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麗,張凌云,馬希武,王惠萍,殷春
(敦煌市林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甘肅敦煌 736200)
敦煌市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平均海拔高度1 138 m,屬低山盆地地形[1];南枕祁連山,西接庫木塔克沙漠。年平均氣溫9.3 ℃,極端高溫44.1 ℃,極端低溫-31 ℃,平均日較差17.7 ℃。年日照時數(shù)3 294.6 h,≥10 ℃的活動積溫3 611.3 ℃,年均降水量約39.9 mm,蒸發(fā)量2 486 mm,無霜期164 d[2]。
素有“瓜果之鄉(xiāng)”美譽的敦煌自古就有林果栽培。現(xiàn)代果樹栽培模式多樣,不同栽培模式的果樹生長、果品質(zhì)量、果園產(chǎn)量和效益不同,筆者對起壟栽、平地栽、溝栽3種栽培模式下早酥紅梨生長量和產(chǎn)量進行試驗研究,為早酥紅梨的栽培示范和推廣提供參考。
試驗在敦煌市肅州鎮(zhèn)肅州廟村二組果園進行,地理坐標為北緯40°10′24″,東經(jīng)94°38′59″。灌淤壤土,pH值7.76~8.16[3],土壤含有機質(zhì)9.57 g/kg、全氮0.58 g/kg、堿解氮33.48 mg/kg;全磷0.71 g/kg;速效磷11.96 mg/kg;全鉀19.21 g/kg,速效鉀112.86 mg/kg。肥力表現(xiàn)為有機質(zhì)、全氮、堿解氮低,全磷、速效磷較低,全鉀、速效鉀中等[4]。有灌溉條件。
2015年春季建園,栽植早酥紅梨近5 hm2(74畝),株行距4 m×4 m,主干疏層形樹形。在土壤肥力均勻的地片上采用3種栽植模式:壟栽是起寬50 cm、高20 cm的壟,在壟上挖深40 cm的定植穴栽植苗木;平栽是在地面挖40 cm深的定植穴直接栽植苗木;溝栽是在地面挖溝,深20 cm,在溝內(nèi)挖定植穴深40 cm栽植苗木。管理相同。
壟栽、溝栽、平栽3種栽培模式各666.7 m2(1畝)。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兩個生長季進行試驗。
3種栽植模式均年施肥4次,在距主干30 cm處挖20 cm深的穴施入,灌水5次,漫灌(表1)。所用復合肥(總養(yǎng)分≥45%,N-P2O5-K2O為15-15-15),中國農(nóng)資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尿素(總氮≥46.0%),新疆中能萬源化工廠有限公司生產(chǎn);磷酸二氫鉀(KH2PO4≥99.0%,P2O5≥52.0%,K2O≥34.0%),河北德沃多肥料有限公司生產(chǎn)。
表1 早酥紅梨施肥和灌水情況
生長指標測定于2020年3月、10月、2021年10月進行3次。采用5點取樣法取5株測定,枝、干粗度用游標卡尺測定,主干粗度為距地面20 cm高處直徑,主枝粗度為主枝距主干著生處2 cm處第1、2層主枝的直徑,計算各年度枝、干粗度的平均增長量。外圍營養(yǎng)枝年生長量僅測定2021年的,用卷尺測定,取同一方向、高度,粗度和開張角度基本相同的外圍營養(yǎng)枝,每株3個測定3個枝。
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指標測定于2021年8月中旬果實成熟時進行。采用5點取樣法取5株,于樹冠中部外圍,每株隨機取10個果,單果重用衡順手提秤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數(shù)顯折光儀LH-B55(杭州陸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測定;果實縱徑和橫徑用游標卡尺測定。
采用Excel和SPSS 22.0軟件對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單因素顯著性方差分析。
如表2,早酥紅梨壟栽、平栽、溝栽的植株主干粗度年均增長量(14.39、11.54、10.31 mm)、第1、2層主枝的年均增長量(2.32、1.71、0.88 mm)、外圍枝營養(yǎng)枝年平均生長量(83、77、56 cm)均為壟栽的最大,平栽的次之,溝栽的最小,3種栽植模式的主干粗度增長量間、主枝粗度增長量間、外圍及長度增長量間均相互差異顯著。
表2 不同栽植模式早酥紅梨年度枝干平均生長量
從表3可以看出,早酥紅梨平均單果重壟栽的274.5 g,最大,平栽的次之(243.5 g),溝栽的最小(215.6 g),三者之間差異顯著。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5%~12.6%,差異不大;果形指數(shù)壟栽模式下的最大,為1.19:平栽的次之(1.13),溝栽的最小(1.08)。壟栽的果實形狀更接近長圓柱形。梨果產(chǎn)量壟栽模式的最高,單株產(chǎn)量24.6 kg,平栽的次之(21.2 kg),溝栽的最低(17.1 kg)。
表3 早酥紅梨果實品質(zhì)及產(chǎn)量統(tǒng)計表(2021年)
從表4可以看出,第1、2次同量灌水條件下,壟栽的樹干基部無積水,根部的有氧呼吸不受影響;平栽的見水深度15 cm,持水時長5~6 h,根部可能會出現(xiàn)無氧呼吸現(xiàn)象。溝栽的見水深度35 cm,持水時長9~12 h,根部易發(fā)生無氧呼吸現(xiàn)象,嫁接部位被淹沒,容易引發(fā)腐爛,降低建園苗木的成活率。
表4 早酥紅梨灌水后根部淹水情況統(tǒng)計表
試驗表明,壟栽模式下,早酥紅梨的主干粗度、主枝粗度、新梢生長量,果實品質(zhì),以及灌水后干基部和根部的生長表現(xiàn)均優(yōu)于平栽和溝栽模式,有利于早酥紅梨的生長及結(jié)果。壟栽模式更適宜在敦煌地區(qū)及相同條件的區(qū)域示范推廣。
早酥紅梨起壟栽培比較平栽和溝栽的耕作層土層厚,疏松,通透性好,不易積水,根系距離地表近,發(fā)達。施肥后營養(yǎng)元素能較快地被吸收利用,提升了肥料的利用率,更利于果樹的生長結(jié)果。灌水后起壟栽培不積水,對根系無傷害現(xiàn)象。溝栽的植株根系被傷害,嫁接部位易引發(fā)腐爛,植株的成活率下降。平栽的效果好于溝栽的而低于壟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