~28 ℃,夜間溫度保持在15~18 ℃。晴天棚內溫度超過32 ℃時,要適當通風降溫,防止幼苗徒長。
2.3.2 肥水管理。苗期水分管理應堅持小水勤澆的原則,以利于苗床溫度提高,促進幼苗根系生長。澆水宜在晴天上午進行,水溫事先預熱至20~30 ℃。育苗期間視苗情進行補肥,但要做到少施、勤施,施氮肥要適量,否則易造成作物徒長,不利于幼苗增強抗逆能力。
2.3.3 控制徒長。要保持棚膜清潔,增加幼苗采光量。遇連陰雨天氣,棚內光照嚴重不足,應適度調低棚溫,但溫度不得低于13 ℃。若幼苗徒長,可用多效唑或矮壯素或甲哌鎓控制植株徒長。
2.3.4 防病治蟲。辣椒苗期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病毒病等,蟲害有蚜蟲、白粉虱、薊馬等,應適度通風降低棚室和苗床濕度,同時用合適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移栽前一兩天用30億活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500倍液噴施幼苗,以增強幼苗的抗病力。
2.3.5 煉苗。辣椒幼苗定植前,需適度降溫和控水進行煉苗處理,以增強幼苗移栽后的適應性和抵御春季寒潮的能力。在定植前10 d左右選晴暖天氣澆透水1次,然后將苗床兩端薄膜揭開通風降溫排濕,日揭夜關,使苗床白天溫度控制在20~22 ℃,夜間溫度控制在13~15 ℃。之后隨氣溫上升,苗床兩端薄膜日夜揭開,但要注意在夜間溫度低于10 ℃時及時蓋膜。于移栽前3 d左右撤膜,撤膜后應注意天氣變化,夜間溫度低于8 ℃時及時蓋膜,防止幼苗遭受凍害。
苗高15~20 cm,莖直徑大,節(jié)間短,根系發(fā)達,展開葉7~10片,且葉片健壯、光澤好,無病蟲害。
辣椒春露地覆膜栽培應選擇地勢較高、背風向陽、土層深厚、排灌方便且土質疏松肥沃的地塊。種植辣椒的地塊宜冬季深耕,經日曬霜凍,以改良土壤結構,消滅病蟲源。定植前15 d左右整地做畦,整地做畦要在土壤水分適宜時進行。辣椒以高畦栽培為宜,按南北方向做畦,畦面寬100 cm,溝寬33 cm,畦高20~30 cm,同時深挖腰溝和圍溝,確保溝溝相通,利于排水。在整地做畦的同時施入基肥。基肥以農家肥為主,可用腐熟的廄肥、人糞尿、畜禽糞便等堆漚肥,并用生物菌劑噴施混入農家肥中,以抑制辣椒根部病害發(fā)生。對中等肥力的田塊,一般每667 m施用農家肥3 000~3 500 kg、45%復合肥[(N)∶(P)∶(K)=15∶15∶15]40~60 kg,并根據(jù)測土施肥原則施入適量的中微量元素肥料。在整地前撒施60%的農家肥,定植前集中溝施40%;復合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在定植前集中溝施。其中,中微量元素肥可事先噴施混入農家肥中,再撒施在溝中。
畦面整平、整細后,在土壤水分適宜時用相應規(guī)格的地膜及時覆蓋畦面,以覆蓋黑膜為宜。覆蓋地膜具有防除畦面雜草、春季增溫、夏秋高溫季節(jié)降溫的作用。鋪膜時拉緊地膜,膜與畦面之間盡量不留空隙,兩邊兩頭用土壓平。如果地膜有破損,應用土封嚴。
辣椒高畦栽培實行寬窄行栽培,每畦定植2行,畦內行距50 cm,畦間行距約83 cm,株距40~50 cm,每穴栽雙株,每667 m栽4 000~5 000株。移栽密度視土壤肥力和辣椒品種而定。早、中熟品種因其株型緊湊,株幅小,定植密度可適當加大;晚熟品種的株幅大,定植密度應適當減小。
土壤10 cm深地溫穩(wěn)定在15 ℃時選具有7~10片葉的壯苗定植(營養(yǎng)缽壯苗葉片多些),湘南地區(qū)宜在3月上中旬定植。選擇“冷尾暖頭”的晴天上午定植,切忌雨天定植。起苗要盡量少傷根,多帶土,輕拿輕放,隨起苗,隨移栽。做到葉齡大的壯苗先栽,葉齡小的壯苗后栽。移栽時用小鋤頭在地膜上挖定植穴,將苗坨放于穴里,覆土與苗坨持平并壓實,然后用土封嚴地膜口子,定植孔盡可能小。定植后立即澆定植水;若遇連續(xù)晴天,還需在定植初期每天下午澆緩苗水;若遇陰雨天氣則不宜澆緩苗水。
辣椒定植緩苗后,應及時查苗。發(fā)現(xiàn)缺苗的,及時在晴天下午進行補苗。補苗宜補營養(yǎng)缽大苗,以利于其與其他苗保持平衡生長。
湘南地區(qū)春露地辣椒生長前期處于多雨季節(jié),自然降雨可滿足植株對水分的需要,因此,此時應做好田間排水、防澇工作,搶抓連續(xù)晴暖天氣實施控水蹲苗,促進土壤透氣性和地溫提高,以利于根系生長,達到促根、促秧、促發(fā)棵的目的。由于覆蓋地膜,辣椒生長中、后期生長速度加快,枝繁葉茂,植株水分蒸騰量大,需水多,加之又進入高溫干旱季節(jié),此時應科學管水,保證水分供給充足。辣椒缺水時應及時進行灌溉,一般采取溝灌,宜在晴天傍晚至第2天早上天氣較涼時灌跑馬水,急灌、急排,灌水以水面低于畦面10 cm左右為宜,盡量做到小水勤澆,否則易造成辣椒根部漚爛,并發(fā)生病害。
覆蓋地膜后對畦面不需中耕,一般只在辣椒生長前期對畦溝進行兩三次中耕,結合中耕進行除草。辣椒生長中后期可采用草銨膦、乙草胺防除畦溝雜草。辣椒生長期長,需肥量大,基肥不能滿足辣椒全生育期對肥料的需要,在中后期需進行追肥。追肥宜以速效肥為主,要求做到少施、勤施,氮肥要適量,并增施磷、鉀肥。重點在盛果期、果實集中采收后及秋季復壯時適量追施化肥或腐熟人糞尿肥,可結合畦溝中耕或畦溝澆水進行。為節(jié)省人工,提高肥效,可在土邊兩蔸辣椒之間挖施肥穴,實行敞穴施肥。施肥穴挖在灌水溝內側,豁口低于灌水位但高于溝底,使部分灌水可流入穴內,以溶解和擴散肥料。在每次追肥時將肥料施入穴內,然后溝灌或穴內澆水,一次制穴,可全生育期使用。此外,在辣椒生育前期葉面噴施生根劑、復硝酚鈉、氨基酸水溶肥、腐殖酸水溶肥等,在生育后期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中微量元素、蕓薹素內酯和復硝酚鈉等溶液,增產效果良好,特別是后期可延緩根系和葉片衰老。在生產實際中,施肥量應視土壤肥力和品種需肥特性而定,可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單位面積目標產量4 000 kg以上田塊,應酌情增施肥料,并更加注重精細化管理。
湘南地區(qū)辣椒大田常見病害有根腐病、莖基腐病、炭疽病和病毒?。焕苯芬圃院笥酌缙谟形伵?、小地老虎危害,之后有蚜蟲、煙青蟲、斜紋夜蛾等害蟲危害。在病蟲害防治上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yōu)先采取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結合一定的化學防治措施。這里重點介紹化學防治措施。根腐病、莖基腐病主要在幼苗期發(fā)病,可在定植后用30%甲霜惡霉靈1 500倍液灌根和噴淋莖基部,同時噴施葉面可預防炭疽病和疫病,每10~15 d防治1次,連續(xù)兩三次。炭疽病和病毒病是危害辣椒的主要病害,未出現(xiàn)病害癥狀時要定期進行預防,每10~15 d用藥1次;有個別植株出現(xiàn)病害癥狀后要加強防治,每5~10 d用藥1次。其中,防治炭疽病的藥物有咪鮮胺錳鹽、甲基硫菌靈、苯醚甲環(huán)唑等,每次用藥由兩種藥配合,效果較為理想(做到預防性用藥與治療性用藥相結合),注意輪換用藥。防治病毒病的藥物有毒氟磷、氨基寡糖素、鹽酸嗎啉胍酮等,每次輪換用一種藥噴施葉面,并與蚜蟲防治相結合。辣椒移栽后用四聚乙醛防治蝸牛一兩次,定期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小地老虎、煙青蟲、斜紋夜蛾等害蟲;5月后用吡蟲啉或烯啶吡蚜酮加強防治蚜蟲。當出現(xiàn)個別蟲害因產生抗藥性難以防治時,應配合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或氯蟲苯甲酰胺或蘇云金桿菌 進行防治。
地膜栽培辣椒由于定植較淺,生長過程中不宜培土,而植株生長繁茂,往往易倒伏,所以需要及時搭架支撐??捎?0 cm左右長竹竿每隔1.5~2.0 m插在植株旁距根莖10~15 cm處,再用長竹竿或耐日曬繩子橫向固定于竹竿上,以防植株倒伏。為防止辣椒側枝生長影響主枝生長和開花結果,應在辣椒現(xiàn)蕾時將門椒以下嫩枝嫩芽全部抹去,并留門椒以下功能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供根部生長;在植株封壟時抹去門椒以下的全部枝葉。地膜栽培辣椒進入盛果期后,植株分枝過多,枝繁葉茂,應及時剪掉過多的細弱側枝,可使辣椒多結果,結大果。在第一茬辣椒果實已采摘完時,要進行一次大的修剪,剪去病蟲枝、密生枝、衰老枝、前期結果過多的下垂枝、管理不當?shù)恼蹟嘀Φ?,剪下的枝條應帶出大田集中處理,修剪后及時重施返秧肥。另外,在植株現(xiàn)蕾后噴施控旺劑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措施,現(xiàn)蕾至初花期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30 g兌水15 kg噴施葉面,初花期后用矮壯素或甲哌鎓噴施葉面。一般每10~15 d噴施1次控旺劑,控旺次數(shù)視苗情而定。噴施控旺劑后出現(xiàn)莖粗、節(jié)短、葉厚、葉片呈墨綠色,且植株繼續(xù)穩(wěn)健生長,證明控旺的目標已實現(xiàn)。
春露地辣椒以采收青椒早上市的效益為佳。同時,要疏去已變硬、無發(fā)展?jié)摿Φ男〗┕突喂?,以減少營養(yǎng)消耗。青果價格較低時,可待辣椒轉紅時作早紅椒上市,效益也很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