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翔宇
摘要:高中教育是義務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旨在進一步提升國民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新課標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立足于有效教學理論,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努力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文章從有效教學理論及有效教學概述入手,分析高中數學實施有效教學的意義,明確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的發(fā)力點,并對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理論;有效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2-0117-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有效教學理論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課題編號:GS【2020】GHB3772)的研究成果
有效教學是一種教學形態(tài),是課堂教學永遠追求的目標和理想,其理念在于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均衡發(fā)展,其本質在于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目標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能力、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快樂學習,讓教師幸福工作。數學作為一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判斷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科,具有高度抽象性、邏輯嚴密性及應用廣泛性等特點。高中數學是學生高中階段最重要的一門必修課程,其集中體現了數學學科的這些特點,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教師要想取得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在有效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將自己從“知識搬運工”的角色中解放出來,以學生的學情作為出發(fā)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元認知,以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真正達成讓學生快樂學習,并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學有所悟的新時代教育目標。
1.有效教學理論
當前,大多數學者對于“有效教學理論”的闡述都是建立在有意義學習理論、發(fā)展性教學理論和知識論基礎上的。因此,教師必須結合有意義學習理論、發(fā)展性教學理論和知識論進行有效教學設計。
(1)有意義學習理論。該理論要求,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教導學生,以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教師在設計有效教學方案時,應密切關注有意義學習理論,在情感上對學生進行刺激,并引導學生積極探尋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新舊知識的同化,從而使學習變得更有意義。
(2)發(fā)展性教學理念。該理論強調,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時,應秉承發(fā)展的眼光,不僅要努力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還應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進步,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在設計有效教學方案時,應在發(fā)展性教學理論的引導下,用發(fā)展性的眼光設計發(fā)展性課堂教學,以實現所有學生的最優(yōu)化發(fā)展。
(3)知識論。該理論認為,教師的知識面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的知識面越寬廣,其課堂教學的效果就越好。同時,教師的知識面也影響著學生的知識面,而學生的知識面越寬廣,其新知識接受、理解的速度就會越快。因此,在有效教學理論指導下,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教學技能,還應致力于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及信息素養(yǎng),以此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有效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參與到有效教學的研究中。不同的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有效教學給出了不同的解釋。有的學者認為:“有效教學就是對預期教學目標的圓滿完成?!庇械膶W者認為:“有效教學包括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個層面?!边€有的學者從三個必備條件的角度對有效教學進行了研究:“喚醒學生的學習意向,明確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手段?!被谝陨蠈W者的研究成果,筆者認為,有效教學就是在有效教學模式下,教師深入挖掘和開發(fā)教材,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使學生在主動探究學習中實現三維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的知、情、意得到充分發(fā)展。
1.有益于所有學生的發(fā)展
有效教學理論下,高中數學教師必須積極更新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根據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特點,合理設計教學方案,科學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以促進所有學生發(fā)展。
2.有益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有效教學理論下,高中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深入體會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實現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體而言,數學教師在設計有效課堂教學方案時,必須立足學生的學情,以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著力點,以確保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僅能學到有用的知識,還能實現思維和能力的發(fā)展。
3.有益于反思教學的實施
有效的教學反思,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有效教學理論下,高中數學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要通過品味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積極進行教學反思,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有效找出課堂教學的不足,并在下一次教學實踐中及時改進,以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切實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1.設計“生長點”
在有效教學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使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從而能夠最大程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橢圓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如果直接按照教材上的內容對橢圓進行定義,學生很可能會因為概念的枯燥和抽象而失去對這部分知識的探究欲望,這樣一來有效教學就難以實現。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發(fā)生,教師可先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播放人造衛(wèi)星、行星運行的軌跡,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師再據此為學生講解橢圓的概念。最后,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在黑板上畫出橢圓圖形。這樣一來,教學效果必然理想。
2.設計“啟發(fā)點”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在組織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以促使學生在探究實踐中理解知識的由來,進而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以“函數圖像變換”的教學為例,函數圖像的變換方式較多,學習難度較大,教師如果直接將函數圖像變換的方法告訴學生,學生的學習效果很難保證。在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函數的性質及圖像變換的方式入手,通過獨立思考、積極嘗試、對比分析等方式找到圖像變換的方式,從而對函數圖像變換形成深刻、全面的認識。
3.設計“交流點”
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師必須明白有效教學的過程不應是知識的機械灌輸過程,而應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動態(tài)思考過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思考、交流和互動的碰撞中理解知識、開闊思維、提高能力。以“函數單調性”的教學為例,同一個函數常常存在多個增、減區(qū)間,在對其進行書寫時,究竟應該采用分還是合的方式,不同的學生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就此問題進行充分的互動和交流,以使學生的思維在互動和交流碰撞中得到拓展,從而實現對這部分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
4.設計“內化點”
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師要設法將零散的、獨立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和概括,以幫助學生逐漸理解吸收。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全程參與,并根據需要適時進行引導和啟發(fā),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對知識點的提煉和概括。仍以“函數單調性”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內化吸收這部分知識時,可引導學生先自主回顧初中數學中關于函數單調性的定義,然后再帶領學生將初中函數單調性的定義與高中函數單調性的定義進行對比分析,最終在知識點的提煉中,實現對函數單調性的理解和吸收目標。
5.設計“反思點”
有效教學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時,應密切關注知識的小結和回顧,以引領學生在反思中找出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便在下一次課堂教學中予以改正。以“利用導數研究函數性質”的教學為例,關于函數的單調區(qū)間,以及某個區(qū)間上的單調函數取值范圍的解題思路完全不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此為“反思點”,指導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函數單調區(qū)間求解和利用函數單調性求參數的區(qū)別,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1.做好教學設計準備工作
有效教學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以此為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1)及時轉變觀念。在有效教學理念下,首先,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師觀,積極主動探索課堂教學新理念,關心和愛護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其次,教師要做好角色的轉變,將自己變?yōu)檎n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最后,教師還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不僅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還應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以嶄新的面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知識的探究學習中。
(2)分析和整合教材。在有效教學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之前,還應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分析和多維度整合,以更好地達成有效教學目標。一方面,教師應緊緊圍繞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結合學生的學情,積極開發(fā)和豐富課堂教學資源,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教師還應基于數學思想內涵,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對數學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刪減和補充等,以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3)合理設定教學目標。在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師應立足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結合學生學情,合理設定教學目標。一方面,教師要仔細研讀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內容,并緊緊圍繞這些內容,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教學目標進行設定,以確保“知識與技能”目標具體而詳細,“過程與方法”目標能體現數學思維、數學能力、數學意識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反映學生的感受和體會。另一方面,教師應結合學生日常學習情況、課堂參與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數學考試成績等認真分析學情,以便精準把握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認知思維發(fā)展水平、數學學習態(tài)度等,并在此基礎上科學設定教學目標,以使教學目標有效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2.精心設計教學模式
有效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搬運式、灌輸式教學模式,立足有效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1)講練結合教學。在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師不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重構,還要尋找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例題進行講解,并通過變式訓練、歸納總結和拓展練習等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2)探究式教學。在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師應根據發(fā)現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領學生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中對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并在師生互動中對問題進行探究和驗證,最終得出結論,從而切實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合作討論教學。在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高中生的學習特點等向學生拋出合作談論的問題,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學習任務展開合作談論學習。在學生進行問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做好有效的引導,還應充分收集資料,妥善處理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以此切實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小專題教學。在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可結合某一特定教學內容,設計專題教學過程,并引領學生在小專題概念、小專題命題、小專題數學學習方法、小專題數學思想的教學模式下,通過歸納總結和拓展練習,實現對相關知識的深入理解。
3.優(yōu)化教學過程設計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學過程尤為重要,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提出基本問題、分析并組成新問題和新知識講解。在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時,應緊緊圍繞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從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使學生在問題情境的引導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而有效打開思維,并以最好的狀態(tài)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2)探究新知。新知識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有效教學理念下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既定的探究任務,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新知識產生、發(fā)展的探究過程中,以此促使學生在對新知識的探究中鞏固以往所學知識,同時增強對新知識的理解。
(3)鞏固新知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完成新知識的教學任務后,還要對學生進行新知識的鞏固訓練,以幫助學生完成對新知識的內化吸收。在學生進行新知識鞏固訓練時,教師可進行例題講解。具體而言,首先,教師要精心挑選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例題為學生講解。其次,教師要突出對例題中新知識的解析,以幫助學生結合具體例題深入理解新知識。最后,教師還要對例題可能用到的具體解題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4)變式訓練。在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新知識鞏固后,還應立足數學學科與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將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和解決。這樣一來,在變式訓練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積極分析和思考,不僅可以實現對知識的內化吸收,還可以實現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5)歸納總結。在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前,還應帶領學生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和總結,以使學生在歸納總結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6)科學設計作業(yè)。在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師還應緊緊圍繞新課改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科學設計課后作業(yè),并確保課后作業(yè)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等內容,通常情況下,必做題主要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選做題則側重于考查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情況。這種具有層次性的作業(yè)可以滿足班級中不同學習基礎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既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又有助于學生提高知識運用能力,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
綜上所述,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基于新課改對高中數學教學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數學教師必須立足有效教學理論,精準把握有效教學設計的著力點,并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優(yōu)化教學設計,以此切實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旭龍.試論高中生數學邏輯推理素養(yǎng)培養(yǎng)及其路徑[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21(03).
[2]于曈.高中數學例題教學現狀及有效教學策略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21.
[3]戴永,王學明.國內數學教學策略研究綜述[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8(12).
[4]孟慶香.高中數學新授課有效教學導入方式探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01).
[5]趙艷會,閆德明.基于新課程的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之發(fā)展審視[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1).
[6]梁云.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分析[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08).
[7]邱惠珍.對“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3.
Exploration of the Design Strategy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Based on Effective Teaching Theory
Chai Xiangyu
(Minqin No. 1 Middle School ,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Se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is the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t aim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national quality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lifelong developmen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e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requires se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to change their educational concepts, based on effective teaching theory, optimize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and strive to improve students core mathematical competence .Starting with the effective teaching theory and the overview of effective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effective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defines the starting point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effective teaching theory,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effective teaching theory.
Key words: seniormiddleschoolmathematics; effectiveteachingtheory; effectiveteaching; core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