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唐曉慧 張金保
1.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41醫(yī)院(西寧,810000);2.青海省西寧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嚴重者可發(fā)展為重度子癇前期,甚至心腎功能衰竭,嚴重威脅母嬰健康[1]。已成為誘發(fā)孕產婦死亡的重要病因[2]。該病機制復雜,既往研究表明[3],妊娠高血壓病理改變會影響機體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活性,因此可能與孕產婦凝血功能異常有關。正常妊娠狀態(tài)下,孕婦機體根據妊娠情況適度發(fā)生不同的生理改變,以適合胎兒發(fā)育,其中孕期血液高凝態(tài)就是典型生理改變之一[4]。妊娠期血液高凝態(tài)改變是否與妊娠高血壓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相關尚無明確定論。本研究探討血清凝血指標表達水平與妊娠期高血壓病情程度的相關性,為臨床預防和診療妊娠期高血壓提供參考。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80例為高血壓組,常規(guī)產前檢查健康孕婦80例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15修訂版)》中相關診斷標準[5];②單胎妊娠,孕周≥25周,胎兒發(fā)育正常。排除標準:①妊娠高血壓患者服用降血壓藥物;②合并肝腎功能不全,心肺功能異常,既往血液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甲亢等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原發(fā)性高血壓;③意識障礙或精神類疾病,依從性差無法參與本研究。本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孕婦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使用 EDTA-K2抗凝負壓試管抽取孕婦空腹外周靜脈血,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LH-750)檢測血小板計數(PLT)、血小板平均體積(MPV)、血小板分布寬度(PDW)等。枸鹽酸鈉抗凝靜脈血樣本,使用全自動血凝儀(日本Sysmex CA530)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等凝血功能指標。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高血壓組年齡(27.3±4.7)歲(22~37)歲,孕周(28.9±1.7)周(23~34)周,體質指數(BMI)(29.7±1.4)kg/m2;對照組年齡(27.6±4.4)歲(23~38)歲,孕周(29.2±1.6)周(24~34)周,BMI(30.1±1.5)kg/m2。兩組比較無差異(P>0.05)。
高血壓組MPV、PDW、FIB、D-二聚體高于對照組,血清PT、APTT低于對照組(均P<0.05),PLT兩組無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標為自變量,妊娠期高血壓為因變量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MPV、PDW、FIB、D-二聚體與妊娠期高血壓呈正相關(r=0.529、0.478、0.554、0.551,P=0.000、0.003、0.000、0.000),PT及APTT與妊娠期高血壓呈負相關(r=-0.574、-0.625,均P=0.000)。
FIB及D-二聚體水平升高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fā)生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
ROC曲線分析,FIB與D-二聚體均具有診斷妊娠期高血壓價值。見表3。
表3 血清FIB、D-二聚體診斷妊娠高血壓價值
妊娠期高血壓病情發(fā)展具有持續(xù)性特點,若不能及時發(fā)現并治療可進展為子癇前期、重度子癇前期等。研究表明血管內皮損傷及微血栓形成是造成妊娠期高血壓的重要因素[6]。血小板是參與止血、凝血過程的重要物質,發(fā)生血管內皮受損時可迅速被激活而聚集,形成血栓而達到阻塞破損血管的作用[7]。當孕婦產生血管內皮損傷,可引發(fā)全身小動脈痙攣,進而激活血小板活化功能,血小板在受損血管內皮黏附聚集,形成血管高凝態(tài),血管內逐漸形成微血栓加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進展[8]。Gustavo等[9]報道血小板參數可作為子癇前期檢測指標,與妊娠期高血壓病情發(fā)展密切相關;陳嬋[10]報道血小板參數異??赡芘c妊娠期高血壓有關。本研究發(fā)現高血壓組MPV、PDW高于對照組,而PLT兩組無差異,MPV、PDW與發(fā)生妊娠期高血壓呈正相關,提示在妊娠期高血壓發(fā)病及進展中血小板參數異常。分析認為:MPV直接反映血小板大小,而血小板大則成熟度較差,因此當MPV升高時表征血小板成熟度低,可能是由于骨髓中血小板未成熟即被釋放至外周血中,從而引起血小板體積增大;PDW可反映血小板容積變異情況,PDW升高則說明血小板體積不均,血小板個體相差懸殊。MPV與PDW共同升高體現出血小板體積增加而加重血管高凝態(tài),從而加重妊娠期高血壓病情,因此血小板可能參與了妊娠期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相關研究表明[11],隨著妊娠周期進展,孕婦機體內凝血功能不斷提升,助于分娩時止血及產后抑制血栓形成。本研究高血壓組血清PT、APTT水平低于對照組,FIB、D-二聚體水平高于對照組;FIB、D-二聚體與妊娠期高血壓病情程度呈正相關,PT及APTT與妊娠期高血壓病情程度呈負相關。與康寧等[12]報道結果較一致。孕婦機體血管內皮損傷誘發(fā)毛細血管痙攣收縮時,胎盤組織灌注不良而壞死,壞死組織進入產婦血液系統(tǒng)而激發(fā)溶解酶;溶解酶分解壞死胎盤組織的同時也刺激血小板增多和聚集,微循環(huán)不斷激活與應激,導致凝血和溶纖無法達到平衡,孕婦體內形成高凝態(tài),血液持續(xù)性高凝態(tài)將會降低PT和APTT。
本研究分析發(fā)現,FIB及D-二聚體水平升高是妊娠期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FIB是一類纖維蛋白前體,在高凝態(tài)形成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尤其是高凝態(tài)最后階段FIB可由可溶性轉換為不可溶性,從而使血液持續(xù)保持高凝態(tài);D-二聚體屬于特異性降解物,是反映纖維蛋白溶解的關鍵標志物[13]。有研究表明[14],妊娠過程中D-二聚體呈現增高趨勢,這與胎盤滋養(yǎng)層細胞不斷向孕婦血液釋放凝血活酶而引發(fā)凝血有關。當妊娠期高血壓病情進展時,孕婦血液高凝態(tài)不斷誘發(fā)機體D-二聚體的高表達。本研究經分析,兩項指標均對妊娠期高血壓有預測價值。與有關報道[15]略有不符,考慮到不同研究對象個體差異所致,有待繼續(xù)積累病例再分析。
總之,血小板參數及凝血功能指標與妊娠期高血壓病情程度密切關聯(lián),檢測孕婦血FIB及D-二聚體水平可作為早期診斷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血清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