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化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學生的綜合素質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若得不到及時解決,會嚴重削弱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不利于學生自身獲得良好發(fā)展,更會給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埋下巨大隱患。因此,高職班主任應注重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做好學生心理建設工作,促使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
[ 關鍵詞 ]
高職院校;心理問題;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13.036
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在高職學生群體中很多學生都有輕重不一的心理健康問題,如自卑、迷茫、學習動力不足等。基于此,高職院校應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建設問題,加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從而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和遠大的理想抱負,讓學生可以以更加良好的狀態(tài)參與學習活動,合理安排自身學習時間,養(yǎng)成健康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學生只有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才能掌握更多專業(yè)知識與技能,成為與企業(yè)崗位需求更加契合的社會人才。
1 現(xiàn)階段常見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1.1 自我認知障礙
通常來說,在高考中發(fā)揮不理想的學生才會選擇就讀高職院校,所以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自己該何去何從。高職學生普遍抱著得過且過的心理學習和生活,只以拿到畢業(yè)證書為追求,在學習中缺少積極性,這自然會對學習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受學習態(tài)度影響,很多學生難以對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形成深刻認知與理解,而且對于將來步入工作崗位需要展開的工作也缺乏足夠了解。因此,高職學生畢業(yè)就業(yè)困難,與本科院校畢業(yè)的學生競爭工作崗位毫無優(yōu)勢,只能被動接受企業(yè)選擇,導致高職院校畢業(yè)生就業(yè)之路十分坎坷。
1.2 學習心理障礙
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缺少自我約束能力,在課堂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走神、開小差的情況,所以教師需要利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課堂秩序的維護。還有部分教師在課堂中只自顧自進行知識的講解,對于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放任不管,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對于專業(yè)知識與技能掌握不足,進而面臨畢業(yè)即失業(yè)的窘境。同時,學生的學習心理障礙還表現(xiàn)在一些具體的學習狀況上。例如對于各門課程學習興趣不大,不論是學習時間還是課余時間,所有心思都被游戲占據(jù),找不到學習的方向。還有的學生對學習持敷衍態(tài)度,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任務并不積極完成。等到期末考試掛科后,又會出現(xiàn)懊悔、焦慮、抑郁等問題,并且難以進行自我排解,導致自身的生活與學習受到不良影響。
1.3 人際交往障礙
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不好,內心敏感脆弱,在與他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往往因擔心受到他人的排擠而選擇獨來獨往。這部分學生通常性格內向,不愿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想法,很容易受到一點挫折就自暴自棄。這些高職學生自身心理負擔重,身心發(fā)展不穩(wěn)定,很容易因不良情緒的影響而出現(xiàn)心理問題。還有一些學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存在攀比之風,這些學生愛慕虛榮、沉迷消費,不求上進,將大量錢財用在奢侈品消費、電競消費、電子產品消費上,甚至有的學生因高消費而走進套路貸陷阱,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具體成因
2.1 學生自身因素
不少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是在家長的溺愛中長大的,這部分學生對于家長有較強的依賴性,遇到困難總是尋求他人幫助,無法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但每個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總是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而部分高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一旦在生活或者學習中遇到較大壓力,很容易因為沖動導致不可預計的行為,危害到自身甚至社會公眾的安全。有些學生由于年齡差異、個性差異,對于高職院校的嚴格管理模式不理解,甚至是十分抗拒,加之心理狀態(tài)呈動態(tài)變化趨勢發(fā)展,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響,更無法長遠、全面地思考個人成長的問題。
2.2 學校教育因素
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管理層的教育理念落后,對于學生的心理建設問題不甚重視,學校既沒有設置相應的心理課程,又缺乏專業(yè)的師資力量,導致高職學生心理建設工作無法切實落到實處。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高職班主任無法及時運用恰當?shù)姆绞郊皶r解決,導致高職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不均衡,難以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部分高職班主任雖與學生進行了交流,但是并未運用正確的方式提升師生交流的有效性。有的高職班主任會采取面對面的方法與學生的交流,雖然提升了談話效率,但是卻忽視了對學生隱私的保護,大部分學生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被泄露,于是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進行隱瞞,導致師生之間的交流流于形式。新時代的高職院校班主任應在工作中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贏得學生信賴,及時恰當?shù)貫閷W生提供幫助,引導學生健康地發(fā)展。
2.3 家庭環(huán)境因素
家庭環(huán)境對于每個人的影響都是相當大的,好的家庭環(huán)境可以對學生的身心形成良性影響,惡劣的家庭環(huán)境則可能影響學生一生的健康發(fā)展。部分家長教育理念落后,對學生一味采取強制性的干預,很少對學生進行激勵。還有部分家長不能做到言傳身教,不嚴格要求自己,無法為學生作出榜樣。有的家長認為教育工作本就是教師和學校的任務,自己將孩子交給學校,孩子的教育就與自身沒有關系,于是以各種理由推脫與教師進行交流,導致無法形成家校合力,難以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3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危機干預對策
3.1 完善心理健康干預工作體系
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干預,首先需要高職院校相關職能部門采取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辦法。對于各大高職院校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集中力量建立心理干預的全面而長效的工作體系。在組織架構方面要進行完善、健全,確保自上而下形成合力,讓師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穩(wěn)定、高效運行。因此,高職院校各部門之間應加強互動,確保教育資源利用率提高,這些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自然也可以得到保障。
3.1.1 構建全方位、全過程的心理健康干預模式
首先,高職院校的管理層應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對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對相關部門人員的職責予以明確的劃分,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清楚自身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該履行的責任,并結合學生的具體心理問題,采取恰當?shù)慕逃椒?,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可以得到及時、正確的應對,幫助學生早日恢復心理健康,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迎接美好人生。
3.1.2 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為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建設工作,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應精心設計心理健康教學內容,并聘請專業(yè)的心理教師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職院校還應注重對教職工的培訓,讓更多教職工系統(tǒng)地接受心理健康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培訓,提高教職工的專業(yè)水平,讓教職工掌握更多為學生排解不良情緒的策略。在教學工作中,高職班主任要注重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從進而對學生的心理狀況能夠有更全面了解,以便及時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采取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切實落實學生的心理建設工作,推動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發(fā)展。
3.1.3 組建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建設工作,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職院校每個班級的管理工作都需要高職班主任與輔導員共同完成,因此高職院校方面應對全體班主任和輔導員進行定期培訓,傳授正確的心理健康干預技能,提升教職工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使其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能夠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應竭盡所能、一視同仁地對待班級的每一位學生。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方面,要以贏得學生信任為契機,以幫助學生為目的,保護學生隱私不受到侵犯,幫助學生重拾學習與生活的信心。學校要注重形成師生關懷機制,可以建立心理問題學生檔案合集,周期性重點對這些學生進行觀察、關注。高職班主任或者輔導員要定期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從而有效幫助學生緩解內心不良情緒,使他們獲得生活的信心與勇氣,從而推動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3.2 分階段解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建設工作,班主任要注重結合良好的校園文化,組織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有益身心的活動,以環(huán)境影響學生心態(tài),有效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例如通過“5·25”心理健康日、情景劇大賽、心理健康講座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社交機會,讓學生學會與他人正確交往,促使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獲得良好發(fā)展,同時幫助學生緩解內心壓力,讓學生可以在活動中正確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身優(yōu)勢,產生自信心與成就感,有效防范學生產生消極情緒。
為確保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應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工作。為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把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要定期展開心理普查,并且請心理專家進行專業(yè)評估,爭取盡早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針對心理調查結果,采取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心理教育和干預方案。班主任要加強與學生溝通,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動態(tài)把握學生思想變化,對于學生暫時未展現(xiàn)出來的心理健康問題做到盡早發(fā)現(xiàn),并針對學生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以防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造成影響,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想要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建設成效,高職院校的班主任需要加強與家長、社會各界的有效溝通,通過結合多方面力量,收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案例信息。新時期背景下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再是班主任的個人責任,應集合各方專業(yè)力量。學校、院系、班級應形成聯(lián)動合力,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問題的個案分析與評估,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預措施。高職院校管理層也應提高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可以在學校內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專業(yè)的咨詢服務,切實將學生的心理建設工作落到實處,提高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3.3 心理健康干預措施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建設工作,班主任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干預。首先,高職院校班主任必須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根源進行分析,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傷性經(jīng)歷可以采取情感慰藉法,這可以有效對學生內心的不良反應進行消除或者減輕。其次,班主任可以采取暴露治療法,即將問題學生放在特定情景中,并以直接說教的方式幫助學生糾正其錯誤觀念。再次,還可以采取正念療法,可以用體驗性的策略補充直接地認知說教性策略。班主任需要引導問題學生多思考可以讓自身快樂的事情,如自己喜歡什么,對什么事情感興趣,可有效幫助學生轉移關注焦點,通過建立更為廣闊、靈活的認知空間,幫助學生緩解內心壓力。最后,班主任還要注意構建穩(wěn)固的外界支持系統(tǒng)。班主任要注重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空間,提倡學生之間相互鼓勵和關愛。
4 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背景下,高職班主任的工作不再只是傳授學生知識,還應注重加強日常班級管理工作,加強學生的心理建設工作,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確保學生身心和諧平穩(wěn)發(fā)展。開展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充分體現(xiàn)高職院校教學理念的先進性與科學性,而且對于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采取有效心理干預措施,可以幫助學生遠離心理健康的困擾,積極面對生活與學習中的困難與挑戰(zhàn),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校園生活的美好,有利于推動高職學生健康成長,為我國社會發(fā)展培育更多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卞慶華. “解憂雜貨鋪”項目在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xiàn)和科學干預過程中的應用初探[J]. 教師,2021(29):15-16.
[2]余慧玲.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心理問題及對策探究[J]. 當代旅游,2021,19(15):85-86.
[3]楊文位,臧剛權. 增強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效性路徑探索[J]. 新西部,2021(Z1):136-137,142.
[ 作者簡介 ]
鄢萍,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