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燕 高潔 呂明芳 胡秀武 余希婧 郭蓉
原發(fā)性痛經(PD)嚴重影響女性正常學習及生活,西醫(yī)治療PD 主要以口服止痛藥、前列腺素抑制劑藥物等為主,停藥后易復發(fā),副作用較多,患者接納度不高[1-2]。中醫(yī)認為,PD 屬于“痛經”范疇,寒凝血瘀型為常見證型,病機為寒濕凝滯、氣血運行不暢,治療應以活血調經、溫經散寒等為主[3-4]。針刺可加快局部經絡運行,達到止痛調經作用。長蛇灸是面積較大、作用時間較長的一種艾灸療法,驅濕散寒作用較強[5-6]。本研究旨在觀察針刺聯合長蛇灸治療寒凝血瘀型PD 患者,對其血清PGE2、PGF2α影響,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0 月-2021 年10 月南昌市洪都中醫(yī)院接收的90 例寒凝血瘀型PD 患者,(1)診斷標準,①西醫(yī)符合文獻[7]《婦產科學》(第9 版)中標準,且經婦科檢查、B 超等檢查確診;②中醫(yī)符合文獻[8]《中醫(yī)婦科學》中寒凝血瘀型,主證:小腹冷痛,得熱痛減,喜按,經量少;次證:四肢畏寒,肢體不適,小腹絞痛,口干,大便溏?。簧噘|暗,苔白,脈沉緊。(2)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15~30 歲未育婦女;③體溫正常,1 周內未感冒;④參照文獻[9],連續(xù)3 個月經周期視覺模擬評分(VAS)≥4 分,參照文獻[10],COX 痛經癥狀量表(CMSS)≥10 分;⑤依從性好。(3)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合并盆腔炎等引起的繼發(fā)性痛經;③月經周期不規(guī)律;④中途因各種因素退出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三組,分別為布洛芬緩釋膠囊組、針刺組、針刺+長蛇灸組,各30 例,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方法(1)布洛芬緩釋膠囊組: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生產廠家: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00089,規(guī)格:0.3 g/粒)治療,1 粒/次,2 次/d,經期痛時服用至緩解,最長<5 d。(2)針刺組:取穴,三陰交(雙)、地機(雙)、子宮(雙)、關元、中極;患者取仰臥位,取環(huán)球牌0.30 mm×50 mm 毫針,地機直刺1~2 寸,其他穴位直刺0.5~1.0 寸,施以提插捻轉補瀉之瀉法,得氣后,留針30 min,1 次/d,經前7~10 d 開始至月經來潮。(3)針刺+長蛇灸組:①針刺同針刺組;②長蛇灸,患者取俯臥位,取穴,大椎-腰俞,對脊柱常規(guī)消毒,于脊柱區(qū)放置可伸縮長蛇灸灸架(長約53 cm,寬約8 cm),于灸架內鋪滿生姜渣,厚約3 cm,其上鋪滿約0.7 cm 厚艾絨,從大椎鋪至腰俞形似長蛇,點燃頭、身、尾3 點,任其燃燒。患者有灼熱感時,提起灸架,于灼熱處加墊一層紗布。灸完1 壯,再加艾絨灸1 壯,共灸3 壯,約45 min,移去灸架,擦干凈皮膚。1 次/周,至月經來潮。三組均1 個月經周期為1 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1)療效,治療3 個療程評估,痊愈:癥狀消失,結束后3 個經期未復發(fā),痛經癥狀積分為0;顯效:癥狀顯著減輕,痛經癥狀積分減少至之前的1/2 以上;有效:腹痛有所緩解,痛經癥狀積分減少至之前的1/2~3/4;無效:腹痛等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11]??傆行?(痊愈+顯效+有效)例數/30×100%。(2)痛經及癥狀程度:治療前、治療3 個療程,均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COX 痛經癥狀量表(CMSS)評估痛經及癥狀程度,其中VAS 總分0~10 分,分數越高,疼痛越重;CMSS 共計18 個條目,每個條目0~4 分,總分72 分,分數越高,癥狀越重。(3)血清指標:治療前、治療3 個療程,采集患者清晨外周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 速率離心10 min 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上海紀寧生物科技提供的96T)測定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F2α(PGF2α)水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以配對樣本t 檢驗,三組間以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 布洛芬緩釋膠囊組年齡16~30 歲,平均(24.77±3.08)歲;病程1~11 年,平均(4.63±1.05)年。針刺組年齡15~30 歲,平均(25.02±3.13)歲;病程1~9 年,平均(4.25±1.11)年。針刺+長蛇灸組年齡15~30 歲,平均(25.16±3.02)歲;病程1~12 年,平均(4.08±1.35)年。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三組療效比較 三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141,P=0.006);針刺+長蛇灸組總有效率高于布洛芬緩釋膠囊組、針刺組(χ2=10.141、5.192,P=0.006、0.023);且布洛芬緩釋膠囊組、針刺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70,P=0.260)。見表1。
表1 三組療效比較[例(%)]
2.3 三組痛經及癥狀程度比較 三組治療前VAS、CMS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 個療程,三組VAS、CMSS 評分均顯著下降,其中針刺+長蛇灸組低于布洛芬緩釋膠囊組、針刺組(P<0.05);且針刺組VAS、CMSS 評分均低于布洛芬緩釋膠囊組(P<0.05)。見表2。
表2 三組VAS、CMSS評分比較[分,()]
表2 三組VAS、CMSS評分比較[分,()]
*與針刺+長蛇灸組比較,P<0.05;#與針刺組比較,P<0.05。
2.4 三組血清指標比較 三組治療前血清PGE2、PGF2α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 個療程,三組PGF2α均顯著下降,其中針刺+長蛇灸組下降最為顯著;三組PGE2均顯著升高,其中針刺+長蛇灸組升高最為顯著(P<0.05);且針刺組血清PGF2α低于布洛芬緩釋膠囊組,PGE2高于布洛芬緩釋膠囊組(P<0.05)。見表3。
表3 三組血清PGE2、PGF2α比較[ng/L,()]
表3 三組血清PGE2、PGF2α比較[ng/L,()]
*與針刺+長蛇灸組比較,P<0.05;#與針刺組比較,P<0.05。
西醫(yī)主要采用止痛、抗炎藥等治療PD,如布洛芬緩釋膠囊雖然可暫時緩解患者經期疼痛程度,但停藥后易反復發(fā)作,長期服用導致月經周期紊亂,遠期療效差,且患者需每個月經周期服藥,降低患者治療信心[12-13]。
PD 在中醫(yī)中屬于“痛經”等范疇,經期前后受寒邪或過食生冷等,寒凝子宮沖任,沖任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應以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等為主要原則[14-15]。針刺是通過良性調節(jié)腎-沖任-胞宮影響患者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從而改善PD 患者疼痛程度[16]。長蛇灸是將艾絨鋪于生姜渣上,對督脈施灸,可將生姜、艾絨溫熱之性相結合,達到更強的溫經散寒功效[17]。研究表明,PD 與前列腺素異常有關,表現為可擴血管、舒張平滑肌的相關調節(jié)因子PGE2水平降低,而促平滑肌收縮的PGF2α升高,使得子宮供血不足,出現缺氧、缺血狀態(tài),導致PD 發(fā)生[18-19]。因此,提高PGE2水平、降低PGF2α水平至關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 個療程,針刺+長蛇灸組總有效率高于其他兩組,VAS、CMSS 評分低于其他兩組,且PGE2水平最高,PGF2α水平最低,結果表明,針刺聯合長蛇灸治療PD 患者效果確切,可提高PGE2水平,降低PGF2α水平,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分析原因可能為,三陰交、地機均為調經要穴,針刺該穴位可加速局部經絡運行,使得氣血調和,運行通暢,通則不痛;關元屬任脈,針刺可溫養(yǎng)沖脈、化瘀止痛;此外,針刺子宮穴可理氣和血,調經[20]。在此基礎上,長蛇灸將生姜作為重要材料,過程中生姜可產生生姜酮、姜醇、姜辣素等,在艾灸熱量下,達到驅寒效果,進而改善患者局部血流,減輕疼痛感。長蛇灸充分發(fā)揮生姜和艾絨的雙重溫熱作用,達到改善血液循環(huán)、溫經通絡作用,且該方法擴大治療部位,刺激量大,可促進毛細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huán),進而促進炎性物質吸收,改善血清PGE2、PGF2α水平,最終減輕患者疼痛癥狀。
綜上所述,針刺聯合長蛇灸治療PD 效果確切,可提高PGE2水平,降低PGF2α水平,減輕患者癥狀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