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吉年 梁生強
柳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0
2018年6月21日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首次提出淘汰“水課”,建設“金課”的倡議。而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將“金課”分為五類,其中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屬于一類,不管是哪一類“金課”,都強調把“兩性一度”作為建設的標準。此次會議之后,全國各地高校紛紛響應號召,積極探索建設“金課”的方案以及分享建設經驗,把“金課”作為課程的發(fā)展方向,建設高質量的課程。其中混合式“金課”是其中之一。混合教學對應的是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這兩年來,隨著翻轉課堂與“金課”政策的融合使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教育界的焦點?;旌蠈W習英文翻譯為 Blended learning,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應運而生,引起眾多學者討論和探索?;旌蠈W習即面對面的課堂學習和在線學習兩種方式的有機結合,實際上是優(yōu)勢互補?;旌蠈W習模式的出現(xiàn)加速了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的發(fā)展,促進高校教學改革。武術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方法對武術在學校中的傳播與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以線上的學習為體驗來開展線下的學習活動。每個學生通過線上的學習,產生不同的學習體驗,帶著不同的學習體驗來到相同的課堂,遇到一個相同的老師。然后老師開展線下學習活動,以線下的學習活動來沾化、活化線上的學習體驗?;旌辖虒W是先確定預期成果,確定評估方式,然后再設計學習體驗。所以在設計線上線下混合課時考慮到學生學習本課程能達到什么樣的預期成果,明確他們的學習目標。例如,武術課的學習目標是:使學生了解武術的文化背景、演練風格上的差異,揭開武術的神秘面紗,從而了解武術的內在本質。明確學習目標之后再制定學習任務,學生選修武術這門混合課的學習任務是:線上的學習任務必須在開放的時間內完成學習并參與考試,線下任務參與課堂互動討論,并完成線下作業(yè),其中線上成績占60%,線下成績占40%,總成績在60分及以上才可以通過。教師端可以通過平臺數(shù)據(jù)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然后再根據(jù)學習動態(tài)來確定、調整線上相應的學習任務。最后再根據(jù)線上學習效果來進行線下的學習體驗?;旌辖虒W的設計主要包括指導思想、學業(yè)考評、設計要素,其中設計要素是根據(jù)指導思想與學業(yè)考評來設計,三者之間具有一定的制約與輔助作用。
自從混合教學理論被引入我國以來,混合課在全國高校中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對于初次進行混合教學的教師來說缺乏經驗則事倍功半,因此正確的指導思想是上好混合課的前提條件。針對我國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大量“水課”,吳巖司長在本科教育改革大會上首次提出“兩性一度”的指導思想,建設高質量的“金課”,其中包括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為混合教學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诖?,武術課混合教學以“兩性一度”為指導思想,準確把握混合課的教學方向。“兩性”即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高階性是指課程內容要把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武術是多門學科交叉而形成的運動項目,包含著醫(yī)學、美學、哲學、歷史學等,內容比較豐富。因此,在武術選修課的教學內容上不應該只停留在運動形式上,應把這些知識適當結合起來,讓學生掌握武術的體系建構?,F(xiàn)在的學校武術選修課普遍是國標初級套路,雖然動作簡單易學,但是學生對武術的招法、對練的認知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教學內容上可以添增基本的對練技術以及對動作進行拆招講解,并讓學生體悟其中的技擊含義。綜上所述,武術課混合教學應以這三個維度來作為指導方向。
當學生都了解成績考評時,才能根據(jù)考評的需要去學習。因為線上與線下的混合考評比傳統(tǒng)考評要復雜很多,需要通過課程平臺的數(shù)據(jù)與各種通訊設備來完成,所以沒有明確到位則降低教學的效率,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也會下降。當學生選課時,教師在課前先向學生交代清楚學習成績的考評、評價指標以及考核手段。讓學生清楚課程的考評是融入大數(shù)據(jù)的理念到課程、教學、評核三個層面之中,主要滿足他們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課程通過日常的學習表現(xiàn)進行記錄課堂中的簽到率、回答問題的頻率、作業(yè)完成的時間以及導論的情況。然后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平時成績”+“期末考試”=“綜合成績自動形成系統(tǒng)”,不僅以考試成績?yōu)橹饕笜?,還以學生對課程視頻的觀看學習時長、課程頁面的訪問數(shù)量、課堂作業(yè)、章節(jié)測試以及課堂簽到為依據(jù),在評價過程中注重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根據(jù)評價的模塊進行權重分配,混合教學的學業(yè)考評主要分為線上60%,線下占比40%。其中線上的權重包括課后作業(yè)、簽到、期末考試模塊;線下還包括平時表現(xiàn)20%與技能展示20%,技能展示是學生學習成果展示的重要手段。為了體現(xiàn)考核的公平公正,成績考評的權重發(fā)布后不再修改。最后,教師根據(jù)平臺的學習數(shù)據(jù)來設計混合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在某個動作的考評上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奶峁椭c解釋??偠灾髷?shù)據(jù)的可視化分析與多元化化考核的融入到學業(yè)考評之中有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突出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態(tài)性。
混合教學環(huán)境是指線上與線下環(huán)境的融合,通過學習環(huán)境的建構將線上的學習環(huán)境與線下的學習環(huán)境相互融合,利用線上的學習環(huán)境優(yōu)勢與線下課堂學習環(huán)境優(yōu)質互補,從而建立一個知識建構的課堂?;旌鲜浇虒W是通過大數(shù)據(jù)網(wǎng)絡教學平臺與傳統(tǒng)課堂相結合,如何讓學生將注意力投入到教學互動中是混合教學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傳統(tǒng)課堂普遍將學生當作容器,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為教師目中無人、我講你聽,學生被動吸收知識,掌握不牢固,導致教師被動教學,難以與學生互動。武術是由很多動作組合形成的套路,動作比較繁雜,而且對精氣神的要求較高,因此,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學生學習進度很受限制。線上線下學習的優(yōu)勢是提前將武術動作提前發(fā)給學生預習,在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上保障學生享有較多時間、空間和意志的自由;同時,教師和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線上的高效和便捷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然后線下課堂通過講故事、造氛圍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情感導向,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使學生對課堂產生一種安全感,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課堂環(huán)境都有益于雙方,不僅有助于教師對課堂的決策,也有助于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
武術混合教學的內容具有吸引性、多樣性、通用性等多重屬性的特點。首先,具有吸引性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使學生、教師以及教學環(huán)境聯(lián)動起來,而且增加課堂的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混合教學以熱點話題為主要內容,例如,針對當今武術“大師”的翻車現(xiàn)象,作為武術學生怎么看待這樣的事件?或者怎么樣治理抹黑傳統(tǒng)武術的這些亂象,怎么樣還武術一個清白?情景問題在設計上與信息技術相適配,讓學生主動運用手機參與課堂互動,當教師把問題發(fā)布之后學生均可以在手機端參與互動。其次,多樣性的教學內容可以形成多種混合學習的情境,比如問題性情境、模糊性情境以及非和諧性情境。混合教學的內容涵蓋武術文化的物質、制度、精神三大層面,課堂文化豐富,一個武術抱拳禮的含義便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與對話。同時還可以通過分組武術表演、比賽等等,通過這些情境的發(fā)生來刺激學生,從而構成學生參與學習并保持專注的動力。最后,為了避免這些情境不發(fā)生沖突,在教學內容上保證通用性的特點,即教學內容既符合專選生,也符合通識選修班的學生,即競技武術與傳統(tǒng)武術兩者兼顧。總體而言,在明確教學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什么、接受什么、內化成什么樣的能力的基礎上,使教學內容具備吸引性、多樣性以及通用性是核心問題,也是在實施過程中難以把握的問題,然后通過授課對象來選擇內容,從而實現(xiàn)學習內容多樣化的建構。
混合教學的方法本質上是依托信息技術,在網(wǎng)絡空間下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地分布,使之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旌辖虒W是讓所有參加混合課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合作、探討來獲得知識,教師只是知識的提供者,而不是學習的促進者。武術混合教學的方法主要分為五個步驟,即連接、呈現(xiàn)、應用、反思、總結。第一,連接。連接是老師讓學生進入課堂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給學生一講些武術家,例如:溫敬銘、董海川,以及武術電影《霍元甲》《少林寺》《武當》,以講故事、提問題的方式營造一個活躍的氣氛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地參與教學互動,幫助學生對知識的內化。第二,呈現(xiàn)。即呈現(xiàn)合作式學習以及成果展示。教師發(fā)布一系列學習任務,這些任務是以游戲的形式來完成,然后給學生說明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按照游戲規(guī)則來進行,整個游戲的過程設計結構化、可視化、生動化。例如每組對教師所教的動作做一個簡短的介紹,包括它的對抗原理,拆招演示。要求組內學生明確分工,并推薦一位組長負責監(jiān)督與報告,時間規(guī)定在15分鐘之內。任務進行中可以自由討論,完成之后組長通過職教云拍照上傳到班級群中。教師根據(jù)完成的情況表揚出色的學生,獎勵完成最快的組別,以此調動各組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進行學習任務就是課堂教學資源的建構過程,教師引導、學生行動,從而實現(xiàn)課堂資源的共建。第三,應用。呈現(xiàn)完了之后讓學生演示,把動作運動到對抗當中,加深學生對技術的掌握,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點應用的實際學習當中。成果的共享使各組之間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畫面,他們之間形成互相交流的形式發(fā)現(xiàn)錯誤并及時地糾正,從而發(fā)揮課堂資源的共享作用,第四,反思。反思能夠幫助學生闡釋并整理學習經驗,梳理表達收獲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通過表達來發(fā)現(xiàn)學生遺忘的動作要領進而補充,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內化。第五,總結,反思完之后進行總結,師生的總結為下一次混合課的完善做好準備。學生上完一次混合課要進行總結,總結完成學習任務的困難以及討論小組合作的重要因素。總結是為了下一次混合課做服務,師生雙向交流的意見,煥發(fā)出師生互動的效果,使師生關系成為一種共生的、享受性的學習過程。
學校教育是以學生為本,換言之,是以學生為教學中心,但是在近年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如何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價值。對于教師來說,混合學習意味著角色轉變,過去的傳統(tǒng)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關心自身的教學過程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而現(xiàn)在的混合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比較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不僅善于發(fā)現(xiàn)學習過程中的學生,而且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有著更高的要求。從理解教學論來說,教師不應該像以前那樣把知識強加灌輸給學生,而是在學生意識與能力轉變過程中提高指導與幫助。凱洛夫曾提出“教師的領導作用”和“教師本身是決定教學的教育效果之最重要的,有決定作用的因素”,“教學內容、教學組織與實行除了經過教師別無他法”等理論。他所指的“領導”又可理解為主導、指導或先導,因此“教師主導作用”的說法開始在我國運用?;谝陨系睦碚摶A,武術混合教學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理念,致力于如何讓學生“學得更好”,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潛能,突出結果導向和持續(xù)改進。武術課混合教學設計和學習支持服務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學習和接受特點,注重課程育人,注重學生的獲得感與滿意度,促進個性化學習。通過信息技術與大數(shù)據(jù)來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特性,以平臺的學習分析技術來觀察學生,通過教學資源、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來促進學習者與學習情境的融合以及學生與教師的融合,緊扣學生的需要,不僅備課,也備學生。針對什么樣的學生來進行什么樣的課堂,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從而實現(xiàn)以學定教的教學邏輯。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并非線上與線下的簡單相加,而是以學生為中心,需要武術教育者不斷去地摸索、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學生對武術的興趣,從而促進武術在學校中的發(fā)展與傳承。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與武術教學融合是必然趨勢,結合的過程需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