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國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qū)第二中心小學,福建寧德 352100)
由于以往的基礎教育都以文化課教學為主要任務,因此體育田徑課程并未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現階段教師在組織小學體育田徑教學活動時經常會因為經驗不足而出現一些問題。面對這種情況,分析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的有效策略迫在眉睫。
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的首要意義就是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田徑課程內容豐富,涵蓋走、跑、跳躍、投擲等多個方面,學生從小學習田徑項目豐富的體育知識,實際上就是參與多元鍛煉的過程。常言道“生命在于運動”,隨著學生提高參與田徑運動的頻率和強度,自然能達成強身健體的目的,也必然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實現通過小學體育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目標。
此外,小學生通過參與田徑活動對體育運動的了解程度也會提升至新的層次,能夠形成終身運動的體育意識。體育本質上是一項技能性課程,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體育知識要以獲得體育健康知識和技能為目標,這也是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一項教學要求。教師以此為依托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要不遺余力地給學生傳授運動的基本方法、在運動過程中保護自身安全的方式、對待體育的正確態(tài)度等知識。久而久之,小學生不斷在知識和技能的熏陶下自然能形成終身學習體育的意識。
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不高以及教師指導缺乏科學性是現階段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最明顯的兩個問題,尤其是前者已經困擾師生許久。無論參與任何一項田徑項目,小學生都要消耗大量體力,因此極易產生疲憊感,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學生甚至還會出現肌肉酸痛的情況,這種消極的身體反應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參與田徑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此外,還有部分教師習慣于把自己放在“主導者”的位置上,一味以完成教學任務為出發(fā)點給學生提出“必須參與課程活動”的要求,強迫他們參與田徑運動項目,并未真正為學生著想。學生運動的自由受到限制,因此難以在田徑學習活動中產生良好的體驗,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運動的興趣必然會降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展田徑教學活動的目的在于促進小學生參與基礎體育運動,讓他們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提升體育基礎素養(yǎng)。而無論讓學生參與哪一項田徑項目都應該先激發(fā)他們對該項目產生興趣,促使他們對運動內容產生好奇,這也是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意見之一。也就是說,教師在小學體育田徑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在體育課堂上增添趣味化的教學元素,讓學生充分感受體育運動和參與教學活動的樂趣,以趣味情境、興趣小組等形式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借助上述方式讓學生的主觀情緒向著積極、樂觀的方向靠攏。伴隨著興趣不斷提升,學生逐漸能主動參與體育項目。學生在自主參與運動、鍛煉身體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增強運動能力,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而如果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抵觸參與田徑項目,并且在課堂活動過程中出現了“應付”參與田徑項目的行為,雖然教學活動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順利推進,但體育教學的核心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卻仍然無法實現。這再一次提醒教師要想探究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的有效策略,首先應該從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開始,以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需求和成長規(guī)律為基點設計課堂導入和田徑訓練的有效形式,以形象化和引導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努力尋找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熱情的指導方法,激發(fā)他們主動鍛煉的意識。由此,學生參與田徑教學的積極性與日俱增,同時也能不斷提高運動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教師的指導方法是否科學往往直接影響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的指導方法契合小學生身心的發(fā)展規(guī)律,那么田徑教學就能按照既定的軌跡前行;反過來說,如果教師采用的指導方法不合理,那么學生不僅無法熟練掌握田徑技能,甚至很可能會造成身體上的損傷。因此要想探究優(yōu)化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的有效策略,教師還應該注重運用科學的指導方法,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全面分析小學生真實的運動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據此制定詳細的指導方案,以此提升田徑教學的有效性。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需要先學習“什么是科學的小學體育田徑教學指導方法”再合理加以運用。教師科學指導小學田徑體育教學應該適應學生運動機能的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他們身心成長的一般規(guī)律,充分考慮小學生運動強度的承受能力,保證體育教學活動具有可操作性。為了規(guī)避“拔苗助長”等問題,防止讓身體各項機能發(fā)展尚不成熟的學生做各種高強度的運動,教師要在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基礎上調整課程結構,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避免學生在參與不適合自己的活動項目時受傷。對于組織小學體育田徑教學活動,教師應該基于上述立場出發(fā),結合學生成長的一般規(guī)律設計課程。
對于小學體育田徑教學來說,給學生示范介紹項目內容和運動動作十分關鍵,往往直接決定學生是否能正確參與課程活動并準確掌握運動技能。為了有效落實這項工作,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師有必要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教師要以信息化手段優(yōu)化教學,如微課教學、在線遠程授課、白板交互示范等,讓學生接觸更豐富且直觀的田徑知識,促使他們在動畫視頻或模擬技術視頻的指導下掌握田徑運動的技術要點,并在訓練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田徑能力。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師在這個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有些教師習慣于直接把學生帶到操場上進行田徑練習,并沒有提前給學生介紹田徑項目活動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導致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盲目且缺乏科學性,阻礙了他們有效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還有一部分教師在示范動作時習慣采用親身示范的方法,導致站在不同位置的學生觀察和模仿示范動作存在差異,一些距離教師較遠的學生無法準確理解運動的動作,最終導致田徑教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面對這個問題,教師更應該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結合田徑教學的具體內容以及小學生的綜合實力打造契合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信息化體育課堂,構建動態(tài)化的田徑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等信息化教學渠道展示田徑運動的畫面和項目活動的基本動作,讓學生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的積極作用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尤其是學生基于信息技術直觀觀察和模仿運動的動作,可以實現從抽象到形象、從遠距離到近距離學習技巧性動作,從而更標準地完成項目運動,更清晰地掌握常規(guī)動作,收獲也會更豐富。借助這種方式,小學生能夠有效突破學習和訓練過程中的技術難點,也能更了解田徑運動的演進過程和發(fā)展背景。
愛玩游戲是小學生的共性,將游戲化元素融入小學體育田徑教學活動同樣可以起到提高學生參與度、增強教學成效的積極作用。這是因為在游戲環(huán)境中小學生更加放松,不再像以往那樣在田徑課堂上容易產生緊張的情緒,反而可以降低他們學習的壓力,讓他們更能感受到田徑運動的樂趣。這種變化能有效促進學生深度參與田徑課程活動,促進田徑教學工作有序、高效開展。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構建趣味課堂、設計游戲化田徑項目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學習和參與體育活動,是為了滿足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時要注意把控游戲的教育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兼具教育性、趣味性和參與性的田徑游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積極情緒不斷增強,他們主動探索教學難點、自主展開訓練的熱情也會逐步增強。然而目前部分教師設計的田徑體育游戲存在缺乏教育意義的問題,他們習慣于按照自身的喜好組織游戲,沒有充分考慮游戲活動能夠為學生帶來什么、能夠在提高田徑教學的有效性方面發(fā)揮哪些積極作用。對此教師必須做出調整,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化運動的需要,以分析學生日常游戲的行為習慣為構建趣味田徑課堂的前提。教師可以先觀察學生日常愛玩的游戲,再根據他們的喜好融入田徑教學內容設計游戲,也可以鼓勵學生自行根據學習的需要設計游戲。在學生自己設計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醒他們圍繞自己尚未掌握的田徑項目運動技能設計游戲。這樣一來學生能在參與自主設計游戲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運動體驗,二來能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加強探究田徑體育技能以及練習核心動作,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主動運動的意識與體育技能應用素養(yǎng)。再者,為了保證田徑游戲順利展開,教師也要提前設定游戲標準,讓學生明確自己通過參與游戲要達成的學習效果,進而強化田徑游戲活動的有效性。
小學體育田徑教學活動之所以會出現不理想的結果,還與學生技能訓練不足有關,熟練的田徑技能能提高訓練的效率,相反就會降低學生訓練的實效性。也就是說教師要想探究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的新策略可以嘗試提高技能訓練的力度,定期組織學生參與技能訓練,鼓勵他們在訓練過程中展示自己的田徑技能,通過制定翔實的訓練計劃、嚴格的訓練標準以及激勵式的訓練方案等方式讓學生受到正向的激勵。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練習和展示技能的過程中反思自身的不足,以反思促進其調整和成長。然而現階段仍然有一部分教師只是簡單給學生講解田徑運動知識,沒有主動帶領他們參與大量技能訓練活動,更沒有主動引導學生反思自身應用運動技能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不僅難以提升技能素養(yǎng),甚至還會形成“不需要專門鍛煉田徑運動技能、知道不同的田徑項目都是什么就可以了”的錯誤認識,這對發(fā)展學生參與運動的意識和素養(yǎng)均大為不利。因此,要想探究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策略,教師勢必要提高技能訓練和培養(yǎng)的力度,根據田徑訓練的真實情況以及小學生實際的接受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堂訓練,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規(guī)范技術要點。同時,教師也要加強監(jiān)督學生運用技能完成運動任務的過程,以訓練評價表等為載體約束學生的訓練行為。通過上述方式,學生的田徑技能會逐漸熟練,自然能夠增強田徑教學的效果。
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競爭意識,而正確的競爭意識是體育精神的組成部分之一,只有正確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設計教學活動,田徑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教師優(yōu)化小學體育田徑教學活動可以選擇組織田徑比賽,以競賽的形式激活學生的勝負欲望,讓他們主動展開學習和訓練。簡單來說,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情況組織比賽,邀請他們自愿參與運動比賽,以公平、合理的評分規(guī)則評選出獲勝方并給予獎勵。甚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設計“分組”形式的比賽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田徑比賽。這種模式能充分調動、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他們不僅能夠通過參與比賽提高基礎田徑能力,還可以增強團隊合作的素養(yǎng),理解體育運動團隊競爭的精神。但是現階段在小學體育課堂上組織田徑比賽仍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教師雖然組織了比賽活動,卻沒有嚴格按照體育精神設定科學、公平的評分規(guī)則,導致有些學生為了贏得比賽采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影響他們形成積極進取的學習態(tài)度與健康的體育精神。為了規(guī)避這個問題,教師在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的同時還應該明確不同田徑項目比賽的評分方式,通過制定田徑比賽的評分準則讓學生在公平、公正和公開的教學環(huán)境中強化自身的體育精神和公平競爭的意識,進而增強學生主動參與田徑比賽活動的欲望,如此體育教師也能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總而言之,發(fā)揮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的積極作用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現階段學生參與田徑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教師指導也缺乏科學性,無形中阻礙了發(fā)揮田徑教學的積極作用。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融入游戲化元素、競爭元素、信息技術等方法優(yōu)化課程模式,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技能訓練力度的前提下吸引小學生積極參與田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