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行,劉成輝,付劍
佛山市南海區(qū)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廣東佛山 528200
顱腦外傷屬于外科常見損傷性疾病之一,在所有外傷病例中占比達30%,且病死率居所有外傷首位[1]?;颊咄哂胁∏閺碗s、進展迅速及并發(fā)癥較多等特點,尤其是病情相對嚴重的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病死率高達30%[2-3]。其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顱腦外傷昏迷患者常見并發(fā)癥,不但會增加治療周期及費用,同時會對患者預后造成負面影響[4-5]。鑒于此,本文回顧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佛山市南海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顱腦外傷昏迷患者的病歷資料,通過研究顱腦外傷昏迷患者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以期為VAP的預防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顱腦外傷昏迷患者病歷資料。男女分別有47例、33例;年齡28~79歲,平均(61.93±10.83)歲;吸煙史31例;合并基礎疾?。焊哐獕?6例,糖尿病28例,冠心病7例。
納入標準:所有入組人員均因顱腦外傷接受診治;住院時深昏迷或昏迷≥12 h;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ore,GCS)≤8分;均為成年人;臨床病歷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和)惡性腫瘤者;肝、腎等臟器發(fā)生嚴重病變者;長期接受免疫抑制劑和(或)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者;有藥物或酒精依賴史者;入組前即已存在肺部感染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病歷資料采集:通過醫(yī)院的病歷系統(tǒng)采集所有受試者的相關資料,主要涵蓋以下內(nèi)容:①年齡;②性別;③吸煙史;④合并基礎疾病情況;⑤機械通氣時長;⑥插管前口腔護理;⑦每日口腔護理頻次;⑧開放式吸痰。(2)病原菌培養(yǎng)及鑒定:以一次性吸痰管采集VAP患者適量的下呼吸道痰液標本,并立即送實驗室完成病原學檢測。樣本接種在培養(yǎng)基之后放置在37℃條件下恒溫孵育48~72 h,之后借助Phoenix 100型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完成病原菌的制定,相關質(zhì)控菌種均購自廣東臨檢中心。(3)藥敏試驗:以最低抑菌濃度法完成藥敏試驗,并以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所制定的相關藥敏試驗標準進行判定。
分析顱腦外傷昏迷患者VAP發(fā)生率和病原菌分布情況,主要革蘭陰性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耐藥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病歷資料,分析VAP發(fā)生的影響因素。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0例患者中發(fā)生VAP有34例,共檢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蘭陰性菌22株,革蘭陽性菌18株,真菌2株,見表1。
表1顱腦外傷昏迷患者VAP發(fā)生率和病原菌分布情況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VAP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coma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銅綠假單胞菌對阿米卡星及慶大霉素的耐藥性較低,均為11.11%,而肺炎克雷伯菌對常見抗菌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耐藥率為25.50%~100.00%不等。見表2。
表2主要革蘭陰性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耐藥情況分析[n(%)]Table 2 Analysis of the resistance of major gram-negative bacteria to common antibiotics[n(%)]
經(jīng)單因素分析可得:年齡、機械通氣時長、每日口腔護理頻次、開放式吸痰均對顱腦外傷昏迷患者VAP的發(fā)生有影響(P<0.05)。見表3。
表3顱腦外傷昏迷患者VAP單因素分析[n(%)]Table 3 Univariate analysis of VAP in coma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n(%)]
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可得:顱腦外傷昏迷患者VAP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年齡≥60歲、機械通氣時長>5 d、每日口腔護理頻次<4次、開放式吸痰(P<0.05)。見表4。
顱腦外傷患者普遍病情較重,且病情進展迅速,呼吸功能障礙,往往需接受氣管導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干預,大多數(shù)患者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反流誤吸,從而導致其VAP發(fā)生概率較高[6-8]。另有研究報道表明,于外傷作用及打擊之下,顱腦外傷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機體抵抗力下降,同時促使其呼吸系統(tǒng)正常菌朝可能導致肺部感染發(fā)生的致病菌方向轉(zhuǎn)變,加之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后的呼吸機機械通氣會對呼吸道防御功能產(chǎn)生極大的損傷,最終誘發(fā)VAP,進一步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9-13]。
表4顱腦外傷昏迷患者VAP與相關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VAP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oma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80例患者中發(fā)生VAP有34例(42.5%),共檢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蘭陰性菌22株(52.38%),革 蘭 陽 性 菌18株(42.86%),真 菌2株(4.76%),VAP患者的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最為常見,且以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為主。這與張秋萍等[14]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得出,138例腦外傷患者中發(fā)生VAP 52例,發(fā)生率為37.68%的結(jié)果相近。此外,銅綠假單胞菌對阿米卡星及慶大霉素的耐藥性較低,均為11.11%,而肺炎克雷伯菌對常見抗菌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耐藥率為25.50%~100.00%不等。這提示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應根據(jù)VAP患者的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結(jié)果選用合理的抗菌藥物,從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同時降低耐藥率的發(fā)生。另外,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顱腦外傷昏迷患者VAP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年齡≥60歲、機械通氣時長>5 d、每日口腔護理頻次<4次、開放式吸痰(P<0.05)。分析原因,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機體抵抗力及各項身體機能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機體抵抗病院微生物入侵的能力亦會明顯下降,從而易誘發(fā)VAP。機械通氣時間作為和VAP密切相關的因素之一,已得到不少研究報道證實,且隨著機械通氣時間的不斷延長,多重感染風險相對較大,且致病菌耐藥性明顯更強[15]。
綜上所述,顱腦外傷昏迷VAP患者的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且其發(fā)生的影響因素有年齡,機械通氣時長,每日口腔護理頻次,開放式吸痰,值得臨床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