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林祥 熊 瓊 龐紹明 張朝蓮 孔令瑗 雷元寬
(羅平縣種子管理站,云南羅平 655800)
羅平縣位于云南省東部,耕地面積7.4萬hm2,國土面積3 015.08 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 743.9 mm,平均氣溫15.1℃,相對濕度85%,日照時數(shù)1 685 h,無霜期280 d左右,冬季受昆明靜止鋒影響,常陰雨連綿,非常適宜冬油菜種植[1]。羅平縣是全國油菜生產(chǎn)大縣,播種面積和總產(chǎn)量分別保持在5.67萬hm2和16萬t以上,種植面積、產(chǎn)量分別占全省的1/6、1/5,有滇東油庫之稱[2]。為篩選出適宜羅平縣種植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早熟、耐旱油菜品種,選擇近年來云南省育成的16個油菜新品種(組合)開展了品種比較試驗,對其豐產(chǎn)性、生育期、抗病性、抗逆性和經(jīng)濟性狀等指標進行考察與評價?,F(xiàn)將試驗結(jié)果總結(jié)如下。
試驗安排在羅平縣板橋鎮(zhèn)小法郎村實施,海拔1 480 m,土壤質(zhì)地為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水平,無排灌條件,前作為烤煙。
供試油菜品種(組合)共16個,分別為玉油10號、保油雜D18-6、云油雜338、云油雜36號、云油雜37號、云油雜4553、云油雜M45011、云油JD141、希望988、楚油20071、云油18JD003、云油雜19MC17、云油雜384、云油雜227、云油雜10號、云油雜51號,由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提供。
試驗設(shè)16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組合)為一個處理,其中以云油雜 10號(CK1)和云油雜 51號(CK2)為對照。設(shè)3次重復(fù),隨機區(qū)組排列[3-4],小區(qū)面積為13.5 m2(5.61 m×2.40 m)。 每個小區(qū)種植 6 行,每行17塘,每塘留苗3株,行距40 cm,株距33 cm,種植密度為22.5萬株/hm2。
前作烤煙收獲后,試驗地于2020年9月28日機耕耙平,10月12日劃線,10月13日用小型旋耕機拖溝后人工進行點播。將過磷酸鈣750 kg/hm2、硫酸鉀150 kg/hm2、硼砂15 kg/hm2和硫酸鋅15 kg/hm2混合均勻,播種時溝施,蓋土后撒施尿素150 kg/hm2,后期不再追肥。播種當(dāng)日覆土后使用快封·鎩(異丙甲草胺)1 000倍液噴灑土壤,進行芽前除草。10月20日出苗;10月24日施用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4 000倍液噴霧防治跳甲及菜青蟲1次;10月28日用敵殺死防治地老虎1次;10月29日間苗1次;11月11日用5%啶蟲脒1 000倍液防治菜青蟲1次;11月16日定苗;12月2日人工除草1次。翌年2月22日和3月26日用70%吡蟲啉+5%高效氯氟氰菊酯2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計2次,4月21日成熟收割,4月30日人工脫粒計產(chǎn),管理過程不防病,不去雜。
記錄油菜生長關(guān)鍵生育時期,成熟前7 d對各品種的抗病性和抗倒性等進行調(diào)查,每個小區(qū)隨機取樣10株進行考種;油菜成熟時,分小區(qū)收獲、脫粒,測定小區(qū)的實際產(chǎn)量和千粒重[5-6]。
試驗播種后,氣候正常,油菜長勢好。11月中旬輕微霜凍,對油菜生長勢沒有影響。翌年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氣溫和降雨量均偏高,濕度較大,此時正值油菜開花期,較有利于菌核病的發(fā)生。2月下旬至3月遇高溫干旱少雨天氣,不利于授粉及莢果生長,部分參試品種(組合)的豐產(chǎn)性得不到充分表現(xiàn)。試驗期間氣候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2020—2021年度羅平縣氣候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各參試品種(組合)折合產(chǎn)量在2 361.48~4 036.30 kg/hm2之間,不同品種之間產(chǎn)量差異較大。在16個參試品種(組合)中,有8個品種(組合)產(chǎn)量超過 3 000 kg/hm2,云油雜 10號(CK1)產(chǎn)量 2 928.89 kg/hm2,排第 9 位;云油雜 51 號(CK2)產(chǎn)量最低,為 2 361.48 kg/hm2;云油雜 37 號產(chǎn)量最高,為4 036.30 kg/hm2;排第2位的品種是保油雜D18-6,產(chǎn)量為3 804.44 kg/hm2;排第 3位的品種是希望988,產(chǎn)量為3 696.30 kg/hm2;排第4位的品種是云油雜36號,產(chǎn)量3 539.26 kg/hm2;排第5位的品種是云油雜4553,產(chǎn)量3 405.93 kg/hm2;排第6位的品種是云油雜384,產(chǎn)量3 196.30 kg/hm2;排第7位的品種是云油雜19MC17,產(chǎn)量3 106.67 kg/hm2;排第8位的品種是玉油10號,產(chǎn)量3 081.48 kg/hm2;其他品種產(chǎn)量均低于云油雜10號(CK1)。
表2 不同油菜品種(組合)產(chǎn)量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油菜品種(組合)的生育期在183~192 d之間。保油雜D18-6生育期最長,為192 d;生育期最短的是玉油10號,為183 d,二者相差9 d。各品種(組合)均屬早熟品種,能完全滿足生產(chǎn)實際需要。不同油菜品種(組合)薹期的生長勢均為強,一致性好。云油雜338、云油雜36號、云油雜37號、云油雜4553、云油雜384、云油雜227、云油雜10號等7個品種存在不育株,云油雜36號不育株率最高,為16%。
表3 不同油菜品種(組合)生育期
各品種(組合)全生育期內(nèi)雖于11月中旬遭遇輕微霜凍,但對生長勢沒有影響,未發(fā)生明顯凍害影響。保油雜D18-6和希望988抗倒性較好,未發(fā)生倒伏,其他品種終花末期均發(fā)生倒伏,倒伏程度為斜。各品種(組合)均抗病毒病和白銹病,由于開花期氣溫和降雨量均偏高,濕度較大,各品種(組合)菌核病發(fā)病較正常年份偏重,病株率在12%~82%之間,云油18JD003病株率最高,為82%;保油雜D18-6病株率最低,為12%(表4)。
表4 不同油菜品種(組合)抗病性與抗逆性
從表5可以看出,參試品種(組合)株高在158.8~218.8 cm之間,保油雜D18-6最高,為218.8 cm;玉油10號最低,只有158.8 cm,相差52 cm。有效分枝部位在58.8~138.6 cm之間,玉油10號最低,為58.8 cm;保油雜D18-6最高,為138.6 cm,相差79.8 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在4.0~6.0個之間,楚油20071最少,為4個;最多的是保油雜D18-6和云油雜384,為6個,相差2.0個。主花序有效角果數(shù)在41.8~86.4個之間,保油雜D18-6最多,達86.4個;云油雜37號最少,只有41.8個,相差44.6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在160.9~257.4個之間,云油雜384最多,達257.4個;楚油20071最少,只有160.9個,相差96.5個。角粒數(shù)在16.68~23.68粒之間,保油雜D18-6最多,為23.68粒;云油雜384最少,只有16.68粒,相差7粒。千粒重在 2.97~4.80 g之間,云油雜37號最高,為4.80g;玉油10號最低,為2.97g,相差1.83 g。單株產(chǎn)量在12.49~20.49 g之間,云油雜37號最高,達20.49 g;楚油20071最低,只有12.49 g,相差8.0 g。從參試各品種(組合)經(jīng)濟性狀看,保油雜D18-6的分枝數(shù)、有效角果數(shù)和每角粒數(shù)等經(jīng)濟性狀表現(xiàn)較好,但千粒重偏低;云油雜37號的有效角果數(shù)和每角粒數(shù)表現(xiàn)一般,但千粒重較高;希望988的有效角果數(shù)、每角粒數(shù)和千粒重等性狀表現(xiàn)較為均衡。
表5 不同油菜品種(組合)經(jīng)濟性狀
玉油10號生育期183 d,抽薹、開花、成熟均早;易倒伏;株高158.8 cm,單株有效角果217.5個,平均角粒數(shù)21.18粒,千粒重2.97 g;菌核病發(fā)病中等;平均產(chǎn)量3 081.48 kg/hm2,排第8位。
保油雜D18-6生育期192 d,抽薹、開花、成熟期均偏晚;抗倒伏;株高218.8 cm,單株有效角果達到240.2個,平均角粒數(shù)23.68粒,千粒重3.26 g;菌核病發(fā)病輕;平均產(chǎn)量3 804.44 kg/hm2,排第2位。
云油雜338生育期186 d,成熟期適中;易倒伏;株高195.0 cm,單株有效角果230.8個,平均角粒數(shù)18.06粒,千粒重3.2 g;菌核病發(fā)病中等;平均產(chǎn)量為2 902.22 kg/hm2,排第 10 位。
云油雜36號生育期186 d,成熟期適中;易倒伏;株高186.0 cm,單株有效角果204.8個,平均角粒數(shù)17.46粒,千粒重4.5 g;菌核病發(fā)病重;平均產(chǎn)量為3 539.26 kg/hm2,排第4位。
云油雜37號生育期187 d,成熟期適中;易倒伏;株高182.2 cm,單株有效角果208.6個,平均角粒數(shù)20.46粒,千粒重4.8 g;菌核病發(fā)病重;平均產(chǎn)量為4 036.30 kg/hm2,排第1位。
云油雜4553生育期190 d,成熟期稍晚;易倒伏;株高190.6 cm,單株有效角果233.4個,平均角粒數(shù)20.92粒,千粒重3.45 g;菌核病發(fā)病重;平均產(chǎn)量3 405.93 kg/hm2,排第 5 位。
云油雜M45011生育期為190 d,抽薹偏晚,成熟期稍晚;易倒伏;株高195.4 cm,單株有效角果188.2個,平均角粒數(shù)20.30粒,千粒重3.52 g;菌核病發(fā)病重;平均產(chǎn)量2 868.89 kg/hm2,排第12位。
云油JD141生育期187 d,抽薹偏晚,成熟期適中;易倒伏;株高178.2 cm,單株有效角果213.6個,平均角粒數(shù)20.86粒,千粒重3.03 g;菌核病發(fā)病重;平均產(chǎn)量2 794.07 kg/hm2,排第13位。
希望988生育期189 d,抽薹、開花、成熟稍偏晚;抗倒伏;株高198.0 cm,單株有效角果235.2個,平均角粒數(shù)20.24粒,千粒重4.28 g;菌核病發(fā)病中等;平均產(chǎn)量3 696.30 kg/hm2,排第3位。
楚油20071生育期189 d,抽薹、開花、成熟稍偏晚;易倒伏;株高183.6 cm,單株有效角果160.9個,平均角粒數(shù)21.45粒,千粒重3.62 g;菌核病發(fā)病重;平均產(chǎn)量2 531.11 kg/hm2,排第15位。
云油18JD003生育期187 d,抽薹、開花稍偏晚,成熟期適中;易倒伏;株高186.2 cm,單株有效角果174.8個,平均角粒數(shù)21.56粒,千粒重3.65 g;菌核病發(fā)病較重;平均產(chǎn)量2 781.48 kg/hm2,排第14位。
云油雜 19MC17生育期191 d,抽薹、開花、成熟均偏晚;易倒伏;株高210.8 cm,單株有效角果182.5個,平均角粒數(shù)20.56粒,千粒重3.86 g;菌核病發(fā)病重;平均產(chǎn)量3 106.67 kg/hm2,排第7位。
云油雜384生育期189 d,抽薹、開花稍偏晚,成熟期適中;易倒伏;株高198.2 cm,單株有效角果257.4個,平均角粒數(shù)16.68粒,千粒重3.40 g;菌核病發(fā)病重;平均產(chǎn)量3 196.30 kg/hm2,排第6位。
云油雜227生育期188 d,抽薹、開花早,成熟期適中;易倒伏;株高205.6 cm,單株有效角果達到214.8個,平均角粒數(shù)17.08粒,千粒重3.55 g;菌核病發(fā)病重;平均產(chǎn)量2 889.63 kg/hm2,排第11位。
云油雜10號生育期187 d,熟期適中;易倒伏;株高181.8 cm,單株有效角果198.4個,平均角粒數(shù)21.90粒,千粒重3.28 g;菌核病發(fā)病重;平均產(chǎn)量為2 928.89 kg/hm2,排第 9 位。
云油雜51號生育期189 d,熟期適中;易倒伏;株高182.4 cm,單株有效角果216.2個,平均角粒數(shù)18.48粒,千粒重3.16 g;菌核病發(fā)病重;平均產(chǎn)量為2 361.48 kg/hm2,排第 16 位。
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16個參試品種(組合)播種后均出苗較好,生育期適中。
云油雜37號、保油雜D18-6、希望988、云油雜36號和云油雜4553等5個品種產(chǎn)量表現(xiàn)較好,均高于3 400 kg/hm2,產(chǎn)量居第5位的云油雜4553較第6位的云油雜384高出 209.63 kg/hm2。保油雜D18-6抗倒伏,菌核病輕(病株率12%),有效角果數(shù)和角粒數(shù)多,千粒重偏小;希望988抗倒伏,菌核病較輕(病株率44%),有效角果數(shù)、角粒數(shù)較多,千粒重較大;云油雜37號和云油雜36號有效角果數(shù)和角粒數(shù)較多,千粒重大,不抗倒伏,菌核病較重(病株率60%);云油雜4553有效角果數(shù)和角粒數(shù)較多,千粒重小,不抗倒伏,菌核病重(病株率74%)。綜合各品種(組合)抗病性、抗倒伏性、經(jīng)濟性狀和產(chǎn)量來看,保油雜D18-6和希望988表現(xiàn)最為突出,表現(xiàn)出抗倒伏,抗菌核病,產(chǎn)量高。云油雜37號和云油雜36號雖抗倒伏性和抗菌核病表現(xiàn)一般,但千粒重大,產(chǎn)量高,仍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旱地油菜生產(chǎn)中,因無灌溉條件,極易受干旱影響,如播種期天氣干旱會造成播期推遲,出苗期干旱會造成缺苗斷壟,苗期干旱會造成苗弱,薹花期干旱會造成油菜分枝減少,角果期干旱會造成角果數(shù)、角粒數(shù)和千粒重下降。同時,干旱氣候還容易引起蟲害的發(fā)生[3]。早熟品種能最大程度減小干旱所造成的各種影響,并能有效解決茬口矛盾的問題。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產(chǎn)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羅平縣油菜種植面積大,且長年種植無輪作,加之油菜生長期內(nèi)高溫高濕,導(dǎo)致油菜菌核病發(fā)生較嚴重,成為羅平縣油菜生產(chǎn)的主要病害[4]。同時,機械化生產(chǎn)對抗倒伏能力要求相對較高,抗倒伏性差不僅影響產(chǎn)量,還十分不利于機械化收獲。因此,羅平縣旱地種植油菜選擇品種時,注重獲得較高產(chǎn)量的同時,還應(yīng)注重其早熟性、抗倒伏性、抗病性(特別是抗菌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