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晴 王艷蕊 張琦悅 高金玉/文
新時代背景下,各種主旋律電影層出不窮,群像型主旋律影視作品也開始大量地出現(xiàn)在觀眾的視野中。同時,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電影《長津湖》的上映,引起了大學生們在愛國精神方面的強烈反響?!堕L津湖》中的群像手法是該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一手法也為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發(fā)展思路。
愛國主義教育對一個國家、民族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年一代的愛國精神強烈與否,影響著國家的強盛。當前,主旋律電影發(fā)展,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21年10月電影《長津湖》以57.75億票房登頂影史票房第一,影片震撼了眾多的大學生,讓大學生們對前輩先烈們的奮斗和奉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大學生們知道了如今幸福的來之不易,激發(fā)了大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堕L津湖》中群像的敘事手法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群像型電影中,主角與配角的邊界消融,再加上多線程的敘事手法,能夠讓觀眾獲得更深刻地體驗,將這一手法更多、更創(chuàng)新地應用到主旋律電影中去,對促進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群像型主旋律電影在電影市場占據(jù)了一定地位,《1921》《紅海行動》等群像型主旋律電影深受觀眾喜愛,獲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這背后是群像型主旋律電影的興起。群像型電影沒有準確的定義,但一般呈現(xiàn)以下兩個特征:
群像型主旋律電影中不存在主角、配角之分,不刻意放大某一個人,而是將他們塑造成為一整個英雄群體。在群像型主旋律電影中,不同身份、不同境況的人們?yōu)榱送粋€目標聚集在一起,他們擁有共同的信仰。同時,每一個角色都具有鮮明的特點,由于電影的故事線索較多,每一位演員都會被給予相應的戲份來展現(xiàn)角色的特性。也就是說角色在擁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性的同時,還擁有群體的某些共性。主配角邊界消融之后,個體不同于群體統(tǒng)一的強烈對比讓觀影者對愛國情懷、集體主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拉近了嚴肅的歷史事件和普通觀眾生活之間的距離,對弘揚主流價值觀、謳歌人性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線索是文藝作品中貫穿整個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而多線索敘事即指一部作品由多條線索共同講述一個故事。群像型主旋律電影由于人物眾多、情節(jié)復雜常常采用多線索的敘事方法。比如,電影《長津湖》是由兩條線索為主線敘述的。一條是第七穿插連在朝鮮作戰(zhàn),另一條是志愿軍司令部指揮作戰(zhàn)。最終,兩條線索殊途同歸,共同講述了一個多角度、多層次、更加立體真實的故事。不同視角,不同人物故事不斷轉換,但仍朝著同一目標,突出了電影群體的不同,強化了主題的表達,有利于增強電影的戲劇性,擴大影片的戲劇張力。不管時空如何變幻、畫面和鏡頭如何銜接,群像型電影總能找到機會來合理切換場景,為觀眾構建多姿多彩的畫面感,這也是群像型電影吸引人的地方。
《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zhàn)爭第二次戰(zhàn)役中的長津湖戰(zhàn)役為背景,講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不懼嚴寒、英勇戰(zhàn)斗,為長津湖戰(zhàn)役做出了重要貢獻的故事。影片主要涉及兩場戰(zhàn)爭,第一場戰(zhàn)爭是第七穿插連的戰(zhàn)士們在敵軍的槍林彈雨中,靠自己的戰(zhàn)術和技術成功擊退敵人,將電臺送給彭德懷司令的故事。第二場戰(zhàn)爭是長津湖戰(zhàn)役的總攻,講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前往東線戰(zhàn)場及在東線戰(zhàn)場發(fā)生戰(zhàn)斗的故事。最終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成功將美軍一個多師分割包圍于長津湖地區(qū),殲敵1.3萬余人,此次戰(zhàn)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qū),是扭轉局勢的關鍵一戰(zhàn),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保家衛(wèi)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同時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影片在講述兩場大戰(zhàn)的同時也穿插著一些溫情和歡樂的片段,展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在戰(zhàn)場上的樂觀心態(tài)和戰(zhàn)士們的兄弟情。
2.2.1 戰(zhàn)士們奔赴戰(zhàn)場,激發(fā)愛國情懷
電影《長津湖》中第九兵團在接到前往朝鮮戰(zhàn)場的通知后,全體戰(zhàn)士立刻停止休假全部歸隊,已退伍返鄉(xiāng)的梅生指導員在看到消息后也果斷騎自行車返回了部隊。戰(zhàn)士們來自全國不同的地區(qū),他們家庭環(huán)境、個人能力都不同,但相同的是,此刻,他們都衣著單薄地在火車站排列等待,他們心中有一個共同的信仰,就是擊退敵人,堅決維護祖國利益。他們不知道接下來要面對怎樣的戰(zhàn)場和敵人,但他們堅定無畏地向前,他們的心中是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壯志,是沖鋒陷陣的犧牲精神,是不畏艱苦的鋼鐵意志。此片段真實地還原了當時中國人民志愿軍北上戰(zhàn)斗的場景。這樣恢弘的場景,能夠讓觀影的大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國人民志愿軍團結一致的力量、昂揚向上的精神和堅定不移的意志,對集體主義、對國、對家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2.2.2 艱苦卓絕下的戰(zhàn)爭,彰顯民族自信
在電影《長津湖》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和美軍的食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冰天雪地中,中國人民志愿軍沒有食物來源,他們只有堅硬的土豆可以食用,甚至這唯一的食物,也不足以供給全部的軍人。而另一邊的美軍,卻在戰(zhàn)場上慶祝圣誕節(jié),他們有烤雞,有飲料啤酒。這樣鮮明的對比,可想而知雙方的士兵狀態(tài)差距會有多大。然而不止食物,在通信、醫(yī)療、武器等各個方面,我國都與美軍有著巨大的差距,美軍有空軍、有坦克,而我們只能在敵人的空襲來臨時躺在尸堆上假裝尸體。然而在如此巨大的差距下,我軍還是打破了美軍圣誕節(jié)前結束戰(zhàn)爭的狂妄言論,扭轉了戰(zhàn)場態(tài)勢。觀看影片的大學生都能從中體會到,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極其偉大的民族,我們有堅韌不屈的品質,有頑強抗爭的意志,有英勇奉獻的精神。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這種感觸中得到了潛移默化的提高。
2.2.3 領袖之子身先士卒,擔當民族大任
《長津湖》中,毛岸英不顧彭總司令的勸阻,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幾十萬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戰(zhàn)場,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那時毛主席雖不舍,但為了國家安全,為了成全兒子報效祖國的決心,還是勸說彭總司令讓兒子奔赴前線。最終毛岸英以“劉秘書”的身份前往朝鮮,為了保護重要資料,不惜犧牲了生命。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兒子,更是維護國家保護人民的英雄。毛岸英這種不畏犧牲的精神讓大學生認識到,無論我們是誰,我們經歷過什么,我們都有一個重要的身份,那就是中華兒女。在過去的歷史中,無數(shù)前輩為了如今的安定盛世沖鋒陷陣。而現(xiàn)在作為祖國新一代接班人,不管身份高低、不論能力強弱,在個人與集體,小家與大國的抉擇中,青年大學生都應當毫不猶豫地擔當起維護國家安全的重任。
在21世紀背景下,許多大學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無論是家長、學校還是社會,都盡力給孩子的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因此,這樣背景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往往自由、自信、自主,但同時他們也較少的體會到分享、合作、責任的意義。群像型主旋律電影通過對各色人物形象的生動塑造,表現(xiàn)出不同人物匯聚一齊、取長補短、共同拼搏的強大力量,使大學生在觀影過程中切身體會到團結一致、齊心克敵的精神,在身臨其境般的電影人物和情節(jié)中體會到集體主義的精神內核和重大意義,進而深刻了解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相互依存的關系,將個人發(fā)展與祖國進步相統(tǒng)一,主動承擔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推進,國際廣泛交流,西方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在我國大學生中逐漸滲透,一些大學生對西方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產生崇拜向往情節(jié),不能正確認知偉大的中華民族及其歷史。而群像型主旋律電影通過多角度、多線索敘事,能夠更加客觀、完整地描繪出事件的全部面貌。大學生通過觀看此類影片,能夠增加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等多個方面的了解,進一步加強對祖國、對黨的正確認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我國國情、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從而更加堅信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然會實現(xiàn)。
在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大學生更多的追求個人價值的提高與發(fā)展。和平的年代使大學生們更加容易忽視維護祖國安全的艱辛與困難。群像型主旋律電影能夠將我國堅定維護祖國安全與發(fā)展的英勇斗爭進行全面生動地描繪,將歷史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讓中國人民的不屈奮斗成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資源。同時,大學生在觀影過程中能夠將自己帶入到歷史事件當中,真切體驗到一些國外勢力對我國造成的巨大傷害,感受廣大中國人民為維護祖國安全做出的強烈抗爭與巨大犧牲。英勇奮斗的英雄們也能給大學生做出良好的榜樣,讓大學生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應當堅定維護祖國安全,在我國受到不公平待遇乃至侵犯時,應當挺身而出,堅定維護我國領土和利益。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大學生維護祖國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如今群像型主旋律電影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其憑借人物豐富、線索多元、故事全面等特點,吸引了更多觀眾并且讓觀眾有了更深一步的觀影體驗,是新時代進行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優(yōu)質資源,對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有較大影響。本文以《長津湖》為例,在對《長津湖》中的部分片段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分析出群像型主旋律電影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有重大意義。因此,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我們應當把握好新時代大學生的特質,并探索群像類主旋律電影的特點和優(yōu)勢,將其更多的創(chuàng)新性應用到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借助群像型主旋律電影促進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改善和創(chuàng)新。■
引用
[1] 王曉東.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J].公關世界,2021(19):108-109.
[2] 高倩.我國新主旋律電影中的群像特征、問題以及未來路徑探索[J].東方藝術,2021(5):101-107.
[3] 秦麗婷.群像電影:共同體意識、人物圖譜與價值考索[J].東南傳播,2022(2):84-87.
[4] 李靜.從寧浩的“瘋狂”系列電影探析多線索敘事的結構特點[J].電影文學,2011(16):54-55.
[5] 賀麗瓊.血凝長津湖 遙寄愛國情——觀戰(zhàn)爭電影《長津湖》有感[J].江西電力,2021,45(11):58-59.
[6] 趙詩琳.影片《長津湖》的類型啟示[J].中國電影市場,2021(11):31-35.
[7] 徐靜堃.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路徑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74-76.
[8] 麻麗娟,攝政.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冶金教育,2021(6):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