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樺
江蘇省蘇州市立達中學校以學生已有水平為基點,著眼于學生素養(yǎng)提升,積極構建“立達”教學范式?!傲⑦_”教學范式指向人的全面發(fā)展,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強調學思結合、學用結合,其實現(xiàn)路徑的基本邏輯是“實踐—反思—改進—實踐—反思—改進……”?!傲⑦_”教學范式歷經(jīng)4年多的研究,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架構,對語文閱讀教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我們基于“立達”教學范式,將項目化教學引入閱讀教學,整合閱讀材料,搭建閱讀任務群,豐富閱讀方式,把閱讀與實踐、活動、情境相結合,實現(xiàn)全科閱讀、全過程閱讀,促進閱讀實踐走向立體,推動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
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語文教師可從中外各類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選擇合適的讀物,特別是反映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向學生推薦各類歷史、文化讀物,以及介紹自然科學和歷史科學常識的普及性讀物。根據(jù)課標精神,經(jīng)過篩選,我們初步確定向學生推薦以下讀物。(見表1)
表1課外閱讀書單
(1)教師從學情和教情出發(fā),確定了“人·生”“以史為鑒”“那山·那?!薄凹业奈兜馈薄疤剿鳌薄八苿恿藲v史的前行”“成長”“要生存,先把淚擦干”“追尋美的足跡”“心靈”等10個項目主題,由初一、初二學生自由分組,選擇其中一個主題,確定兩部或兩部以上作品進行整體閱讀。
(2)教師指導學生以10個規(guī)定主題為綱,進一步明確閱讀目標和預期成果。要求學生合理分工,以“周”為單位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精讀、泛讀、跳讀等多種閱讀方法完成閱讀任務;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思維導圖等形式留存閱讀感悟,積累素材。教師通過抽查打卡等方式進行檢查和督促,并記錄每一次檢查結果,根據(jù)學生實際表現(xiàn)給予相應積分,計入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評定。
(3)教師指導學生以文字的形式總結閱讀成果,根據(jù)閱讀情況及自我思考,按事先確定的主題開展小論文寫作。小論文的具體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給作品中人物寫信,為學校閱讀節(jié)撰寫開篇詞,布置文化長廊,在讀書分享會上發(fā)言,等等。
在項目化閱讀實踐活動中,有一組學生選取了“以史為鑒”這個主題,選擇了《史記》與《明朝那些事兒》這兩本書,在語文教師及歷史教師的指導下閱讀這兩本書。這兩本書雖然一古一今,風格迥異,寫作視角、手法等大相徑庭,但都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的審視與反思,也都實現(xiàn)了歷史性與文學性的統(tǒng)一,具有一定的閱讀價值。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在教師指導下貫徹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最后寫出了《嬉笑怒罵說歷史》《歷史,是人書寫的》《司馬遷,你是歷史的神》等小論文,集中體現(xiàn)了學生的思考成果及閱讀感悟,基本實現(xiàn)了項目化閱讀的初衷。
學校通過組織誦讀、繪畫、譜曲、影視配詞、校園文學家評選、“我與大咖有個約會”等活動,為學生展現(xiàn)閱讀成果搭建平臺。
學校成立閱讀成果鑒定委員會,成員包括語文教師、外聘專家、家長、學生等。鑒定委員會對學生的閱讀情況從主題選擇適切性、閱讀目標達成度、獲得成果豐富性、成果呈現(xiàn)舒適度、思維感悟創(chuàng)新性、論證支持精確度等六個方面予以綜合鑒定,結果以等級形式呈現(xiàn)。鑒定之后,由教師組織召開座談會,反饋鑒定結果,并指導學生進行再閱讀、再思考、再寫作,鞏固閱讀成果。
基于“立達”教學范式的項目化閱讀實踐,探索了一條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新路徑。在實踐過程中,始終注重不同學科之間以及學科與德育的緊密融合,始終指向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同時,我們在成果鑒定中擬考慮引入“答辯”環(huán)節(jié),擴大學生自主表達的空間;并根據(jù)最新教育形勢及相關文件,及時更新、補充閱讀書單,使之更能符合時代要求、個性發(fā)展和素養(yǎng)提升的需要。
項目化閱讀的開展需要大量的時間。如何在“雙減”背景下更好地安排時間?如何提振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提高項目化閱讀的參與度?如何更科學地評定閱讀成果、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動力?這些都是下一步我們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