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嬌
(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 )
人們在年齡增長后,會逐漸出現行動遲緩、骨質疏松等情況,也就會提高股骨頸骨折發(fā)生概率,給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因為該部位有著較差的血液供給情況,所以實施內固定手術、保守治療均存在較高失敗風險[1]。另外,如果是股骨頭壞死、髖關節(jié)炎患者,傳統(tǒng)的治療也難以達到理想康復效果,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臥床時間過長,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風險,容易引發(fā)肺部感染、壓瘡等并發(fā)癥,因此給患者增加了很大的心理負擔,患者自理能力也會變得非常的差[2]。所以針對上述疾病患者,需要找到更加可靠的治療方式,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出現,為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方式。手術過程中,能讓解剖結構恢復正常,患者術后能盡早展開康復訓練。因為早期訓練對防止肌肉萎縮、改善血液循環(huán)、提高關節(jié)功能等有著重要作用,所以這一手術形式有著較高的可取性[3]。不過,在長期應用中發(fā)現,患者普遍對手術存在認知偏差,而且過度恐懼疼痛、擔心預后效果,所以常存在消極、悲觀、緊張等情緒,一方面會因為心理應激影響手術效果,另一方面還會影響康復訓練的依從性[4]。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缺乏全程意識,對患者的治療護理關注者不到位,對臨床治療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為改善這一狀況,可以從心理護理方面著手,本院在臨床中采取了專業(yè)心理護理疏導模式,獲得了顯著的成效,本文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82例進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旨在分析專業(yè)心理護理疏導模式用于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中的價值,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研究從2019年1月-2020年12月選出同期入院的82例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為對象,并借助系統(tǒng)抽樣法將其分成2組。觀察組41例,包括18例女患、23例男患;年齡53-81歲,均值為(64.72±5.42)歲;疾病類型:8例股骨頭缺血壞死、15例髖關節(jié)炎、18例股骨頸骨折。對照組41例,包括19例女患、22例男患,年齡54-83歲,均值為(64.81±5.15)歲;疾病類型:9例股骨頭缺血壞死、16例髖關節(jié)炎、16例股骨頸骨折。(1)納入標準:經過CT、MR等檢查確診;符合髖關節(jié)置換術指征;參與本次研究患者的手術耐受性良好;患者的語言能力、聽力、意識狀態(tài)均正常;本次研究已經得到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查與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在知情的前提條件下,了解本次研究實施的護理方法、診療操作,主動加入,并簽署醫(yī)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不能正常交談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障礙者;藥物過敏史者;先天性肢體畸形者;全身器質性疾病者。2個小組的基礎資料達到對比研究標準,差異小(P>0.05),不影響研究結果。
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護理模式,包括常規(guī)的術前指導,幫助患者完成術前各項檢查工作,例如:凝血功能評估、心肺肝腎評估、胃腸道準備等等,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配合醫(yī)師完成手術,術后監(jiān)測各項指標,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提供合理科學的飲食方案,指導患者取舒適的體位,注意觀察切口部位,及時更換敷料,防止出現感染、紅腫,與患者的交談、播放舒緩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進而緩解患者的疼痛感與不適感,術后常規(guī)使用止痛藥物,根據患者的病情實施相應的康復鍛煉,(1)術后第1天與第2天,指導患者取正確的體位,及時穿防旋鞋,固定患肢為外展30°位,采用冷敷方法外敷患肢,有助于減輕脹痛與水腫。結合患者的耐受情況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包括:放松訓練、臀部肌肉訓練、腓腸肌收縮訓練、股二頭肌訓練等等。協助患者完成屈髖 屈膝運動鍛煉。(2)術后3天-術后1周。3天后可逐漸做床邊活動鍛煉肌肉功能,還可以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康復訓練應該循序漸進進行,直到患者的行走功能恢復正常。(3)術后1-2周。繼續(xù)實施上述康復鍛煉計劃,告知患者術后的注意事項,如:軀體禁止過度前彎、保持正確的坐姿、不可以坐矮凳子,耐心地向患者講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髖關節(jié)脫位、感染發(fā)生的相關因素[5]。(4)出院指導。叮囑患者在出院后按時按量的服用藥物、堅持康復訓練,建立出院登記本,詳細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住址、電話、姓名等,定期進行隨訪工作,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治療效果以及康復的情況,指導患者康復鍛煉,為患者提供連續(xù)性的醫(yī)療服務指導。與此同時,給予觀察組患者專業(yè)心理護理疏導,措施如下:(1)心理評估。由于病情因素會導致患者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加之患者擔心臨床治療效果、預后效果、醫(yī)療費用等,進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對后續(xù)的康復治療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由專業(yè)的醫(yī)師,通過調查、觀察、座談等多種形式講解患者的實際心理狀態(tài),包括:心理癥狀出現的頻率、維持時間,最早出現的時間等等,并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障礙類型、嚴重程度做全面評價,再根據患者具體的結果采取相應的疏導措施。(2)健康宣教。無論哪種心理狀態(tài)的患者,都有著認知度不足的問題,所以要展開知識宣教,由于患者的文化素養(yǎng)、年齡、工作環(huán)境、興趣愛好存在有一定的差異性,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采用語言文字內容與適當的表達方式,盡量少用醫(yī)學用語,語言通俗簡單,術前認真的講解手術的可靠性、重要性、優(yōu)勢、操作流程等,對于患者及其家屬所提出的疑慮,護理人員應該及時為其解答,減輕心中的不安定感,有助于手術順利、高效的展開;術后認真講解康復訓練的作用、重要性、訓練項目等,讓患者能更好地配合訓練。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講解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幫助患者改變不健康行為的生活方式,促進疾病更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3)內向投射患者護理。大部分患者缺乏安全感,尤其是老年患者,患者的依賴心理明顯增強,需要別人的照料與陪伴,對于軀體方面的變化比較敏感,對護理服務也有了更嚴格的要求,需要多與其進行全面的交談,多幫助患者、給予情感支持,保持信任的關系,讓其感受到支持、關心。同時,告知家屬需要給予患者貼心的照料,給予患者更多的陪伴與鼓勵,讓其獲得家庭的溫暖和安全感,改善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4)外向投射患者護理。由于疾病的原因會導致患者的生活功能受到限制,對患者的社交地位、社交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大部分患者缺乏自信心,所以需要多鼓勵患者,盡量的去避開患者敏感的話題,在交談中傳遞正面信息,避免出現負面刺激,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還要掌握的患者心理癥結所在,如果是因為缺少康復信心、治療信心,或是存在經濟壓力等情況,可以著重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甚至邀請病友互動,病友之間可以相互的分享自身的經歷以及感情,患者可以獲得精神上的鼓勵與安慰,幫助患者打消各種顧慮,重建自信心,手術和康復訓練中能有良好的依從性。(5)習慣“病人角色”患者護理。需要與患者像朋友一樣交談,真誠的對待每一位患者,需要注意語氣溫和,言辭恰當的去與患者進行交談,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平等的交流環(huán)境,給予患者更多的真誠、尊重,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設身處地的去體諒患者,真正的為患者著想,在任何時候不表現出不耐煩的表情,采用安慰性、開導性的語言去疏導患者,取得患者的信賴,使醫(yī)患、護患關系更加融洽,在護理和康復方案制定過程中,邀請患者一同參加,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自身需求等,從而提高主動性。
3 觀察指標:(1)分析每組康復依從性,由醫(yī)護人員根據患者日常表現做評估,涉及每天康復訓練時間、主動性,分3個分段,0-59分、60-89分、90-100分,分別為不依從、基本依從、完全依從。(2)使用髖關節(jié)評分表(Harris)評估6個月后的功能恢復情況,涉及髖關節(jié)活動、運動、疼痛等,分4個分段,0-59分、60-69分、70-84分、85-100分,分別為差、可、良、優(yōu)。(3)分析每組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采用4級評分制,癥狀輕總分低。抑郁共包括20條項目,具體內容:心情總是很低落;莫名其妙的想哭;睡眠質量變差;心跳過快;對生活產生絕望等等。焦慮共包括20條項目,包括:容易激動、生氣、緊張;感覺煩躁、驚恐;容易感到疲勞;做噩夢等等。
5 結果
5.1 2組患者康復依從性對比:與對照組的總康復依從率相比較,觀察組占比更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康復依從性對比(n,%,n=41)
5.2 2組髖關節(jié)功能康復效果對比:髖關節(jié)功能康復優(yōu)良率觀察組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2組髖關節(jié)功能康復效果對比(n,%,n=41)
5.3 2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2組評分護理后都降低,且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評分降低程度更大,差異顯著(P<0.05)。護理前2組2種不良心理狀態(tài)評分之間沒有差異(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分,n=41)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重,股骨頸骨折發(fā)生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在發(fā)生股骨頸骨折之后,會出現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等癥狀,導致患者出現肢體功能障礙,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6]。甚至還會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比如: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股骨頭壞死等,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殘疾,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次,還會伴隨著劇烈的疼痛,給患者的身心增加了很大的負擔。高新醫(yī)學技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髖關節(jié)置換術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與完善,加上骨科醫(yī)生越來越嫻熟的操作技術水平,手術治療的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7]。目前,很多髖關節(jié)疾病最佳治療方式為髖關節(jié)置換術,能讓解剖結構快速恢復正常,改善關節(jié)生理功能,降低患者致殘概率。但是在手術中需要對軟組織、骨組織進行切割、磨銼,損傷比較大,術后會嚴重疼痛,還會因此產生悲觀、恐懼、自責等消極情緒,甚至影響康復訓練的依從性、積極性,造成預后不良[8]。護理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在醫(yī)學治療過程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護理工作的質量與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的預后效果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在醫(yī)學模式的轉變下,隨著我國公民的法治意識以及法治訴求日益增強,對于護理服務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護理中,常用護理模式為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模式,雖然這種護理方式有效,但實施效果不甚理想,在整個護理服務中沒有充分的體現出以患者為中心,護理內容比較單一,未滿足于患者的心理需求。
護理是一門綜合性專業(yè)性比較強的學科,要求護理人員能夠嚴格遵醫(yī)囑的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同時還應掌握社會、心理、健康教育、行為等新知識。護理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結構,高超的護理技術水平,同時還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與職業(yè)意識,在具體的護理工作中能夠秉承高度的責任心,給予患者更加全面綜合性的護理服務[9]??祻椭委熓且粋€比較漫長的病程,容易導致患者產生一些比較復雜的心理問題。內向投射性心理反應: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對具體方面的微小變化比較敏感,因此對護理的要求以及護理人員有了更嚴格的要求,容易感情用事,比較挑剔,責怪家人并沒有盡心的照料與陪伴,臨床醫(yī)師的治療不合理等等。外向投射性心理反應:臨床上大部分的患者會產生自責心理,覺得患病給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擔心經濟負擔,容易產生絕望心理,導致患者出現退縮、抑郁、自卑等消極情緒,抗拒治療,甚至部分患者會出現自殺行為。所以在圍繞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專業(yè)心理護理疏導,該護理模式具有??铺攸c,圍繞患者心理狀態(tài)做專業(yè)評估、分類,并合理運用心理學知識,實施不同的干預措施,確保心理疏導的有效性。如果患者為內向投射性心理反應,則以情感支持、提高安全感等為主;如果患者為外向投射性心理反應,則以鼓勵、提高認知度、增強信心等為主;如果患者習慣“病人角色”,則鼓勵其參與到決策制定中,提升其主動地位。從而讓不同心理類型的患者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康復訓練[10]。本次研究中,將上述護理措施應用到觀察組患者護理中,與單純進行傳統(tǒng)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相比較,有著更高的康復依從率,分別為95.12%和78.05%,組間差異顯著(P<0.05)。說明采取專業(yè)心理護理疏導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復治療依從性。在專業(yè)心理護理中,護理人員嚴格的規(guī)范護理行為,不斷的去改善護理服務,通過專業(yè)的醫(yī)生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可從患者的情緒言談以及行為中發(fā)現患者的心理活動變化,并為患者展開健康教育宣導、心理指導等等,滿足于患者的多方面要求,由于病情的原因導致患者的活動功能受限,進而給患者增加了很大的心理負擔,導致患者的情緒不穩(wěn)定。因此護理人員真正的做到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主動的去接近患者,全心全意的為患者著想,將人文關懷融入到護理工作中,給予患者更多的幫助與鼓勵,始終保持細心、耐心、愛心作為護理的基本原則,全心全意的為患者提供最滿意、最優(yōu)質的服務,使其可以感受到被重視、被理解。臨床上股骨頸骨折大部分都是老年群體,因缺乏醫(yī)學知識,會擔心預后效果,進而產生絕望、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由護理人員進行健康教育宣導,不斷的去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行為,使其可以真正的認識到康復訓練的重要性,為患者提供全程連續(xù)的護理服務,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另外,在髖關節(jié)功能康復效果方面,觀察組患者優(yōu)良率為97.56%,與對照組的82.93%差異顯著(P<0.05)。充分說明,經過專業(yè)心理護理疏導,患者能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康復訓練,堅持完成每天的康復訓練項目,所以在術后6個月能獲得更好的髖關節(jié)活動、運動、疼痛等功能康復效果。在心理狀態(tài)方面,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SDS、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證實,患者經過專業(yè)心理護理疏導,能減輕患者手術期間的消極情緒,保持較好的心態(tài),患者可以正確的去面對疾病,積極的配合治療,為提高手術效果、康復效果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實施專業(yè)心理護理疏導,對改善患者康復依從性、康復效果有較大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