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一張張祖國春日畫作海報在朋友圈傳播,藝術感滿滿的AI繪畫吸引網友參與并曬出自己創(chuàng)作的春景圖。不少人好奇,一張普通的照片,如何經過幾下涂抹就變成了風格鮮明的藝術畫作?
這是新華社第九期“揭榜掛帥”產品——《AI畫筆|動動手,一起為春天中國“添彩”》。此次“揭榜掛帥”征集主題是“開春報道”,經過為期一個月的征集遴選,由來自技術局、新媒體中心、圖片集團的3個小伙伴聯合提交的這一創(chuàng)意脫穎而出,揭榜成功。
該產品首次將風格化神經繪畫技術應用到主題宣傳中,以“H5+短視頻”的組合拳形態(tài)在新華社微信公眾號、新華社客戶端、新華網等多渠道播發(fā),H5瀏覽量3389萬,用戶平均體驗時長2分41秒,營造了“為春天添彩、為祖國加油”的良好氛圍。
風格化神經繪畫(Stylized Neural Painting)技術是來自網易伏羲和密歇根大學的研究者提出的一種從圖像到繪畫的轉換方法。新華社總編室從眾多參選創(chuàng)意中發(fā)現了該創(chuàng)意的潛力,召集提交人多次圍繞創(chuàng)意獨創(chuàng)性、技術可行性、項目操作性等展開討論。在一次次討論碰撞中,我們對風格化神經繪畫技術有了更清晰直觀的認識,認為有兩個關鍵因素決定該技術適合此次“開春報道”主題。
近年來,神經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風格遷移類產品,如火遍全球的圖片處理軟件Prisma、谷歌開發(fā)的遷移作畫工具Deep Dream等。這些風格遷移類產品主要基于像素到像素映射或一個連續(xù)優(yōu)化過程,無法像藝術家那樣一筆一畫呈現繪畫過程。風格化神經繪畫技術設計出一種全新的神經渲染器,基本原理是將筆畫預測定義為一個“參數搜索”過程,逐步呈現圖像從宏觀到微觀過渡,從而解決畫筆不可微問題。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神經網絡捕捉目標圖片的全局外觀,然后模仿人類繪畫行為,按照用筆順序生成具有一定風格的繪畫作品。通過該方法生成的繪畫在整體外觀、局部紋理上都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且能讓用戶看見甚至參與畫作生成過程。
除了逐筆作畫,“風格化”是該技術的另一大特點。由于“風格化神經繪畫”是在參數搜索范式下實現的,因此該技術天然地適合神經風格遷移框架,能通過學習不同風格繪畫作品,實現不同風格畫筆效果。與其它風格遷移技術相比,該技術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由于畫筆參數具有明確物理意義,因此可以通過調整畫筆參數進一步控制風格化范圍。此次產品中,我們設置了油畫筆、彩鉛筆、水彩筆、馬克筆四種風格畫筆,用戶可以嘗試挑選不同畫筆對同一張照片進行反復創(chuàng)作,根據生成結果決定分享哪種風格的畫作。很多網友在不同畫筆風格之間難以取舍,留言說:“每種畫筆都好看,我的選擇困難癥又犯了。”
□ 產品海報
□ 產品作畫界面
□ 產品主題分類選擇界面
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內容始終是根本所在,無論應用何種新技術,我們都堅持把內容放在首位,努力將好的內容與好的形式、方法、手段緊密結合起來,借助先進技術為優(yōu)質內容插上飛翔的翅膀,把內容優(yōu)勢轉化為傳播優(yōu)勢,從而壯大主流輿論。
新華社的新聞產品應始終把思想性作為根本,無論使用何種炫酷技術,都應體現新華社的定位和品格。在產品主題上,強化突出“添彩”這個核心創(chuàng)意,將原始圖片處理成灰白色,讓用戶在涂抹過程中感受添彩的變化,既契合了春天萬物復蘇、色彩斑斕的季節(jié)特點,也化用“添彩”的寓意抒發(fā)對祖國的美好祝愿。在照片選擇上,統(tǒng)籌用好社內外優(yōu)質資源,一方面在新華社歷史發(fā)稿中挑選關于春天的照片,同時面向所有新華社簽約攝影師進行公開征集,在搜集到海量優(yōu)質圖片后,經過多輪比較篩選,綜合考量畫面豐富性、地域廣泛性、技術適用性等因素,精選28張圖片嵌入產品。在報道安全上,嚴把導向關、流程關,針對首次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可能引發(fā)的安全風險,做好各類技術測試,反復斟酌新媒體文案標題、導語等內容,嚴格核校流程,逐級送審把關,并在產品上線后實時監(jiān)控輿情動態(tài)。
此次產品以H5為載體,通過精心設計頁面交互與可視化呈現,讓“高端”技術“落地”實現,成為受眾易體驗、易接受的產品。著力做好“逐筆作畫”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加入手指涂抹的交互體驗,同時將每一幅圖片的4個畫筆效果進行預渲染和預加載,用戶只需“動動手指”即可實時看到并控制作畫進度,在參與度和流暢性之間取得良好平衡。用心做好H5頁面視覺設計,將綠色作為主色調,加入手繪花朵、樹葉等元素,與藝術畫生成技術形成呼應,并巧妙將“開春”主題融入其中,拆分插畫風格藝術字“開春”為四部分,對應“自然風光”“城市人文”“動物萌態(tài)”“人物故事”四個圖片主題分類,別出心裁的細節(jié)設計提升了產品互動性。
□ 風格化神經繪畫作畫過程演示
“個人動機”理論指出,受眾對于地理位置上距自己較遠的新聞所愿意投入的認知勞動要小于較近的新聞。在產品設計中,我們通過設置不同地域的照片增加與用戶的貼近性,28張照片分別代表了28個地域,覆蓋大多數目標受眾,不少用戶第一次體驗所選擇的就是自己所在省份的照片。此外,在分享環(huán)節(jié)設計了精美海報,把“這是我涂抹的XX(地名)的春天”作為海報主題,頗具藝術感的海報和家鄉(xiāng)美圖滿足了受眾收藏、炫秀的心理,進一步拉近了產品與受眾的距離。
《AI畫筆|動動手,一起為春天中國“添彩”》是新華社通過“揭榜掛帥”創(chuàng)意征集機制推出的第14個融合產品。自2020年12月新華社將“揭榜掛帥”引入新聞采編領域并發(fā)布第1期征集會以來,已推出9期創(chuàng)意征集活動,共有16個部門、29個分社的370余名采編人員參與,極大激發(fā)了全社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活力。
“揭榜掛帥”創(chuàng)意征集機制源于我們國家科技領域創(chuàng)新,可以說自誕生之日起就帶著鮮明的技術基因。新華社 總編室啟動“揭榜掛帥”以來,將其作為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的重要抓手,致力于打造引領型、示范型、突破型產品,尤其看重人工智能、AR、VR、大數據、云計算、區(qū)塊鏈等新技術在新聞生產中的應用。據統(tǒng)計,在9期“揭榜掛帥”征集到的400余個創(chuàng)意中,近40%的創(chuàng)意涉及上述技術。多個首次運用的新技術已常態(tài)化應用到新華社日常報道、重大報道中。例如,《老照片“動”起來!“穿越”時空遇見Ta》中運用的AI照片修復技術已推廣至《國家相冊特別節(jié)目:我想你》《看!AI讓“返老還童”的百歲黨員講起了故事》等視頻制作中,有效豐富了報道的形式和手段。
“揭榜掛帥”創(chuàng)意征集機制通過組織多部門人員組成項目團隊,打破了業(yè)務部門條塊分割的工種、分工架構,構建起以創(chuàng)意為驅動、具體任務為目標的組織模式,將各部門優(yōu)勢資源有效整合。在此次產品制作過程中,總編室發(fā)揮統(tǒng)籌、協調、服務作用,根據產品需要統(tǒng)合社內各方資源,組成12人的項目團隊,并先后組織召開創(chuàng)意論證會、選題策劃會、項目推進會,對創(chuàng)意進行研究評判、提煉升華,對產品不斷修改完善、打磨提升,實現內容、技術、運營以及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各要素同步推進,這樣扁平化的組織模式使各種需求快速對接、高效解決。
“揭榜掛帥”創(chuàng)意征集機制設立初衷是讓能者居其位盡其才,不僅成為優(yōu)質產品的“生產線”,更是高素質人才的“孵化器”。一年多的實踐證明,“揭榜掛帥”創(chuàng)意征集機制為敢擔當、能干事的人才提供了廣闊舞臺,讓更多有想法、有活力、有創(chuàng)意的年輕人脫穎而出。參與“揭榜掛帥”的同志中,“80后”年輕同志占比近80%。揭榜“出征掛帥”的22名同志,平均年齡32歲?!敖野駫鞄洝眲?chuàng)意征集機制發(fā)現并培養(yǎng)了一批既懂采編又懂運營、既懂報道又懂技術的復合人才,許多揭榜同志已經成為各自部門的業(yè)務骨干,牽頭推出許多創(chuàng)新成果,形成了人才競相涌現、創(chuàng)意充分涌流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