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莉
(陽春市婦幼保健院, 廣東陽春 529600)
早產(chǎn)兒是指胎齡小于37周的新生兒, 近年來隨著圍生期醫(yī)學的發(fā)展、新生兒診療技術的提高, 臨床上早產(chǎn)兒的存活率越來越高, 同時早產(chǎn)兒后續(xù)存活質量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佝僂病是早產(chǎn)兒常見的一種骨代謝性疾病, 多由維生素D缺乏所致, 早期患兒主要表現(xiàn)為夜驚、多汗、易激惹等癥狀, 隨著病情的加重可出現(xiàn)顱骨軟化、方顱、雞胸等骨骼改變, 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常規(guī)治療多以補充維生素D為主, 但早產(chǎn)兒的發(fā)育尚未成熟, 胃腸道等功能較差, 單純補充維生素D的生物利用度及吸收率較低, 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阿法骨化醇為骨化三醇類似物, 經(jīng)肝內羥化即可轉變成最利于人體吸收的形式, 同時還能夠增加小腸和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 改善骨代謝異常。為此本文在補充維生素D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輔以阿法骨化醇治療, 探討其治療早產(chǎn)兒佝僂病的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的早產(chǎn)兒佝僂病患兒162例, 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81例。對照組男39例, 女42例, 月齡1~3(1.45±0.66)月, 胎齡33~37(36.05±0.59)周, 平均體重(1930.28±218.58)克。研究組81例, 男40例, 女41例, 月齡1~3(1.46±0.64)月, 胎齡33~37(35.22±0.60)周, 平均體重(1924.73±219.05)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納入標準 胎齡<37周的早產(chǎn)兒;經(jīng)血生化及骨骼X線檢查確診的佝僂病患兒[1];母乳喂養(yǎng);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先天性畸形者;合并有遺傳疾病者;用藥后不耐受或過敏者。
1.4 方法 兩組家長均進行常規(guī)的喂養(yǎng)指導, 對照組使用維生素D滴劑治療, 經(jīng)口滴入維生素D滴劑(青島雙鯨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13033, 12s), 1粒/次, 1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阿法骨化醇輔助治療, 經(jīng)口滴入阿法骨化醇滴劑(丹麥利奧制藥有限公司LEO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Ltd.A/S, H20130464, 20mL:40μg)0.1μg/kg/d,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個月。
1.5 觀察指標
1.5.1 療效標準[2]治愈:夜驚、多汗、易激惹等癥狀徹底消失, 血生化及骨骼X線檢查恢復正常;有效:夜驚、多汗、易激惹等癥狀明顯改善, 血生化及骨骼X線檢查基本正常;無效:夜驚、多汗、易激惹等癥狀無改善, 血生化及骨骼X線檢查異常。
1.5.2 骨代謝指標ELISA法檢測患兒的血清堿性磷酸酶(ALP)、骨堿性磷酸酶(BALP)、25-羥維生素D3(25-(OH)D3)、骨鈣素(BGP)水平。
1.5.3 骨密度 使用骨密度儀檢測患兒的尺骨、橈骨骨密度。
1.5.4 不良反應情況治療期間發(fā)生煩悶、多汗、夜驚、枕禿的情況。
1.6 統(tǒng)計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s)表示, 兩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t′檢驗, 自身前后對照均值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無序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f)、構成比(P)表示, 采用χ2檢驗;均由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兩樣本等級資料比較, 采用Ridit分析/Mann-Whitney U檢驗, 由DPS 7.05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1 臨床療效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0.12%,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4.07%;兩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P)
2.2 骨代謝指標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ALP、BALP、25-(OH)D3、BGP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ALP、BALP、25-(OH)D3、BGP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 且研究組治療后的ALP、BALP、25-(OH)D3、BGP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 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 ②P<0.05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例數(shù)81 81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ALP(U/L)42.97±5.14 56.88±6.79①42.35±5.26 62.56±6.98①②BALP(U/L)276.94±27.16 213.22±18.18①270.48±26.86 204.25±17.40①②25-(OH)D3(ng/mL)15.96±2.79 28.27±4.23①16.05±2.83 31.26±4.35①②BGP(μg/L)9.33±1.44 16.09±2.04①9.25±1.38 17.75±2.27①②
2.3 骨密度 治療前, 兩組的尺骨骨密度、橈骨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 兩組患者尺骨骨密度、橈骨骨密度均高于治療前(P<0.05), 研究組尺骨骨密度、橈骨骨密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 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 ②P<0.05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例數(shù)81 81尺骨骨密度(g·cm-2)治療前0.35±0.06 0.36±0.06治療后0.39±0.07①0.43±0.08①②橈骨骨密度(g·cm-2)治療前0.36±0.07 0.38±0.07治療后0.40±0.07①0.46±0.08①②
2.4 不良反應情況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6.17%, 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16.04%, 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P)
早產(chǎn)兒佝僂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營養(yǎng)性骨代謝性疾病, 孕期鈣及維生素D的攝入不足, 早產(chǎn)兒在母體內的發(fā)育時間較短, 身體各項機能發(fā)育尚未健全, 機體的鈣磷儲備量不足, 鈣磷的消化吸收不全面, 腸內營養(yǎng)建立延遲等均是導致早產(chǎn)兒佝僂病的影響因素, 是易發(fā)生佝僂病的高危人群, 據(jù)統(tǒng)計, 早產(chǎn)兒佝僂病的發(fā)生率高達33%[3]。近年來,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 早產(chǎn)兒的存活率越來越高, 因此及時有效的預防佝僂病對早產(chǎn)兒的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意義。
維生素D缺乏是引發(fā)佝僂病的主要因素, 維生素D能夠促進小腸粘膜對鈣磷的吸收, 提高血鈣、血磷濃度, 從而改善鈣磷的代謝異常, 因此臨床上對于早產(chǎn)兒佝僂病的治療多以補充維生素D為主。但單純的維生素D補充需經(jīng)腎轉化為具有活性的25-(OH)D3, 加上早產(chǎn)患兒胃腸道功能尚未發(fā)育成熟, 導致維生素D補充的生物利用度和吸收率不夠理想, 影響治療效果, 并且補充的維生素D大多為超生理劑量濃度, 不利于長期治療。
阿法骨化醇為骨化三醇類似物, 通過與維生素D受體結合發(fā)揮作用, 能夠快速經(jīng)肝內羥化轉化為最利于人體吸收的形式, 直接作用于腸道, 提高腸道對鈣磷的吸收, 維持血鈣濃度處于正常水平, 保證正常的骨礦化, 同時還能夠增加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的數(shù)量。
本研究中, 研究組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本文的研究中結果與任文娟[5]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 說明阿法骨化醇聯(lián)合維生素D治療早產(chǎn)兒佝僂病的效果顯著。分析原因:阿法骨化醇吸收入血后可快速形成維生素D的活性代謝產(chǎn)物, 相比補充維生素D的生物利用度高, 同時還能夠減少甲狀旁腺激素的合成與分泌, 防止腎臟對鈣的過度吸收, 維持鈣磷的平穩(wěn), 促進骨合成, 增加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的數(shù)量, 從而改善骨代謝異常及骨化障礙, 提高治療效果[5-6]。
ALP是有骨骼、腸、肝臟等組織向外排出的一種酶, 早產(chǎn)兒佝僂病表現(xiàn)為ALP的病理性升高[7]。25-(OH)D3是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形式, 能夠反應機體的維生素D水平[8]。BGP是由成骨細胞合成的一種結合蛋白, 在骨鈣代謝中發(fā)揮重要作用[9]。BALP由骨質分泌, 當骨質中鈣吸收不足時, BALP的分泌增加, BALP能夠反應成骨細胞的活性及功能情況, 是鑒別佝僂病的特異性指標[10]。同時, 對患兒的骨密度進行測定, 可有效反映出人體內鈣的長期營養(yǎng)狀況。本研究中, 治療后研究組的ALP、25-(OH)D3、BGP高于對照組, BALP低于對照組(P<0.05), 治療后研究組的尺骨骨密度、橈骨骨密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阿法骨化醇聯(lián)合維生素D治療能夠改善早產(chǎn)兒佝僂病患兒的骨代謝指標, 提高骨密度。分析原因:阿法骨化醇在肝臟中快速轉化為25-(OH)D3, 促進小腸、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 減少甲狀旁腺激素的合成與分泌, 抑制骨吸收, 提高骨代謝及骨礦化水平, 從而起到改善骨代謝指標, 提高骨密度的作用[11]。
本研究中, 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與張桂玲[12]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 說明阿法骨化醇聯(lián)合維生素D治療早產(chǎn)兒佝僂病患兒的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 阿法骨化醇聯(lián)合維生素D治療早產(chǎn)兒佝僂病的效果顯著, 能夠改善患兒的骨代謝指標, 提高骨密度, 安全性高, 值得應用。但本研究對患兒骨密度的隨訪時間較短,患兒遠期的骨骼生長發(fā)育情況仍需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