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剛
摘要寫作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就是言意轉換,寫作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指導學生以言表意。表意的過程正是教師引領學生穿過思想的美妙境界,盤點內心已經貯存的言語經驗,破解情感意蘊的密碼,向世界敞開心中之“意”。具體的寫作過程就是將“言”的方法技巧與“意”巧妙地結合起來,從而使思想意蘊和言語表達在寫作中無縫對接,從而實現(xiàn)言意共生。
關鍵詞寫作教學語言表意言意轉換
學生經歷的生活,每天都在發(fā)生。眼中所見,心中所思,耳中所聽,無所不在。然而,每當學生寫起文章來,仍是抓耳撓腮,心中阻滯,不知從何處寫起。至于,用怎樣的言語來表達,更感到束手無策。那么,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并給予適當?shù)闹笇兀吭诖?,筆者嘗試探索初中寫作教學中言意轉換的基本路徑及著力點,以有效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一、言意轉換在寫作教學中的價值
文章的“意”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思想系統(tǒng)。把文章的各個部分安排在適當?shù)奈恢蒙?,這就是謀篇布局的目的,就是為了突出文本之“意”。而寫作教學既要由作者之“意”來尋求恰切之“言”,又要看言語形式怎樣才能準確表達特定的言語內容。從“意”到“言”的轉換是一個言語表達的過程。教師要關注“意”的內蘊——打開心靈,讓情感、思考、認識等充滿胸懷,盡一切可能將“胸中之竹”轉化為“手中之竹”,通過作者與客觀物象的融合,將意蘊轉化為言語。同時,作者還要考量如何用獨特的言語技巧明白曉暢地言傳心中之“意”,這就是言意轉換的另一個維度,即從“言”到“意”的轉換。
因此,寫作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就是言意轉換,寫作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指導學生以言表意。表意的過程正是教師引領學生穿過思想的美妙境界,盤點內心已經貯存的言語經驗,破解情感意蘊的密碼,向世界敞開心中之“意”。再將“言”的方法技巧與“意”巧妙地結合起來,從而使思想意蘊和言語表達在寫作中無縫對接,從而實現(xiàn)言意共生。
二、言意轉換在寫作教學中的發(fā)生機制
作者真正體驗到世界所包含的“意”,理解了事物所蘊含的意義,并真正與世界在情感上融為一體,就發(fā)現(xiàn)了美妙的情趣和人生的真諦。而作者在拿起筆之前,意氣很盛,感到有許多話要說,可要寫成文章,發(fā)現(xiàn)連自己想寫的一半也沒有寫出。什么原因?因為“意”飄渺奇妙,瞬息萬變,難以捉摸,而語言又是那么實實在在,難以巧妙地表達那奇特的“意”。
語意生成語料。作者根據(jù)要表達的“意”,進行頭腦風暴,生成時間和空間的經緯,編織生活的網;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生成世間萬象。遵循“意”的邏輯關系,由現(xiàn)象到本質,高速、瞬間“復制”生活經驗生成語料。語料生成的過程,是文本之“意”逐步展開的過程。因此,語意生成的實質就是語料產生的過程。
語意結構語篇。作者把語意賦形,而成為語篇。其間展開的思維過程孕育著結構的生成。作者的生活閱歷、思想行為、社會背景,都摻雜在語意的表達中,最后通過字詞段篇的排列建構出“語篇成品”的過程。因為,積詞成句,積句成段,積段成篇,任何結構都是語料的組織布局。而這一切,都是意象思維的必然產物。
語意決定體式。文章標題是語意的微型表達。因為任何文章的標題總要和文章的語意有某種內在聯(lián)系,都要從文章的標題上領會文章的立意內涵。而作者的語意信息模式和認知圖式就產生相應的體式,因而運用文體思維來建構相應的文章模式。
語意選擇語言。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運用怎樣的語言,何種句式,這些都決定著語意的此在。因此,根據(jù)語意選擇語言,進行編碼,語言的“雪球”滾大,文章之樹的枝干才會發(fā)育生長得茂盛參天生氣盎然。寫作的內容和形式的根須盤根錯節(jié),“以意為主”“意在筆先”的汁液淋淋漓漓,潤澤言意之花。
三、寫作教學中言意轉換的基本路徑
根據(jù)言意轉換理論,結合初中寫作教學的特點,引導學生在“言”“意”之間互轉,探究言意轉換視域下寫作教學的基本路徑。
1.“意”的產生
每個“意”的產生,都是生命意識的呈現(xiàn),生命之樹的發(fā)芽、生命之花的綻放、生命之果的飄香;每個“意”的產生都是生命的豐富、升華和超越,也都是思想的創(chuàng)生、意義的創(chuàng)造和價值的生成。寫作就是說心里的話,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歡樂哀傷,夢想和希望。正如葉圣陶先生在《作文論》中所說,“語言發(fā)生的本身是為這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這“自我”就是“意”,任何人的“意”都是“自我”之“意”。也如馬克思所說:“語言也和意識一樣,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產生的。凡是有某種關系存在的地方,這種關系都是為我而存在的?!比魏稳说摹耙狻焙汀把浴倍际恰盀槲叶嬖诘摹?。
2.“意”的內容
在寫作發(fā)生時,立即從現(xiàn)實狀態(tài)退回到內心進行自我獨白,往往遠離外部客觀世界,而沉浸在自己的主觀感覺中,思接千載,意象迭出。鐘嶸《詩品序》中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北憩F(xiàn)作者自己的思想、意愿、情意……即意,即孔子說的“辭,達而已矣”。用言來表意,是異常艱難、復雜和微妙的精神活動。無論是通過概念、判斷、推理所形成的理性認識和觀念,還是生活中具有鮮明傾向的意圖、意向,以及幽深的不可言傳的情意和意念,都是“意”的內容。
3.“意”的表達
寫作就是人自身向世界的言說,就是人心靈的內容向形式的詩意顯現(xiàn),就是人自我生存歷史的敞開和照亮。寫作教學要“以意為主”“意在筆先”,就是要深入認識和分析“意”的結構和生成規(guī)律,以實現(xiàn)生命意向與意愿的展布和生存意義與價值的生成,并在這生成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更加詩意化的生命和更加詩意化的家園。因此,真正的寫作不能凌空蹈虛,自由編造,而要順應情意的需要,遵從內心的召喚,捍衛(wèi)靈魂的尊嚴,必須基于對生活的深刻認識、對現(xiàn)實的深刻感受的基礎上,與自我的心靈對話,將內心中最隱秘的宇宙揭示出來。
下面,以筆者指導學生的一次習作為例加以說明。“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有什么經歷讓你深受感動,難以忘懷?回憶一下,把它寫下來。題目自擬?!?/p>
這是一個能夠觸動感情世界、有抒寫空間的好題目,也是一個“陌生化”的題目,因為“經歷”的一般只能是“實體”,需要引導學生凝視生活。而這里凝視“虛體”的“感動”,因此會給人以新鮮感,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
為什么要收獲感動?首先應明白“感動”是什么。照字典解釋,“感動”,是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引起同情、向慕等?!案袆印钡膬群茇S富,人的心靈、人的生命是需要感動的。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應多收獲一些“感動”。這樣看來,這次作文應該能夠觸動學生心中最“柔軟”的那個“點”,抒寫情感的波動和變化,從而張顯人文的力量。
四、寫作教學中言意轉換的著力點
筆者教學《學習描寫景物》時,嘗試著力抓住關鍵點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
1.著力例文的導寫
潘新和教授指出,語文應指向學生的言語訓練,提升學生的言語智慧,最終通過言語表達,即寫作或演講、辯論,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的言語形式,即文章謀篇布局的技巧方法,將學生習得的言語經驗,即時練習寫作。描寫景物學生并不陌生,但為了澄清“什么是景物”,筆者讓學生明白景物既包括自然景物又包括人為景觀,聯(lián)系學生正在微格教室上課的情境,廓清景物的內涵。由此,學生在明白了“什么是景物”的基礎上,著力例文的導寫,進一步探究怎樣描寫景物。
教學片段一:
(屏顯)
十數(shù)種杜鵑,十數(shù)種報春,十數(shù)種龍膽,十數(shù)種馬先嵩,幾種綠絨,金蓮花銀蓮花,金露梅銀露梅,那么多的高原植物漸次開放,把整個高原的夏天開成一片幽深無盡的花海。
……
海拔三千多米處,積雪剛剛融化,落葉松柔軟的枝條上就綻放出了簇簇嫩綠的針葉。而剛剛從冰凍中蘇醒的高山柳、報春已經忙著開花了。再往下,開花植物更多。路邊草地上,成片的小白花是野草莓,星星點點的藍花是一種龍膽,那是比藍天更漂亮的藍!到了達古村附近,湖邊野櫻開花了,有風輕搖樹梢時薄雪般的花瓣便紛紛揚揚飄飛起來。再往下,路邊一叢叢黃花照眼,那是野生的棣棠。還有藤本的鐵線蓮,遇到灌叢和喬木就勢向上攀爬,用這樣的方式,把一串串鮮明的白色花舉向高處。那些花朵也真正漂亮。(節(jié)選自阿來《達古的春天》)
生:“十數(shù)種杜鵑,十數(shù)種報春,十數(shù)種龍膽,十數(shù)種馬先嵩”運用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方法,寫出了花的品種多,語言富有節(jié)奏感。
生:“那么多的高原植物漸次開放,把整個高原的夏天開成一片幽深無盡的花海”,把開花的高原比作花海,生動地寫出了達古高原夏天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生:連用兩個“再往下”,選取固定觀察點,按視線移動的順序,依次描寫景物。作者敏于觀察,善于抓住夏天和春天達古的特征,把夏天和春天的達古寫得栩如生。
教學片段二:
師:我們再來看一個語段。
(屏顯)
這是一棵美麗的樹。它的主干挺直光滑,不過大碗口那么粗;樹冠卻又大又密,像一把翠綠的巨傘,覆蓋著小河邊的一方土地。最使我欣喜的是它的葉瓣,像一片片綠茵茵的羽毛,緊緊地排列著,整齊、均勻,雙面對稱地插在樹枝上。一簇枝葉,便是一對羽毛豐滿的翅膀,清風吹過,那一對對綠色的翅膀便微微地動著,好像要飛起來。我走到合歡樹下,倚著它光滑的樹干坐下來。沙沙、沙沙……頭上的樹葉在風中響著,仿佛有個人正壓低嗓門,親切而又深情地和我說話,輕輕的,緩緩的……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風吹樹葉的響聲。真的,這聲音真像是有人在和我說話,說得那么委婉,那么動聽,似乎是在安慰我,又像是在為我唱歌。我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喜悅:我有了一個朋友,有了一個美麗、溫柔、懂我心思的朋友了!合歡樹在清風里輕輕地絮語,好像在說:是的,是的。(節(jié)選自趙麗宏《合歡樹》)
師:除了剛才發(fā)現(xiàn)的運用修辭方法和按照空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之外,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方法呢?
生:這段話運用了聽覺,描寫了樹干。
師:我們還可以用多種感官描寫。樹干、樹冠、葉瓣和枝葉的形狀,這些從視覺來寫,“沙沙、沙沙”從聽覺來寫風吹樹葉的響聲。
生:“親切而又深情地和我說話”,寫出了樹葉在安慰我,“又像是在為我唱歌”樹葉讓我擺脫了煩惱,帶來了喜悅。
師:合歡樹成了我的朋友,體會人與自然融合,進入一種物我合一的境界。作者與合歡樹的對話,靈動,親切,賦予合歡樹以人的情感。
生:使用了多個鮮活的比喻,給讀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尤其是趙麗宏把樹冠比作巨傘、葉瓣比作羽毛、枝葉比作翅膀,極其準確、形象生動地突出了合歡樹的美麗。
師:描寫了樹干、樹冠、葉瓣和枝葉的形狀,這些從視覺來寫,接著從聽覺來寫。合歡樹成了我的朋友,體會人與自然融合,進入一種物我合一的境界。作者與合歡樹的對話,靈動,親切,賦予合歡樹以人的情感。
2.著力寫作要素的架構
任何一篇文章的構思,都要經由寫作要素的架構。對于描寫景物的作文,“景物名稱、景物顯示的時間、色彩、聲音、表達的情感”等屬于“意”的范疇,運用的“感官、觀察點、修辭、結構、寫景的順序”等屬于“言”的范疇。如下表:
由表1可以看出,每個要素下面又都有一系列信息點陣列,構思的過程就是一個個信息點的列舉、分析、選擇。
你以“學生”身份,向“親戚朋友”,寫一段“導游詞”(文體),采用生動的語言,推介學校(目的)。
你以“教師”身份,向“新生”,寫一段“推介詞”(文體),贊美學校(目的)。
你以“校園小記者”身份,向學校校報,寫一則“校園的見聞”(文體),反映學校師生活動(情景交融)。
……
任何一篇文章,在構思時可以有成千上萬種想法,根據(jù)不同的寫作對象、不同的讀者,選擇不同的文體,運用不同的語言風格,從而達到特定的寫作意圖。但運用“言”的技巧直接影響著“意”的表達。當然,我們可以整合若干要素,讓描寫景物的要素大大減少。但一般來說,“言”的方法要從寫作要素點的“最大化”設想與列舉,到“意”的“最佳化”確定的過程。“意”的內容越多,匹配的“言”的方法越恰當,言意共生的效果就越好,寫作質量就會越好。
3.著力寫作語境的開發(fā)
(屏顯)
對同學們來說,最熟悉的地方莫過于校園了。想一想,我們學校有什么風景?校園里的風景有什么獨特之處?圍繞“校園一景”寫一個片段。300字以內。
師:同學們,這次作文寫給誰?
生:讀者。
師:可以寫給哪些讀者對象呢?
生:新入學的新生。
生:已經畢業(yè)的學生。向他們介紹我們校園發(fā)生的變化。
師:“校園一景”要抓住哪些寫景元素呢?
(屏顯)
師:大家分別說說每種寫景要素的具體內容?
生:景物名稱有:地理園、植物園、讀書廊、運動場、書畫長廊。
生:還有創(chuàng)客空間。
生:架空層的“文房四寶”。
師:每一種景物都可以從不同的感官,不同的觀察點,不同的季節(jié),景物的特點是不同的。
生:不同的方法表現(xiàn)出“校園一景”的特點也是不同的。
師:每一種寫景要素和其他要素之間會有許多種組合,根據(jù)你的寫作內容選擇相應的要素。這樣就有東西可寫了。
(屏顯)
師:大家再來一起欣賞校園美景。
(屏顯校園景色的圖片)
教師根據(jù)寫作任務,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取寫作要素的點。
中心:美麗、歡樂、贊美等。
描寫范圍:美輪美奐的書法長廊,花木茂盛的植物園,小伙伴們玩要的運動場,可以將創(chuàng)客空間當作未來理想“藍圖”;校園一角能看到的獨特景物局部勾勒,視線移動或移步換景;師生在其中的活動。
觀察視角:敬業(yè)、善良、負責、活潑、勤奮、奉獻等。
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
描寫生動:詞語的搭配,句式的變化,感官變化,兒化韻的運用,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對比映襯,直
接描寫,間接描寫,聯(lián)想想象的運用等。
景色特點:可以抓住形狀、大小、色彩、數(shù)量、聲響、神韻、變化等。
結合寫作語境要素(角色、讀者、目的、體式、語言),利用寫作語境分解法非常有效。因為它將寫作的發(fā)散思維過程明晰化,具有可操作性,有助于學生以言逮意,激發(fā)他們言說的欲望和熱情,從而循意覓言,言出意達。
4.著力寫作支架的搭建
學生動筆寫作之前,教師為學生搭建寫作支架,讓學生有法可依。
師:下面我們來描寫校園的景色。寫作時要注意這幾個方面。
(屏顯)
寫作教學支架,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方法和路徑。寫作支架,將寫作思維過程明晰化、物象化、條理化,從而迅速打開作者的視野,“意”的泉源不斷汩汩而來,“言”的理象與“意”化的物象融會貫通,水乳交融,審美的力量彰顯在字里行間,形成文字的盛宴。
〔本文系廣東省深圳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0年度課題“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言意轉換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ybfz20246)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聯(lián):廣東深圳科學高中五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