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王衍軍
(1.廣東財經(jīng)大學外國語學院,廣東,廣州 510320;2.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廣東,廣州 510610)
詞典對于語言學習者而言至關(guān)重要。相較于紙質(zhì)版詞典時代,“數(shù)字印刷的優(yōu)勢已得到充分體現(xiàn)”(Ferrett & Dollinger,2021:67)?!半S著詞典編纂數(shù)字化革命的持續(xù)進行,語言學習者已在很大程度上轉(zhuǎn)向數(shù)字詞典[或稱為電子詞典②Nesi(2000:839)對電子詞典定義十分寬泛,“可用于指以電子形式存儲的任何參考資料,這些參考資料提供有關(guān)單詞的拼寫、含義或使用的信息。因此,文字處理程序中的拼寫檢查器、掃描和翻譯紙質(zhì)版文字的設備、在線教學材料的詞匯表或權(quán)威紙質(zhì)詞典的電子版本”也屬于電子詞典的范疇。]”(Lew & Szarowska,2017:139)。如今,在線詞典成為電子詞典的主流,它們“可以在任何瀏覽器上訪問,往往無需付費”,提供網(wǎng)頁版服務,也“包含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相應的應用程序[apps for smart phone and tablet,這里稱為App型詞典]”(Ferrett & Dollinger,2021:70)。網(wǎng)頁版詞典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依托,不能為用戶提供離線服務,而大多數(shù)App型詞典雖然保留離線查詢的基本功能,但在離線條件下,其查閱功能往往非常有限。因而,在線詞典的范疇既包括僅依賴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網(wǎng)頁版在線詞典,也包括安裝于平板與手機等智能設備上的、可在線使用的App型詞典。本文主要關(guān)注此類可在線使用的App型詞典。
Pearsons and Nichols(2013:201)曾 指出,“印刷版詞典的評審人考慮的標準代表了幾十年來對于什么是‘好’詞典的共識。相比之下,由于在線詞典的出現(xiàn)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現(xiàn)象,因此尚未建立一套讓在線詞典評審人普遍認可的標準”,基于此,兩位作者首次提出針對在線詞典的評估框架——皮爾森與尼科爾斯(2013)評估框架(見附錄1)。該框架被認為適用于在線單語詞典的評估,Lew&Szarowska(2017)則在此基礎上又發(fā)展出適用于在線雙語詞典的評估框架(本文下面稱之為“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并檢驗了該框架的可行性。
Liu等(2021)使用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成功評估了六部最受中國英語學習者歡迎的英漢詞典①這六部詞典分別是:必應詞典(Bing.dict)、詞霸(PowerWord)、海詞詞典(Dict.cn)、Eudict、滬江(Dict.Hujiang)以及有道詞典(Youdao)。,證明了該框架對以英語為源語言的在線雙語詞典進行評估的可靠性,并針對評估結(jié)果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對于在線雙語詞典的評估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國內(nèi)學術(shù)界并未對該框架進行引介、評論與應用。目前,對該框架的應用僅限于以英語為源語言的網(wǎng)頁版在線雙語詞典(Lew &Szarowska,2017;Liu等,2021),而同樣具備在線詞典屬性的、可在線使用的App型詞典也適用于該評估框架。基于此,本文旨在將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引入國內(nèi),介紹這一框架的評估方法,并嘗試著修正該框架來評估以漢語為源語言的外向型在線漢語學習詞典App,以突破該框架僅被應用于評估以英語為源語言及網(wǎng)頁版在線詞典質(zhì)量的應用范圍。
皮爾森與尼科爾斯(2013)評估框架由八組評估標準及若干子標準組成,“前五組標準在很大程度上是客觀的,標準6及其子標準考慮了內(nèi)容的質(zhì)量,而這與印刷版詞典評審人考慮的標準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標準7(更新)和標準8(來源)對于評審人來說比較棘手”(Pearsons and Nichols,2013:202)。此 外,Pearsons and Nichols(2013)還為詞典評估劃分了1-5五個等級,作為評審人開展評估的衡量標準。這五個等級分別為:1—不滿意;2—部分可接受;3—基本滿意;4—滿意;5—非常滿意。
Lew & Szarowska(2017)借鑒了皮爾森與尼科爾斯(2013)評估框架中的幾組衡量標準,例如:是否具有通用性的檢索功能?是否具有廣泛性的收詞范圍?網(wǎng)站上的“附加功能”可用性如何?同時采納了皮爾森與尼科爾斯(2013)評估框架中五等級制的量化評估標準,進一步提出了適用于在線雙語詞典的評估框架——“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
該框架囊括了詞典的四個基本領域:詞匯覆蓋情況、詞匯在詞條中的處理情況、詞匯信息訪問獲取情況以及詞典數(shù)據(jù)呈現(xiàn)情況?,F(xiàn)將該框架展示如下(摘譯自Lew&Szarowska,2017:143):
I.詞匯的覆蓋情況
1.詞條覆蓋范圍(某個詞條是否出現(xiàn)在字典中)
a)新詞
b)專業(yè)信息技術(shù)(IT)詞匯
c)帶有常用動詞的多詞表達
II.詞匯在詞條中的處理情況
2.標注呈現(xiàn)
a)用法層級標注(如,正式、非正式、技術(shù)、文學、俚語)
b)區(qū)域變體標注(英式/美式)
c)詞性標注
3.超鏈接互參
a)對等語
b)例證
c)近義詞
d)其他
4.發(fā)音指示(音頻、轉(zhuǎn)寫)
5.例句提供
6.附加信息:
a)用法說明②Lew & Szarowska(2017)沒有具體指出“用法說明”涉及的具體內(nèi)容?!坝梅ㄕf明”可以包括諸如語體色彩、情感色彩、使用條件等有關(guān)于詞語用法的解釋與說明。
b)近義詞
c)反義詞
d)相關(guān)的詞和短語
7.語法與搭配:
a)動詞的不規(guī)則形式
b)名詞可數(shù)性
c)不規(guī)則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形式
d)搭配
Lew & Szarowska(2017)、Liu等(2021)使用該框架分別評估了面向英語學習者的英波雙語在線詞典、英漢雙語在線詞典,文章也將在第三節(jié)中詳細采用該框架進行外向型在線漢語學習詞典App評估,因而此處不再贅述。
當代詞典正從紙質(zhì)版時代轉(zhuǎn)向數(shù)字時代,語言學習者已在很大程度上轉(zhuǎn)向數(shù)字詞典,但無論是何種載體形式,詞典的品質(zhì)保障都離不開兩個重要的理論研究層面:一是詞典編纂方法論;一是詞典評估框架。對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的編纂,功能詞典學理論作為重要的詞典學理論之一,“很好地適應網(wǎng)絡環(huán)境,對在線詞典的編纂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李睿、王衍軍,2020:86)。而在一項詞典編纂項目完成后,詞典評估對于檢驗詞典質(zhì)量而言必不可少,尤其是對可以實時調(diào)整與升級的在線詞典而言,詞典評估的作用更為突出。科學的詞典評估有賴于設計科學合理的詞典評估框架,然而,目前尚缺乏可應用于以漢語為源語言的在線雙語詞典(包括在線App型詞典)的評估框架。
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可以直接應用于以英語為源語言的詞典評估(即從英語到另一種語言);對于具有另一種源語言的詞典,必須使用一組特定于該語言的、不同的測試項目,盡管它可以根據(jù)類似的原則創(chuàng)建”(Lew & Szarowska,2017:139)?;谠摽蚣軐τ⒄Z—波蘭語在線雙語詞典評估的做法,文章對該框架幾個子標準進行調(diào)整,進而提出可應用于以漢語為源語言的在線雙語詞典(包括在線App型詞典①根據(jù)Lehr(1996:315)對電子詞典的分類,電子詞典分為在線詞典和離線詞典:“其中離線詞典包括便攜式電子詞典(PEDs)和PC詞典等等;而較之離線詞典,在線詞典大多是免費的,并且無需安裝便可在電腦上使用”(李睿、王衍軍,2020:85;Pastor and Alcina,2010:313)。但嚴格意義上的App型詞典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在線或者離線詞典,它們大多數(shù)可以離線訪問,但獲取更多信息和激活更多功能都需要用戶在線操作,因而,文章在使用評估框架評估App型詞典時,會以在線形式進行,將在線時的App型詞典視為在線詞典。和網(wǎng)頁版詞典)評估框架。
評估詞典先要確定所要評估的詞典。Lew& Szarowska(2017)確定評估的英波雙語在線詞典的主要原則是選擇用戶群(波蘭英語學習者)中最受歡迎的詞典,并采用了小規(guī)模的在線問卷調(diào)查。
對于最受歡迎的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App,李浩囡(2021)與包佳佳、王東海(2021)等都曾做過調(diào)查。李浩囡(2021:1)根據(jù)手機應用商店里App下載量,列出了下載量位于前列的漢語學習詞典App,“包括Pleco(普利科漢語學習詞典)、Naver Dictionary(奈沃詞典)、TrainChinese(訓練中文)、Hanping Chinese Dictionary(瀚評漢語詞典)、Nciku(N詞酷)、Wenlin(文林)等”。包佳佳、王東海(2021:50)對不同國別的來華留學生App型詞典的使用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受訪留學生使用的國別化傾向低的App型詞典主要為(按使用頻率從高到低排列):Pleco、Hanping Lite、TrainChinese、網(wǎng)易有道詞典、LINE Dictionary;另外還有部分留學生會使用Google Translate”。
李浩囡(2021)通過手機應用商店里App下載量來確定詞典受歡迎程度的方法,得出的結(jié)論不夠準確,包佳佳、王東海(2021)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則更具說服力。然而,在包佳佳、王東海(2021)調(diào)查列出的6部詞典中,既包括了針對中國人學習英語的外向型英語學習詞典App(網(wǎng)易有道詞典),還包括了翻譯軟件(Google Translate)。因而,文章最終選擇包佳佳、王東海(2021)調(diào)查中使用頻率前三名的外向型在線漢語學習詞典App——Pleco、Hanping Lite、TrainChinese作為本研究的評估對象,它們均屬于語文詞典。
“任何評估都需要標準”(Lew & Szarowska,2017:139),本文采用的評估標準主要來源于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表1列出本文將使用的評估框架——修正版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它的主干基于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并在該框架上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
表1:以漢語為源語言的修正版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
針對漢語的特殊性,修正版評估框架將“詞條覆蓋范圍”中的第三個范疇“帶有常用動詞的多詞表達”改為“漢語四字成語”,因為“帶有常用動詞的多詞表達”在漢語中并不典型,而四字成語作為固定詞塊組合,是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框架剔除了“標注呈現(xiàn)”中的“(英/美)區(qū)域變體標注”,將隸屬于“區(qū)域變體標注”的“方言”類型放入“用法層級標注”中,同口語、書面語一起平行評估;同時,剔除了“發(fā)音指示”中關(guān)于語言變體子范疇,并去掉了不符合漢語實際情況的子標準7(語法與搭配信息①英語中的“搭配”與漢語有一定的差異。同時,從搭配的穩(wěn)定性角度看,漢語對于“搭配”的界定也較為模糊。因而,修正版框架整體剔除了關(guān)于“語法與搭配”的子標準7,將詞典為漢語中一些固定搭配提供的說明納入到“用法說明”當中。的提供)。
文章在對表1中的每個標準進行評估時,遵循Lew&Szarowska(2017:142-3)的1-5等級的評估量級,“等級5”表示詞匯覆蓋程度及詞匯在詞條中的處理程度達到80%-100%,“等級4”為60%-79%,“等級3”為40%-59%,“等級2”為20%-39%,“等級1”為0%-19%。
3.2.1 詞匯的覆蓋情況
Lew & Szarowska(2017)為詞匯覆蓋情況的評估制定了三個范疇標準(即新詞、專業(yè)信息技術(shù)詞匯和帶有常用動詞的多詞表達),評估方式是隨機為每類范疇選取10個詞條加以評估。Lew & Szarowska(2017:143)認為,“使用新詞背后的基本原理是衡量詞條列表的最新程度,即使它們中的一些新詞會在未來消失,但對這些新詞的收錄也被認為是衡量在線詞典收錄政策的有效措施”。
文章遵照Lew & Szarowska(2017)的方法,在樣本選取的數(shù)量上有所增加。文章選取每類20個樣本(共計60個),以評估考察App型詞典的詞條覆蓋范圍,其中文章所確立的三個范疇(即新詞、專業(yè)信息技術(shù)詞匯和漢語四字成語,見表1)的詞條分別隨機選自《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對第六版補增的詞條)②“新詞”選取自《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對第六版補增的詞條)。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16:5),“[第七版]增收近幾年涌現(xiàn)的新詞語400多條”,文章從這400多條新詞中抽取20條作為評估樣本。、《計算機科技名詞術(shù)語》③“專業(yè)信息技術(shù)(IT)詞匯”選取自《計算機科技名詞術(shù)語》一書。該書“以全國科學技術(shù)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計算機科學技術(shù)名詞》(2002年第二版)為藍本,共收錄了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硬件、計算機軟件、計算機應用技術(shù)、人工智能、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安全保密等23個分支學科的9490余條名詞術(shù)語”,很好地適應了信息技術(shù)發(fā)展的新形勢,“較好地體現(xiàn)了名詞的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和約定俗成等原則”(2005:1),因此文章選擇從該書中抽取20條術(shù)語作為評估樣本。和《中華成語詞典》。評估結(jié)果見表2,評估詳表見文末附錄2。
由表2可知,三部App型詞典對新詞的收錄并不詳盡,僅僅過半;相較而言,詞典對IT詞匯及四字成語的收錄情況更加樂觀。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評估結(jié)果與Lew & Szarowska(2017)對英波在線雙語詞典的評估結(jié)果,以及Liu等(2021)對英漢在線雙語詞典的評估結(jié)果較為類似,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在線雙語詞典在新詞的收錄上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此外,從整體上對詞匯覆蓋情況的評估結(jié)果來看,Pleco具有更優(yōu)的品質(zhì)及更為明顯的優(yōu)勢。
表2:詞條覆蓋范圍
3.2.2 詞匯在詞條中的處理情況
3.2.2.1 標注呈現(xiàn)
Lew & Szarowska(2017)對標注呈現(xiàn)的評估標準包括了用法層級標注、區(qū)域變體標注和詞性標注三個范疇。用法層級標注關(guān)注文體,用于標注詞語的使用文體,如正式、非正式、技術(shù)、文學、俚語等。區(qū)域變體標注主要用于甄別詞語在英/美地區(qū)的使用與變體,對于漢語則并不合適。漢語詞典以普通話為基準,少量考慮收錄方言詞匯,因此,文章借鑒《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詞條語體的標注分類,剔除原框架中“區(qū)域變體”的子范疇,將書面語、口語和方言作為評估用法層級的三個子范疇。
表3隨機選取10個樣本進行評估,其中,“+”表示詞典中對用法層級有標識,“-”表示未標識,“*”表示雖然詞典對用法層級有標識,但標識不夠準確。表3中的10個樣本(及對其用法層級標注的判定)取自《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與《商務館學漢語詞典》。
三部詞典均以英文標識用法層級,如書面語(literary)、口語(colloquial/coll./oral)及方言(dialect)。其中,Pleco對用法層級標識度高且準確,另兩部詞典表現(xiàn)不佳。對于詞性,盡管有一些錯誤,但Pleco和TrainChinese為大部分詞條提供了詞性標注,而Hanping Lite卻并沒有提供任何詞性/詞類標注??傮w而言,在標注呈現(xiàn)方面,Pleco基本符合一部好的在線詞典的標準,而Hanping Lite甚至比不上一些質(zhì)量上乘的紙質(zhì)版詞典。
表3:用法層級標注
3.2.2.2 超鏈接互參
超鏈接互參(hyperlinked cross-references,或稱“超鏈接交叉引用”)是數(shù)字詞典區(qū)別于紙質(zhì)詞典的重要功能,也是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的重要子標準之一。對三部App詞典的對等語、例證、近義詞等超鏈接互參的評估結(jié)果如表4所示。其中,“*”表示此處該詞典的超鏈接互參功能未完全實現(xiàn)。
表4:超鏈接互參
超鏈接互參功能強大,當用戶所需信息不在當前頁面時,這一功能可以指引用戶以超鏈接的形式進入到其他頁面。然而,三部詞典在實現(xiàn)這一功能上均不盡人意,特別是Pleco和Hanping Lite完全沒有考慮到對于“對等語”采取超鏈接互參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TrainChinese雖然已部分具備此類功能,但是其實用度大打折扣,因為該詞典只能實現(xiàn)對由單個詞組成的對等語的超鏈接互參,而不支持多詞組成的對等語。如詞條“想”的對等語在TrainChinese中包括:think,meditate,
contemplate;miss,long for;would like to;estimate,presume;recall,當用戶點擊“think”等由單個單詞組成的對等語,并選擇“檢索詞典”(search dictionary)時,超鏈接互參功能可以實現(xiàn);但是當用戶面對眾多由一個以上單詞組成的對等語(如would like to)時,這一功能則形同虛設。
三部詞典均有對例證設置超鏈接互參,但由于它們都未給詞目提供近義詞,因而也不存在為近義詞設置超鏈接互參功能的可能。對于“其他”,TrainChinese更大的篇幅則是留給廣告,同時它具有對部首的超鏈接互參功能;而Pleco同樣具備對部首的超鏈接互參功能。
3.2.2.3 發(fā)音指示與例證提供
由于普通話不存在類似英語的英式與美式兩種發(fā)音變體,因而對于“發(fā)音指示”標準,文章只考慮“拼音轉(zhuǎn)寫”與“發(fā)音音頻”兩個子范疇。經(jīng)評估,三部詞典都為詞條提供拼音并配有發(fā)音音頻,且發(fā)音清晰標準,因而此處評估值均為滿分。
“詞典中的釋義是核心,例證是釋義的延續(xù),是對核心所做的支持和補充。釋義和例證共同構(gòu)成了詞典的主體或稱靈魂”,所以“詞典評論者們常常會這樣說:‘例證之于詞典,猶如血肉之于骨架’”(劉淑香,2007:i),因此,詞典例證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也成為衡量在線詞典的主要標準之一。對于“例證提供”的評估,文章按照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逐一評估了三部詞典(見表5),發(fā)現(xiàn)三部詞典均未能做到為每個詞條提供5個以上例證,因而,例證提供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另外,三部詞典均有提供整句的例證(但不能保證每個詞條均有提供),也為全部例證提供了流暢可讀的譯文,但是Hanping Lite的譯文需要購買pro版才可以使用。此外,三部詞典均未提供例證出處與來源。
表5:例證提供
3.2.2.4 附加信息
從對“附加信息”的評估來看(見表6),三部詞典都忽略了“附加信息”在詞典中的重要性,均未設置“用法說明”(usage notes)專欄,也沒有為詞目提供近義詞和反義詞。“用法說明”專欄的設置在紙質(zhì)版詞典中非常普遍,提供的信息也豐富多樣,如詞語的語用注解及文化標注等(參見雍和明,2003:165-167)。相對于完全沒有顧及到用法說明的Pleco和Hanping Lite,TrainChinese會在部分釋義中以括號補充的方式提供一些詞目的使用說明,但數(shù)量非常有限,如:仨NUM.three(cannot be followed by any measure word)。
表6:附加信息
在子范疇“相關(guān)詞與短語”中,Pleco為某些詞目提供了相關(guān)詞信息(如變體[Variants]),和相關(guān)短語(phrases)信息,而另外兩部詞典則并未提供這些信息。這一評估結(jié)果相 較 于Lew & Szarowska(2017)以 及Liu等(2021)對英波與英漢在線雙語詞典的評估結(jié)果,顯示出這三部漢語學習型App詞典對“附加信息”的重視程度非常不足,亟待提高。
3.2.3 小結(jié):詞匯覆蓋情況與詞匯在詞條中處理情況的評估結(jié)果
遵循Lew & Szarowska(2017:142-3)的1-5等級的評估量級,文章為上述六個子標準下的9個子范疇進行量級評估,并最終得出總均級(即最終評估結(jié)果的平均等級)。具體量級評估情況見表7。
在1-5級中,最高為5級。從表7可知,Pleco在三部詞典中等級最高,達到4.1,TrainChinese為3.4,Hanping Lite最低,等級僅為3.1。相對于利用相似框架評估的外向型英語學習詞典,這個結(jié)果并不令人滿意。在Liu等(2021:17)的研究中,最受歡迎的6部為中國人學英語所編纂的外向型在線英語學習詞典的評估等級在3.5~4.6之間,其中,有道詞典(4.6)、必應詞典(4.2)和詞霸(4.0)均在等級4及以上,而表現(xiàn)略為遜色的滬江(3.8)、海詞詞典(3.6)與Eudict(3.5)也達到了3.5及以上。兩類評估結(jié)果的差距值得反思,三部漢語學習型App詞典不應忽視為詞條提供足夠的附加信息;同時,應進一步優(yōu)化詞條配例的模式,增加例證的數(shù)量、提高配例質(zhì)量,并增補例證的出處等。
表7:詞匯覆蓋情況與詞匯在詞條中處理情況的評估結(jié)果與等級展示
3.2.4 訪問獲取
詞匯覆蓋情況與詞匯在詞條中的處理情況仍屬于傳統(tǒng)詞典學的評估標準(Lew&Szarowska,2017:152),而除了這兩大標準外,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中關(guān)于“訪問獲取”與“詞條呈現(xiàn)”的標準則更能體現(xiàn)數(shù)字詞典的優(yōu)越性。其中,“訪問獲取”標準中的“獲取屈折形式”與“獲取多詞單元”兩個子標準對于漢語來說并不適用,但“獲取誤拼詞”“預先輸入”及“詞條導航”仍可作為評估的子標準。評估結(jié)果見表8。
表8:訪問獲取
首先,三部詞典都不具備“獲取誤拼詞”的功能,如輸入誤寫的“地求”,三部詞典均不能給出“地球”等近似詞匯的提示。其次,Hanping Lite與TrainChinese具備了“預先輸入”的功能,而Pleco無法實現(xiàn)這一功能。第三,TrainChinese沒有為用戶提供任何“詞條導航”的幫助,而盡管Pleco和Hanping Lite具備了這一功能,但這兩項功能應用起來不甚理想。
3.2.5 詞條呈現(xiàn)
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中最后一項評估標準為“詞條呈現(xiàn)”,包括評估詞典對圖片的呈現(xiàn)、對詞條形式的呈現(xiàn)、語法標記的呈現(xiàn)、粗體字的使用及植入廣告的呈現(xiàn)(見表9)。
表9:詞條呈現(xiàn)
首先,三部詞典在詞條形式上一直保持良好一致性,但它們均未為詞條設置插圖。其次,在語法標記方面,Pleco使用了全稱而不是縮寫,并且采用英語(L1)作為語法標記的語言;TrainChinese只提供了英語縮寫的語法標記,且不具備與其全稱進行超鏈接互參的功能;最令人遺憾的是,Hanping Lite并沒有提供任何語法標記,因而無法對其語法標記的形式進行評估。第三,Pleco與Hanping Lite都為例證中出現(xiàn)的詞目設置了字體加粗,十分醒目,而TrainChinese未使用粗體字的形式,而是利用顏色來凸顯詞目。
最后,是否具有廣告植入是“詞條呈現(xiàn)”的最后一項子標準。廣告植入是在線詞典時代的產(chǎn)物,“當出版商沒有外部資金可用時,常常會根據(jù)其詞典的質(zhì)量選擇詞典付費訪問方式,或者選擇基于廣告資助下的詞典免費訪問方式”(Gouws & Tarp,2017:401),但是“這意味著電子詞典中包含的廣告必然會干擾并因此延長查閱過程”(Gouws & Tarp,2017:403)。評估結(jié)果顯示,Pleco是唯一一個沒有植入廣告的詞典,Hanping Lite的廣告植入比較隱蔽,相對而言不會對用戶使用詞典造成太大的影響,但TrainChinese的廣告色彩鮮明且篇幅較大,對詞典使用產(chǎn)生一定的困擾。
最后,文章對三部詞典的四大標準(即詞匯覆蓋情況、詞匯在詞條中的處理情況、訪問獲取和詞條呈現(xiàn))的最終綜合評估如表10所示:
表10:對三部App型詞典的四大標準的綜合評估總結(jié)
三部詞典最終的評估等級值分別為3.9、3.7、2.8,平均值為3.5。同為英漢/漢英雙語詞典,對比Liu等(2021:19)的結(jié)果(平均值為3.7),因此,外向型在線漢語學習型詞典App較之面向中國人的外向型在線英語學習詞典,呈現(xiàn)出發(fā)展略微滯后的現(xiàn)狀。
根據(jù)評估結(jié)果,作為外向型在線漢語學習詞典App,Pleco的評估結(jié)果優(yōu)于Hanping Lite,而Hanping Lite優(yōu)于TrainChinese。這個結(jié)果與包佳佳、王東海(2021:50)的App型詞典使用調(diào)查完全一致,即受訪的來自不同國別的來華留學生“使用的國別化傾向低的App型詞典主要為(按使用頻率從高到低排列):Pleco、Hanping Lite、TrainChinese”。這一結(jié)果側(cè)面反映出該評估框架對于評估外向型在線漢語學習詞典App的有效性與合理性,同時也提示詞典編纂者及詞典開發(fā)商:“用戶是檢驗詞典品質(zhì)的試金石”。
通過對三部App型詞典的評估發(fā)現(xiàn),Pleco與Hanping Lite達到“基本滿意”的等級,TrainChinese是“部分可接受”的等級,作為最受歡迎的三部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App,每部詞典各有特點,但也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在對詞匯覆蓋情況的評估中,三部詞典的質(zhì)量參差不齊,尤其是TrainChinese表現(xiàn)欠佳。本文認為,三部詞典作為數(shù)字詞典,在收詞方面應本著“應收盡收”的原則,不僅要與時俱進,對新詞具有敏銳度,同時也應關(guān)照各學科領域的專業(yè)術(shù)語以及漢語中固有的成語、歇后語等,做到收詞的“快、準、全”。
三部詞典的詞匯在詞條中的處理情況各有優(yōu)劣。Hanping Lite需要對詞性標注進行及時補充,因為詞條未提供詞性標注,會給用戶造成極大的困擾和不便,使詞典質(zhì)量大打折扣。Hanping Lite與TrainChinese要重視實現(xiàn)語體標注,讓用戶可以恰當?shù)?、分場合地使用所學所查詞語。紙質(zhì)版詞典在這些方面的做法已比較成熟,這值得App型詞典學習、借鑒與反思。
超鏈接互參是紙質(zhì)版詞典無法實現(xiàn)的強大功能,它包括對詞條內(nèi)各類信息的互參,然而評估結(jié)果顯示,三部詞典均需加強超鏈接互參功能,尤其是對“對等語”與“近義詞”實現(xiàn)超鏈接互參功能十分必要,讓數(shù)字詞典真正具備有別于紙質(zhì)版詞典的強大檢索功能。
在例證提供方面,三部詞典均應加強對例證的重視,尤其是Hanping Lite與TrainChinese提供的例證遠不足以滿足用戶需求。同時,三部詞典都應適時地為例證提供出處與來源。此外,三部詞典均沒有重視向用戶提供必要的詞條附加信息,應著力補充有關(guān)用法說明(如詞目的語體色彩、情感色彩、使用條件、搭配條件、同義詞辨析等)、近義詞、反義詞等必要的詞典信息。
在訪問獲取方面,三部詞典均應在“獲取誤拼詞”“預先輸入”及“詞條導航”等數(shù)字詞典特有的功能方面下足功夫,讓用戶的檢索變得更靈活、更輕松,也更友好,尤其是對于“獲取誤拼詞”這一功能。本文建議,數(shù)字詞典既應保持常規(guī)的“精準檢索”,也應兼顧詞典的“模糊檢索”功能。針對“模糊檢索”,詞典可以考慮為用戶設置語音搜索或者拼音搜索,即用戶錄入語音或者輸入拼音,詞典就可以“猜”到用戶所希望檢索的關(guān)鍵詞。
最后,在詞條的呈現(xiàn)方面,“插圖”是電子詞典不應忽視的信息。一直以來,盡管出版商為詞典插圖要付出較高的成本,但很多紙質(zhì)版詞典仍十分重視插圖。如今進入到數(shù)字時代,不僅為詞典插圖不再是難事,甚至可以為詞典加入更為多樣的融媒體形式。因而,三部詞典不僅應強化詞典插圖意識,更應考慮將視聽等更為多樣的多模態(tài)形式應用于在線數(shù)字詞典的編纂中,并著力消除廣告對用戶檢索與查閱詞典時的消極影響。
文章基于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對最受歡迎的三款外向型在線漢語學習詞典App-Pleco、Hanping Lite與TrainChinese進行了詞典學評估,并在如下四個方面取得成效:第一,文章再次檢驗了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及其方法的可行性;第二,文章根據(jù)漢語的實際情況,對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進行了小幅度的修正,并進行了檢驗,確定修正后的評估框架適用于對外向型在線漢語學習詞典App的評估,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國內(nèi)對于漢語在線詞典評估框架一直匱乏的研究現(xiàn)狀;第三,文章運用修正版盧與沙魯斯卡(2017)評估框架對三款App型詞典的評估發(fā)現(xiàn),Pleco在詞典品質(zhì)上優(yōu)于另外兩部詞典,這與其他學者對于詞典用戶對詞典的喜好調(diào)查相一致。最后,基于本項研究的評估結(jié)果,文章針對三款App型詞典提出了若干詞典編寫建議,以提升我國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App的編纂質(zhì)量。不過,目前的評估框架僅滿足了對“詞典具有什么功能”的評估,尚不適用評價“這些功能的質(zhì)量如何”。
[附錄]
附錄1:皮爾森與尼科爾斯(2013)評估框架(節(jié)選與譯文)
附錄2:標準I詞條覆蓋范圍評估詳表(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