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宋文廉,孫飛,白笙君
蚌埠市中醫(yī)醫(yī)院1急診科,肺病科3,安徽 蚌埠 233000
2 安徽科技學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惡性腫瘤作為臨床常見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是導致人類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1-2]。有研究指出,肺部感染在肺癌中較為常見,是導致肺癌患者病死的重要因素[3-4]。左氧氟沙星是喹諾酮類藥物中的一種,具有廣譜抗菌作用,但單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差[5]。頭孢唑肟作為頭孢菌素抗菌藥物,在治療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感染中應用較為廣泛,但長期單獨使用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耐藥性,影響療效[6-7]。目前兩者聯(lián)合治療老年肺癌并發(fā)肺部感染的報道較少,本研究采用兩者聯(lián)合治療老年肺癌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分析兩者聯(lián)合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蚌埠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老年肺癌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歷資料。納入標準:符合肺癌、肺部感染診斷標準[8-9];經檢測為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感染;經胸部X線及CT檢查明確肺部感染。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腎功能、心功能疾病;近1個月內進行過放化療、靶向治療。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80例老年肺癌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69~73歲,平均(66.2±5.4)歲。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68~74歲,平均(66.4±6.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均給予祛痰、氧療等對癥處理。對照組患者給予左氧氟沙星氯化鈉0.5 g靜脈滴注。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頭孢唑肟1 g+10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2周。
治療前、治療后3天抽取所有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常溫靜置,高速離心(轉速:3000 r/min,半徑:12 cm)10 min,分離上清。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使用氣道阻力檢測儀器對患者氣道阻力(air way resistance,Raw)、氣道峰壓(peak airway pressure,PIP)進行檢測。分析兩組患者肺部感染評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及卡氏功能狀態(tài)(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評分,其中CPIS評分總分12分,分數(shù)越高證明患者感染程度越高[10];KPS評分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證明患者身體功能狀態(tài)越好[11]。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按照顯效、有效、無效對患者進行評價,其中患者炎癥癥狀以及體征消失,相關因子檢測恢復正常評定為顯效;患者炎癥癥狀以及體征明顯好轉,相關因子檢測明顯好轉評定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者疾病加重評定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分析治療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嘔吐、腹瀉以及皮膚過敏等。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及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TNF-α、IL-6、IL-8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TNF-α、IL-6、IL-8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Raw、PI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Raw、PIP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氣道呼吸力學指標的比較(cmH2O,±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氣道呼吸力學指標的比較(cmH2O,±s)
注:1 cmH2O=0.098 kPa
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值P值Raw治療前16.52±3.02 16.51±3.01 0.015 0.988治療后13.27±2.01 7.62±0.98 15.980 0.001 PIP治療前36.29±3.27 36.26±3.21 0.041 0.967治療后23.57±2.19 15.29±0.97 21.860 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CPIS、KP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PIS評分均下降,KPS評分均上升,且觀察組患者CPIS評分低于對照組,KP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CPIS、KPS評分的比較(±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CPIS、KPS評分的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值P值CPIS評分治療前10.26±0.68 10.23±0.71 0.859 0.153治療后5.68±0.31*3.06±0.13*9.625 0.001 KPS評分治療前50.31±10.21 50.24±10.26 0.711 0.195治療后63.27±12.61*83.16±13.59*11.625 0.001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00%(38/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50%(29/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440,P<0.01)。(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2.50%(5/40),與對照組的10.00%(4/4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當肺癌患者并發(fā)肺部感染后,可見精神抑郁、形體消瘦等情況[12],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促成要素[13-14]。肺癌患者機體凝血功能較易出現(xiàn)異常,且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情況。肺部感染一般是由真菌、細菌等病原體侵入所引起,倘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治療,會加重患者肺部感染程度,甚至還能夠誘發(fā)膿毒癥、呼吸衰竭,導致患者死亡。
左氧氟沙星在抗菌過程中,有著較強的組織滲透性,可提升局部藥物濃度,進而起到較高的抗菌作用[15-16]。頭孢唑肟不僅能夠調節(jié)免疫活性,還有著較強的抗菌作用。頭孢唑肟有著較強的水溶性,對革蘭陰性菌細胞外膜有著較強的穿透效果,還能夠對細菌壁的形成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從而降低機體感染的程度,控制疾病進展[17-18]。IL-6作為急性炎癥介質,能夠對多類靶細胞產生作用,并且參與炎癥和腫瘤免疫等多項病理生理過程。TNF-α由活化的巨噬細胞、單核細胞以及T細胞形成,具有多類生物學效應的炎性因子,能夠參與介導患者的肺部炎癥反應。本研究發(fā)現(xiàn),給予患者頭孢唑肟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患者TNF-α、IL-6、IL-8水平均有所下降,說明二者聯(lián)合治療有著較好的抑制炎癥的臨床效果。
對肺部感染患者進行治療時,呼吸功能改善至關重要。Raw、PIP是臨床呼吸力學檢測常用的指標,其中Raw為氣道阻力,主要是指氣道內單位流量所產生的壓力差,能夠較好地反映氣道阻塞情況,協(xié)助醫(yī)師判斷肺通氣功能。PIP為氣道峰壓,表示在整個吸氣過程中氣道的最高壓力,可反映整體通氣阻力的大小。對其進行檢測,能夠對患者呼吸功能進行較為準確的判斷。本研究發(fā)現(xiàn),頭孢唑肟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肺癌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Raw、PIP水平得到改善。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二者在治療過程中,對β-內酰胺反應的穩(wěn)定性以及特異性較強,同時能夠對細胞壁起到明顯抑制作用,進而改善患者機體感染情況。
CPIS評分能夠根據評分為患者提供一些優(yōu)化治療[19-20]。KPS評分作為功能狀態(tài)評分標準,能夠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評價,進而起到指導治療的作用[21-22]。本研究發(fā)現(xiàn),給予老年肺癌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頭孢唑肟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患者CPIS、KPS評分均得到較好改善,說明二者聯(lián)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肺部感染情況以及身體功能狀態(tài),起到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老年肺癌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使用頭孢唑肟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能夠有效抑制炎癥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以及CPIS、KPS評分,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