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秋,李振明
1.解放軍第九七〇醫(yī)院煙臺院區(qū)皮膚科,山東煙臺 264002;2.解放軍第九七〇醫(yī)院煙臺院區(qū)院辦,山東煙臺 264002
銀屑病病程長,免疫損傷明顯,可觀察到皮膚紅斑、銀白色鱗屑等癥狀,病情進展過程中有角質細胞分化的情況,還存在T 細胞活化、血管改變等問題。臨床對尋常型銀屑病治療措施多樣,以局部治療為主,但效果有限,銀屑病的復發(fā)率高[1-3]。阿維A 以往在銀屑病治療中使用頻繁,能緩解銀屑病癥狀,但其不良反應會降低銀屑病患者的接受度。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益賽普)作為生物制劑,逐漸應用在尋常型銀屑病的治療中,此制劑能在炎癥因子擴散中發(fā)揮阻斷機制,可緩解局部炎癥病變,且該藥耐受性好,能減少銀屑病患者的依賴性,也能預防銀屑病的復發(fā),保持較高的銀屑病治療有效性[4-6]。對此,選取2020年10 月—2021 年10 月解放軍第九七〇醫(yī)院收治的92 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調查益賽普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92 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以自主抽簽法分為參考組和觀察組,每組46 例。參考組:病程3~18 年,平均(10.95±1.74)年;女20 例,男26 例;年齡 23~66 歲,平均(44.81±2.63)歲。觀察組:病程4~19 年,平均(11.38±1.92)年;女21 例,男25 例;年齡24~67 歲,平均(45.03±2.19)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確診為尋常型銀屑病者;病程≥3 年者;簽署同意書者;此前未行益賽普治療,且對益賽普不過敏者;體表受損面積≥10%者。
排除標準:1 年內有生育需求者;其他類型的銀屑病者;非銀屑病造成的生化指標異常者;急慢性感染者;傳染病者。
參考組:阿維A(國藥準字H20010126;規(guī)格:10 mg)治療,確保銀屑病患者不過敏后,單次劑量控制在10 mg,于早中晚各口服1 次。治療1個月。
觀察組:益賽普(國藥準字S20050058;規(guī)格:12.5 mg)治療,確保銀屑病患者不過敏后,單次劑量控制在25 mg,針對各銀屑病患者進行皮下注射,2次/周,治療 1 個月。
炎癥指標的檢測:需在藥物使用前后獲得銀屑病患者的靜脈血,針對4 mL 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獲得血清后,準備相關試劑,在酶聯免疫吸附法輔助下,檢測各樣本的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以及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即可。
皮損恢復情況需通過銀屑病皮損程度評分(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進行評估,該分值高即皮損癥狀嚴重。同時要記錄各患者的皮損面積。
治療效果:①顯效:PASI 分值經統(tǒng)計后好轉,幅度控制在90%以上,存在輕微皮損癥狀。②好轉:PASI 分值經統(tǒng)計后好轉,幅度控制在75%以上,存在中度皮損癥狀。③無效:和上述不符合。
不良反應:皮膚刺痛、肝腎損傷、關節(jié)酸痛等。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TNF-α、IL-17A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比參考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 [(),pg/mL]
表1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 [(),pg/mL]
組別觀察組(n=46)參考組(n=46)t 值P 值TNF-α治療前119.53±9.36 119.24±9.81 0.145 0.885治療后65.47±6.31 72.95±6.40 5.645<0.001 IL-17A治療前185.34±9.07 185.92±9.44 0.300 0.764治療后139.61±6.91 146.27±6.73 4.683<0.001
治療后,兩組PASI 評分皮損面積均降低,且觀察組比參考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皮損恢復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皮損恢復情況比較()
組別觀察組(n=46)參考組(n=46)t 值P 值PASI 評分(分)治療前14.05±3.01 14.28±3.63 0.331 0.742治療后4.01±0.95 5.28±1.17 5.715<0.001皮損面積(%)治療前19.83±2.76 19.77±2.43 0.111 0.912治療后9.53±1.64 11.73±1.85 6.035<0.001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比參考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參考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銀屑病病機復雜,炎癥因子是誘發(fā)該病變的主要因子[7-9]。阿維A 有較強的活性,經口服后能維持3 d 左右的半衰期,藥物濃度提升后能糾正機體表皮細胞的分化過程,可緩解角質異常分化問題,以此阻礙角質細胞的增殖。該藥被證實能在中性粒細胞趨化過程中發(fā)揮較為有效的抑制作用,能維持良好的角質細胞增殖狀態(tài),能糾正皮損細胞的浸潤情況,利于緩解局部炎癥病變。但阿維A 產生的不良事件較多,常見肝腎損傷、高脂血癥等,若行持續(xù)性阿維A 治療,會增加患者的并發(fā)癥,用藥安全問題較多,不利于阿維A 的推廣[10-12]。
益賽普近年使用頻繁,作為融合蛋白,該物質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制成,經治療后能與可溶性TNF-α 進行選擇性特異性的融合,可有效抑制表面受體,降低TNF-α 的生物活性,在炎癥因子增殖過程中發(fā)揮阻礙作用,以緩解機體炎癥反應,加速尋常型銀屑病的恢復[13-15]。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7.83%比參考組82.61%高(P<0.05)。孫敬暉[16]的研究中,益普賽組有效性90%比阿維A 組55%高(P<0.05)。益賽普經臨床證實有明確的靶點,皮下注射后能提高皮損位置的藥物濃度,快速減輕皮損癥狀,且能抑制各不良反應,保持銀屑病治療安全性,成為療效優(yōu)異的生物制劑。該藥皮下注射后,還能結合機體內的TNF-β,在受體結合期間能發(fā)揮阻礙機制,控制生物學反應,以減少銀屑病患者的炎癥病變。且益賽普能有效抑制IL-17A的增殖和擴散,能糾正機體炎癥病變,加快皮損的恢復,提高尋常型銀屑病的治療有效性[17-18]。
綜上所述,益賽普可推廣,能縮小皮損面積,改善皮損癥狀,且能抑制炎癥病變,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