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昆宇 王高萍
[ 摘要 ]
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和營養(yǎng)劑,黨史學習教育對于青年來說十分有必要,運用黨史對青年進行教育和引領能夠幫助其更好地樹立理想信念。本文從黨史教育對青年理想信念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展開,分析現(xiàn)階段黨史教育在對青年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黨史教育、促進青年樹立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策略,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讓他們能夠切實地做到“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積極地爭做新時代向上向善的好青年。
[ 關鍵詞 ]
黨史教育;青年;理想信念;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D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13.021
1 黨史教育對青年理想信念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黨史不僅記載著黨百年以來的奮斗歷程,更重要的是將紅色基因代代傳承,而青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繼承者和踐行者,有必要讓青年在接受黨的光榮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中將革命、建設、改革和復興四個重要歷史時期取得的歷史成就了然于胸并奮勇前行,黨史教育促進青年樹立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深入研究和開展如何通過黨史教育促進青年樹立理想信念具有深遠的意義。一方面,黨的歷史研究需要以特定的視角去看待,不同年齡段的黨員干部對黨史觀察和學習的角度不同,事物具有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特有屬性,青年人更需要專門性的黨史學習。青年思維活躍、可塑性強,又處于培育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黨史觀至關重要,讓青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孜孜不倦地研究歷史經(jīng)驗與規(guī)律,必將擴寬黨史教育的維度、促使青年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以及力行,將黨的事業(yè)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另一方面,黨史是助力青年成長成才的豐厚精神養(yǎng)料,學習黨史可以讓青年更加深刻地知道從哪里來,黨史更是指導青年學會如何做人做事的方法論。學懂、弄通黨史,有助于青年在黨史中汲取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智慧、筑牢信仰根基以及涵養(yǎng)精神品格,使每一名青年在接受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更好地學習紅色知識,同時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仰和愛國主義情懷,從而讓黨史教育真正在青年的頭腦中為樹立理想信念生根發(fā)芽,做到“學黨史、知方向、踐行動”?;诖?,在推進黨史教育開展的過程中,要持續(xù)加強黨史教育促進青年樹立理想信念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讓青年在學術濃厚和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更好的學習黨史教育知識。
2 現(xiàn)階段黨史教育在對青年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黨史學習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研可以發(fā)現(xiàn),當前很多青年在黨史教育中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效果不佳,存在一些有礙正確價值觀確立和發(fā)展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之策,現(xiàn)將上述問題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2.1 接受黨史教育的時間短,無法激發(fā)學習熱情
根據(jù)相關的走訪調研發(fā)現(xiàn),很多單位及其黨組織沒有持續(xù)對青年進行黨史教育,使得一部分青年黨員干部因為接受黨史教育時間短而缺少學習黨史知識的熱情。這個問題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暴露了相關黨史教育組織者或管理者對青年黨史教育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不足的問題,嚴重阻礙了青年黨員干部學習黨史教育知識的積極性。此類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青年日常學習黨史知識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比如,有的青年黨員干部認為黨史學習教育耽誤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僅在黨支部舉辦的黨史教育講座上聽聽課即可,更有甚者直接不參加相關活動,認為教育活動的授課內容枯燥,時間也不長,自行應付學習即可。這些現(xiàn)象都反映了黨史教育時間不足的問題,減少了青年努力學習的動力。
2.2 部分黨史教育的內容存在碎片化、零散化問題
調研顯示,雖然大多數(shù)單位的黨組織都能夠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也組織舉辦了很多場專項化的黨史教育課程,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黨史教育中課程內容不系統(tǒng)規(guī)范,存在碎片化和零散化的問題。具體來說,上述問題的產(chǎn)生原因在于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黨課講授者的組織協(xié)調和學術能力存在問題。而在問題的表現(xiàn)上,這種碎片化和零散化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有的黨員干部表示,聽完黨史教育課程之后,感覺教師的授課內容很有學術水平,但超過了自己的接受能力范圍,有些內容沒有聽懂,無法在頭腦中對黨的相關階段歷史知識形成完整清晰的脈絡,導致后來再聽到相關知識的時候還是不能活學活用。所以,從上述一些青年黨員干部的學習情況可以看出,這就是零散化和碎片化的記憶知識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
2.3 黨史教育的形式對于青年來說缺乏具體性與創(chuàng)新性
盡管黨史教育的形式是多樣的,黨史教育的工作人員也能盡量采取更多的形式來開展活動,但現(xiàn)階段還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一些黨史教育的形式對于青年來說缺乏具體性與創(chuàng)新性。這個問題不僅讓青年黨員干部在學習過程中普遍缺乏興趣,也使其在學習黨史教育具體知識的時候感到十分困難。具體而言,多數(shù)黨史教育書籍沒有考慮到青年的認知特點,青年黨員干部對黨史教育課程當中一些宏觀或者微觀的知識內容理解不上去,更難以消化和發(fā)揚其中蘊含的思想精神。這主要是因為青年往往從感性出發(fā),希望看到一些生動與活潑的歷史,以往采取的章、節(jié)、目的體系不能較好地滿足青年的學習興趣,同時一些黨史教育的形式缺乏具體的講解和實現(xiàn)方式的靈活創(chuàng)新,也就是說,教育活動的組織引導者沒有將比較抽象和宏觀的黨史知識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講授形式具體地表現(xiàn)出來,致使青年在學習黨史教育時難以取得更好的學習體驗,長此以往,必將不利于其進一步深刻領悟黨史知識內容和真諦。
3 完善黨史教育對青年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策略
3.1 突出組織化,做到青年黨史教育的常態(tài)化與持續(xù)性
針對一些青年接受黨史教育的時間短而無法激發(fā)學習熱情的問題,首要的解決之策就是要突出政治引領、加強青年黨史教育的組織領導、統(tǒng)籌謀劃青年黨史教育的實施、制定詳細的青年黨史教育方案等,要使黨史教育對青年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具有牢固的組織保障,進而讓黨史教育在常態(tài)化與持續(xù)化的軌道上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具體而言,一方面,加強黨史教育對青年理想信念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此時需要建立起常態(tài)化與長效化制度機制,成立針對青年的黨史教育領導小組,讓正確黨史觀更加深入、更加廣泛地樹立起來,讓廣大青年能夠學會抽絲剝繭,提煉重要啟示和規(guī)律性認識,以便在日常學習和專題學習中不斷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同時,還要學會低下身子,傾聽青年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這樣才會在開展黨史教育的過程中瞄準重點。另一方面,在上述有力的組織保障支撐之下,在對青年進行黨史教育之時還應懂得融入日常、抓在日常,做到常學常新、常學常悟和常學常得,推動黨史教育向廣度擴展、向深度挖掘以及向深處發(fā)力,這樣才會解決青年接受黨史教育的時間短、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習積極性的實際問題,進而為持續(xù)化的黨史教育不斷助力。比如開展集中性、經(jīng)常性與深刻性兼顧的黨史教育課堂,將百年前先進分子和熱血青年演繹的追求真理與燃燒理想的黨史知識融入主題團日、政治理論學習、主題黨日以及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廣大青年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學懂黨史知識與堅定理想信念。
3.2 依托學習陣地,加強黨史教育培養(yǎng)青年理想信念的全面性
面對部分黨史教育的內容存在碎片化、零散化的現(xiàn)實問題,應該依托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進行線上云端與線下現(xiàn)場黨史教育,以及搭建黨史教育基地等學習陣地,打造出系統(tǒng)化與全面性的黨史教育,重點在于抓住青年在黨史學習中的難點、疑點和相應的突破重點,在引發(fā)青年思考、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時培育青年主動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責任意識。在這個層面上,應該清晰地明確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相應責任與作用,以及黨史教育的“路線圖”,推動青年在黨史教育中更好地明確目標、找準方向。為了能夠給各位青年提供系統(tǒng)性的黨史知識,有必要與“青年大學習”“黨史天天學”等活動相互結合。比如,為了深入推進青年黨史宣傳教育走深、走實,可以定期邀請黨校的黨史教育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將許多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十分著名的黨的歷史故事分成具有理論體系的專題,并針對不同的專題知識進行詳細講解,這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授課效果??梢詮呐c青年相關的生動故事入手,既要講清楚前因后果,又要講清來龍去脈,做到黨史教育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此外,在教育基地開展黨史教育時應該充分利用信息化載體將青年受眾的互動體驗融入其中,貫穿“一幅圖勝過萬卷書、一次體驗勝過千言萬語”的理念,借助科技的可視化技術,在“全息投影、裸眼VI”等氛圍之中跟隨一幀幀圖片與一段段聲音重溫黨的百年歷史,進而推進黨史教育入腦與入心。
3.3 找準契合點,創(chuàng)新黨史教育培養(yǎng)青年理想信念的形式
為了能夠讓黨史教育的形式增加具體性與創(chuàng)新性,首先就要在黨史教育的題材選擇上注重宏觀與微觀、整體與局部相結合。換言之,在宏觀層面上側重黨史教育的邏輯清晰、目標明確,即提綱挈領地講清楚黨的歷史發(fā)展主題與主線,而在微觀層面則要講好黨史的緣由,真正讓青年在內心深處學懂、弄清為何要學習黨史、如何學好黨史。展開來說,在宏觀的黨史教育層面,應該以“整個黨的發(fā)展過程”作為研究對象,唯有如此,才能讓青年在內心深處真正地理解中國人民、中國共產(chǎn)黨的奮斗軌跡,才會更加堅定理念信念及樹立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萬丈豪情。在微觀視角下,創(chuàng)新黨史教育培養(yǎng)青年理想信念的形式,就是對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進行細致化、系統(tǒng)化的講解,以及通過情境化、沉浸式方式解讀紅色詩詞、紅色歌曲、紅色家書等,多維度展現(xiàn)內涵豐富的黨史知識。又如,可以借助“面壁十年圖破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等詩詞引導青年體會與傳承愛國精神、長征精神;還可以講解結構分明與意境高遠的《紅船情》、抒情與激情相結合的《我和我的祖國》等歌曲,讓青年在催人奮進的紅色歌曲中喚醒紅色記憶;也可以通過細致入微的展示和講授分析老一輩革命家所撰寫的紅色家書,讓青年們看到優(yōu)秀黨員是如何處理家庭關系的過程,使他們進一步感悟到共產(chǎn)黨人的堅守大義和使命擔當。通過上述找準契合點、黨史教育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形式能更好地激勵廣大青年不忘初心、闊步前行。
4 結論
綜上所述,黨史學習教育對于青年來說是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盡管現(xiàn)階段仍存在一些青年受黨史教育時間短而無法激發(fā)學習熱情、部分黨史教育的內容存在碎片化、零散化的問題,以及一些黨史教育的形式對于青年來說缺乏具體性與創(chuàng)新性等三個方面的常見問題,但通過突出組織化,做到青年黨史教育的常態(tài)化與持續(xù)性;依托學習陣地,加強黨史教育培養(yǎng)青年理想信念的全面性;找準契合點,創(chuàng)新黨史教育培養(yǎng)青年理想信念的形式三個方面的有效策略,就一定能夠讓黨史教育濃厚的學習氛圍達到新的高度,從而更好地提升廣大青年的愛黨愛國之情以及形成和發(fā)展其正確的理想信念,從而真正地做到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和更加堅定自身的理念信念。
參考文獻
[1]馮留建. 新時代青年黨史教育的目標和任務[J]. 人民論壇,2021(26):58.
[2]陳欣,王秀成. 試論黨史教育對青年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J].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21,31(4):9.
[3]張巖,唐洪鵬,李新綱. 雷鋒精神融入高校黨外青年學生黨史教育路徑探析[J]. 青島遠洋船員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42(2):42.
[4]魏揚明. 新時代高校加強黨史教育的意義及路徑研究[J]. 吉林教育,2021(32):6.
[5]王浩. 淺析新時代如何加強青年學生黨史教育[J]. 決策探索(中),2021(12):50.
[6]黃兆萍. 論黨史教育對青年愛國主義情懷的四維涵養(yǎng)作用[J].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21,35(5):6.
[7]劉思南,李朝陽. 青年黨史教育常態(tài)化開展三維論析[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36):50.
[8]張馨月. 黨史教育融入新時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探索[J]. 成才,2021(15):22.
[9]項珺婧. 加強青年黨史教育要突出“四化”原則[J]. 中國共青團,2021(12):20.
[10]姚傳江. 強化青年黨員黨史教育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J]. 青年與社會,2019(9):24.
[11]李兵兵,王軍福. 新形勢下加強青年學生黨史教育的路徑分析[J]. 知識文庫,2018(14):200.
[ 作者簡介 ]
宋昆宇,男,江西吉安人,中共吉安市委黨校,助教,本科,研究方向:黨史。
王高萍,女,江西萍鄉(xiāng)人,中共吉安市委黨校,講師,本科,研究方向: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