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梅
(泗縣泗城鎮(zhèn)第四小學 安徽宿州 2343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識字與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边@充分說明了識字、寫字的重要作用以及低年級階段教學的首要任務,我們一直以來都秉承這一原則。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通常把生字從課文中提煉出來,專門用一節(jié)專題課學習生字,往往事倍功半。學生即使認識了生字,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其意思或含義,還是不會用。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隨文識字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教師應該努力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學習識字的語言環(huán)境,讓識字與詞語、句子、段落有機融合,會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只有把課文作為識字的載體進行隨文識字,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調(diào)動其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識字、學詞、習文、悟理四合一,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本文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提高隨文識字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
定位聯(lián)想法是一種很好的輔助記憶生字的方法,學生可以在學習《三字經(jīng)》《對韻歌》《古詩》《兒歌》等朗朗上口、易于背誦的課文時使用這種方法。它是由古希臘詩人西摩尼得斯創(chuàng)造的,當遇到大量的需要按照順序記憶的信息時,我們可以嘗試運用這種方法。先記憶生字所在的位置,進而更快地認讀生字和詞語,這樣的識記方法叫作定位記憶法,也稱為定位聯(lián)想法。其相當于在我們的大腦中建立了許多分類整理好的文件夾。在面對大量需要記憶的信息的時候,只需要將信息分類后放到相應的文件夾里,回憶時就能夠?qū)⑿畔蚀_無誤地提取出來。以《人之初》為例,課前筆者板書或課件出示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
在學生會背誦之后,筆者將板書中的“人、本、相、近、遠”擦掉,留下“之、初、性、善、習”這六個要認讀的字,板書呈現(xiàn)如下:
□之初,性□善。
性□□,習□□。
……
這樣學生在背誦的基礎上很快就認識了這幾個字,大大提高了漢字學習的效率。再如教學《古對今》這一課時,讓學生嘗試背誦第一、二節(jié),然后擦掉其中不要求認讀的字詞,再請學生認讀黑板中剩下的字詞,板書呈現(xiàn)如下:
□對方。 雪對□。
□□對□□, 和風對□雨,
春暖對秋□。 □□對□陽。
筆者在學生答對之后讓他們用詞語練習說話,并在此基礎上,提問學生還有哪些詞語可以對對子,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生字,不僅提高了識字教學效果,還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字族文識字是融漢字規(guī)律于詩文中識字的方法。它在常見的識字編排系統(tǒng)之外,開創(chuàng)了一條“因字創(chuàng)文,創(chuàng)文識字”的新路子。部編版一年級下冊教材的識字3和“語文園地五”的識字加油站就屬于字族文識字,可以利用漢字構字規(guī)律來舉一反三,簡化識字教學過程,從而擴大學生的識字量,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讀寫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先讓學生一邊拍手打節(jié)奏朗讀,一邊畫出與“青”字有關的字,如清、晴、睛、情、請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提取明顯信息的能力。再分別請學生說這些字在“青”字的基礎上加了什么偏旁,是什么意思,再把它們放到課文中去認讀和造句。最后筆者總結(jié)形聲字的構成及意義。
在課堂教學快結(jié)束時,筆者又拓展延伸了一組字族文,編了一個順口溜:“苗字家族大,兄弟姐妹多。有手能描紅,有金是鐵錨,有目能瞄準,有口喵喵叫,加上反犬旁,就是小貓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很快就找出了“苗”字家族的一些漢字,達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學生繼續(xù)舉起小手,嚷道:“還有‘丁’字家族,‘干’字家族,‘見’字家族……”
猜字謎是一種文字游戲,也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現(xiàn)象。字謎的編寫或是利用了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或是利用了漢字的音、形、義等某一方面的特點,既有趣味又有內(nèi)涵。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的識字4就是猜字謎。字謎的線索是層層遞進的,可引導學生逐句讀,邊讀邊想可能是哪個字?為什么是這個字?在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提示學生。
在學習《棉花姑娘》時,筆者就隨機說了一個字謎:“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頭上?!睂W生根據(jù)字形很快猜出了謎底,加深了對生字的記憶。再如:雙木不成林——相;山上還有山——出;十張口一顆心——思;有心它內(nèi)疚,有木飄清香——每;等等。學生興趣高漲,很快班級里掀起了猜字謎的高潮,同學們根據(jù)字形、字義出謎語,互相猜。有的學生甚至買了《猜字謎》小冊子,利用課間或周末和同學家人玩起了猜字謎的游戲,既開闊了視野,又認識了很多漢字,真是一舉兩得。
根據(jù)課文特點,教師采用多種游戲、各項活動開展識字教學,從而避免一味地認讀和反復講解識字方法。下面列舉了一些實例。
1.教學《姓氏歌》時,筆者出示同學名字卡,讓學生圈一圈同學的姓氏,讀一讀;出示姓氏卡片,讓學生認一認,說說誰的姓名里藏有這個姓氏;等等。
2.教學《小公雞和小鴨子》時,筆者根據(jù)形聲字的特點,用自制的生字卡片編兒歌:捉捉,用手捉;喊喊,用口喊:跟跟,用腳跟;急急,心里急。這樣學生既識記了生字又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
3.教學《操場上》時,筆者帶領學生玩“我做你猜”游戲。先讓講臺上的同學看一眼準備好的詞語卡片,然后讓其做出相關的動作,請其他同學猜是什么體育活動,接著再認讀生字、詞語。例如,把“打球、拔河、拍皮球”放在一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運動與手的動作有關,所以“打、拔、拍”都是提手旁;把“跳高、跑步、拍皮球”放在一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運動主要與腳上的動作有關,所以“跳、跑、踢”都是足字旁。這樣學生既認識了生字詞又懂得了偏旁的意義,同時還覺得學習漢字詞語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
4.教學“疑”這個字時,筆者編了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士兵在戰(zhàn)場上遇到了一個強敵,他心里想,我是用匕首(匕)刺還是用箭(矢)來射,是用短矛戳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呢?他疑慮不決,一時不知道怎么辦才好,這就是“疑”。
5.大玩“拆字法”。如認讀“塵”,將其拆為“小”“土”,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塵土去理解,即為細小的土顆粒。這樣就讓學生在音、形、義方面達到認知的目的。同樣可以用這種教學方法識記的還有“男”“盲”等字。
6.看誰估得對。如認識“囚”字時,筆者讓學生大膽猜測這個字的意思或讀音?!扒簟弊值摹醣硎疽粋€封閉的房子,即牢房,犯了錯誤或觸犯法律的人關在牢房里就是囚禁。
7.表演動作法:教學時,可以用肢體動作表演字的形和義。所學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動詞時可以引導做出切合實際的動作。比如“看”字,學習時把手放在眼睛(目)上,脖子左右扭動,像孫悟空一樣眼睛眨幾下,表示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
此外,“摘水果”“找朋友”“動物找食”“變字小魔術”“開火車比賽”等也是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識字方法,學生通過“摘取果樹上自己喜歡的水果”“給生字寶寶找好朋友”“幫小動物找喜愛的食物”等方法來認讀生字。這些方法既能激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可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將特別的字形與形象的情景聯(lián)系起來,這樣學生以后遇到相關漢字時,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相應的情景和形象的提示語,也就不會把字寫錯了。
所謂“字理識字法”是依據(jù)漢字的組字規(guī)律,從了解漢字的字形與字義的關系著手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這種方法是由湖南省岳陽市教科所賈國均老師于1991年發(fā)起的。這種方法集中體現(xiàn)了“以形表義”的系統(tǒng)功能,這是把兒童識字建立在對漢字的理性認識基礎之上的。學生建立起明理識字的觀念,既能培養(yǎng)其識字明理能力,又能逐漸養(yǎng)成自覺主動地去學、去記的習慣,切實提高識字效率。常用的明理識字方法有演繹明理法、分析明理法、比較明理法、推理明理法、遷移明理法等。
在教學《動物兒歌》時,“網(wǎng)”是象形字,可以結(jié)合課文彩圖和漢字演變來認識。引導學生了解象形字的特點,出示“網(wǎng)”的甲骨文的寫法,觀察象形字,發(fā)現(xiàn)特點以便認識生字。再如《古對今》中,“寒、朝”均是會意字,可以讓學生看金文的字形,給學生講講字源,以幫助學生記憶生字。例如,“寒”是指一個人在一間屋子里,光著腳站在兩塊冰上,說明天氣很冷,他在旁邊放了稻草取暖,但仍無法御寒?!俺笔侵柑枏牟輩仓猩鸲鴼堅逻€未消失。學習“播”字時,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左邊是提手旁,右邊的上邊是一撇加“米”字,下邊是“田”字。米在這里指的是種子,春天我們用手把種子撒到田地里就叫播種。經(jīng)過這么一講解,學生就不會把右上面寫成“采摘”的“采”了。
這種識字方法還常用于辨析漢字上,如“舞”和“武”是學生極易寫錯的兩個同音字,用字理辨析法,學生就能輕松記住。再如“渴”和“喝”,“賣”和“買”,“灑”和“酒”,等等。
校內(nèi)外生活是教育資源開發(fā)的重要領域,識字的資源無處不在。各種報刊、標牌、廣告語,大街上的門牌、商標、包裝袋,以及影視劇等都是識字的資源。在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的展示臺里,就有通過包裝袋來識字的范例。讓孩子做做識字“小報”、收集有趣的“廣告語”、讀讀“使用說明書”,他們總是樂此不疲。尤其是孩子們逛商場時,他們常常興奮不已,這也是識字的大好時機。隨著他們前進的步伐,可以具體向他們介紹他們感興趣的東西。記得一次口語交際課上,一個學生繪聲繪色地向大家介紹他放學回家的途中,會遇見哪些商店、哪些超市、哪些小吃鋪,其中他最愛逛哪個超市、最愛吃哪種小零食,怎樣查看生產(chǎn)日期,等等。
在學習漢字的初級階段,所使用的教材配有大量的插圖,我們要利用這一個優(yōu)勢來幫助學生學習漢字。第一、二冊的最后兩課就是脫離拼音借助圖片識字、猜字。插圖色彩鮮艷、生動有趣,引導學生先看圖猜然后去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拼字音,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漢字。與此同時,多讓孩子在周末、寒暑假及節(jié)假日和家人一起讀繪本,利用繪本識字鞏固拼音,既增加了識字量又促進了親子關系。這種方法得到了廣大家長的認同和贊賞。
總之,隨文識字,應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讓學生能在課堂創(chuàng)設的特定情境中,將生字的“音、形、義”緊密結(jié)合,識、寫、讀不分離?!皸l條大路通羅馬”,應不斷激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相信一定會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識字教學,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