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軻,張濤,董理,涂欣樂,魏存
成就動機是個體追求成功的內(nèi)部心理動力,屬于非智力因素,具有激發(fā)和調(diào)節(jié)行為的作用,包括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2 個方面[1]。成就動機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動機,是大學生自我激勵、追求上進的動力。成就動機作為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特質(zhì),在個體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大學生學習成績、心理健康、職業(yè)探索等方面密切相關[2-3]。
心理資本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成就動機的影響因素之一[4]。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越有信心運用自身能力完成某項任務[5-6]。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成就動機可分為2 種不同取向,即自我取向與社會取向。前者是個人做事時與自己持有的優(yōu)秀標準相競爭的沖動,后者是個人做事時與他人、團體、長輩所設定的優(yōu)秀標準相競爭的沖動。從這個角度來說,成就動機的強弱可能與個體的傾向相關。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是文化差異的重要維度[7],一般來說,具有個人主義特質(zhì)的個體重視競爭、快樂主義和獨立;而具有集體主義特質(zhì)的個體則重視傳統(tǒng)、社會性和相互依賴。
相比地方大學生,軍校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軍校更加宣揚集體主義精神,強調(diào)對社會奉獻、熱愛集體、大公無私、個人服從集體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傾向、自我效能感與軍校大學生成就動機的關系以及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傾向在預測其成就動機中的作用,為促進軍校大學生成就動機提供新的視角。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樣的方式,于2021 年3 月10 日至15 日,調(diào)查了上海市某軍校306 名在校大學生。納入標準:(1)均知情同意,愿意參加本研究;(2)有正常溝通或閱讀能力;(3)認知、精神狀態(tài)正常。排除標準:(1)具有心理障礙;(2)拒絕參加本研究。
1.2.1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傾向的測量 采用Singelis等[8]編制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量表來測量大學生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傾向。該量表包括16 個項目,共4 個維度,分別為垂直個人主義、水平個人主義、垂直集體主義和水平集體主義。每個項目均采用5 級評分制:1 分為非常不同意、2 分為比較不同意、3 分為一般、4 分為比較同意、5 分為非常同意,分值越高,該傾向越明顯。該量表在國內(nèi)的相關研究中具有較好的信效度[9]。
1.2.2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測量 自我效能感采用Schwarzer 和Jerusalem 編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進行測量,中文版由王才康等翻譯修訂,修訂后的中文版效度和信度良好[10]。該量表共10 個項目,每個項目均采用4 級評分制:1 分為完全不正確、2 分為有點正確、3 分為多數(shù)正確、4 分為完全正確,分值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強。該量表在國內(nèi)的大學生群體的研究中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1.2.3 成就動機的測量 成就動機量表(AMS)由挪威心理學家Gjesme 和Nygard 于1970 年編制,中文版本由葉仁敏與Hagtvet 修訂而成[11]。該量表共30 道題,分別測量追求成功的動機(Ms)和避免失敗的動機(Maf)2 個維度,每個維度15 道題,成就動機(Ma)得分由追求成功的動機減去避免失敗的動機所得,即Ma=Ms-Maf。該量表采用4 級評分制,4 分為完全正確、3 分為基本正確、2 分為有點正確、1 分為完全不正確,得分越低,表明這類動機越強。Ms-Maf>0 時,成就動機強;Ms-Maf=0 時,成就動機中等;Ms-Maf<0 時,成就動機弱。此量表具有較高的信效度。
1.2.4 人口學變量的測量 問卷第一部分調(diào)查人口學變量情況包括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生源地、當前所在年級。
1.2.5 問卷發(fā)放 由心理系老師提前與學員隊干部取得聯(lián)系,利用學員在教室晚自習的時間,說明本次問卷調(diào)查的目的、意義以及參與方法,遵循自愿的原則,將問卷發(fā)給學員填寫。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當場填寫完畢。共收回問卷306 份,有效問卷301 份,問卷回收有效率98.4%。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2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系數(shù)和分層回歸分析法。分層回歸分析的目的在于,控制了性別、所在年級、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后,檢驗集體主義傾向?qū)Τ删蛣訖C的預測能力。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01 名軍校大學生個人主義傾向得分為(29.25±6.46)分,集體主義傾向得分為(27.59±6.38)分。軍校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為(27.23±6.85)分。軍校大學生成就動機得分為(-4.57 ± 1.77)分,其中成就動機強的有77 人,占25.6%;成就動機中等的有51 人,占16.9%;成就動機弱的有173 人,占57.5%。
本研究中,軍校女大學生的成就動機強于軍校男大學生(t=-2.08,P<0.05),大一大二年級大學生成就動機弱于其他年級(F=11.98,P<0.001)。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軍校大學生之間、不同生源地軍校大學生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01 名軍校大學生成就動機差異分析
軍校大學生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動機相關性分析見表2。個人主義傾向與成就動機之間幾乎沒有相關關系(r=0.03,P=0.48),集體主義傾向與成就動機呈正相關(r=0.35,P<0.001),自我效能感與成就動機呈負相關(r=-0.37,P<0.001)。
表2 不同文化傾向、自我效能感與成就動機相關性分析
以成就動機作為因變量,第1 層輸入性別、所在年級、自我效能感,第2 層輸入集體主義。第2 層輸入集體主義變量后,模型解釋率顯著提高(ΔR2=0.10,F(xiàn)=29.43,P<0.001)。控制了性別、所在年級、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后,集體主義傾向?qū)τ诖髮W生成就動機有顯著而獨特的貢獻(β=0.32,P<0.001)。見表3。
表3 成就動機的分層回歸分析
本研究中的301 名軍校大學生總體成就動機不高,超過半數(shù)的人成就動機弱,25.6%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成就動機。通常來說,具有較強成就動機的人喜歡設立更具挑戰(zhàn)性的目標,成就動機較弱者偏向于選擇難度較低、成功可能性較高的目標。不少海外著名大學教授和學者在比較中國大學生與西方大學生時均指出,中國的大學生很勤奮,但同時存在過于崇拜權威、缺乏挑戰(zhàn)精神的弱點[12]。而相比地方大學,軍校更是一個倡導權威、強調(diào)服從、宣揚行動一致的特殊環(huán)境,這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軍校大學生的挑戰(zhàn)精神。軍校大學生就業(yè)實行計劃分配、按需補充、面向基層、專業(yè)對口、合理使用的政策,學員畢業(yè)后根據(jù)所學專業(yè)和任職需要被分配到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各個崗位上,因此基本不用擔心就業(yè)問題,有可能導致部分軍校大學生產(chǎn)生了安于現(xiàn)狀、被動等待就業(yè)安排的心理。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軍校女大學生的成就動機高于男大學生,這與薛予陽等[13]在體育專業(yè)的大學生中的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學者們關于女大學生的專門研究發(fā)現(xiàn),當代女大學生的成就動機呈現(xiàn)日益增強的趨勢[14]。此外,本研究中大一大二年級軍校大學生成就動機弱于其他年級,可能是由于大一大二學生剛剛經(jīng)歷了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進入到大學校園后學習壓力驟減,也不排除對軍校生活還處在適應與磨合階段、對未來的發(fā)展目標不明確等因素。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軍校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成就動機之間呈負相關,這與以往一些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有些不同。李建偉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藝術院校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追求成功動機間有顯著正相關。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軍校實行封閉且嚴格的軍事化管理模式,導致自我效能高的人可能更容易感受到來自外部條件的制約而對成就動機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擴大樣本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集體主義傾向與成就動機之間呈正相關,而個人主義傾向與成就動機之間幾乎無相關性。在控制性別、所在年級、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后,集體主義傾向?qū)τ谲娦4髮W生成就動機有顯著而獨特的貢獻。因此,集體主義傾向越高,軍校大學生成就動機可能越強,營造集體主義氛圍對軍校大學生成就動機的提升有積極意義。
因此,在軍事院校教育體系中,應重視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教育和滲透,培養(yǎng)軍校大學生形成與文化相適應的人格特質(zhì),同時有針對性地關注成就動機總體較低的群體,如部分男學員、低年級學員等。同時,也要關注軍校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發(fā)展需求,保護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和積極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軍校大學生的成就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