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亮,王金莉,盧星文,穆 恩
(深圳市寶安區(qū)中心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廣東 深圳 518101)
膿毒癥在感染內(nèi)科較常見,目前臨床對其具體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自身免疫、凝血功能、組織損傷、全身炎癥網(wǎng)絡效應及基因多態(tài)性等因素有關。膿毒癥患者臨床表現(xiàn)包括體溫異常、心率上升及呼吸加快等,且表現(xiàn)差異性較大,病情嚴重時會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在膿毒癥患者確診后采用有效措施進行積極治療對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義,明確患者預后的指標尤為重要,可幫助臨床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有報道指出,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對于膿毒癥患者預后預測有一定價值。本研究選取60 例膿毒癥患者的病例資料,旨在進一步探討NLR 對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深圳市寶安區(qū)中心醫(yī)院收治的60 例膿毒癥患者選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發(fā)病后4 周的生存情況分為生存組(=47)、死亡組(=13)。生存組中男25 例,女22 例;年齡32 ~87 歲,平均年齡(57.94±10.15)歲;病因:肺部感染17 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13 例,腹腔感染10 例,敗血癥5 例,皮膚感染2 例。死亡組中男8 例,女5 例;年齡34 ~85 歲,平均年齡(57.87±11.37)歲;病因:肺部感染5 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3 例,腹腔感染2 例,敗血癥2 例,皮膚感染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納入標準:①滿足《膿毒癥最新定義與診斷標準:回歸本質重新出發(fā)(2016 年)》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完整;③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有嚴重性心臟疾病者;②有惡性腫瘤疾病者;③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④有急性腦血管疾病者;⑤加入研究前30 d 內(nèi)治療方案中有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者。
在所有患者住院期間,使用血氣分析專用注射器抽取2 mL 動脈血液樣本送檢,對血液進行EDTA 抗凝處理。采用advia24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兩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淋巴細胞以及中性粒細胞水平;采用西門子RAPIDPoint500 血氣分析儀測定兩組血乳酸水平。
(1)病情嚴重程度:包括膿毒癥、膿毒癥休克。①膿毒癥判斷標準。感染失調宿主反應引發(fā)對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全身器官功能障礙。②膿毒癥休克判斷標準。膿毒癥患者在接受充分液體復蘇治療后依然伴有持續(xù)性低血壓,需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將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y pressure,MAP)控制在65 mmHg(1 mmHg ≈0.133 kPa)及以上,且血清乳酸水平>2 mmol/L。(2)實驗室相關指標:在患者入院治療時,比較兩組降鈣素原、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血乳酸水平及NLR,其中NLR 通過測定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水平后計算得出。(3)臨床相關指標:在患者入院治療時,比較兩組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評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序貫器官衰竭估計評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①APACHE Ⅱ評分系統(tǒng)涵蓋年齡、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最高總評分是71 分,評分高即患者病情嚴重。②SOFA 評分系統(tǒng)涵蓋呼吸、血液、肝臟、循環(huán)、神經(jīng)及腎臟6 個方面,各方面采用0 ~4 分5 級評分法進行評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預后越差。
生存組膿毒癥患者占比高于死亡組,而膿毒癥休克患者占比低于死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膿毒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比較[n(%)]
兩組降鈣素原、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生存組淋巴細胞計數(shù)水平高于死亡組,血乳酸水平、NLR 均低于死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膿毒癥患者實驗室相關指標比較(± s)
生存組APACHE Ⅱ評分、SOFA 評分均低于死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膿毒癥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s,分)
雙變量Pearson 直線相關檢驗結果顯示,NLR 與APACHE Ⅱ、SOFA 評分相關性均呈正相關(>0,<0.05),見表4。
表4 NLR 與APACHE Ⅱ、SOFA 評分相關性分析
膿毒癥屬于臨床較常見的一種危急重癥,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因此,對于膿毒癥患者而言,臨床需盡快進行病情及預后評估,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指導,而為了快速、有效地評估膿毒癥患者預后情況,臨床需選取一些較簡單、有效的評估指標。臨床發(fā)現(xiàn),相比于C 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等多種常規(guī)指標,NLR可更有效地反映出患者機體的炎性反應狀態(tài),對于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更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生存組膿毒癥患者占比高于死亡組,而膿毒癥休克患者占比低于死亡組;兩組降鈣素原、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相當,而生存組血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組,生存組淋巴細胞計數(shù)水平高于死亡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提示相比于膿毒癥休克患者而言,膿毒癥患者的生存率較高;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無法有效預測膿毒癥患者的預后情況,而血乳酸、淋巴細胞計數(shù)水平可作為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有效預測指標。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血乳酸升高屬于機體組織灌注和氧運送不充分的早期表現(xiàn),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對其預后預測具有一定價值。
NLR 屬于一種早期炎性檢測指標,與多種腫瘤疾病患者預后有著很大關聯(lián),可有效預測患者死亡的風險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生存組NLR 低于死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提示NLR 可作為預測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有效指標。中性粒細胞水平升高主要是因膿毒癥患者免疫功能紊亂造成,患者發(fā)病后機體內(nèi)中性粒細胞會出現(xiàn)過度激活的現(xiàn)象,造成器官實質細胞受損,從而導致多器官功能失衡;而淋巴細胞水平下降造成患者為了可有效維持機體免疫抑制,不能有效調節(jié)機體特異性免疫反應,進而無法有效發(fā)揮抵抗病原體感染的作用,導致機體感染進一步加重,最終致使患者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甚至死亡。NLR 可合并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兩者信息且易于獲取。綜合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將其比值作為膿毒癥患者的預后預測指標,不僅具有操作簡單、檢查結果穩(wěn)定等優(yōu)點,且對患者預后預測有著重要的價值。本研究證實,NLR 指標預測膿毒癥患者4 周死亡具有較高靈敏度,但是特異度不甚理想,分析原因大概與選取的合并燒傷、創(chuàng)傷或多樣化炎性疾病等因素存在一定關系。
APACHE Ⅱ評分、SOFA 評分均為臨床評估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預后狀況的常用指標,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病情越嚴重,預后越不理想。本研究結果顯示,生存組APACHE Ⅱ評分、SOFA 評分均低于死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提示A P A C H E Ⅱ評分、S O F A 評分均可作為膿毒癥患者預后預測的有效指標,對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預后狀況判斷有著重要價值。與李興明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NLR 與APACHE Ⅱ、SOFA 評分相關性均呈正相關(>0,<0.05)。說明N L R 對于膿毒癥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預測價值,NLR 越高,患者死亡的風險越大。單一指標很難對膿毒癥患者預后做出準確的全方位評估,需要綜合多項臨床檢測指標加以綜合評估。為進一步促使預后評估效能得到有效提升和優(yōu)化,本研究綜合了血乳酸、NLR 與APACHE Ⅱ、SOFA 評分等多項指標對膿毒癥患者預后進行預測,具有很高靈敏度。有助于醫(yī)師對膿毒癥患者預后進行提早準確識別,進而優(yōu)化治療管理方案,最大程度上保證膿毒癥患者死亡率有所降低。
綜上所述,相比于膿毒癥休克患者而言,膿毒癥患者的生存率較高;N L R 對于膿毒癥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預測價值,而聯(lián)合血乳酸、APACHE Ⅱ評分及SOFA評分進行預后預測可能具有更重要的臨床意義。但本次研究未對病原體不同的膿毒癥患者進行統(tǒng)計,既往研究也有關于降鈣素原可對膿毒癥患者預后加以預測的報道,本研究結果與之存在一定出入,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小、綜合影響因素未完全統(tǒng)計有關,未來仍需加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