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木林
(淳安縣婦幼保健院內科·浙江 淳安 311700)
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作為消化系統(tǒng)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GC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其發(fā)病與地域環(huán)境、飲食生活習慣、幽門螺桿菌(Hp)感染、胃部癌前病變、遺傳和基因等因素密切相關[2]。該病發(fā)病隱匿,部分患者早期無癥狀,也有部分患者早期僅出現(xiàn)噯氣等上腹不適,多數(shù)癥狀為非特異性癥狀,與胃炎、胃潰瘍等疾病表現(xiàn)相似,易被患者忽視,只有少部分患者在體檢等檢查時被診斷,在早期對胃癌的診斷率較低,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處于胃癌的中晚期[3]。對于晚期胃癌的治療化學療法仍然是主要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化療方案包括FOLFOX6、XELOX、SOX等[4],我國人群適合改良的FOLFOX6方案,即mFOLFOX6方案,雖然接受規(guī)范的化療,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可以提高至1 年[5],但療效仍有限,并且化療藥物具有很強的細胞毒性、無靶向性,在抑制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機體正常的細胞也會產生毒副作用,嚴重影響患者化療后的生活質量和臨床療效[6]。近年來,中醫(yī)藥在治療化療引起的副作用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受到相關醫(yī)療工作人員的重視,針對不同的患者辨證施治、整體調節(jié),起到了良好的治療作用[7]。筆者應用自擬參芪扶正解毒湯輔助治療化療治療的晚期胃癌患者,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9 月—2020 年7 月本院腫瘤科收治的97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 組。對照組48 例患者中男性27 例、女性21 例;年齡51~75 歲,平均(62.7±5.8)歲;病理類型為未分化癌34 例、分化癌者14 例,臨床病理分期為Ⅲ 期者29 例、Ⅳa 期者11 例、Ⅳb 期者8 例;已行手術治療者31 例、未手術者17 例;遠處轉移情況:無轉移者13 例、有1~2 個臟器轉移者26 例、2 個及以上臟器轉移者9 例。觀察組49 例患者中男性25 例、女性24 例;年齡53~77 歲,平均(65.1±5.4) 歲;病理類型為未分化癌31 例、分化癌者18 例,臨床病理分期為Ⅲ 期者26 例、Ⅳa 期者12 例、Ⅳb 期者11 例;已行手術治療者34 例、未手術者15 例;無轉移者15 例、有1~2 個臟器轉移者26 例、2 個及以上臟器轉移者8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1)參照《胃癌診療規(guī)范(2018年版)》[8]及病理檢查診斷為晚期胃癌者;2)中醫(yī)辨證屬于正氣虧虛證[9]者;3)50 歲≤年齡≤80 歲;4)均行mFOLFOX6方案治療者;5)臨床病理分期為Ⅲ~Ⅳ 期者;6)患者及家屬對本治療知情并同意。
1.3 排除標準 1)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者;2)合并有癌性腸梗阻、腸破裂、胃腸道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需要急診手術治療者;3)合并嚴重的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等需進一步支持治療者;4)合并其他器官原發(fā)性腫瘤者;5)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患者。
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化療期間均給予保護胃黏膜、止嘔、保護肝功能等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糾正貧血、病情需要時予以支持治療,積極對癥治療化療不良事件,并做詳細記錄。對照組給予mFOLFOX6方案治療,每2 周重復1 次,共化療12 次。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自擬參芪扶正解毒湯治療,黃芪 20 g,人參 12 g,炒白術 15 g,炒神曲 12 g,雞內金 9 g,陳皮 12 g,山藥 15 g,熟地黃 15 g,蓮子肉 12 g,當歸 15 g,川芎 12 g,莪術 9 g,山慈菇4 g,敗醬草9 g,蒲公英12 g,阿膠 9 g(烊化水沖服),鹿角膠 9 g(烊化水沖服),炙甘草 9 g,將上藥水煎去渣取汁200 mL,每日兩次、分早晚兩次服用,服藥時間同對照組。
2.2 觀察指標
2.2.1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治療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化療后不良反應,包括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脫發(fā)、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等,記錄每項不良反應發(fā)生的例數(shù),并計算發(fā)生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良反應例數(shù)/本組總例數(shù)×100%。
2.2.2 營養(yǎng)狀態(tài) 治療前后采用營養(yǎng)風險篩查評估表(NRS-2002)[10]評估兩組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NRS-2002包括風險初篩、疾病嚴重程度評分、營養(yǎng)狀態(tài)受損評分、年齡評分等方面綜合評價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
2.2.3 生命質量 治療前后采用歐洲癌癥治療與研究組織(EORTC)制訂的針對胃癌患者生活質量的QLQ-STO22量表中文版[11]進行評價,QLQ-STO22量表中文版共包括9 個項目,共22 條,總分0~100 分,得分越高則生命質量越差。
3.1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3.2 2組患者治療前后NRS-2002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NRS-2002評分比較分)
3.3 2組患者治療前后QLQ-STO22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QLQ-STO22量表評分比較分)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方式、飲食方案的改變、慢性胃部疾病的增多,原發(fā)性胃癌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年我國新發(fā)胃癌病例高達40 萬例[13],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增加、醫(yī)療水平的提高等,對原發(fā)性胃癌的早期診斷率明顯升高,對于胃癌的根治及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錯過了根治的機會,即使接受根治手術,疾病2 年內的復發(fā)率也處于較高水平[14]。化療是晚期胃癌治療的主要方法,可預防癌細胞快速擴散,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但是如何防治化療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仍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15]。
胃癌中醫(yī)歸屬于“噎膈”“反胃”“胃脘痛”“積聚”“膈癥”等范疇,晚期患者因長期受腫瘤消耗,氣血虧虛;化療藥在抑制腫瘤的同時藥毒對機體造成損傷,進一步損耗人體正氣,氣虧血少,臟腑功能進一步下降。脾胃虛弱,氣血生化無源,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輸布,水濕停聚成痰,氣機不暢成瘀,導致痰瘀互結。該病病機關鍵為正氣虧虛,毒瘀并存,治宜益氣扶正、解毒祛瘀[16]。本研究應用自擬參芪扶正解毒湯輔助治療晚期胃癌化療患者,方中黃芪健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衛(wèi)固表,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炒白術補氣健脾、固表止汗,炒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調中,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雞內金健脾消食,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山藥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熟地黃滋陰補血,蓮子肉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yǎng)心安神,當歸補血活血、潤腸通便,川芎活血行氣止痛,莪術破血行氣消癥,山慈菇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敗醬草清熱解毒、祛瘀止痛,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阿膠補血滋陰、潤燥,鹿角膠溫補肝腎、益精養(yǎng)血,炙甘草補脾和胃、益氣解毒、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起益氣扶正、解毒祛瘀之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化療后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脫發(fā)、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對照組營養(yǎng)狀態(tài)NRS-2002量表評估得分高于治療前(P<0.05),說明化療后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下降,觀察組營養(yǎng)狀態(tài)NRS-2002量表評估得分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P<0.05),說明治療后觀察組營養(yǎng)狀態(tài)好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QLQ-STO22生命質量評分均降低(P<0.05),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自擬參芪扶正解毒湯輔助治療晚期胃癌化療患者,可減少化療藥物不良反應,防治化療后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的下降,有助于提高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