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杰,楊樂之,李 賀,欒紫林
(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南 長沙 410012)
石墨烯獨特二維片層結(jié)構(gòu)和整個片層內(nèi)的離域大π鍵,使其表現(xiàn)出至薄至柔結(jié)構(gòu)特性及優(yōu)異的導電性,石墨烯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導電劑能夠在電極中構(gòu)建高效的導電網(wǎng)絡[1-3]。然而,石墨烯在垂直于片層方向?qū)︿囯x子具有位阻效應,阻礙鋰離子在電極中傳輸,從而增加電極中離子傳輸電阻[4]。因此,通過控制石墨烯導電劑的形貌、添加量、電極中分布狀態(tài)等,發(fā)揮石墨烯電子傳輸優(yōu)勢、改善石墨烯的離子位阻,成為石墨烯導電劑的研究方向[5-7]。
石墨烯片徑是表征石墨烯材料的關(guān)鍵性能指標之一,石墨烯片徑對電極中導電網(wǎng)絡的構(gòu)建和電極中離子擴散均有影響[3,8]。本文采用納米砂磨法制備不同片徑石墨烯導電漿料,并將其作為磷酸鐵鋰(LiFePO4,簡稱LFP)電極導電劑;通過表征電極中電子傳輸電阻和離子傳輸電阻,結(jié)合電極中石墨烯導電劑的分布狀態(tài)及電子、離子傳輸過程,構(gòu)建簡易模型,對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擬合,建立石墨烯導電劑片徑與電極電子電阻和離子電阻的函數(shù)關(guān)系,以探究適宜的石墨烯導電劑片徑,實現(xiàn)LFP電池較好的倍率性能。
石墨烯分散漿料制備:將分散劑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上海伊卡,K-30)添加到溶劑N-甲基吡咯烷酮(NMP,粵美化工,電池級)溶液中,攪拌20 min使其完全溶解,再將石墨烯(自制)緩慢添加到分散液中,通過高速分散盤攪拌4 h,使石墨烯完全浸潤,得到石墨烯分散漿料,其中石墨烯、PVP、NMP的質(zhì)量比為3∶1∶96。
不同片徑石墨烯導電漿料制備:將石墨烯分散漿料轉(zhuǎn)移至納米砂磨機中,砂磨機的磨球為鋯珠、直徑0.6~0.8 mm,砂磨機填充率75%、主軸轉(zhuǎn)速2 800 r/min??刂粕澳r間,可得到不同片徑的石墨烯導電漿料。
磷酸鐵鋰(LFP,宜春天賜,D50=0.78 μm)、石墨烯、導電炭黑(Timcal)和聚四氟乙烯(PVDF,Solef 5130)按質(zhì)量比95∶2∶1∶2稱取,與NMP混合、攪拌,配置成電極漿料,并調(diào)節(jié)其固含量為50%,用150 μm刮刀將所制漿料均勻涂覆至16 μm厚的鋁箔(深圳偉得智,99.7%)上,并在60℃下干燥8 h,再轉(zhuǎn)移至90℃真空干燥箱干燥4 h,輥壓后裁剪成Φ16 mm薄片。在氬氣保護的手套箱中,以圖1所示模型組裝電子阻塞對稱電池、離子阻塞對稱電池及CR2430型扣式電池[9-10]。所用電解液為1 mol/L LiPF6/EC+DMC(天賜),隔膜為celgard-2400,負極為金屬鋰片(中能鋰業(yè),99.9%)。
圖1 電池組裝模型及等效電路示意
采用日本JSM7900F型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石墨烯進行定性分析。采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測試儀對石墨烯片徑進行定量分析,在超聲條件下進行激光粒度測試,石墨烯在溶劑中旋轉(zhuǎn),近似為球形顆粒,從而通過激光粒度進行表征,相較SEM對石墨烯片徑的統(tǒng)計方法,激光粒度測試取樣的樣本量大(20~30 mg)、范圍廣(10-2~10-4μm),具有統(tǒng)計意義。將所制電池正極漿料涂覆于絕緣的PET膜上,裁剪為Φ16 mm的圓片通過四探針測試電極電導率,各石墨烯片徑取6個樣品進行測試,取平均值。采用SEM觀察電極形貌特征及石墨烯導電劑在電極中的分布狀態(tài)。使用LAND測試系統(tǒng)(CT2001A)對電池進行倍率性能測試,電壓范圍2.0~3.75 V,放電倍率依次為0.2C、0.5C、1.0C、2.0C、3.0C和0.2C。使用CHI660e電化學工作站對電池進行EIS測試,頻率為10-2~10-5Hz,振幅為5 mV,測試結(jié)果以圖1所示等效電路進行擬合。
圖2為砂磨時間與石墨烯片徑D50關(guān)系圖。根據(jù)石墨烯片徑D50與砂磨時間多次取點所得散點圖,對其進行擬合,可知石墨烯片徑D50與砂磨時間t之間呈如下關(guān)系:
圖2 砂磨時間與石墨烯片徑D50的關(guān)系
隨著砂磨時間增加,石墨烯片徑逐漸減小,且此砂磨條件下石墨烯片徑D50最小值約為4.98 μm。
選取石墨烯片徑D50分別為19.836 μm、14.857 μm、10.227 μm、5.371 μm的樣品,依次標號為GN-20、GN-15、GN-10、GN-5,如表1所示。
表1 樣品片徑分布
通過激光粒度分析,GN-20、GN-15、GN-10、GN-5片徑分布如圖3所示。隨著砂磨時間增加,粒度分布曲線逐漸左移,即石墨烯片徑逐漸減小。
圖3 GN-20、GN-15、GN-10、GN-5片徑分布曲線
圖4為不同片徑石墨烯SEM圖。圖中可以觀察到石墨烯皺褶存在,說明石墨烯較薄,但由于石墨烯層間π鍵的耦合作用及層間范德華力,石墨烯片層團聚堆疊,無法準確確定石墨烯邊界,因此無法定量表征分析石墨烯片徑大小,但對比圖中4組樣品,發(fā)現(xiàn)隨砂磨時間增加,GN-20、GN-15、GN-10、GN-5中石墨烯片徑呈現(xiàn)下降趨勢,與激光粒度測試結(jié)果一致。
圖4 不同片徑石墨烯SEM圖
2.2.1 電極電子電導率
針對GN-20、GN-15、GN-10、GN-5樣品,用四探針測試電極電子電導率,繪制石墨烯片徑D50與電極電導率之間關(guān)系的誤差棒圖,如圖5所示。
圖5 電極電導率與石墨烯導電劑片徑D50的關(guān)系
由于磷酸鐵鋰電極中磷酸鐵鋰的電導率遠低于石墨烯的電導率,電極電導率主要由石墨烯導電劑的性能決定。圖6(a)為磷酸鐵鋰電極SEM圖,由圖可知,石墨烯片徑遠大于磷酸鐵鋰粒徑(D50=0.78 μm),石墨烯橋連多個磷酸鐵鋰顆粒,且石墨烯之間存在間斷,由此可構(gòu)建電極中石墨烯及磷酸鐵鋰的示意圖,見圖6(b)。
圖6 磷酸鐵鋰電極形貌
石墨烯片徑減小,相鄰的石墨烯片層間斷阻礙電子傳輸,即存在間隙電阻Rgap。隨著石墨烯片徑D50減小,電子傳輸相同距離出現(xiàn)的間段增加,若單位長度lab的石墨烯電阻為RGN,則單位長度lab間總電阻為Rab,可按下式計算[11]:
由電阻-電導率間關(guān)系可得,電子電導率σe與石墨烯片徑之間有以下關(guān)系:
式中δ1、δ2均為與RGN、Rgap、lab及電極厚度k有關(guān)的常數(shù)。
對所得數(shù)據(jù)以式(3)進行擬合,可得擬合曲線如圖5所示。
對式(3)進行一階微分可知,隨著石墨烯片徑減小,電極電導率變化增大。
2.2.2 電極電子電阻
對圖1(a)所示離子阻塞對稱電池進行EIS測試并以等效電路擬合,所得結(jié)果如圖7所示。擬合后曲線與實軸的第1個交點為電子在電極固相中傳輸電阻Rs,半圓直徑為磷酸鐵鋰、導電劑、集流體間接觸電阻Rcont,兩者之和為電極中電子傳輸電阻Re,即半圓與實軸的第2個交點[10,12]。以鋁箔集流體進行測試所得Re為0.1~0.3 Ω,因此墊片、鋁箔電阻及兩者間的接觸電阻可以忽略。由表2擬合數(shù)據(jù)可知,隨著石墨烯片徑增大,Rs、Rcont、Re均減小,電子電阻與電極中電導率的測試結(jié)果呈現(xiàn)相同變化趨勢。
圖7 離子阻塞對稱電池EIS測試及其擬合結(jié)果
表2 電極電子電阻交流阻抗擬合結(jié)果
由式(2)可得,Re與石墨烯片徑有如下關(guān)系:
式中ε1、ε2均為與RGN、Rgap及l(fā)ab有關(guān)的常數(shù)[10]。
以式(6)對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擬合曲線見圖8。
圖8 電極電子傳輸電阻與石墨烯導電劑片徑D50的關(guān)系
即隨著石墨烯片徑增加,電極中電子傳輸電阻呈反比例函數(shù)關(guān)系減小,與四探針所測電極電導率結(jié)果一致。
電極離子傳輸電阻測試分析結(jié)果見圖9。由傳輸線模型(TLM)可知,電極中鋰離子傳輸電阻為對稱電池中頻區(qū)斜線與低頻區(qū)斜線與實軸交點差值[9-10]。
圖9 電子阻塞對稱電池EIS測試及其擬合結(jié)果
對圖9中GN-20、GN-15、GN-10、GN-5石墨烯為導電劑的電極組裝電子阻塞對稱電池的EIS測試結(jié)果擬合,可知Rion分別為18.23 Ω、11.68 Ω、6.65 Ω、3.77 Ω。設離子在電極中傳輸單位距離電阻為rion,離子在電極中傳輸距離為d,則離子傳輸電阻Rion可表示為[12]:
石墨烯為導電劑時,阻礙離子垂直于面的傳輸,且因磷酸鐵鋰顆粒小于石墨烯,磷酸鐵鋰對離子傳輸?shù)挠绊懣梢院雎浴8鶕?jù)石墨烯導電劑在電極中的分布,可以繪制如圖10所示的示意圖,將石墨烯近似為圓形,此時垂直于石墨烯面的鋰離子的傳輸總距離d'與石墨烯片徑D50相關(guān):
圖10 離子在石墨烯導電劑表面?zhèn)鬏敽喴啄P?/p>
因此,電極中離子電阻與石墨烯片徑有如下關(guān)系:
式中φ1、φ2均為與rion及電極厚度相關(guān)的常數(shù)。
對測試所得離子電阻以式(9)進行擬合,可得曲線如圖11所示:
圖11 電極離子傳輸電阻Rion與石墨烯導電劑片徑D50的關(guān)系
即隨著石墨烯片徑增加,電極中離子傳輸電阻呈二次函數(shù)關(guān)系增大。
鋰離子電池充放電過程是電子與鋰離子傳輸?shù)交钚晕镔|(zhì)表面參與電極脫嵌反應的過程。為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倍率性能,需電子與鋰離子更快到達活性物質(zhì)表面,也就是要使電子在電極中傳輸電阻(Re)和離子在電極中傳輸電阻(Rion)之和(總電阻Rall)最小。將式(6)與式(10)相加可得總電阻[13]:
對式(11)進行一階微分可知,當D50在10 μm左右時總電阻取得最小值,且D50在10~15 μm區(qū)間內(nèi)總電阻Rall變化不大,具有相近的總電阻。當D50小于5 μm時,Re遠大于Rion,此時電極電荷傳輸過程中電子傳輸為限速步驟;而當D50大于20 μm時,Re小于Rion,此時電極電荷傳輸過程中離子傳輸為限速步驟。
通過計算可知,GN-20、GN-15、GN-10、GN-5的總電阻Rall分別為27.03 Ω、22.12 Ω、20.85 Ω、30.99 Ω,據(jù)此可以推測4組石墨烯導電劑中GN-10具有較好的電池倍率性能,其余依次為GN-15、GN-20、GN-5。
電子傳輸電阻Re、離子傳輸電阻Rion、總電阻Rall、總電阻一階微分R'all與石墨烯片徑D50關(guān)系見圖12。
圖12 電子傳輸電阻Re、離子傳輸電阻Rion、總電阻Rall、總電阻一階微分R'all與石墨烯片徑D50的關(guān)系
將GN-20、GN-15、GN-10、GN-5為導電劑的電極組裝成扣式電池,以0.1C活化后,進行EIS及倍率循環(huán)測試,結(jié)果見圖13。由圖13可知,4組電池的電荷轉(zhuǎn)移阻抗(Rct)分別為108 Ω、70 Ω、62 Ω、187 Ω,以GN-10為導電劑時取得最小值,與總電阻Rall預測結(jié)果相一致,GN-10具有最優(yōu)石墨烯片徑。放電倍率小于1C時,歐姆極化和濃差極化較小,各組樣品放電比容量相差不大;放電倍率為2C時,GN-5為導電劑的電池容量幾乎降到0,結(jié)合前文分析可知,當GN-10變化為GN-5時,電子電阻增加約一倍,導致歐姆極化較大,此時電極的電子傳輸成為限速步驟[3]。當放電倍率為3C時,GN-10、GN-15、N-20的放電比容量分別為121.1、110.3、97.5 mAh/g,其中GN-10具有較高的放電比容量,容量保持率為76.92%。說明GN-10具有較好的石墨烯片徑分布,與總電阻測試結(jié)果一致。
圖13 不同片徑石墨烯導電劑扣式電池測試結(jié)果
1)通過控制石墨烯漿料的砂磨時間可以控制石墨烯的片徑分布,且隨著砂磨時間增加,石墨烯片徑D50減小。
2)石墨烯作為磷酸鐵鋰電池導電劑,隨著石墨烯片徑增大,電極中電子傳輸電阻呈反比例函數(shù)關(guān)系減小,而電極中離子傳輸電阻呈二次函數(shù)關(guān)系增大。
3)電極中電子、離子傳輸電阻相加所得的總電阻值與電池的倍率性能具有對應關(guān)系。且石墨烯片徑D50為10 μm時,總電阻為20.85 Ω,是4個樣品中總電阻最小的樣品,此時電池具有較好的倍率性能,3C放電比容量達到121.1 mAh/g,容量保持率為7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