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林
學生即將畢業(yè),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心中都有太多的不舍。為給學生提供言說的平臺,筆者想以“話別——寫給××”為題引導學生寫篇作文,用信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惜別之情。課前,我指導閱讀課文《明天,我們畢業(yè)》,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接著引導學生:六年的小學生活中,哪些老師、哪些同學、哪些場景、哪些事情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筆者也結合本班學生實際,自己(或以全體教職工的名義)給學生寫一封信,表示對同學們的惜別之情,并配樂朗讀,制成錄音。
師:同學們,想到你們即將離別,我們老師的心里總有一份留戀,更有一份牽掛,全體老師給你們寫了一封信。(朗讀老師給同學的信)聽了這封信,你們想說些什么嗎?
生:我很激動,有一種要哭的感覺。六年來,老師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在即將分別的時候,他們都在惦記著我們,想到馬上就要與他們分別,我心里真不好受。
師:是啊,六年來,為了我們的成長,學校每個領導、每個老師、每個職工,都付出了很多。此時此刻,你們想干些什么呢?
生:我想給老師寫封信,把心里的話用信的形式表達出來。
師:大家的主意不錯,我們可以與哪些人話別呢?
生:可以與校長話別,可以與老師告別。
生:可以與圖書室、衛(wèi)生室的老師告別,與送水、送牛奶的師傅告別,他們?yōu)榱宋覀兊某砷L付出很多。
生:可以向其他年級的同學告別。
師:對了,學校的每個人,都可作為話別的對象。你想向誰話別?主要想說些什么事情?想回憶什么場景?想表達自己怎樣的感情?
生:我想向校長告別。校長的事情很多,可他做事很細心,對我們總是那么關心。記得那天放了晚學,我在校門前等媽媽來接,等了好久不見媽媽的影子,一定是什么事耽擱了??吹教鞚u漸黑了,我很焦急。這時,校長騎著摩托車準備回去,知道情況后立即把我送回了家。
生:我想與黃老師話別。以前我怕寫作文,為培養(yǎng)我寫作文的興趣,黃老師想了很多辦法,買課外書給我看,星期天帶我去公園玩,指導我寫日記,還輔導我在市作文競賽中獲獎。黃老師,我得好好感謝您!
生:我要向圖書室的金老師話別,向她好好道歉。有一天,我去圖書室看書,和同學搶一本好書,我把封面撕壞了。本來我該向老師承認錯誤,并按規(guī)定賠償,但我卻把書悄悄放在書架上。在離別小學的時候,我要向金老師道歉,并愿按價賠償損壞的圖書。
師:同學們,往事一件件,似乎在眼前。話別為我們提供了與他人回憶往事、敘談友誼、表達情感的天地。讓我們在這天地里,讓自己的惜別之情、感激之情自由流淌;讓自己的某種歉意、某種牽掛暢快表達。同學們,想象一下,你話別的對象就在你的眼前,請拿起筆,與他(她)進行心靈的交流,向他(她)講述真實的故事,敘談心中的話語,表達誠摯的情感。
1.對比閱讀,自主感悟。
師:初稿寫成了,老師看了幾個同學的作文,寫得不錯。下面請大家把老師下發(fā)的作文(見下)讀一讀,比較比較,感悟其中的寫作方法。
話別——寫給沈伯伯
尊敬的沈伯伯:
您好!
說起吳小亮,你一定會說:“哦,認得!就是六(1)班那個圓圓臉的胖小子?!笔堑模揖褪菂切×?。在即將畢業(yè)的時刻,這校園里的一草一木,這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還有您沈伯伯,我都忘不了?。∩虿埬犖艺f。
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早晨,我一進校門,正好看到您站在傳達室門口,便喊了一聲:“沈伯伯早!”沒想到您親切地回了一句:“吳小亮小朋友早!”當時我很驚奇,您怎么會知道我的名字呢?
回到教室,我想起前不久發(fā)生的一件事。那天早晨,我上學忘了帶家庭作業(yè)。媽媽帶著我的作業(yè)本,一口氣跑到學校,正好在大門口遇到了您。您怕我媽媽上班遲到,就接過作業(yè)本,親自送到了我手里。我想,因為封面上有我的名字,您看見了,所以就記住了,對嗎?
沈伯伯,每天早晨,太陽還沒升起,您就把校園里的各處都打掃得干干凈凈,然后站在大門口,迎接我們跨進學校大門;每天傍晚,又是您站在校門口,目送我們一個個回家。您是多么關心學校,關心我們??!
沈伯伯,我們雖然就要離開母校了,但是您那慈祥的面容、微微駝背的身影,將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里。
祝您永遠健康!
您永遠的朋友:吳小亮
5月26日
話別——寫給劉老師
劉老師,六年的小學生活馬上就要結束了,在我們就要分別的時候,我有很多話要對你說。
我剛上一年級時,膽子很小,總不愿離開媽媽。那天,媽媽把我送進學校大門就走了,我卻蹲在校門口哭著。這時,你走來安慰我,并把我送進教室。后來,我經常遇見你,你總是笑瞇瞇地看著我,有時還問問我的情況。直到二年級下學期我到圖書室看書,才知道你是圖書室的劉老師。
四年級的一天,我到圖書室借書,你正忙著給新買的圖書登記。我看見一本《安徒生童話》,就想向你借,你告訴我沒有登記的書不能借,我只好走了。沒想到,那天傍晚我吃過晚飯,你竟然把已經登記的那本書送到了我家。
劉老師,我永遠忘不了你。
2.引導交流,領悟寫法。
師:通過兩篇文章的閱讀,你領悟到了怎樣的寫作方法?
生:第一篇以信的形式寫,第二篇直接話別。我想,話別要借助具體的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方面兩篇文章都注意到了。
生:話別還要借助事情的具體敘述來表達情感,寫沈伯伯的文章,事情寫得具體,因而情感真切,很感人;而寫劉老師的文章雖然事情選得不錯,但敘述過于簡單,不太感人。
生:在敘事中要注意詳略,寫沈伯伯的文章詳寫送作業(yè)本的事,對他每天迎送學生一帶而過;而寫劉老師的文章兩件事平均用力,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兩件事中可抓住一件進行具體敘述,還要對劉老師怎樣做好圖書管理工作的情況進行概述,使人對她形成整體印象。
生:在對事情進行具體敘述時,可結合《明天,我們畢業(yè)》的寫法,增加一些直接點明話別、表達情感的句子。這樣可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像寫沈伯伯的文章結尾就寫得很好,而寫劉老師的文章結尾就顯得很突然。
3.自我修改,引導交流。
師:下面請大家認真讀讀初稿,看看有哪些不足,再認真修改。
(各自修改,改后四人小組交流。告訴別人修改什么、為何修改、怎樣修改。交流后根據互相提示再次修改。最后全班交流。)
生:我是給數學老師寫信的,寫他輔導我參加數學競賽,先后寫了四件事,每件事總是一帶而過。修改中,我對老師冒雨帶我去參加數學競賽的事進行了詳細敘述。
生:我是與送水工張師傅話別的。開始我泛泛地寫他六年來給我們送水,沒有典型的事。修改中增加了他有一天因病耽誤了送水,在我班向我們表示歉意的事。
(要求學生各自選一個精彩片段在六人小組內交流,大家共同評析;各組推薦最精彩的一個片段全班交流,大家參與評議。)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寫作是精神的創(chuàng)造,情感的流露,是個體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的外在顯現。如何借助作文,讓學生展示心靈、張揚個性、提升精神、發(fā)展語言呢?上述案例進行了這方面的探索:
一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情境的感染,情感的影響,能直接觸發(fā)人情緒和情感的反應。上述案例中,筆者借助導語誘發(fā)、書信引發(fā),觸動學生心靈,激發(fā)學生情感,使他們與教師產生心靈的共振、情感的共鳴,形成了“不吐不快,非吐不可”的動態(tài)心境,這就為學生話離別和抒真情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是聯系生活,引導真心表達。傳統(tǒng)作文教學,割裂了作文與生活的聯系,使得作文成了教師的指令任務,成為學生的無奈之舉。生活中的許多作文機遇,都因單純的作文失去了自身的魅力。上述案例中,我通過書信引發(fā),讓學生準備告別;通過課堂延伸,讓學生真實告別。這就淡化了生活與作文的界限,密切了生活與作文的聯系,為作文而作文就變成了為交際而作文、為生活而作文,學生就能真實參與、真心表達。
三是適時指導,促進真情表達。傳統(tǒng)作文指導,多是教師設框框,學生鉆圈圈,學生變成教師的代言人。讀學生習作,看不到他們的真實內心,聽不到他們的真情表白。這既影響了學生語言的發(fā)展,更影響了他們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完善。上述案例,我把引導“寫真事、說真話、表真情”作為重要目標,朗讀書信,旨在以情激情,引導學生動真情;拓展思路,旨在開闊空間,引導學生寫真事;對比閱讀,旨在凸顯要求,引導學生表真情。情感誘發(fā)、思路拓展后,便讓學生快速起筆,一氣呵成。而在初稿后,才借助比較凸顯寫作要求,引導自主修改,從而避免了例文過早出現,要求過早提出,而限制學生思路,影響真情表達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