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明良,魯施菲爾,韓濱澤,楊鐵軍,何瑾,杜亞瓊,劉記會,魯繼航,石榮
(1.浙江省建德中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1600;2.安徽醫(yī)科大學杭州解放軍臨床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3.杭州醫(y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9;4.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阜陽醫(yī)院,安徽 阜陽 236000;5.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三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13;6.杭州市中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07;7.潤海肛腸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11;8.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痔瘡是臨床常見病,人群發(fā)病率高,主要表現(xiàn)為便血和脫出[1]。痔瘡發(fā)病原因復雜,嚴重病癥者明顯影響生活,妨礙健康。目前認為痔的發(fā)病與肛墊下移、靜脈曲張等有關[2]。臨床報道,傳統(tǒng)開放手術不僅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時間長,而且并發(fā)癥多,由于肛門周圍有豐富的神經(jīng)分布,解剖結構特殊[3],術后疼痛為痔術后常見并發(fā)癥,此外術后還可能出現(xiàn)尿潴留、肛門狹窄、肛門皮贅、大便失禁以及大出血等并發(fā)癥[4]。古今中外治療各類痔瘡的方式眾多,注射療法為其中之一。礬藤痔注射液是一種較為新型的硬化劑,其主要功效是收斂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組成藥物主要有白礬、赤石脂、黃藤素[5],課題組于2017年5月至2017年11月行礬藤痔注射液治療各期痔瘡,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1月符合納入標準的內(nèi)痔以及混合痔患者304例。
男168例,女136例;年齡25-84歲,平均46.5歲。病程2月-6 a,平均2 a。單純內(nèi)痔102例,混合痔108例,混合痔并內(nèi)痔94例;304例患者合計接受注射治療痔核996個,其中單純內(nèi)痔657個,混合痔339個。單純內(nèi)痔中I期內(nèi)痔92個,Ⅱ期276個,Ⅲ期106個,Ⅳ期183個,混合痔339個。本項目已獲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納入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所有患者術前出血者204例(67.11%),脫出血96例(31.58%),墜脹者45例(14.80%),疼痛者10例(3.29%),硬結者0例(0%)。304例患者術前癥狀主要以出血和脫出為主,部分患者可因內(nèi)痔較大脫出而有墜脹感,少數(shù)疼痛患者一般為Ⅲ、Ⅳ期內(nèi)痔崁頓所致。
(1)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6]內(nèi)痔診斷標準;(2)保守治療無效者;(3)拒絕或不宜手術治療者;(4)既往行痔瘡手術而復發(fā)者;(5)無其它肛門疾患及治療禁忌者。
(1)妊娠及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2)合并肛周膿腫、肛瘺、直腸息肉等其他需手術治療的肛腸疾病患者;(3)患嚴重的全身疾病者;(4)惡性腫瘤患者、精神病患者;(5)治療不配合者。
1.4.1 主要材料
礬藤痔注射液(云南龍海天然植物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P3/20190301);2%利多卡因注射液(云南龍海天然植物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P3/20160901)。礬藤痔注射液與利多卡因注射液按1∶1比例配置[7]。
1.4.2 麻醉方法、體位、手術時間及用量
304例患者中行低位腰麻225例,局部麻醉48例,無麻醉31例。膀胱截石位252例,左側臥位52例。手術時間(包括麻醉)20-60 min,單純治療時間10-30 min。每痔核注射液用量0.3-1.2 mL,平均0.8 mL。
1.4.3 手術方法
常規(guī)術前消毒,鋪巾;肛門鏡暴露下消毒直腸下段;適當擴肛,在痔核中下1/3處進針刺入粘膜下組織,針刺角度為15-30°,稍退針后注射藥液至痔核呈半透明半球狀膨脹,內(nèi)痔注射區(qū)黏膜呈現(xiàn)白色半透明或微黃,退針后棉球輕壓痔核止血,最后肛內(nèi)塞入痔瘡栓,混合痔的內(nèi)痔則作扇狀注射,藥物用量相應增加,必要時于內(nèi)痔痔核基底部行加強注射。
觀察時間為術后3個月。療效可判定為以下四類[8]:痊愈:便后無出血與脫出,鏡檢痔核萎縮消失,痔黏膜正常;顯效:便后無出血與脫出,鏡檢痔核變小,痔黏膜輕度充血;有效:便后仍伴輕度脫出,鏡檢痔黏膜輕度充血;無效:無法達有效標準,或更嚴重者。顯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①記錄不同分期內(nèi)痔的注射量。②出血情況:術后是否出血,評估治療內(nèi)痔出血的效果。③觀察注射術后疼痛情況:按照2013美國醫(yī)師協(xié)會疼痛評分表NRS(數(shù)字分級法),本研究以患者口述5分及以上為疼痛,5分以下為疼痛不明顯。④墜脹、狹窄、硬結等并發(fā)癥情況。⑤手術前后痔核外觀性狀變化及病理圖變化。
礬藤痔注射液在不同分期的痔瘡中的注射劑量隨內(nèi)痔分期的上升,注射劑量有所上升,混合痔的注射劑量在II期和III期內(nèi)痔注射劑量之間。Kruskal-Wallis檢驗提示,總注射量和平均注射量在不同分期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Kruskal-Wallis檢驗兩組間比較PairwiseComparison法顯示:IV期及混合痔的注射量均顯著高于I期(P<0.05)(見表1)。
表1 各期痔瘡術中注射藥量
996個各時期內(nèi)痔注射后3月后療效對比,對I、Ⅱ期內(nèi)痔及混合痔痊愈率較高,對Ⅲ、Ⅳ內(nèi)痔痊愈率相對較差(見表2)。
表2 各期痔瘡痔核礬藤痔注射后臨床療效 個
996個不同分期內(nèi)痔注射后即刻會有內(nèi)痔出血、疼痛及墜脹感覺,可能原因包括注射器注射后針孔致出血、疼痛以及注射液在內(nèi)痔中未完全吸收,12 h后上述癥狀可見明顯減輕,術后2 d上述癥狀已完全消失(見表3)。
表3 不同分期內(nèi)痔注射后癥狀 個
礬藤痔注射后作用在粘膜下層,使粘膜各層更致密,粘膜自行固縮,松馳脫出的組織固縮,脫出組織收縮回納肛內(nèi),3個月后復查,可以看到原來糜爛、破潰的內(nèi)痔粘膜組織得到完整修復(見圖1-3)。
注射后,注射區(qū)域的組織病理學改變:痔粘膜血管閉鎖、微血管纖維化、出血癥狀大為改善(見圖4-5)。
由于人們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痔的發(fā)病率逐年遞增。有調(diào)查顯示,國內(nèi)痔的發(fā)病率高達51.56%,居肛腸疾患首位[9]。痔瘡的常規(guī)手術方法為內(nèi)痔結扎,術后容易復發(fā),疼痛難忍,恢復慢,住院時間較長,花費相對較高。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就提出了“酸可收斂”的理念,《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已有外用明礬治療脫肛的相關記載[10]。漢代《五十二病方》中記載“人州出不可入者……倒懸其人,以寒水濺其心腹,入矣”及《針灸甲乙經(jīng)》中記載使用針灸治療脫肛,及近代根據(jù)“酸可收斂,澀可固脫”理論而出的消痔靈等藥物已被廣泛用于臨床。因為操作簡便,起效快,安全性高[11],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術后疼痛較輕,復發(fā)率較低[12],注射療法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于痔瘡治療。目前臨床上多選用消痔靈注射液對痔瘡進行注射治療,該藥物治療內(nèi)痔出血療效頗佳,但易出現(xiàn)下消化道出血、過敏反應、直腸肛管狹窄、肛門疼痛等不良反應[13]。
李時珍指出:“脫則散而不收,故用酸澀溫平之藥,以斂其耗散?!贝祟愃幬镂抖嗨釢?,性溫或平,主入肺、脾,腎、大腸經(jīng)。而運用此類藥物治療直腸松弛、滑脫之癥,使其固定,防止下墜、脫垂的外治方法,稱為外治固脫法。本研究使用的礬藤痔中有三味中藥,君藥黃藤,臣藥赤石脂,佐藥白礬,三藥共用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消腫止痛功能,適合用于大腸濕熱所致痔瘡。君藥黃藤是為防己科植物,根莖及葉均可入藥,性寒,歸心、肝經(jīng),功能清熱解毒利濕,可消除痔病多由濕熱下注引起之病因。臣藥赤石脂為硅酸鹽類礦物,性溫,味澀,歸大腸、胃經(jīng),功效為澀腸止瀉、止血、止帶,斂瘡生肌,《本經(jīng)逢原》曰:“赤石脂功專止血固下。仲景桃花湯治下利便膿血者,取石脂之重澀,入下焦血分而固脫”,可見其具有斂瘡生肌,修復黏膜,固脫之功?!秱摗樊斨杏涊d赤石脂禹余糧湯,就以赤石脂為君藥治療下利不止(久瀉)的病癥。白礬是一種硫酸鉀和硫酸鋁的復鹽,性寒,味酸澀,歸肺、脾、肝、大腸經(jīng),有祛痰燥濕、解毒殺蟲、止血止瀉之效,《本草綱目》謂“礬石之用有四:……治諸血痛、脫肛、陰挺、瘡瘍,取其酸澀而收也”,《本草蒙筌》:“禁便瀉,寒齒疼,洗脫肛澀腸,敷膿瘡收水”,可見其具有收斂固脫功能,既能澀腸止瀉,又有收斂止血之功,可固化組織,收斂止血[14],引起無菌性炎癥,使痔組織纖維化而起到固脫修復作用。赤石脂、白礬兩藥均歸大腸經(jīng),藥力直達病所。根據(jù)中醫(yī)“酸可收斂,澀可固脫”理論,兩者配伍加強固脫、止血之效,可明顯改善痔病脫出、出血癥狀。研究團隊以固脫作為礬藤痔的理論基礎,以赤石脂、白礬的收斂固脫的作用,加之黃藤的清熱利濕,一方面起到穩(wěn)固痔病的直腸組織松弛,另一方面起到解毒殺蟲止痛止癢的功效。
礬藤痔注射液是一種新型硬化劑,其主要機理是利用注射區(qū)域的無菌炎癥反應使微血管纖維疤痕化、痔粘膜血管閉鎖,以達到固定松弛組織及回納脫出部分的目的。由于藥物作用于粘膜下,因此對粘膜不僅無損傷,還能消除其血管高壓作用,讓原本潰破、糜爛的內(nèi)痔粘膜得以修復。礬藤痔以硬化作用為主兼有多方藥理機制,本組996個痔核治療研究無一例出現(xiàn)局部糜爛、潰瘍及組織壞死,肛管的肛墊組織完好無損傷,隨訪6月無肛門功能異常發(fā)生,局部無硬結出現(xiàn),達到治愈目的。
礬藤痔注射液以白礬、赤石脂、黃藤素為主要藥物,有三重固脫作用。其中第一重固脫作用源于白礬,白礬中的鋁離子可使局部組織產(chǎn)生無菌性炎癥反應,進而導致痔組織血管閉塞及纖維化,產(chǎn)生止血、固脫、抑菌、消腫等功效[15],即固化作用;第二重固脫作用即源于赤石脂,其主要成分含水硅酸鋁一方面可抑制由ADP誘導的血小板凝聚,另一方面可保護消化道黏膜,具有“斂瘡生機”的功效,此即生肌作用;第三重固脫作用即源于黃藤素,其為黃色針尖狀結晶,是一種從防己科植物黃藤干燥藤莖中提取而成的生物堿,可抑制成纖維細胞,作用于細胞分裂增殖周期,通過調(diào)節(jié)NF-kB活性抑制炎癥因子生成,提高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可提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的吞噬率,增強對固化組織碎片的吞噬及消化作用,抑制促炎因子,穩(wěn)定抗炎因子[16],可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痢疾桿菌、乙型鏈球菌、霉菌等微生物,現(xiàn)被廣泛運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泌尿道、婦科以及外科的細菌感染性疾患,具有抗菌、抗炎的功效,即重構作用。以上三種作用互相促進,相輔相成,使已經(jīng)發(fā)生病理改變的肛墊支持結構得以重建,癥狀得以迅速緩解,進而重建正常的血流通路,使脫出下移的肛墊組織恢復原位。
需注意的是,在注射礬藤痔注射液時需準確把控藥物的注射部位與劑量,注射部位選擇不當可能會引起粘膜潰瘍,發(fā)熱以及前列腺炎[17]。若注射部位過深,刺入腸壁肌層或刺破腸壁,則可能因瘢痕組織形成引起肛門直腸狹窄或穿孔;若藥物注射部位過淺,則可能使黏膜受損,導致潰瘍;若藥物用量過大或擴散到敏感區(qū)域,則可能出現(xiàn)肛門墜脹或肛門疼痛等[18]。
綜上,采用礬藤痔注射液注射療法治療內(nèi)痔,2-5 d即可收獲滿意的臨床療效,且其操作簡單安全、療效好、治療時間短、復發(fā)率低[18],適合基層醫(yī)療單位開展推廣。且門診治療后觀察1 h左右無不特殊不適即可離院,基本不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總體費用較低,對工作忙碌、有較高治療效果要求的人群,尤為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