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莎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缺血性腦卒中好發(fā)于老年群體,致殘致死率較高[1]。近年來國內、外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指出,缺血性腦卒中患病受眾朝年輕化遷移,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率逐年增長[2-3]。我國各省份、地區(qū)均對當地青年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開展普查,譬如三亞、豫北地區(qū)等[4],且影響因素范圍不斷擴大,病因學、人口學、實驗室、影像學等臨床資料均有諸多研究[5]。明確本地區(qū)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危險因素,并積極開展護理干預為當務之急。本文對青年缺血性腦卒可控影響因素進行探討,并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健康查體青年120例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符合2018年頒布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中有關標準[6];(2)均為青年(18~45歲),首次發(fā)病,發(fā)病時間≤2周;排除標準:(1)既往腦卒中史;(2)惡性腫瘤;(3)臨床資料不完整;(4)重度肝腎功能異常。其中,觀察組男76例,女44例;年齡18~45歲,平均(36.25±5.24)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6例,專科及以上64例;對照組男74例,女46例;年齡20~44歲,平均(35.89±5.31)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3例,??萍耙陨?7例。兩組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核準實施,納入對象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分析兩組人口學資料、既往病史及生化指標等數據。(1)人口學資料:涵蓋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體質量(BMI)、飲酒史、吸煙史、腦卒中家族史等;(2)既往病史:囊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癥等;(3)生化指標:包括白細胞計數(WBC)、堿性磷酸酶(ALP)、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T)等。
(1)BMI:以24kg/m2為臨界值[7],計高/低;(2)飲酒史:飲酒半年及以上,每日飲酒量(白酒≥50g、葡萄酒≥125mL及啤酒≥360mL)[8],計是/否;(3)吸煙史:吸煙半年及以上,每日吸煙數≥1支[9],計是/否;(4)家族史:以直系親屬為參考,計是/否;(5)高血壓:舒張壓(DBP)>90mmHg、收縮壓(SBP)>140mmHg[10],計是/否;(6)高血脂:總膽固醇(TC)≥5.2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4mmol/L[11],計是/否;(7)糖尿?。嚎崭寡?FBG)≥7.0mmol/L,餐后2h血糖(2h-FBG)≥11.1mmol/L,或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12];(8)Hcy血癥:Hcy≥15μmol/L,計是/否;(9)WBC:以9.5×109/L為臨界值[13],計高/低;(10)ALP;以男125U/L、女135U/L為臨界值,計高/低;(11)NEUT:以75%為臨界值[14],計高/低。
觀察組高BMI水平,有飲酒史、吸煙史、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Hcy血癥,高WBC、ALP及NEUT水平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人口學資料、既往病史及生化指標比較 [n(%)]
分別以患者人口學資料,既往病史(共8項)作為因變量(是為1,否為0),以患者的臨床生化指標作為自變量(高為1,低為0),進行全模Logisitic回歸分析。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高BMI水平、有飲酒史、吸煙史、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Hcy血癥、高WBC、ALP及NEUT水平均為青年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青年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腦卒中患者的護理,內容包括知識指導、服藥指導、運動指導、飲食指導及危險因素的控制和識別等,使腦卒中高危人群能夠降低腦卒中的發(fā)病率,提高生活質量,從而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維持下去[15]。腦卒中發(fā)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高血壓性腦卒中一級預防的根本是降壓達標[16]。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促進患者對高質量血壓管理的重視,提高降壓治療質量,關注血壓變化。增強患者急救意識,提高對腦卒中預警癥狀及危險因素認知水平[17]。提高患者管理血壓的依從性,選擇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督促患者篩查卒中其他可干預危險因素。
腦卒中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需終生服藥,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宣傳指導,提高其服藥依從性。
全球大約每年1500萬腦卒中患者,其中幸存者嚴重殘疾占三分之二,死亡約占三分之一,世界范圍內腦卒中是導致患者殘疾和死亡的主要疾病[18-19]。臨床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老年人是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發(fā)病人群,約占80%左右,近年來青年占比越來越大,年齡<50歲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大約占10%[20-21]。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提高,環(huán)境污染、生活方式、飲食結構變化以及保健意識認識等諸多方面原因作用,導致我國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率急劇上升,青年人群作為國家中堅力量,是維系家庭(個體)及社會(整體)的重要紐帶[22]。
青年動脈粥樣硬化提前發(fā)生,同時青年人群逐年上升的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發(fā)病率,導致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率升高[23]。研究顯示[24],青年缺血性腦卒中肥胖癥患者占10%~20%,吸煙史的患者42%~57%,糖尿病的患者2%~10%,血脂異常的患者17%~60%,高血壓病患者19%~39%。降低青年人群罹患缺血性腦卒中風險是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重要工作。
預防性護理干預是指消除和改善腦卒中危險因素,使發(fā)生腦卒中的危險降低,干預和監(jiān)控具有腦卒中危險因素的人群[25]。本文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BMI高、有飲酒史、吸煙史、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Hcy血癥、高WBC、ALP及NEUT均為青年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P<0.05)。
對患者進行積極救治的同時,預防性護理干預是預防再次發(fā)病的關鍵,早期干預致病危險因素,避免或減少腦卒中再次發(fā)生[26]。護理圍繞腦卒中一級預防指南[27]和高血壓病防治指南展開。重點促進對其他危險因素的篩查,增強急救意識,提高對腦卒中危險因素及預警癥狀的認知水平,提高高血壓患者管理血壓的質量,促進其良好行為的長期保持,主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對指南中推薦行為的依從性,從而對腦卒中進行早期全面預防。對高BMI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并宣傳良好生活方式,轉變青年人群不愛運動等錯誤行為,積極倡導全民運動。積極宣傳普及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使患者養(yǎng)成健康習慣,維持身心健康穩(wěn)定。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主要基礎疾病,加強監(jiān)測。持續(xù)推進血糖、血脂規(guī)范化監(jiān)測方法普及工作。對前來醫(yī)院就診進行血常規(guī)等檢查人群,關注誘發(fā)缺血性腦卒中風險的WBC、ALP、NEUT,從各方面著力進行青年缺血性腦卒中防控工作。
綜上所述,青年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眾多,高BMI、飲酒史、吸煙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是高危因素,對高危人群進行預防性干預可獲得該病控制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