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楊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 陜西 寶雞 721013)
從古到今,音樂都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而流行音樂作為我國聲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和諧社會的發(fā)展。流行音樂的演唱風格具有鮮明的特點,演唱技巧豐富多樣。演唱者要充分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夠為觀眾們帶來更好的流行音樂作品,使流行音樂更加深入人心,提升流行音樂的藝術感染力。
流行音樂,通常情況下是指一些結構相對短小,內容通俗易懂,能夠為大眾普遍接受的歌曲。在音樂作品的演唱環(huán)節(jié),演唱者應該將自身特點和演唱技巧相互結合,這樣才能呈現給觀眾具有個性特點的音樂作品。
流行音樂起源于美國,風格多樣,形態(tài)豐富。隨著全球化不斷發(fā)展,文化交融的現象更為普遍,也使得流行音樂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在我國,流行唱法又稱通俗唱法,并且也得到了大眾的普遍喜愛,因為這種唱法真實自然并且富有創(chuàng)造性。演唱者只需要經過簡單訓練就能大致掌握其中的演唱特點和技巧,并且流行音樂能直接表達出創(chuàng)作者的心境,更容易與觀眾形成情感共鳴。隨著時代進一步發(fā)展,人們逐漸探索出將傳統音樂文化與流行音樂唱法相結合而產生的新的音樂形式,進一步增強了流行音樂的藝術魅力。
就聲音特點而言,流行音樂能夠展示出不同演唱者的個性化特征。在流行音樂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必須將自己的個性化特征融入音樂作品中,通過不同的個性表達帶給觀眾不同的音樂感受,進而展現出歌曲的不同魅力。流行音樂要求演唱者的聲音必須是自然的、原生態(tài)的,演唱者通過這種自然情感流露更能表達出音樂的本質內涵,使歌曲與聽眾之間形成穩(wěn)固的橋梁,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接受。
就咬字特點而言,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之間存在著很大不同。在傳統音樂模式下,演唱者必須咬字清晰,使每一個字都能夠清晰地表達出來,以便更好地表達歌詞內容。但流行音樂對咬字的要求沒有這么高,咬字不必特別清晰,但要求演唱者必須自然演唱,在特殊情況下,甚至可以用口語進行表達,如此可以進一步加深流行音樂所具備的自然屬性。一些搖滾音樂甚至弱化了咬字部分,人們更加注重的是內心情感表達。
在流行音樂演唱過程中,演唱者更應該注重演唱技巧的合理利用和情感的自然表達,如果過分追求咬字,反而會使演唱效果受到影響,無法使聲音情感自然表達出來,從而影響聽眾的感受。
流行音樂對節(jié)奏有著較高要求,甚至可以說節(jié)奏是流行音樂的核心。因此,演唱者要精準地把握每一首流行音樂作品的節(jié)奏特點,進一步增強流行音樂的感染力,只有準確地對節(jié)奏進行把握,才能夠表達出流行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演唱者通過不同的節(jié)奏變化賦予流行音樂不同的生命力,所以這就要求演唱者必須把握好流行音樂作品的節(jié)奏特點,對每一首歌曲的節(jié)奏都能夠進行精準把控,這樣才能夠將演唱情感與音樂內涵充分傳遞給聽眾,進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流行音樂中,強烈的節(jié)奏會有利于音樂情感的表達。在節(jié)奏的帶動下,聽眾的情感也會被調動起來,進而感受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
而就流行音樂的情感特點來講,因為許多流行音樂的作品素材都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流行音樂的情感特點便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作品演唱過程中,演唱者通常會結合自身的情感經歷對整首音樂作品進行把控,這樣能更有效地表達作品的情感內核,使音樂作品顯得更為流暢自然。
真聲顧名思義就是演唱者的真實聲音,具有渾厚響亮的特點,是由聲帶的完全振動而發(fā)出的聲音。對真聲的運用是整個演唱過程的基礎,并且每個人都具有自身獨特的真聲,因此演唱者可以通過對聲音的訓練進一步豐富流行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
在演唱過程中,大多數情況下演唱者會以真聲為基礎再輔以其他的聲音特點,因此真聲能夠在演唱時充分表達作品的情感內涵,給聽眾帶來不同的音樂感受。當然演唱者在進行真聲訓練時,要根據自身特點和能力來進行合理把控,如果演唱者的音域不寬,那就不能夠進行長時間訓練,否則會給演唱者的聲音帶來損傷。假聲相對于真聲來講,具有纖細的特點。通常來說,假聲對于氣息的要求比較高,演唱者只有具備較高的氣息運用水準,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假聲通過聲帶的局部運動而產生,在頭腔內部形成共鳴,因此和真聲相比,假聲的演唱技巧更為復雜多樣,演唱者需要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能夠掌握。
通常情況下,演唱者在進行高音演唱時會使用假聲,并且假聲在演唱過程中是瞬時發(fā)生的,由真聲突然發(fā)生變化,這就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提出了較高要求。靈活的演唱技巧能夠實現真聲到假聲、假聲到真聲的自然過渡,這樣的靈活轉換會給聽眾帶來完全不同的音樂感受,從而能夠進一步提升流行音樂的質感,使聽眾更好地體會作品中所蘊涵的情感內容。
在流行音樂演唱過程中,發(fā)聲的方法和演唱者的個人風格有著密切聯系,所以演唱者必須重視日常的發(fā)聲訓練,熟練地掌握發(fā)聲技巧,如此才能夠形成屬于自己的演唱風格,展現自己的音樂個性。因此,演唱者要掌握好發(fā)聲要素,先天嗓音是我們最易使用也最為復雜的樂器,只要演唱者具備發(fā)聲條件,就能進行歌曲演唱,而且只有擁有良好的發(fā)聲條件,才能夠在演唱時合理運用演唱技巧。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科學的發(fā)聲技巧與人的呼吸、發(fā)聲、咬字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演唱者需要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注重氣息和聲音的表現,在演唱過程中注重對兩者比例的有機調和。如果在演唱過程中氣息的比例大于聲音的比例,那么在演唱時,演唱者就要把自然聲音作為前提條件,有效地借助氣息來發(fā)聲,實現理想的效果。
此外,在咬字練習方面,雖然流行音樂演唱存在口語化的特點,但不論何種音樂,好的開頭都尤為重要,因此在歌曲開頭處,演唱者一定要避免出現松垮的狀態(tài)。對咬字的練習可以參照民族音樂的相關方法,比如將字頭、字腹以及字尾分開,保證每一個音節(jié)都能夠被清晰地表達出來。演唱者只有在演唱過程中慢慢放松,才能有效避免出現口齒不清的現象。
演唱者還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一首音樂作品不僅包含了音樂的元素,還包含有文學藝術的元素,所以演唱者如果想要很好地表達一首歌曲的情感內涵,不僅要掌握專業(yè)的演唱技巧,而且還應該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如此才能夠實現理想的演唱效果。
一開始出現流行音樂時,大多數演唱者采用的是真聲演唱方式,但是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進步,流行音樂的形式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越來越喜歡使用混聲技巧來演唱歌曲。
混聲實際上就是介于真假聲之間的一種聲音,混聲的運用能夠豐富流行音樂的演唱形式,并且還能夠拓寬演唱者的音域,使流行音樂的聲音表達更為豐富。演唱者進行混聲訓練時,需要加強對每一種聲音的訓練力度,進而才能夠實現良好的混聲效果。
要想更好地在音樂作品中展示自身的個性特點,演唱者還必須重視對輕聲的運用。輕聲又叫耳語聲,具有空靈柔和的特點。這種演唱方式能夠拉近作品與聽眾之間的距離,使音樂表達的情感直抵觀眾內心,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音樂表現方式。
輕聲雖然音量相對較小,但是更能夠表現出演唱者的真摯情感,使演唱者的情感能夠自然流露出來。因此,演唱者在進行演唱時,必須對氣息進行嚴格控制,并且要在演唱過程中對情緒進行合理調控,這樣才能夠形成高質量的、具備足夠感染力的音色。
演唱者在演唱高音部分時,不僅要注重氣息和情感運用,而且還要注意對聲音松弛度的把控。在一些比較柔和的歌曲中,演唱者需要通過輕聲渲染情感,展現自己獨特的音樂情懷,使歌曲表現內容更加細膩,同時也能夠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形成情感共鳴。
當然在對一首歌曲的演唱過程中,演唱者不能全部運用輕聲演唱,要根據自身特點和作品風格在恰當的位置使用輕聲,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音樂質量,使流行音樂的情感表現更加張弛有度。
綜上所述,流行音樂的演唱方法和個人特點的展示并沒有統一的要求,流行音樂有著獨特的新意和表達方式,對于演唱技巧的運用也不能一概而論或者采用統一形式。
每一位演唱者都必須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演唱技巧和音樂表達方式,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情感表達能力。由于流行音樂的歷史并不久遠,所以演唱者要多方吸取營養(yǎng),豐富流行音樂演唱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