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鵬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初中階段物理課程的設置相比較小學階段來說,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有了很大的飛躍。教師不能一味地按照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去灌輸書本上的內容,而要通過問題導學結合物理課程進行高效融合,靈活運用到課堂之上,還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出主題情境去引導學習者自主地思考、聯(lián)想,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從而培養(yǎng)出自我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初二學生開始接觸到物理課程,物理課程中有許多抽象化的概念,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數(shù)學基礎,并且物理課程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所學的物理知識都可以在現(xiàn)實社會中找到縮影。初中物理需要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發(fā)散思維,運用自身的思維邏輯和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物理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要想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就需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導學根本目的是引導學生去了解學習知識的重要性,以問題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探究欲望,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質疑能力,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創(chuàng)新。所以在進行問題導學時,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問題的設定一定要以學習者為主體,尊重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問題導學??梢酝ㄟ^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討和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小組合作進行推算、求證、實驗,最后得出答案。物理概念是由物理學家們通過多次實驗得到的理論,可以為生活中產生的物理現(xiàn)象提供支撐,還能夠通過問題導學融入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情境教學,在物理課堂中剖析表層理論,帶領學生學習到物理的本質。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就會很自然地理解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注意語言的表達,自身的情感流露、課堂的環(huán)境布置、一些教具的擺放位置等,問題表達方式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會提高對物理課程的關注。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的最基本的知識,只有打下堅實的基礎,理解抽象化的概念,才能在生活中聯(lián)想到與物理相關的一些實例,學以致用,真正地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師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來進行問題引導,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開始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學模式,也將側重點從學習成績逐漸轉移到學生的認知與理解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發(fā)揮出指導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果教師過于偏向理論化教學,就會讓教學課堂變得單一、乏味,抓不住重點內容,學生就會無法集中注意力參與到教學中。所以,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寓教于樂,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學習。但是問題導學并不是簡單地提出幾個問題,需要教師選擇合理的、有假設性的、值得探討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融入教學活動中。
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需要發(fā)揮出引導作用,教師的行為可以決定學生物理學習的成效,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對問題導學的認知不足,就會導致在教學中難以展開科學的實踐,從而引發(fā)一系列問題,比如在實驗中準備的材料道具不足、實驗方法單一、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少了一些規(guī)劃性內容等,學生在實驗中無法獲取最直觀的感受,也不能根據教師的引導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會根據老師做出的實驗,得出最終的結論,并沒有發(fā)揮出創(chuàng)新精神,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始終需要依賴教師的幫助,難以真正做到獨立自主地探索實驗。由此可見,要從實驗的主觀意識上讓學生認知到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不要抱以應付差事的教學態(tài)度,僅僅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忽視掉了主體性。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也在開始研究新興的教學方式,旨在提升教學效果。每個學生對物理的認知都會有所不同,這和其受到的教育和家庭影響都是密不可分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還有一些教師存在教學比較單一的問題,在物理課堂教學和實驗時沒有對內容和形式展開創(chuàng)新,按部就班地依照課本內容進行講授,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空間,課堂教學和實驗之前沒有提前總結目的、原理以及具體的操作事項,導致了實驗過程需要浪費更多的時間,對課堂結構沒有優(yōu)化,課前的準備工作沒有落實到位,縱使獲得了一些數(shù)據,完成了實驗,學生也只是根據教師的指令操作,完全沒有體現(xiàn)出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很難激發(fā)學習者對學習物理產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
問題能作為教學的開端,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打開啟發(fā)性的思路,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他們形成對科學世界的求知欲望,吸收學到的物理知識,形成系統(tǒng)性的邏輯概念。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就可以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質疑心理,可以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聯(lián)想到一系列新的問題,不能局限于課本內容知識,需要延伸到課外。問題導學教學模式要講究方式方法,靈活地去運用。對大多數(shù)學習者來說,學好物理是有難度的,因為解題的時候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思考才能找出相應的答案和解題的思路,在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把問題和解題思路同時優(yōu)化,這種教學模式最大的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物理的教學和實驗中,部分學生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實驗習慣,在課堂中不聽從指揮,按照自己的意愿隨意地去完成,最后導致實驗失敗,甚至還損壞了學習的儀器,給學校帶來了一定的損失。還有一部分學生心理產生畏懼,不敢大膽地嘗試,害怕失敗被別人嘲笑,遇到點問題就退縮就放棄。縱觀歷史,很多的物理學家,都是在反反復復的實驗中取得的成功,如果輕易地放棄和不敢嘗試,就無法學到物理的相關知識,更別談進行深入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出正確的引導,對這一部分的學生要進行鼓勵,讓他們按照實驗要求大膽地嘗試,只有通過不斷的實驗才能打開學生的思維,他們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人要想進步,腦海中就應該有問題,有了疑惑才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自主的思考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整個過程中應當正確地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完成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知識的層次,更要體現(xiàn)出教學的趣味性和專業(yè)性,促進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內掌握所學的知識內容,并且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逐漸提高學習的質量。初中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往往都缺少一些質疑的能力,對教材中或者是教師的解題思路不敢提出疑問,以至于埋沒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想法,學習物理知識成為一種被動接受,不善于去突破自我,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的解題思維。面對這種現(xiàn)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使用問題導學的模式,科學主動地把一些問題拋給學生,給學生留有獨自思考的空間,并且讓他們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解題方法。在解題的過程中無論解錯還是解對,教師都應該多一些聆聽讓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是錯了或者是復雜化了,教師可以做出引導并給出簡單化的解題方式,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記憶深刻,而且對自主思考的能力也是一種提升。同時教師應當大力地鼓勵學生對教師拋出的問題去質疑。有了質疑,相互間的討論才能掌握當堂課的物理知識內容。在質疑反駁的過程中才能加深擴展物理知識內容。問題導學教學有著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chuàng)新的作用,目前被運用在很多的教育領域,能為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全能型人才。
有效的教學情境,應當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設置問題的教學活動中來,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師綜合素養(yǎng)是一種考驗,對教學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根據時代的變化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改進創(chuàng)新自我教學技能。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停地積累經驗,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特點,才能處理課堂中突發(fā)的狀況,輕松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教師的方方面面一舉一動,都有著示范的作用,教師在擁有強大的專業(yè)知識、高水平的教學技能的同時,還要散發(fā)出獨特的人格魅力,為學生起到一個良好的榜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把所學的物理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去。教師要不斷地優(yōu)化教學的方式,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問題導學的設置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在設置問題的時候,不僅要結合課堂實際教學的情況,還要結合日常生活的需求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蘇科版本物理教材中的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二節(jié)光的折射過程中,在講述有關光的折射概念時,可以通過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驗前準備好一個帶有水的燒杯和一根筷子,把筷子插入到燒杯中,然后會看到彎曲的狀態(tài),這個原理就需要教師通過實驗的過程做出解釋,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彎折了,這個是因為光在水面折射后發(fā)生偏轉??吹剿械目曜悠鋵嵅皇钦嬲目曜樱强曜拥南?,插在水中的那部分筷子射出的光線,由水射向空氣要發(fā)生折射,折射進入人眼才能看到筷子,但此時看到的是筷子的像,像的位置比實際位置來得淺,就是因為這樣,看起來覺得筷子向上彎曲了。初中生首次接觸折射,腦海中沒有關于這個方面的概念,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通過真實的實驗講授一些物理知識,不僅能增強學生對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還能加深物理概念的印象,為今后物理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作為物理學科起點,能夠使學生對物理有一個初步了解和認知。作為教師要有一個正確的引導方向,在課堂中,初中生相比較小學生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了自我管理的能力,但還不是很成熟,無法保證一堂課都能全神貫注地聽講,教師可以通過課堂的實際情況向學生進行連環(huán)式的提問問題,確保他們精力集中的聽講。在提出問題后,要對問題一層一層地分析,由淺入深講解知識點,學生要按照教師所講述的一些知識點去完成學習,堅持不懈的思考問題并提升能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教學,可以拋出一個問題,通過小組的討論后,選出一個代表給出問題的解題思路和答案,這樣不僅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去,還能培養(yǎng)同伴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授蘇科版本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材中的第十章壓力和浮力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梢允殖忠恢A珠筆,分別用兩只手的不同手指按在筆的尖端部分和筆帽的部分,讓講臺下面的學生認真觀察一下手指按壓過地方凹陷程度,并講出手指按壓之后的感覺,教師可以先做示范,學生都可以親身體驗下這個實驗。通過這個實驗,可以拋出一系列相關的問題,可以先進行個人的自主思考,思考一段時間可以進行分組的討論。討論之后可以選個代表總結出小組討論的結果,這樣每個人都在參與,也能很好地展現(xiàn)出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實驗的過程和分組合作討論之后關于這方面的物理知識印象更加深刻,能夠理解壓強與壓力和受力面積之間的相關聯(lián)系。
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互相啟發(fā)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將所學習的物理知識和日常生活相結合,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好奇心,并能提高學習效果。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在課堂中進行問題的引導,課后的時間也要合理地運用,首先可以設置好一個問題,做一些實驗,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溫習并預習沒有學到的知識內容。在初中這個關鍵的學習階段,學生并未形成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教師通過在課堂設置的問題,能使學生帶著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有目的的思考,既能做到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對知識點加深印象??梢酝ㄟ^問題導學教學的模式,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的學習,不再需要教師的督促。
例如在蘇科版本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物體的運動第四節(jié)運動的相對性的教學中,可以在本堂課結束前做一個簡單的實驗并拋出問題,等待下次物理課的時候教師檢查思考問題的結果。具體的實驗內容:提前準備好實驗工具,鉛筆盒、書本、鋼筆,首先將書本放在桌子上面,鉛筆盒和筆放在書本上,緩慢地拉動書本,鋼筆相對鉛筆盒是靜止的,相對課桌是運動的。以鉛筆盒為參照物,則書本是靜止的。若以課桌為參照物,則書本是運動的。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需要選取一個目標作為參照物,物體與參照物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物體就是運動的,物體與參照物沒有發(fā)生位置變化,就說明物體是靜止的狀態(tài),緩慢地拉動書本鋼筆相對鉛筆盒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相對課桌的位置卻發(fā)生了變化,所以鋼筆相對鉛筆盒是靜止的,相對課桌是運動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要想判斷一個物體的狀態(tài)變化取決于選擇的參照物。此類現(xiàn)象日常生活中處處見,學習理論需要結合實際,用到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需要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物理變化,進行問題設置去教學。這個實驗簡單明了,都可以親自體會,實驗過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問題,比如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相對運動性的例子,在下堂課教師檢查結果,學生可以通過課后間的互相討論交流,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復習之前學習的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教師也能了解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知識掌握程度。
綜上所述,物理問題導學模式能讓物理變得更加生動,不再枯燥乏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獨立探索、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導學模式的有效運用,能使師生關系變得密切,能讓學生把所學的物理知識學以致用,在探索中提高自身物理思維、物理的綜合素養(yǎng),今后成長為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力、高綜合素質的人才,為新時代的社會發(fā)展做出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