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學娟
解應用題是小學階段數(shù)學學習的重點,也是許多孩子眼中的“難點”。有些家長坦言,每當輔導孩子寫作業(yè)時,只要碰上應用題,家庭氛圍必然會從“母慈子孝”變?yōu)椤半u飛狗跳”。家長們實在難以理解,為什么題意如此明了,孩子還是云里霧里。一遇到解應用題,常常是大人愁、孩子哭。家長質(zhì)問孩子:“你為什么做錯?”孩子帶著哭腔說:“媽媽,應用題不僅考數(shù)學,而且考語文,我是兩個都不會??!”
眾所周知,學好應用題不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能鍛煉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家長應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從孩子的學習情況出發(fā),制訂指導方案和輔導策略。只有家長學會搭把手,才能更好地讓孩子見了應用題“少發(fā)愁”,甚至“不發(fā)愁”。
小學階段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采取的是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順應了兒童的思維發(fā)展,因此不同學段的應用題,常常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式。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數(shù)學應用題的文字量較少,很多時候都是用圖畫的形式展現(xiàn)。很多低年級的孩子在解題中都存在著“急于下筆”的情況,甚至連題目都沒有看懂就開始做題,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導致錯誤率高。因此,家長在輔導孩子解應用題時,不應一上來就問孩子:“這道題你會嗎?怎么做?怎么解?用了你們學過的什么知識?”這一連串的問題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讓孩子在忙亂中不加思索就急迫地下筆,從而造成越急越錯、越錯越急的局面。
例如,有一道題目是這樣說的:“紅紅有3顆糖,明明比她多2顆,請問他們一共有幾顆糖?”有些孩子一看到前面的條件,連題目都沒有讀完,就想當然地以為這道題是問明明有幾顆糖,于是直接2+3=5,得出了答案,而題目要問的是紅紅與明明二人的糖的總和。
正確的方法是,家長在輔導的過程中,先給孩子一定的時間來觀察和思考,家長可以問孩子:“你看到了什么?這些圖片或文字是什么意思?想讓你干什么?”如果應用題所出示的圖需要孩子動手數(shù)一數(shù),家長應提醒孩子要細心、耐心,先數(shù)清楚再下筆。當孩子總是因為“粗心”而做錯題時,家長一定要通過詢問問題讓孩子在解題時慢下來,面對應用題時要牢牢記住一個規(guī)律——先觀察,再思考,后做題。這三個步驟相互聯(lián)系,互相促進,“觀察”與“思考”無論哪一步缺失都容易致使孩子在后面的解題中出現(xiàn)“錯誤”。
到了小學中高年級,應用題所展示的圖片會越來越少,文字信息量會逐步增加,需要孩子從“長篇大論”的文字中提取關鍵信息,摸清題意,尋找解題思路。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應用題的“閱讀理解”往往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讀著讀著就忘了前面的關鍵信息,還有些孩子讀完一道題后依然“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題目讓自己干什么,因為誤解題意,在平時的做題或考試中頻頻出錯。
理解題意是解應用題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這一步一旦出錯便會導致步步出錯。因此,家長輔導時,要幫助孩子提升對應用題題目的理解。當孩子閱讀一道應用題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講一講這道題的意思,如果孩子講錯了,家長也不要著急或發(fā)脾氣,而應當鼓勵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出出錯的原因,只有理清思路,找出規(guī)律,才能避免下次再犯這樣的錯誤。
應用題是一種用文字表示數(shù)量關系的題目,對文字描述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家長在輔導的過程中,應著重加強孩子對應用題關鍵詞的理解與區(qū)分,只有讓孩子讀懂題意,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才能保證孩子解題的正確率。
在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的題目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減少”和“減少到”的描述,有些學生對這兩個詞難以區(qū)分,因此一看到“減少”,一律用減法處理,導致大量出錯。這時,家長應針對這一錯因及時進行提醒,幫助孩子理解數(shù)學題目中的文字表達。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減少’是指在原有的基礎上減去一部分,所得的結果比原有的要少,而‘減少到’是指在原有的基礎上減少一部分后所得到的結果?!奔议L在給孩子講明概念區(qū)分后,可以讓孩子試著用這兩個詞進行造句,甚至用這兩個詞表達同樣的句子。例如,“明明有3顆糖,吃掉了1顆,減少了1顆?!薄懊髅饔?顆糖,吃掉了1顆,減少到了2顆?!边@種練習能幫助孩子理解應用題中的關鍵詞匯,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對比和區(qū)分。
讀懂題意是解題的關鍵。家長在輔導孩子應用題時,不要忙著給孩子講方法、說答案,而要先讓孩子多讀幾遍題干,理解題目中的關鍵詞匯。
應用題訓練講究一個熟能生巧,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記憶力還處于發(fā)展階段,難以對所學知識進行靈活處理,更不懂得舉一反三。很多時候,即使老師在課堂上講了重點題型的解法,如果不多加練習,遇到相同類型的題目,學生還是難以“搞定”。而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這就需要孩子和家長在課后多下功夫。
家長在給孩子布置練習題時,應當注重所選練習題的類型,不能隨便找一些題目給孩子做。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了解自己孩子應用題類型中存在的薄弱項,從而“對癥下藥”進行輔導。
例如:有些孩子在“歸一”問題上屢屢出錯,而家長卻讓孩子大量練習“歸總”問題。這樣一來,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后做應用題的正確率也難以提高。這是因為孩子雖然下了功夫,但是功夫沒有下對。正確做法是:家長在明確了孩子在“歸一”問題上容易出錯后,先找出幾道不同類型的題目,讓孩子從中找出“歸一”問題,把握這一題型的特點后,再在做題的過程中找出這一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單一量,以單一量為標準,求出所要求的數(shù)量。”以后,孩子在應用題的練習中,便會先確定類型,再想方法,從而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應用題題型固定,難度并不大,只要充分理解題意,并在練習中對應用題的類型做到熟能生巧,就可以渡過“怵頭做應用題”這一難關。
如何避免應用題成為孩子學數(shù)學路上的“攔路虎”?家長需要在數(shù)學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根據(jù)孩子年級段的特點,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尤其是要教會孩子掌握和總結應用題解題規(guī)律和方法。同時,要多鼓勵、勤表揚,充分調(diào)動孩子做應用題的積極性,并對數(shù)學學習充滿信心,這樣才能為孩子今后學好數(shù)學打下堅實基礎。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