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權 鞏家楠
清代新疆茶葉貿(mào)易因牽涉邊地物資交流、西北地區(qū)治理、中俄貿(mào)易往來等問題的探討,歷來備受學界關注。此前的相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中俄茶葉貿(mào)易、中俄經(jīng)濟關系史、俄商與新疆茶葉貿(mào)易、內(nèi)地商人與新疆茶葉貿(mào)易等領域,而對于清末新疆地區(qū)屢屢出現(xiàn)的私茶案件則關注有限。鑒于私茶販運是清末新疆茶葉貿(mào)易的主要方式之一,其規(guī)模大小直接影響到官茶貿(mào)易的收益和治邊的效果,故頗有深入考察的必要。
清末新疆地區(qū)出現(xiàn)了茶政管理廢弛和茶葉貿(mào)易混亂的現(xiàn)象,左宗棠整頓西北地區(qū)茶務,所添設的南柜,打破了陜甘茶商的壟斷地位,加強了新疆與內(nèi)地茶商的聯(lián)系。事實上,南柜在新疆銷售茶葉也受到阻礙,左宗棠和幾任陜甘總督將晉商販賣的茶葉定為私茶并嚴厲打壓。湖茶販運的停滯,造成新疆茶葉市場的空缺,俄國商人瞅準時機,將原本從國內(nèi)運出的茶葉在新疆地區(qū)灑賣,由此形成外銷茶葉的倒灌現(xiàn)象。早期中俄茶葉貿(mào)易經(jīng)歷了黑龍江互市、北京互市、恰克圖互市若干階段,其中恰克圖互市為中俄茶葉貿(mào)易的主要時期,其前期為邊關互市時期,然而1862年簽訂《中俄陸路通商條約》之后,恰克圖互市進入后期,開始了陸路通商時期,俄商自買自運,不必與華商在口外互換。當恰克圖茶葉貿(mào)易衰落后,晉商、俄商將目光轉(zhuǎn)移到新疆茶市。
清代對西北邊境的茶馬貿(mào)易管控相較前代更加寬松,有利于官方性質(zhì)的茶馬互市向民間茶葉貿(mào)易的轉(zhuǎn)變。受此影響,從事民族貿(mào)易、民間貿(mào)易的商人開始增多,加之茶稅的降低,使得商人的長途貿(mào)易更加有利可圖。清朝中后期西北地區(qū)茶商以陜西、山西、甘肅等地商人為主,兩湖茶葉是當時行銷西北的大宗商品。早在道光時期,官茶即頻繁出現(xiàn)滯銷,署理陜甘總督楊遇春奏稱:“竊査甘肅茶商每年領引二萬八千九百九十余道,前赴湖南采買附茶,運甘行銷,共納課銀一十萬三百一十一兩。其新疆一帶,原系甘商行茶地方,因北路商人興販雜茶,夾帶無引附茶,自山西歸化城出口,由草地運往塔爾巴哈臺及古城等處肆行售賣,以致甘省引茶滯銷?!北甭飞倘说乃截滊s茶,導致官茶滯銷嚴重,茶課也無法按期完納。后來由于受到太平天國運動和陜甘回民起義爆發(fā)的沖擊,西北茶路一度受阻,新疆地區(qū)茶葉供應不暢,茶市混亂。官茶的滯銷,受社會穩(wěn)定、人口密度、飲食習慣、消費市場等人為因素的影響,例如同治陜甘回變、阿古柏入侵新疆等都對茶市造成極大干擾,使得陜甘茶商四散而逃,導致西北茶務荒廢。光緒元年,左宗棠開始治理西北茶務,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豁免歷年積欠,打消茶商顧慮,在東西柜基礎上增設南柜,恢復茶銷規(guī)模,以票代引,鼓勵茶商運銷,與外商競爭?!辈⒑瓒楣俨?,又因湖茶經(jīng)過陜甘地區(qū)的茶商販運,遂有“甘茶”之稱。官茶主要從湖南安化采摘加工運輸而來,然后在陜西涇陽進行壓磚包裝,發(fā)往蘭州,再由蘭州領票引經(jīng)嘉峪關再銷往新疆各地。晉商販運茶葉被定為私茶,由于“晉茶不準在新疆地面銷售”,故晉商在新疆的茶葉市場份額急劇下滑。茶務歸蘭州道管理,根據(jù)安化茶區(qū)的價格而做出相應調(diào)整,如“陜甘總督部堂譚,札開前據(jù)蘭州陶道詳赍,核定茶價,清折到院,業(yè)經(jīng)另文行知在案,茲本督部堂酌定價值條規(guī)告示,除咨行外,合行札發(fā)為此札,仰該道即便飭屬一體張掛,曉諭勿違此札等”。由蘭州道核定茶價,對新疆茶市價格波動產(chǎn)生重要影響。左宗棠實行以票代引制度,與厘金制度相結(jié)合:“以后承領新票只準加多,不準減少等語,當即核準在于各商原存六成票根內(nèi)加發(fā)票三十張,計引一千五百道,并飭照章預繳二分課銀三千兩,由道解存藩庫,余欠繳一分茶課隨厘并繳?!蔽鞅钡貐^(qū)實行茶票制,擴大了地方稅課的收入來源。
關于官茶運輸延期、銷售受阻的情況,在新疆地方檔案中也有大量記載。例如,“光緒四年,茶商光湘遠采運湖茶二票,計重八千斤外,例準隨帶綠茶八百斤,七月中旬到蘭州完納厘金改領子票,現(xiàn)因關內(nèi)官茶滯銷,擬將茶斤運赴南八城一帶銷售,合無仰肯恩準,咨行南路各營”。隨帶少量綠茶被官方默認許可,其主要銷往南疆各路。史料顯示,“自光緒二十二年正月起扣至二十四年十二月止……三年共請發(fā)甘陜寧茶票四百二十七張,較上次多增四票,計引二萬一千三百二十道,預繳銀四萬二千六百四十兩”。即使官茶茶票不斷增加,但在地域廣闊的新疆遏止晉商偷運茶葉卻并非易事:“查陜甘新疆地廣人稀,銷茶固少,加以內(nèi)地各處私販及俄商私茶減價侵銷,以至官茶未能十分暢旺,茶務急難”。由此可見,晉商活動區(qū)域集中于北疆,而官茶的運輸不利、滯銷等狀況,為晉商販運私茶提供了機會,因私茶的價格優(yōu)勢和當?shù)孛癖妼Υ植璧南矏郏蕰x商的私茶販運屢禁不止,阻礙了官茶對茶利的壟斷。
晉商多以北商、北販為名。清前期,北商每年赴湖南所買之茶,被稱為雜茶,出北口運至新疆古城,然后在新疆南北各城售賣。道光元年,“曾禁止北商不準在新疆賣茶,后經(jīng)伊犁將軍慶祥查明,北商經(jīng)營已久且相安無事,奏準北商行銷雜茶?!备适≡O立茶商,每年交納的課銀用作兵餉,然而北路商販運茶耽誤課引,于是陜甘總督臣瑚松額奏稱:“今北商雜茶過多,成本輕而獲利重,是以易滋弊端。官商專行附茶,額課重而賣價微,遂致日形困乏,是北商愈久愈多,則官商愈積愈累”。晉商販運茶葉因不利茶課、未走官茶線路、不曾領取官茶引票,都被定為私茶,禁止行銷新疆。晉商販運私茶因厚利所在,已成難以阻礙之勢。自新疆準部叛亂被平定以后,秦晉商人云集新疆,當時運茶赴新疆者,分為南北兩條,一條出關中、過河西走廊到新疆,此線路多為陜甘茶商運輸線路;另一條經(jīng)殺虎口、歸化城穿越蒙古草原進入新疆古城。由于“南路天暖喜食細茶,北路地寒喜食粗茶,自張家口以外至新疆伊犁蒙古境內(nèi)皆食磚茶,所以晉商粗茶盛行,即使湖茶成為新疆官茶引地,湖茶僅行銷南路,北路仍喜食晉商販運的私茶”,這成為晉商販運私茶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晉商在新疆的自由售賣,不僅侵占甘商的利潤,同時對引課不利?!靶陆媳甭芳耙晾缢墙韵的仙毯献鞴?,向因晉茶由理藩院請領藥茶貨票采辦私茶,蒙混行銷蒙古地方,即由張家口、山西、歸化城各處草地出口運至伊犁、塔城一帶潛銷。因無課厘,遂賤價出售侵占南茶課引,以致官茶滯銷?!北本€走烏里雅蘇臺、科布多進入北疆,由于晉商壟斷了對蒙古的茶葉貿(mào)易,這條線路也是萬里茶道上的一條重要線路,晉商多走此路,也有走陜西、經(jīng)過河西走廊進入新疆者。晉商茶幫前往理藩院領取茶票,其中夾雜私茶或者其他貨物,地方政府難以發(fā)現(xiàn),致使晉商私販盛行。
新疆作為甘茶引地后,晉商在新疆販賣茶葉的行為被定為非法私販,晉商販運私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首先,采取化整為零、分批運輸?shù)氖侄翁颖苷鞫??!敖丈堂衤劤杀静患笆畠烧吒挪皇斩?,于是各將販運貨物邀請數(shù)人分送出境,過卡數(shù)十里,并捆裝載,以致近來愈少成馱之貨,幾無稅銀可收,若聽其偷漏,不為設法變通,稅務直可不辦,究應為何?”其次,過關卡時不報備,沒有起票,避免納稅。如“近有奸商人等,膽敢違令,行私販運土貨出境并不報明完稅,似此偷漏稅務,因見日衰……貴府、貴局,請煩轉(zhuǎn)飭稅局,遇有吐屬本境暨外處奸商販運土貨過境,并無起票呈驗者,即照通章加三倍抽收,以示懲戒”。再次,冒充俄商以減免稅額。如新疆稅務總局塔爾巴哈臺理事通判曾會同協(xié)營緝查各局親兵查獲一起私茶案件:“茲于本月十六日,查獲行營街市漢纏商民五家,共計私茶二百三十八塊,經(jīng)卑職訊究來路,半稱買自俄商,正在罰辦間,適有俄商鄉(xiāng)約阿布都拉木雜來署,聲稱查獲纏商薩拉阿洪私茶八十塊系俄人之貨,即請退還等語……今該俄商販賣土貨包庇華商確有字據(jù)可憑,正與十七條所載,凡有嚴防偷漏諸法,任憑中國官隨時設法辦理。”晉商與俄商在恰克圖的貿(mào)易往來是被清廷認可的,兩國商人存在長期的合作。清末晉商與俄商在萬里茶道上更多的是競爭關系,當俄商獲得深入中國內(nèi)地運輸茶葉的許可之后,晉商也于同治八年開始深入俄國境內(nèi)推銷茶葉,許多晉商商號,常在俄國設有分莊多處,構(gòu)成了晉商棋布俄國各地的狀況。新疆伊塔一路晉商和恰克圖一路的晉商,分兩路同時深入俄境進行茶葉貿(mào)易,既挽救生計,又分俄商的利益。由于沙俄政府對晉商實行新稅以及俄商侵占中國茶市,加之清廷無法捍衛(wèi)華商的利益,最終在與俄商的競爭中走向衰落。
俄商對新疆的貿(mào)易始于中俄伊犁貿(mào)易,其開端約在18世紀末葉。道光時期俄國人逐漸活躍于新疆地區(qū),起初在哈密一帶活動,“該夷人從山內(nèi)僻徑潛竄伏入哈密境內(nèi),當即迤里查至該境土葫蘆以北三十余里之地有俄羅斯夷人”。道光二十五年俄人開辟自奧倫堡至伊犁之公路,中俄伊犁通商應運而生。咸豐元年簽訂的《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允許俄國人在伊塔等建立商站,用以住人和存貨。伊犁將軍奕山與俄羅斯使臣制定了在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的章程,兩國各派官員照管,如“內(nèi)地商民與哈薩克貿(mào)易多年,向無爭執(zhí)是非之案,今俄羅斯通商亦與哈薩克無異,且派有官員兵丁彈壓照管,自可勿庸另加約束,以省紛擾……俄羅斯在伊犁、塔爾巴哈臺兩處通商”;又規(guī)范兩國商人通商細則。國子監(jiān)祭酒勝寶認為,“對俄商貿(mào)易進行嚴定限制,如果伊犁通商仿照認真辦理,似亦弭邊患于未然之道”。清廷早期開放新疆的伊犁、塔爾巴哈臺兩處通商,主要參照了恰克圖管理模式,其初衷在于希望新疆伊犁通商能像恰克圖一樣,既能平等貿(mào)易,也能消除邊境潛在的隱患。1862年的《中俄陸路通商章程》簽訂,改變了之前中俄茶葉貿(mào)易俄商的從屬地位,俄商茶葉采購地漸趨多元,運輸線路也日益多樣。俄商從中國東南販茶回國主要有四條線路,包括黑海線路、水陸聯(lián)運草原線路、水陸聯(lián)運鐵路線路、河西走廊新疆線路。俄商從新疆回俄國的線路主要也有四條,其中北路為伊犁、塔城,南路為烏什、喀什噶爾;新疆設省后分別劃為鎮(zhèn)迪道、伊塔道、阿克蘇道、喀什噶爾道,中俄在新疆的茶葉貿(mào)易多發(fā)生在地方基層社會。
俄商進一步拓展西北地區(qū)的茶葉貿(mào)易,是在同治八年中俄《陸路通商章程》改訂之后。而光緒七年中俄《改訂陸路通商章程》簽訂后,俄商在新疆地區(qū)通商暫不納稅,又增設領事,由此進一步擴大在新疆的貿(mào)易市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中俄新訂約章各款界務,除接收伊犁外,塔喀二處亦須重加勘定,嘉峪關、吐魯番設領事,張家口設行棧及茶稅各節(jié),應于換約后分別辦理?!倍砩坛硎懿患{稅的政策外,其通商線路也得到拓展,地域運輸?shù)南拗齐S之逐漸放寬。光緒十年,新疆建省后,鎮(zhèn)迪道成為新疆地方治理的重要行政機構(gòu),其職責之一是分巡稽查卡倫之事,鎮(zhèn)迪道按約“遵照院發(fā)冊式,將俄商販運貨物價值,自本年起按月具報細數(shù)之外,令造簡明季冊”。根據(j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奏折,科布多也成為俄商運貨的重要通道?!白褡h俄商由科布多運貨,準添設稽查俄商事務局司員一員,筆帖式一員,巡兵十名,通事二名,字識四名,應支津貼銀兩,即在烏里雅蘇臺、科布多兩城全支加增鹽菜銀兩所余銀內(nèi)動用。其應支糧石,即在該城倉內(nèi)支給,統(tǒng)歸常年經(jīng)費案內(nèi),核實開銷”。表明俄商也深入到西北蒙古草原一帶。
俄商在西北草原運輸并沿途灑賣的茶葉大宗為磚茶,磚茶以小京磚為主。根據(jù)俄國庫大臣照稱:“俄商小京磚茶一種,應照磚茶稅則每斤完銀六錢,今福州、漢口兩處稅務司照白毫茶每斤征稅二兩五錢。商民不便,切請草除等因,本衙門以小京磚貨色較高,屢經(jīng)辦論,減至每百斤征稅銀一兩伍錢,否則援照同治七年本衙門議定茶末征稅章程第二條、第四條,茶末往外洋與茶葉往外洋一律辦理照會。”并且,俄公使竟以晉商在俄國境內(nèi)販賣茶葉為由,提出俄商在新疆的合法貿(mào)易,如“視華商在俄國各城買賣俄貨并無禁阻且開設鋪店,按公照約明文轉(zhuǎn)囑新疆官員,將違約之禁令為之革除,而不阻俄商在新疆境買賣各種貨物”。獲得沙俄政府支持的俄商,深入我國西北地區(qū)走私灑賣茶葉并形成倒灌,沖擊了新疆官茶引地。“俄商無視新疆地方政府的禁令,仍源源不斷走私茶葉流入新疆茶市,光緒三十三年,塔城已積壓倒灌俄茶3000多箱,計50多萬斤。而《議訂俄商借道塔城、伊犁運茶赴俄條約》的簽訂本意是禁止俄茶在新疆市場私售,但是允許俄商借道運茶,結(jié)果成為俄商販運私茶趁機傾銷的借口”。俄商私茶泛濫,茶市趨于混亂。
在日漸頻繁的中俄貿(mào)易中,糾紛和交涉也不斷涌現(xiàn),陜甘總督部堂譚仲麟曾奏稱:“據(jù)嘉峪關監(jiān)督安肅沈道詳稱,中俄通商新開嘉峪關口岸,從此華洋雜處互相貿(mào)易,必有交涉事件,時須核辦。惟通商伊始,民間未悉情形,查照向章,酌議五條,懇請刊頒告示,通飭曉諭?!毕Mㄟ^張貼告示,使民間知曉通商規(guī)章內(nèi)容,以監(jiān)督約束俄商行為。俄商從嘉峪關運貨途徑新疆,系合法行為,而沿途灑賣則被禁止。新疆地方政府對俄商走私灑賣行徑,卻難以做到有效監(jiān)管,缺乏有效應對和防范,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官茶屬細茶,蒙哈牧民不食用,而當?shù)孛癖娤矏鄣拇植璐u長期得不到供應,給俄商以可乘之機;另一方面在于新疆地方貪官污吏參與茶葉走私,甚至勾結(jié)俄商,規(guī)避緝查。”由此造成官茶滯銷、茶稅驟減的局面。俄商販運私茶既無領事護照,也無任何憑證,“據(jù)古城營程游擊稟稱,查有俄商一十四人,陸續(xù)來有貨車三十余輛,于本月初旬抵古,聲言貿(mào)易,執(zhí)持該商路票赴各衙門掛號。究其來宗,系由后山越邊而來,亦無各處地方官文憑據(jù)”。署理甘肅新疆巡撫部院布政史吳為的照會中,記載了古城稅局查獲俄商所販私茶被扣留的情形:“光緒三十二年,俄商赴古城買紅茶七百箱,蒙古茶三百箱,由古城運回俄國等語,懇請放行?!惫懦遣鑴找话甘嵌砩淘谛陆貐^(qū)販運私茶的縮影,俄商既無通商起運票照,也沒有提前照會備案,是對中國邊疆主權的無視,沖擊了新疆茶市和財政,損害了華商的利益。
私茶的大量販運,嚴重擾亂新疆地方茶市,打破了官茶的壟斷格局,侵占了官營茶利,減少了地方財政收入。為改變這種狀況,地方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
新疆地方政府將官茶滯銷歸因于晉商大量販運私茶。光緒三年,御史鄧慶麟根據(jù)官茶引地被歸化城私茶侵占的情形,上“派員設局經(jīng)理并停理藩院茶票”折,是對晉商從理藩院領取信票在新疆販運茶葉定為私茶的重要舉措?!皶x商私茶系由湖南北臨湘、蒲圻兩縣交界之羊樓洞采辦成磚分途運銷商等,官茶系由湖南安化茶山采葉運至陜西涇陽縣成封分銷,茲擬行銷陜甘新疆各岸,官茶仍照舊辦理?!泵鎸λ讲枨终脊俨枋袌?,新疆地方政府認為,“稟官引滯銷,自是私茶充斥之,故應再實力查禁,以疏官引而?!?。為鞏固官茶在新疆的壟斷地位,地方政府對晉商的管制主要從下述方面著手。
一是重視厘金制度的落實。道光初年,晉商領理藩院票去新疆販運茶葉,時任陜甘總督那彥成奏準在古城設局收稅?!巴问?,左宗棠奏定章程招商試辦,請照甘省先課后引章程,一律繳納正課,所過地方照章完厘兩次,由歸綏道設卡稽查驗票放行?!痹跉w綏道設卡后,成為茶商販茶入疆的必經(jīng)之路。歸綏道是晉商走西口的重要商鎮(zhèn)和晉商北路貿(mào)易的重要中轉(zhuǎn)集散地,而對晉商私茶販運的處置,也隸屬歸綏道管轄。新疆地方治理尤為重視茶稅課厘,伊犁將軍對采茶司的態(tài)度是“電請嚴飭各局不準留難采茶司事”。新疆地方設關卡不僅僅征收茶課,也包括對牲畜、布匹征稅,具體辦法為:“飭事照得厘金稅課各有定章,厘金章程,不待交易運過關卡,即便抽收,至于稅課必俟,交易已成,始按三分向買主收取新疆厘金”?!皩偻锌诉d分卡一處,哈拉火卓分卡一處,勝金臺分卡一處,向來各處商賈販賣一切牲畜遵照舊例,查其有票即俟其交易后始行收稅?!钡胤秸ㄟ^管控官方貿(mào)易和民間貿(mào)易,抽收各色貨物稅,用以擴大稅收,維持地方穩(wěn)定。
二是實施粘貼印花的手段。與領印票不同的是,抽收茶稅與粘貼印花相關聯(lián)。印花在清代早期多出現(xiàn)驛站中,一般由各州縣負責驛站的官員查驗?!白嗥溆羞z漏印花不粘貼者,日后行查惟差員是問。”清末雖未推廣印花稅,但是粘貼印花帶有納稅的性質(zhì),是否粘貼印花成為繳納茶稅的重要依據(jù)?!胺灿猩倘素溸\各色茶斤在新疆各城銷售者,照章抽收茶稅,填給執(zhí)照,并前于各茶箱包粘貼。烏魯木齊查驗補課印花,令其行銷,除甘肅引茶業(yè)經(jīng)在蘭完納稅課,未便重收并分形外合行札飭。為此札仰該丞即便遵照,如遇各色茶斤到境,嚴密稽查?!钡匣菰O置的茶稅局,是重要的抽稅點,“晉商茶斤擬請照舊行銷,設局抽稅,以裕餉需一案緣由,奉批內(nèi)開仰一面刊刻烏魯木齊查驗補課戳記,粘貼印花,諭令改商民核實報稅各等。因奉此,本署道現(xiàn)遵刊為烏魯木齊查驗補課戳記,札飭迪化州設立茶稅局”。如無頒給執(zhí)照及粘貼印花茶箱茶包,無執(zhí)照、無粘貼印花的茶箱,會被押送至迪化州處置。
茶商販運茶葉須張貼印花,無印花則被定為私茶。如“札爾商民等販運各色茶所在于新疆一帶行銷,務由烏垣照章納稅……本道憲執(zhí)照并粘貼印花,以憑查驗,如有偷漏稅課及無前項執(zhí)照印花,一經(jīng)查出,完即收茶斤并本商,一并解送迪化州”。又如“商民恒盛義稟稱于十一月在古城購買雜貨來吐城賣,其雜貨等項均在一處購買,俱有紅單,內(nèi)買有茶葉九桶,另與外客買成,故紅單內(nèi)未注茶葉,其厘金稅銀均在古城照數(shù)完納,并無偷漏?,F(xiàn)有厘票可考,但商民初至土城,未問官茶私茶之說,是以未曾稟明。今聞茶葉一貨尚無印花,即為私茶,商民未敢出售,退請憲臺賞給印花,便發(fā)賣等情”。迪化州成為處置茶商偷稅、漏稅、販運私茶、沒收私茶充公的重要場所,也是新疆地方政府治理私茶的縮影。
三是采取張貼告示的方式。新疆地方政府還通過張貼告示的方式,嚴禁當?shù)厣倘艘约皶x商販運私茶。其原因即在于晉商販運茶葉嚴重影響官茶的銷售,所謂“晉商數(shù)十年來未完分文課稅,坐享漁人之利,商等已積不能平,今蒙傳諭伊犁又請改晉私為官茶,如果準行,則晉商昔日詭秘之行蹤,今將借官茶之勢明目張膽,與商等并行不悖矣”。晉商販運茶葉路線與陜甘茶商販運路線本不相同,“晉商由草地入新疆……借官茶之名偷漏灑賣,由北路迄南路,則全疆皆為晉茶所侵,于甘茶引地大有窒礙……遇有晉商販運販運私茶入境,即遵照本部光緒十四年二月奏案嚴行拿辦”。但晉商對甘茶引地官茶的行銷造成強烈沖擊,卻又被禁止販運官茶,“凡新疆南北各路暨蘭州、甘涼、西寧、安肅等處,概不準私商販運千兩、百兩、紅封、藍封、大小磚、帽盒、桶子等茶以及黃茶、紫陽、巴山各項散茶入境潛銷。除官紳便帶武夷、龍井、細嫩牙茶只二三斤自行食用者,不在例禁外,倘有奸商仍敢販運前項私茶,一經(jīng)查獲,定即照例治罪,該印委等務須實力稽查。緝獲私茶一案者,照依新章記功一次。倘有稽查不力,任聽書巡賣放等,別經(jīng)發(fā)覺即將該員從嚴撤參,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對于治理私茶有功者,則記功獎賞,“嚴禁私茶告示,系曉諭商民周知……倘仍有私販上站任其偷漏過境,經(jīng)下站查出一定行挨查,分別功過,嚴究不貸”。通過發(fā)布告示告知商人和民眾,達到警示約束販易私茶的作用。
四是加大懲治私販的力度。新疆地方政府對待晉商私販茶葉,還采取遣返晉商的方式,不準在甘肅新疆一帶販運銷售茶葉。早在同治七年山西茶商程化鵬在新疆販運茶葉,持有理藩院信票,卻被陜甘總督當成販運私茶的行為。前綏遠城將軍裕奏準晉商程化鵬領取四聯(lián)執(zhí)照由恰克圖借道俄國前往西洋進行貿(mào)易,茶斤不準在蒙古部落銷售。光緒八年,綏遠城將軍豐奏準,晉商程化鵬在停給四聯(lián)執(zhí)照后,“仍領部票往新疆貿(mào)易,照例在歸綏道衙門就近報稅,所有應納厘金,仍令照章完納等,因亦在案,乃自該將軍奏準后,本部迭據(jù)陜甘總督以甘商呈控晉商請領院票,夾帶私茶到處灑賣……是以本部屢次行令查明,禁止晉商私銷并令繳呈印票”。與之類似,又有材料顯示:“戶部咨覆,晉商典販私茶五例,嚴拿懲戒……院票不準行銷甘肅新疆地面。”所以院票或者部票在新疆地區(qū)并不被認可,以后再有仍販私茶者,“定即從重懲罰不貸,各宜凜遵,毋貽后悔”。除嚴懲晉商之外,其他私販者也同樣受到嚴懲,“商賈及漢回疆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不準偷販私茶,倘敢置若罔聞仍蹈前轍,或被告幾經(jīng)查獲,完即懲辦,絕不姑寬”。晉商程化鵬在理藩院領取院票對俄茶葉貿(mào)易雖然為清廷認可,然而在新疆販運茶葉卻被視為私茶。晉商在新疆的茶葉貿(mào)易嚴重受挫。
五是執(zhí)行拿貨充公的處罰。新疆地方官員對發(fā)現(xiàn)的晉商販運的私茶,采取拿貨充公的處罰措施。“禁止晉商與販私茶,業(yè)經(jīng)奏明,通飭嚴密查拿究辦,現(xiàn)時未獲私茶四百余駝,尚隱匿新疆南北兩路并伊塔蒙古草地一帶,暗中潛銷,侵占甘司引地甘商……私茶凈絕而官茶自可暢銷,至甘商夾帶之弊,商人販茶領票,地方官即可按票驗茶,且行銷甘肅、新疆之茶必須由陜西入境,應令陜西巡撫通飭各關卡確切查明已用之票,照章截角,如有浮多之弊,即屬私茶,照章充公,仍將入境出境茶斤數(shù)目按月咨報本部,以便查核?!变N往新疆的茶必須從陜西入境,晉商常年在北疆一帶販茶,經(jīng)蒙古草原進入,在運輸路徑上晉茶也被確定為私茶。在新疆地方的基層組織中,按照當?shù)氐泥l(xiāng)約,“仰鄉(xiāng)約,查所理處此批晉商私茶,拿貨充公”。晉茶侵占甘商引地,實際上對新疆茶稅是“有礙于課厘,請嚴禁私銷,以暢官引而保其利源”。晉商私茶不利于新疆茶稅穩(wěn)定,也無法確保甘茶的利潤,打擊私茶政策已經(jīng)被納入鄉(xiāng)約。
新疆確立甘茶引地而對晉商販運私茶采取嚴厲打擊的政策,但也有官員對此并不贊同,認為晉商販易有利于軍餉籌措。由此還可看出,晉茶雖被列為私茶,但依然深受當?shù)孛癖娤矏?,這也是晉商私茶禁而不絕的重要原因。
一是提出外交交涉。根據(jù)中俄約章,俄商可在內(nèi)地販運茶葉但不得偷漏灑賣?!爸卸砑s章準洋商運內(nèi)地土貨出海口販銷,不準未出??诩丛趦?nèi)地轉(zhuǎn)賣,原恐其奪華商生計也,況伊塔系甘茶引地,又豈容俄人轉(zhuǎn)銷私茶至虧?”“前于(光緒)十四年八月初八日,接準新疆巡撫來函,本年正月二十五日,準陜甘總督來文,均稱照約禁止俄商倒灌私茶。二月二十一日,俄使庫滿照會狡辯,本衙門于三月二十五日照復,去后至今,該使未有前送之?!标兏士偠綄Χ砩滩枞~倒灌行徑極為不滿,向俄使館照會,卻未得到任何回復。新疆地方官員為應對俄商偷運灑賣茶葉,對俄商采取嚴查措施。早在光緒八年,督辦新疆軍務通政使司劉錦棠稱:“俄商來往新疆應遵查驗,不得行銷中國土貨,以符約章?!庇钟泄賳T稱:“俄商由俄地倒灌而入,在伊塔一帶售銷,實屬藐法營私,斷難寬縱,仰即速飭伊塔兩嚴查,照中俄條約趕緊催令俄商將茶斤運出陸路關口,毋任在內(nèi)地逗留私售,以符約章?!敝卸項l約嚴禁俄商在新疆地區(qū)灑賣銷售茶葉,但俄商卻無視中國法律在新疆大肆灑賣茶葉,繼續(xù)走私茶葉。
二是嚴禁沿途售賣,拿貨充公。俄國茶商在新疆走私并灑賣茶葉,嚴重影響地方稅課收入,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嚴查的治理措施?!安槎砩踢\茶出口回國,雖不能在新疆引地行銷,第恐私販乘機矯托,俄商名色欺弄邊民……除分行外,合行札飭為此札,仰該丞即便一體,嚴行查禁,勿違此札?!倍砩糖终夹陆枋?,對官茶的沖擊程度遠遠超過晉商販運私茶,官府文書即稱:“中國土貨以茶葉為大宗,西北各路為華商行茶之引地,與行銷食鹽無異,華商之生計,國家之稅課,中國自有保護之權……新疆巡撫咨開,近來俄商販運千兩、筒子等茶,由歸化城繞達俄境倒灌南疆,侵占引地,商民賠累不堪等語。凡有嚴防偷漏諸法,任憑中國官設法辦理,現(xiàn)在劉大臣禁止運茶入新疆及就地銷售土貨,實與條約相符,不得謂違約之禁?!贬槍Χ砩贪訒x商或者晉商冒充俄商的案件,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咨請確查,“究系晉商冒稱俄商倒灌,抑系真正俄商,再為設法補救,一面援引章程不準沿途銷售之文,申明禁阻并蒙新疆稅務總局申明,中俄陸路通商新舊章程,內(nèi)載俄商不準包庇華商貨物運往各口,俄商販賣土貨只準回國,不準沿途售賣,如違此章,其貨全行入官”。
三是禁止使用俄元、俄帖。為了應對沙俄經(jīng)濟入侵,避免貨幣流失,清廷明令禁止使用俄元、俄帖。俄元摻銅,成色不足,俄帖為盧布紙幣,實際上是以紙幣交易套取白銀?!岸硖繌堓d俄元多至數(shù)千,少亦數(shù)百,全憑一紙交易,以為輕便,究之我得虛帖,彼得實銀,日削月朘,現(xiàn)銀盡為俄有”。地方政府召集各類商人、當?shù)匕傩盏?,明令禁止使用俄元帖進行交易。不過,即便官方禁絕俄元、俄帖的流通,當?shù)匕傩彰墒軗p失者亦不乏其人。俄商在新疆愚弄當?shù)匕傩?,也有奸商從中作梗,甚至背靠俄人撐腰欺壓百姓者。針對頻發(fā)的經(jīng)濟、民事糾紛案件,新疆地方當局治理措施是嚴拿重辦,然收效甚微。
四是開辟南疆新茶園。鑒于俄商到處灑賣、倒灌茶葉的非法行徑以及內(nèi)地運茶不便的困難,有官吏提議在南疆開辟新茶園?!艾F(xiàn)在新疆各處茶葉是否由內(nèi)地商人運往,抑系英俄二國商人轉(zhuǎn)運發(fā)賣,本部無從究悉。惟俄人稅前既有此說,竊慮英俄二國讓我利權,查載伊犁地方出產(chǎn)茶斤,官為設局抽稅等語。南路回疆地方如宜,種茶似可,雇覓內(nèi)地匠師教民學種……除內(nèi)地茶商外,有無英俄商人前來販運,例載伊犁地方出產(chǎn)茶斤,南疆地面較暖,必更相宜,究竟能否廣置茶園,招匠教種,將來可以就園抽稅?!被I劃在南疆地區(qū)試種茶園,然后引進內(nèi)地匠師,如此則可就近抽稅。
五是成立伊塔茶務公司。為了防止俄茶倒灌,伊犁將軍長庚上奏:“籌議新疆茶務,應請劃清界限,先就伊塔集力公司,暫行試辦,另立票額完納課厘,以濟蒙哈日用,而防俄茶倒灌。”新疆地方政府開始試辦官茶業(yè),成立伊塔茶務公司?!肮饩w三十年,復請領票試辦晉茶,駝腳缺乏,茶運一時未能接濟,民間缺茶,俄私倒灌……飭試辦伊塔茶務公司,只以公司之原設為濟民食,抵制俄私,開浚利源,籌助兵餉?!惫饩w三十二年,“長庚電奏,請設立新疆茶務公司各節(jié),著戶部議奏”。成立伊塔茶務公司不僅可以抵制俄商茶葉走私和倒灌,還可以獲得利潤以助兵餉。關于茶務公司的運營情況,從下述記載中即可知其一斑:“奏請試辦官茶,業(yè)將籌借商款先行派員采辦情形于折內(nèi)聲明,并抄稿咨行在案,茲據(jù)辦茶委員來稟,業(yè)已采辦紅茶二千一百九十箱,大茶九百四十箱,米茶四百五十箱,斤茶三百箱,建其茶三十箱,雇駝起運,由草地取道古城直達伊犁。”這些先行采購的茶葉主要以晉茶為主,其比湖茶價低,距離更近,便于運輸,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新疆茶荒。除此之外,根據(jù)中俄之間簽訂《議定俄商借道塔城、伊犁運茶赴俄條約》的規(guī)定,俄商運茶需要中俄加給執(zhí)照,如無茶照,將貨扣留并報領事從嚴查辦等內(nèi)容,但條約中關于俄商運輸線路、約束俄商行徑的內(nèi)容并未發(fā)揮實際作用,俄茶倒灌問題依然存在。
晉商與俄商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在晉商販運私茶過程中俄商包庇晉商,亦有晉商偽裝成俄商或者打著俄商的旗號販運,如“俄商販運漢口等處茶向有千兩、百兩等名目,聯(lián)丞所稱顯系晉商在綏遠城一帶與俄商串通影射灌入伊塔,謊稱俄商由阿拉瑪圖販入,為挾制地方官讓步,然則此案關鍵在貴處,移會新疆伊塔確查,究系晉商冒稱俄茶倒灌,亦或系真正俄商,然后可以設法補救”。在如何區(qū)分晉商私茶販運還是俄茶倒灌情形案件的處理時,新疆巡撫劉錦堂在奏折中說:“諭旨札飭所屬禁止晉商在新疆一帶販運各種私茶,據(jù)此照請本領事轉(zhuǎn)飭俄商恪遵約章,不準包庇華商貨物屯販侵銷,并有不準俄商在中國內(nèi)地販茶以及販運各種土貨之禁各等?!币_保官茶在新疆的暢銷,整治晉私茶、俄私茶是最為關鍵的一步。雖然新疆地區(qū)對各處私茶進行了嚴禁,但是無法禁絕俄商私茶倒灌、侵銷灑賣的行徑。
新疆地方當局對晉商和俄商私茶偷漏官茶稅銀的處理,主要通過實施土煙、官茶等聯(lián)票和查驗印花聯(lián)票的方式進行?!安樾率《悇帐乱藰I(yè)經(jīng)詳奉,撫憲批歸本道主政辦理在案,該廳用剩煙茶印花聯(lián)票以及查驗俄商印票,既據(jù)申繳稅務總局驗收應否核銷,抑或就此編號仍發(fā)各局填用之處仰候。”又有材料顯示,“新城巡檢劉逢甲代交前任鄧故署丞以潢,自光緒二十五年四月初八日接印起,至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七日止……所有剩存土煙聯(lián)票三百六十七張,印花一千七百二張,又官茶聯(lián)票二百八十七張,印花四千七百六十九張?!薄笆斋@漏落零星土煙稅銀二十八兩,填用聯(lián)票九張,印花七十五張,又收漏落官茶稅銀七兩四錢?!薄白怨饩w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起至本年四月二十九日止,補收漏落官茶土稅庫平銀二百一十八兩七錢二分,列司本署司已飭承于八月二十九日當堂彈收儲庫。”反映的都是對土煙、官茶偷漏稅征收的情況。不過,偷漏的官茶稅額相當有限:“準補吐魯番直隸同知為副中事,申明剩存土茶聯(lián)票印花暨俄商查驗印票各數(shù)目呈交稅務總局轉(zhuǎn)咨核銷一案?!薄坝嬇馔翢煿俨鑾炱蕉愩y一百一十八兩七錢二分。”“接收歷任移交未用俄商查驗印票一百張?!甭┞涔俨瓒愩y對于當時的私茶銷售而言,僅僅是極小的數(shù)目,查驗的意義不大。
新疆地方政府在面對俄商私茶灑賣行為時,加大了緝查力度,如“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塔城官茶號巡丁緝獲俄車夫?qū)F边\茶,按三成罰扣”。這次懲罰在當時起到了警示效果。又塔爾巴哈臺直隸廳同知劉丞文龍電文稱:“光緒三十二年九月初三日晚,塔城官茶號巡丁緝獲俄車夫運載進口磚茶六車,計三十箱,送廳知會駐塔俄領事,派人來廳照驗……按官茶號查明此項磚茶數(shù)目,先后由古城運塔查驗,票照載明運赴俄國銷售,不準沿途灑賣字樣,當派人押送出境,今又偷運返塔,計圖灑賣?!毙陆胤秸畬τ诙聿璧构喱F(xiàn)象,采取了嚴查的應對措施并照會俄領事,但這種措施的處罰力度較小,對于震懾俄商肆意走私行為的作用并不顯著。而且,地方政府的嚴厲緝查措施只是極少數(shù)案例,俄商走私和灑賣行為所受影響微乎其微。
新疆地方當局在治理俄商征稅的問題上,一方面采取嚴查措施,另一方面卻優(yōu)待俄商。新疆地方政府為防止滋生事端,征稅時對國內(nèi)商人和俄商區(qū)別對待。由于《中俄改訂條約》和《改定陸路通商章程》的簽訂,俄商在新疆、蒙古各地貿(mào)易享有免稅特權,新疆官員也延續(xù)清廷對俄商免征稅收的優(yōu)惠政策。有地方官員即認為對俄商征稅不利于兩國關系,“貴大臣照復,而現(xiàn)在各該處仍前征收稅銀,殆于我兩國和好友誼有礙,為此再請貴大臣飭知該管華官等,免向俄商征收稅銀并只作速示”。俄商回國前應赴官茶局核定價值,不準在中國境內(nèi)私售,然而“俄照會援引約文于商務實在情形是否相符,所有官茶局設立章程禁止私茶章程是否專為華商而設”。在新疆的官茶局對華商禁止販運私茶形成約束,而對俄商是否如約遵守章程缺乏有效的管控。俄商在新疆天山南北兩路出入販運各國貨物均不納稅,各地方官須按照章程辦事,“凡中俄通商交涉,中國各地方官務須按約辦理,不可一毫欺蒙,至令彼國有所借口生出別項事端,違礙大局,即如征收稅課與牲畜稅務,本爵撫部院不惜三令五申飭令各地方官查系俄國商民即與照約免稅”。地方官吏在處理俄商貿(mào)易糾紛時,謹慎對待,嚴格按約法辦事,“惟中俄雖未決裂,實系貌為和好,此時有何舉動只在偵探,無端通信反多枝節(jié),彼即約期相會,但言中國之法須稟請上司吩示”。事實上,約法在當時官員心中遠沒有向上級請示重要。地方政府在處理俄商貿(mào)易糾紛時之所以對俄商區(qū)別對待,實際擔心的是影響兩國關系。
對俄商除了折中處理方式之外,地方政府更多的是妥協(xié),送俄商出境。俄商在烏魯木齊和吐魯番均設領事,俄商也參與鄉(xiāng)約制訂,以維護自身利益。其中“駐烏魯木齊俄領事官科,照會事,茲據(jù)僑寓吐魯番眾俄商公稟,現(xiàn)經(jīng)商民等選舉,塔什干經(jīng)回阿赫拉爾漢充當住吐魯番俄鄉(xiāng)約,特此稟懇領事大人定奪等,因前來本領事業(yè)已札準派該纏回為吐魯番俄商約,嗣后吐魯番中俄商民一切交涉事件均由該鄉(xiāng)約代為和衷辦理”。為防止華商冒充俄商蒙混過關,“凡遇俄商請票必須為此斟酌,不得任意填寫,以致俄商持票來中偶有蒙混……領事商酌請其飭令商民,一律知照,俾曉然于中國路票,有一定款式即可,借此以示區(qū)別,不使華商假托,此本爵撫部院保護俄商之苦心也”。對沒有執(zhí)照的過境俄商,主要采取“任憑中國官扣留,交附近俄國邊界官或領事官”。對于俄商運輸貨物出現(xiàn)情況,地方官吏處理極為謹慎,唯恐惹出事端,如“酆署縣丞及郝署參將彈壓照料,毋許滋事,此后俄商到境出境,地方文武官即會銜具報可也”。俄商茶葉走私、灑賣和倒灌被抓交由俄領事來處理,實際上是對俄商的寬大處理,甚至是縱容,故而俄商種種非法行徑和侵略行為根本無法得到有效遏制。
俄商在新疆灑賣私茶的行為,侵占了西北茶葉市場,同時也對晉商私茶販運造成嚴重打擊,上述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沙俄政府支持鼓勵俄商在新疆地區(qū)的經(jīng)濟侵略有關。俄商無視清廷的法律和規(guī)章,在新疆大肆走私茶葉等貨物,對新疆進行經(jīng)濟掠奪的同時發(fā)放高利貸,引發(fā)諸多經(jīng)濟糾紛和刑事案件。其中最主要的糾紛案件之一,是新疆當?shù)孛癖娡锨范砩炭铐棧骸霸撘恋韧峡怪两?,分厘沒給,屢次向伊等討要,任意推諉,估抗不還,陷俄商萬般無奈,只得來案具呈。”洋行在地方發(fā)放高利貸,而代開者拖欠和抗債的行為時有發(fā)生,如“長興洋行控艾里買賣提七家抗債不還案,以憑分別究追,去役勿得需索遲延干咎,切切須票。”根據(jù)塔城二十五年司牙仔中俄屬互控已結(jié)案件的清冊顯示:“案件共辦結(jié)327件,均屬無憑無證遠年不實之事,其中只有第一百一案與二百七十二案屬實,賠給大茶四塊,俄帖一百五十四張”。根據(jù)喀什噶爾司牙孜會宣統(tǒng)二年辦結(jié)烏什中民控俄民各案件數(shù)表得知,案件名目分別包括欠債、受聘騙婚、搶去人口牲畜、財務命案、搶拐命案等,“總案件達1028起”。根據(jù)赍本年司牙孜會辦結(jié)喀什人民告俄民各案件數(shù)清冊記載:“中屬布民告俄屬布民各案件達408起”。新疆地方檔案中出現(xiàn)大量當?shù)孛癖娍馗娑砩獭⒍砻竦陌讣?,這是俄國經(jīng)濟侵略、俄商盤剝的后果,尤其是當?shù)啬撩癖欢砩炭馗妫數(shù)啬撩駥Χ砩?、俄民的控告等?jīng)濟、刑事案件的頻發(fā),揭示出沙俄對新疆當?shù)剡M行的經(jīng)濟擴張和掠奪的歷史事實,也顯示出新疆地方政府應對不力的客觀情形。
綜上所述,從清末新疆地方政府對私茶的應對情況和治理措施來看,對晉商造成了毀滅性打擊,但卻難以限制俄商走私茶葉的經(jīng)濟掠奪行徑。清末新疆私茶案件的大量出現(xiàn),既是國內(nèi)茶商之間爭奪西北地區(qū)茶葉市場的結(jié)果,也是俄商與華商之間爭奪西北地區(qū)茶葉市場的產(chǎn)物。清廷以及新疆地方政府采取的應對措施,難以完全限制俄商經(jīng)濟侵略行為。
:
①相關研究有呂一燃:《俄商茶葉走私與〈俄商借道伊、塔運茶出口章程〉的簽訂和廢棄》,《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4期;厲聲:《新疆對蘇(俄)貿(mào)易史1600—1990》,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郭蘊深:《論新疆地區(qū)的中俄茶葉貿(mào)易》,《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5年第4期;劉卓:《新疆的內(nèi)地商人研究》,復旦大學2006年博士學位論文;陶德臣:《晉商與清代新疆茶葉貿(mào)易——新疆茶葉貿(mào)易史研究之二》,《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2015年第4期;羅椿詠:《清末俄商在新疆的茶葉貿(mào)易活動》,《農(nóng)業(yè)考古》2017年第2期等。
②蔡鴻生:《“商隊茶”考釋》,《歷史研究》1982年第6期。
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道光年間茶課史料續(xù)編》,《歷史檔案》1998年第3期。
④魏明孔:《西北民族貿(mào)易研究:以茶馬互市為中心》,中國藏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58—259頁。
⑤?[54][57][59][62][65][68][91][94]新疆檔案館:《清代新疆檔案選輯》第80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80、296、85、188、187、68、68、189、4、22頁。
⑥????????[51][66][69][70][71][72][95][96]新疆檔案館:《清代新疆檔案選輯》第78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65、135、247—248、167、205、210、321、321、327、167、255、329、342、348—349、423、317、248頁。
⑦⑨新疆檔案館:《清代新疆檔案選輯》第84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62、45—46頁。
⑧新疆檔案館:《清代新疆檔案選輯》第76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51頁。
⑩???[52][55][76][80][81][82][83][84][85][86][97]新疆檔案館:《清代新疆檔案選輯》第86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60、415、416、415、201—202、202、299、50、154、52、19、159、152、51、184頁。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道光年間茶課史料》,《歷史檔案》1998年第2期。
?呂一燃:《俄商茶葉走私與〈俄商借道伊、塔運茶出口章程〉的簽訂和廢棄》,《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4期。
???[56][89]新疆檔案館:《清代新疆檔案選輯》第79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75、337、144、147、404頁。
?《咨報塔城理事通判稟稱查獲漢纏商民私茶俄商出為承任具字索還包庇華商有違約章已飭照會領事究辦由》(光緒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檔,編號:01-20-024-09-001。
?龐義才、渠紹淼:《論清代山西駝幫的對俄貿(mào)易》,《晉陽學刊》1983年第4期。
?《奏為查明俄羅斯夷人現(xiàn)在潛入哈密境內(nèi)緣由具奏》(道光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宮中檔道光朝奏折》,編號:405004625。
?姚賢鎬:《中國近代對外貿(mào)易史資料(1840—1895)》第1編,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668頁。
?《奏報欽奉廷寄遵旨將俄羅斯通商章程內(nèi)未盡事宜妥議具奏》(咸豐元年九月十日),《宮中檔咸豐朝奏折》,編號:406001252。
??《清代中俄關系檔案史料選編》第3編上冊,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5—17、23—24頁。
?樊如森:《清代民國西北茶葉運營體系的時空變遷》,《人文雜志》2016年第8期。
?[77]米鎮(zhèn)波:《清代西北地區(qū)邊境中俄貿(mào)易:從道光朝到宣統(tǒng)朝》,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321、319頁。
?《清德宗實錄》卷130“光緒七年五月己丑”條。
??新疆檔案館:《清代新疆檔案選輯》第83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33、189—190頁。
?《清德宗實錄》卷297“光緒十七年五月戊寅”條。
?[90]陳湛綺:《清代新疆地區(qū)涉外檔案匯編》第2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8年版,第694、786—787頁。
??厲聲:《俄茶倒灌與〈議訂俄商借道塔城伊犁運茶赴俄條約〉》,《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1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檔案館:《新疆與俄蘇商業(yè)貿(mào)易檔案史料》,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頁。
??《議奏御史都慶麟奏甘茶引地被占請交督臣一手經(jīng)理并停理藩院茶票一折極原奏錄諭旨勘照由》(光緒三年七月二十三日),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檔,編號:01-20-030-02-025。
?[87][88][93][98]新疆檔案館:《清代新疆檔案選輯》第88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6、67、7、37頁。
?《奏為直陳驛站粘貼印花肅郵政折》(乾隆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宮中檔乾隆朝奏折》,檔號:403015449。
?新疆檔案館:《清代新疆檔案選輯》第75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353頁。
[53]《咨報不準晉商潛用理藩票配帶湖茶灑賣私銷侵占甘司引地之處已咨行各處由》(光緒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檔,編號:01-20-005-04-003。
[58][63]新疆檔案館:《清代新疆檔案選輯》第81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59—60、43頁。
[60]《奏為伊犁運銷晉茶侵占甘商引地有礙課厘仍請嚴私銷以暢官引而保利源恭陳事》(光緒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宮中檔光緒朝奏折》,編號:408009481。
[61]《奏為伊犁餉源支出擬請派員采運晉茶行銷伊犁各城便民裕課以開利源而濟餉需恭陳事》(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宮中檔光緒朝奏折》,編號:408004105。
[64]《奏為俄商來往新疆貿(mào)易應遵查驗不得行銷中國土貨事》(光緒八年一月四日),《軍機處檔折件》,編號:120979。
[67]《照復新疆巡撫禁止茶葉倒灌入境正是照約辦理由》(光緒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檔,編號:01-20-024-06-001。
[73]紀大椿、郭平梁原輯:《〈清實錄〉新疆資料輯錄》(八),新疆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4380頁。
[74]《奏為伊塔茶務有限公司請改專歸商辦由》(宣統(tǒng)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軍機處檔折件》,編號:186800。
[75]《清德宗實錄》卷563“光緒三十二年八月癸巳”條。
[78]《咨稱晉茶販私宜照章嚴禁如系俄茶倒灌應分別辦理由》(光緒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檔,編號:01-20-024-05-001。
[79]《俄商包庇晉茶及販賣牲畜各節(jié)與約不符已飭鎮(zhèn)迪道備文照會由》(光緒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檔,編號:01-20-024-05-002。
[92]新疆檔案館:《清代新疆檔案選集》第82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37頁。
[99][100][101]陳湛綺:《清代新疆地區(qū)涉外檔案匯編》第6冊,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8年版,第2365、2369—2370、24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