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燕 張蓉 胡嘉丹
喉癌發(fā)病率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5%,在耳鼻喉科中發(fā)病率僅次于鼻竇癌和鼻咽癌,可致患者出現(xiàn)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持續(xù)咳嗽、吞咽食物困難等癥狀,對生活、工作造成嚴重影響[1-2]。對于喉癌患者臨床首選手術治療,以切除病灶,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因病情重、治療病程長,反復治療會對患者心理、生理和家庭經(jīng)濟等造成影響,加重患者自我感受負擔(SPB)[3-4]。SPB 是個體因照護需求、疾病影響他人而產(chǎn)生的移情擔憂,可致患者出現(xiàn)負擔感、痛苦、抑郁、內(nèi)疚等不良情緒,影響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故有效減輕喉癌患者術后SPB具有積極意義[5]。本研究分析喉癌患者術后SPB 現(xiàn)狀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為今后護理對策制訂提供參考。信息如下。
1.1 一般資料 用便利抽樣法選擇2020 年2 月-2021 年12 月在江西省腫瘤醫(yī)院行手術治療的8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接受手術治療,經(jīng)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為喉癌;認知功能正常;意識清楚;年齡≥18 歲。排除標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意識不清;有精神障礙;腦轉移;喉癌復發(fā)。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颊邔Ρ狙芯恐橥狻?/p>
1.2 方法(1)經(jīng)醫(yī)院電子病歷系統(tǒng)結合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收集、整理患者資料,包含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醫(yī)療費用付費方式、手術方式、術后放療、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理分期、自我管理效能等。用中文版癌癥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評估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共28 個條目,包含自我決策(3 條目)、正性態(tài)度(15 條目)、自我減壓(10 條目),用Likert 5 級積分法,每條目1~5 分,總分為28~140 分,分值≥104 分表示自我管理效能高;66~103 分表示自我管理效能中等,28~65 分表示自我管理效能低[6]。(2)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評估入組患者SPB 現(xiàn)狀,共10 個條目,包含情感負擔(6 條目)、身體負擔(2 條目)、經(jīng)濟負擔(2 條目),每個條目按“從不”-“總是”計1~5 分,其中條目8 反向計分,總分為50 分,分值高者自我感受負擔重。SPBS 評分<20 分提示患者無明顯自負擔感受,20~29 分為輕度負擔感受,30~39 分為中度負擔感受,≥40 分為重度負擔感受[7]。
1.3 觀察指標 分析喉癌患者術后SPB 現(xiàn)狀及其相關危險因素。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1.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用()表示計量資料,用t 檢驗;以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多因素使用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喉癌患者術后SPB 現(xiàn)狀 喉癌患者術后SPBS 總分為(34.69±6.48)分,其中情感負擔(19.50±3.14)分、身體負擔(6.98±1.24)分、經(jīng)濟負擔(8.21±1.45)分。
2.2 影響喉癌患者術后SPB 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狀況、醫(yī)療費用付費方式、手術方式、術后放療、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理分期、自我管理效能的喉癌患者術后SPBS 總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性別的喉癌患者術后SPBS 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影響喉癌患者術后SPB的單因素分析[分,()]
表1 影響喉癌患者術后SPB的單因素分析[分,()]
2.3 影響喉癌患者術后SPB 的多因素分析 以SPBS 總分作為應變量,以2.2 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項目作為自變量,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0,初中及以下=1;婚姻狀況:有配偶=0,無配偶=1;醫(yī)療費用付費方式:醫(yī)保=0;自費=1;手術方式:半喉=0,全喉=1;術后放療:否=0,是=1;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 元=0,<3 000 元=1;病理分期:Ⅰ-Ⅱ期=0,Ⅲ期=1;自我管理效能:中高水平=0,低水平=1。多因素分析顯示,文化程度低、無配偶、醫(yī)療費用自費、全喉手術、術后放療、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 元、病理分期Ⅲ期、自我管理效能低水平是影響喉癌患者術后SPB 的高危因素(P<0.05)。見表2。
表2 影響喉癌患者術后SPB的多因素分析
3.1 喉癌患者術后SPB 現(xiàn)狀 本研究中,喉癌患者術后SPBS 總分為(34.69±6.48)分,提示喉癌患者術后SPB 處于中等水平。原因在于,腫瘤切除會破壞患者喉部正常的生理解剖結構,患者術后需面臨帶管生存、發(fā)聲與吞咽功能受損、氣管造瘺護理、腫瘤復發(fā)等問題,嚴重沖擊患者的心理,患者會因擔心自身照顧需求影響照顧者身體狀況、影響家人社會活動和工作、高額的治療費用給家庭帶來經(jīng)濟壓力,進而加重SPB[8-9]。
3.2 喉癌患者術后SPB 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中,文化程度低、無配偶、醫(yī)療費用自費、全喉手術、術后放療、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 元、病理分期Ⅲ期、自我管理效能低水平是影響喉癌患者術后SPB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在于:(1)個體文化程度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文化程度高者自身知識儲備較高且學習能力較強,可經(jīng)多種途徑了解喉癌、手術等相關知識,并可更充分地理解醫(yī)護人員宣教內(nèi)容,積極面對疾病,促進健康恢復,有助于減輕SPB 水平[10-11]。文化程度低者學習能力相對有限,獲得信息的積極性相對欠佳、獲取健康知識渠道也相對有限,對喉癌發(fā)生、治療等相關知識了解、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會因對疾病進展和治療不了解出現(xiàn)沉重的心理負擔,加重SPB[12]。(2)家庭是患者獲得情感體驗和內(nèi)心支持的重要途徑,特別是配偶可在日常生活中給予患者全方位的照顧和心理支持,有助于患者逐漸適應疾病,降低癌癥和治療帶來的焦慮等不良情緒,也有助于患者重新認識生命真諦、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利于減輕SPB 水平[13-15]。(3)部分喉癌患者病情較重,手術不能一次性根治,術后復發(fā)率較高,為延長患者生存期,術后需接受靶向、放療、化療等方式治療,費用高昂,自費或家庭人均月收入少的患者會因擔心增加家庭經(jīng)濟負擔、家庭日常生活無法得到保障等產(chǎn)生內(nèi)疚、自責心理,SPB 水平相對較高[16-17]。(4)全喉切除術與半喉切除術相比,術后喉功能不完整,患者易出現(xiàn)吞咽功能障礙、語言溝通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患者還需接受永久性氣管造瘺,會增加肺部感染、脫管、咽瘺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致使患者身心受挫,會加重SPB。(5)放療易損傷正常組織,可致患者出現(xiàn)口腔潰瘍、放射性皮炎、吞咽困難、頸部皮膚放射性纖維化等并發(fā)癥,加重患者術后應激反應,易產(chǎn)生焦慮等不良情緒,同時還會給家庭照顧者帶來經(jīng)濟、精神、照顧負擔,使得患者身心痛苦,加重SPB。(6)疾病分期越高者腫瘤浸潤程度、大小、累及范圍、淋巴結轉移情況等更加嚴重,治療方式更復雜,術后疾病復發(fā)率也相對較高,會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而加重SPB。(7)喉癌患者面對癌癥和手術帶來的身心改變和各種應激反應時,高水平的自我管理效能感者,具備較強的自我決策能力和樂觀態(tài)度,可經(jīng)調(diào)整自身適應性或選擇讀書、聽音樂等積極應對方式實施自我減壓,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減輕SPB[18-20]。
綜上所述,喉癌患者術后SPB 處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低、無配偶、醫(yī)療費用自費、全喉手術、術后放療、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 元、病理分期Ⅲ期、自我管理效能低水平是影響喉癌患者術后SPB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