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令元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中等職業(yè)學校)
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一類問題,涉及的問題情境為幾個物塊從不同的軌道上同時下滑,求哪個物塊先到達指定位置.為了更好地解答該類試題,筆者對該類試題加以概括和總結,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模型背景1如圖1所示,三個相同的物塊在a、b、c三個光滑傾斜軌道頂端靜止釋放,a、b、c三個光滑傾斜軌道與水平面的夾角分別為60°、45°、30°,問哪個物塊先到達底端?
圖1
解析設三個斜面的共同底邊長度為L,任一斜面的長為s,則,因斜面光滑,所以物塊做加速度a=gsinθ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由公式得小球運動的時間為t=.由三角函數(shù)知識得,當θ=45°時,時間有最小值,為,即b物塊運動到底端時間最短.
模型背景2如圖2所示,三個相同的物塊在a、b、c三個光滑傾斜軌道頂端由靜止釋放,a、b、c三個光滑傾斜軌道與水平面的夾角分別為30°、45°、60°,問哪個物塊先到達底端?
圖2
解析設三個斜面的共同高度為h,則任一斜面的長,因斜面光滑,所以小球做加速度a=gsinθ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由,得小球運動的時間為
由三角函數(shù)知識得,θ越大,物塊下滑的時間越短,即c物塊運動到底端的時間最短.
例1(2021 年全國甲卷)如圖3所示,將光滑長平板的下端置于鐵架臺水平底座上的擋板P處,上部架在橫桿上.橫桿的位置可在豎直桿上調節(jié),使得平板與底座之間的夾角θ可變.將小物塊由平板與豎直桿交點Q處由靜止釋放,物塊沿平板從Q點滑至P點所用的時間t與夾角θ的大小有關.若角θ由30°逐漸增大至60°,物塊的下滑時間t將( ).
圖3
A.逐漸增大 B.逐漸減小
C.先增大后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
解析設PQ的水平距離為L,由運動學公式可知可得,可知θ=45°時,t有最小值,故當θ由30°逐漸增大至60°時下滑時間t先減小后增大.答案為D.
例2如圖4所示,圓柱形的桶內有三塊長度不同的滑板AO、BO、CO,其下端都固定于底部圓心O,而上端則擱在桶側壁上,三塊滑板與水平面的夾角依次是37°、45°、53°.若有三個滑塊同時從A、B、C處開始下滑(忽略阻力),則( ).
圖4
A.A、B處滑塊同時到O點
B.A處滑塊最先到O點
C.C處滑塊最先到O點
D.B處滑塊最先到O點
解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滑塊在斜面上有mgsinθ=ma,加速度a=gsinθ.斜面的長度則有
即tB<tA=tC,即滑塊從B下滑先到O點,從A、C下滑同時到O點.答案為D.
模型背景如圖5 所示,一條光滑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α,圓的直徑為d.物體沿光滑弦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a=gsinα,位移x=dsinα,故運動時間t0=,即沿同一起點或到達同一終點的各條光滑弦運動時間相等,與弦的傾角、長短無關.
圖5
例3如圖6所示,有一半圓,其直徑水平且與另一圓的底部相切于圓心O點,現(xiàn)有兩條光滑軌道AB、CD,兩軌道都經(jīng)過切點O,A、B、C、D四個點分別位于上下兩圓周上,現(xiàn)讓一物塊先后從兩軌道頂端A、C由靜止下滑,經(jīng)O點至底端B、D,則物塊在兩段傾斜軌道下滑經(jīng)歷的時間關系為( ).
圖6
A.tAO<tCOB.tAO>tCO
C.tAB>tCDD.tAB=tCD
解析設AB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上邊的圓半徑為R,下面的半圓半徑為r,如圖7所示.由前文結論得tAO=,所以tAO=tCO.AB的長度為L=2Rsinθ+r,根據(jù)運動學公式可得,解得
圖7
可見,傾角越大,sinθ越大,滑塊下滑的時間越短,所以有tAB>tCD,選項C 正確,選項D 錯誤.答案為C.
模型背景在通常情況下,很多物體的運動模型可等效為單擺模型.等效單擺的周期公式可以廣義地表示為,式中l(wèi)′為等效擺長,g′為等效重力加速度.如果擺球的運動軌跡點是一小段圓弧,其軌道半徑R與等效擺長l′相等,即l′=R.
例4如圖8 所示,傾角為θ的斜面MN上的B點固定一光滑圓弧槽AB(對應的圓心角小于10°),其圓心在B點正上方的O點,另外,光滑斜面OC和OD的下端亦在MN上,讓可視為質點的小球分別無初速度出發(fā),從A點到達B點的時間為tB,從O點到達C點的時間為tC,從O點到達D點的時間為tD.比較這三段時間,正確的是( ).
圖8
A.tB=tC=tDB.tD>tC>tB
C.tB>tD>tCD.tB>tC=tD
解析構建等效單擺模型,由單擺運動的等時性可知,從A點到達B點的時間OD垂直于MN,由幾何知識可知OD與豎直方向夾角為傾角θ,則OD段為解得.分析可知OC與OB的夾角α小于θ,則OC段為,則tC<tD,所以tB>tD>tC,故選項C 正確,選項A、B、D 錯誤.答案為C.
總體來看,“誰先到”時間類題目,其實就是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要知道物體受力,再求物體的運動.當然,有些題目需要作適當?shù)妮o助線才能解答.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