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_張可駒
● 當期主打文章是當代本真指揮家赫爾維格回顧歷史錄音。赫爾維格的錄音從典型的巴洛克曲目開始,后漸漸延伸至早期浪漫主義,最后為以布魯克納為代表的晚期浪漫派曲目,這基本是同時代本真演釋者灌錄唱片的主線。文章中,赫爾維格并未將自己的“最佳時刻”留給巴赫或蒙特威爾第的錄音,而是留給了相對冷門的杰蘇阿爾多的《牧歌集》。赫爾維格表示,雖然人們較為熟悉他早期灌錄的巴赫作品,但他本人卻并不滿意。他之所以對自己錄制的杰蘇阿爾多作品錄音如此認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當初演釋這些作品時在文本方面下了極大的功夫。他坦言這是很困難的工作,哪怕是意大利人也未必能明白那些文辭的內(nèi)涵。
● 如今,隨著醫(yī)學的進步,高齡人群的數(shù)量在不斷增加。那些高齡卻依舊能維持創(chuàng)作或演奏的音樂家們著實令人欽佩。二十世紀,我們會經(jīng)常面對年過九旬卻依舊藝術(shù)精力旺盛的大師。在世紀之交的那兩三代人中,最著名的必定包括卡薩爾斯。而在卡薩爾斯的時代,小提琴家吉特利斯還非常年輕,吉特利斯鐘情于現(xiàn)場演釋,現(xiàn)今雖年過九旬依然堅持登臺演奏。最有名的高齡演奏者,可能是鋼琴家霍爾卓夫斯基,他是神童出身,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進入藝術(shù)的高峰期,可惜公眾直到鋼琴家年過九旬,才意識到他是一位不容錯過的大師。與之相比,另一位高齡鋼琴家懷爾德就不那么經(jīng)常被提及了。懷爾德是一位炫技大師,一生的事業(yè)雖有波折,但也享有盛名。事實上,他高齡演奏的曲目相當硬核。而說到當代高齡指揮家的頭號楷模,非布隆斯泰特莫屬,九十五歲的他依舊是目前最繁忙的指揮家之一。
● 在“新片推薦”的欄目中,部分錄音確實值得關(guān)注,包括薩瓦爾演釋貝多芬《第六交響曲》至《第九交響曲》以及海頓清唱劇《創(chuàng)世記》的兩套錄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鋼琴家休伊特作為當代極具代表性的巴赫演釋者為樂迷們所熟悉。不過,這位鋼琴家的曲目其實要寬廣很多,她也一直在灌錄從法系巴洛克到古典與浪漫派,再到印象派的經(jīng)典曲目。如今,能用一步步推進的方式灌錄貝多芬奏鳴曲的鋼琴家不多,休伊特便是其中之一,她的新唱片就包括了貝多芬的《“槌子鍵琴”奏鳴曲》,這是鋼琴家作為貝多芬演釋者邁出的重要一步。
● 希臘小提琴家卡瓦科斯(Leonidas Kavakos)在兩次灌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后,終于開始挑戰(zhàn)巴赫的“無伴奏”系列作品,在Decca錄制了《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全集??ㄍ呖扑古c哈恩代表著曾經(jīng)的一代新人,經(jīng)過歲月的沉淀后,終于順利轉(zhuǎn)型為中生代主力的典型。在當下這個新人層出不窮的環(huán)境里,他們可被視為新老交替的演奏家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