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營營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已無法滿足國家對未來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王薔、錢小芳,等 2021)。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重新建構了英語學科課程目標,提出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構成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教育部 2020)。
為確保這一目標落地課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學習活動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教學組織形式和重要途徑,且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是活動(教育部 2020)。作為一線教師,要深入理解《課程標準》理念,并以此指導教學。
學習活動觀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學習活動,基于已有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學習策略,學習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理解文化內涵,提升思維品質和價值判斷力。這一過程既是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整合發(fā)展的過程,又是文化意識不斷增強、思維品質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教育部 2020)。
學習活動觀主張的“整合”,一指課程內容的整合,在體驗、探究、反思等一系列活動中,學生學習相互關聯(lián)、相互整合的課程內容,不是零碎、割裂、隨意的學習材料;二指活動形式的整合,英語學習活動必須以整合、關聯(lián)、發(fā)展的方式開展,即所有語言學習活動都應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使學生通過運用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獲取和深化語言與文化知識,學會表達意義和觀點,汲取文化精髓,并在此過程中發(fā)展思維,塑造品格,實現(xiàn)學科育人(王春輝 2019)。
英語學習活動觀視角下的活動包含三類相互關聯(lián)、層層遞進的學習活動,即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和遷移創(chuàng)新類,每類活動又包含三種形式(見表 1)。
表1:英語學習活動觀
第一層次:學習理解類活動
學習理解類活動主要包括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三種基于語篇的學習活動(教育部 2020)。學生基于教師創(chuàng)設的主題情境,通過感知與注意,調取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形成學習期待;通過獲取與梳理學習活動,獲取與主題相關的語言和文化知識;通過概括與整合活動,形成圍繞主題的新結構化知識,獲得相應的聽說技巧。
第二層次:應用實踐類活動
應用實踐類活動主要包括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等深入語篇的學習活動(教育部2020)。在學習理解類活動的基礎上,學生基于所形成的知識結構開展描述、闡釋、分析、判斷、內化、應用等聚焦交流與表達的實踐活動;學生在不斷深化理解的過程中逐步內化所學語言和文化知識,促進語言運用的自動化,探究語言背后的深層次文化現(xiàn)象,獲得文化體驗,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第三層次: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
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主要包括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chuàng)造等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教育部 2020)。在這個階段,學生通過推理與論證,深入剖析主題思想,挖掘語篇所蘊含的價值取向與育人特征;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新的語境中,學生通過批判與評價,運用新的知識結構評判他人的思想,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解決實際問題;根據(jù)生活情境,學生可以通過想象與創(chuàng)造,改編語篇,增添符合真實情境的內容,使學習得到遷移,能力轉化為素養(yǎng)。
此三類活動從理解到應用、從實踐到創(chuàng)新,使語篇學習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認知習得由低到高、層層遞進,且具備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的特征,使學生的語言、思維和文化同步發(fā)展。
浙江省各區(qū)市都在關注英語聽說課教學,研討如何進行聽說教學整合,在聽說課中體現(xiàn)內容、語言、思維、文化為一體。提出要在文本解讀中尋找出發(fā)點,在主題情境中創(chuàng)設關聯(lián)點,在目標定位中明確落腳點,使文本解讀充分、全面,主題情境清晰而豐富,目標設置綜合、有側重,活動設計有層次。
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內涵和類型,結合現(xiàn)階段英語聽說教學整合的前沿觀點,經(jīng)過多年的課堂實踐和觀摩,展示一些案例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力求在主題意義引領下,整合單元聽、說、讀、寫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提高語用能力,形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下案例教學內容均選自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語教材。
1.感知與注意活動
在講授年級(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的聽說課時,考慮到學生在Section A和Grammar部分已經(jīng)了解了make polite requests和ask for permission,教師以學生的真實生活導入,基于主題內容創(chuàng)設語言應用情境,即“Ask students to think of 3 things that their parents always ask them to do and share”。
在教學七年級(上)Unit 9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聽說課時,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關于星期的視頻、歌曲,引出周一到周日的新詞匯,然后讓學生跟著視頻一起唱歌,并加上肢體動作——clap out、stamp out、play the drum。
【設計說明】利用真實生活導入,通過感知與注意活動回顧request和permission的概念,通過視頻、歌曲輸入星期詞匯,讓學生作好聽說準備,強化語言知識,鋪墊文化背景。
2.獲取和梳理活動
在講授八年級(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聽說課時,讓學生看圖片(見下頁圖 1) 并猜測“What’s wrong with the girl?How do you know?”得出答案“She had a lot of pressure about school.She has to compete with her classmates at school.”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給出建議,同時呈現(xiàn)文本中給建議的目標語言,內容如下:
圖1
She should...(talk to parents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spend time alone).
Free time activities like...are important,too.
【設計說明】通過圖片中小女孩的黑眼圈,學生得知她睡眠不足,猜測她可能學習壓力太大,同學間激烈討論,進而調取已有相關知識和經(jīng)驗。教師提供給建議的語言支架,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將聽說結合,獲取和梳理目標語言,強化語言知識。
3.概念與整合活動
在講授九年級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聽說課時,教師在學生聽和寫的基礎上提問:“Why does the man speaker think that the man might be late for work?”學生給出的依據(jù)是“He is wearing a suit.”然后,教師提問:“Why does the woman speaker think that it can’t be a plane,it must be a UFO?”學生回答:“It is too big.”教師繼續(xù)提問:“Why does the woman speaker think they must be making a movie?”學生回答:“Some other people are actors.”通過 3 個關聯(lián)提問,學生從聽的活動轉為說的活動,在說的同時激發(fā)觀察和思考能力。總之,任務整合了聽、說、寫的形式,也整合了語言與思維的活動內容。具體見圖2:
圖2
【設計說明】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聽力語篇為依托,進行聽和說的教學整合,讓學生通過運用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全方位理解聽力文本,獲取和深化聽說策略,從而實現(xiàn)內容、語言、思維、文化為一體的聽說課堂。
1.描述與闡釋活動
在講授九年級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聽說課時,教師讓學生在聽前猜測圖片(見圖3)的順序,描述圖片內容,闡述可能發(fā)生的事件和行為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時強調,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產(chǎn)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壯麗史詩,中華大地發(fā)生了感天動地的偉大變革。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蘇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櫛風沐雨,強健筋骨,以開放包容的博大胸懷,巨筆“繡”出一座古韻今風的現(xiàn)代化國際化名城,有效踐行了時代的重托。
圖3
【設計說明】學生在看圖的基礎上描述文本內容,闡述可能發(fā)生的事件和行為活動,挖掘語篇蘊含的語言功能,培養(yǎng)說的能力。
2.分析與判斷活動
在講授八年級(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聽說課時,教師設置聽前預測活動,讓學生分析與判斷圖片(見圖4)中女孩和婦女的關系、她們將要干什么、在什么時候舉行party,為下文的聽力內容作好鋪墊。
圖4
【設計說明】教師基于學生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和新形成的知識結構,引導他們積極分析、判斷圖片內容,為學習目標語言和話題作充分的準備。
3.內化與運用活動
在講授八年級(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聽說課時,在聽完Section B 1d的聽力內容后,學生知道了“Sandy’s mom is going to the store to buy drinks and snacks.Sandy is going to invite her friends.She is going to clean her room and wants to use the CD player.Sandy and Dave are going to move the big chair to the living room and clean the living room.”然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布置任務“Ask students to think‘If you are Sandy,how should you ask for help politely?’and‘If you are Sandy’s mom,how should you answer politely?”如圖 5、圖 6所示。
圖5
圖6
【設計說明】在已知聽力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在不斷深化理解的過程中逐步內化所學語言和文化知識,然后運用基本句型進行話題操練,并強化stress,促進語言運用的自動化,以及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1.推理與論證活動
在講授八年級(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聽說課時,在基本完成聽說任務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超越語篇的推理和論證活動。從偉明(Wei Ming)一開始的語言表達“Alice,help me!”到結尾的“Thanks for all the good advice,Alice”,讓學生推斷偉明的情感變化,并從聽力文本中提煉說的技巧——speak with proper tone to show feelings。具體見圖7:
圖7
【設計說明】基于聽力文本,引導學生深入剖析說話者的情感變化,挖掘語篇蘊含的語調表達情感的功能?;谛碌闹R結構推斷他人的思想,學生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整合聽說內容,提煉聽說技能,促使能力轉化為素養(yǎng)。
2.批判與評價活動
在講授七年級 (上)Unit 9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聽說課時,在基本完成聽說任務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超越語篇的批判與評價活動。教師提問:“這個語篇多次出現(xiàn)so,so的含義一樣嗎?第一個so,可以讀降調嗎?”引導學生展開批判性活動,得出結論“第一個so不能讀降調,降調意味著接下來該干什么,而這里表達‘怎么了’的意思,應讀升調”。通過批判性活動,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體會了“so的升調和降調表達不同的含義”,如圖8所示。
圖8
【設計說明】基于聽力文本,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批判so的升調和降調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及so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使其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推斷他人的思想,更得體地表達,從而促使能力向素養(yǎng)轉化。
3.想象與創(chuàng)造活動
在講授七年級(下)Unit 6 I’m watching TV聽說課時,在Section A 2b文本聽力活動結束后,教師提出問題:“Are they good communicators?”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于是,學生想象對話交流情景,給對話增添見面的時間、地點和結束語。具體見圖9、圖 10:
圖9
圖10
在講授八年級(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聽說課時,在完成聽說教學任務后,布置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教師結合本堂課聽說內容、語言技巧和語言支架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讓學生在三個問題(見圖11)中選擇一個創(chuàng)編對話,并依據(jù)check list(見表2)評價對話質量。
圖11
表2
【設計說明】通過超越語篇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使其將知識遷移到生活情境中,學會改編文本,使文本符合生活實際;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陌生情境中的問題,遷移語言內容和語言知識,將能力轉化為素養(yǎng)。
英語學習活動觀理念體現(xiàn)的綜合性、關聯(lián)性、實踐性的特點,以及三個層次和類型的活動,為整合課程內容、實施深度教學、落實課程總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英語教與學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徑。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理念,教師在聽說課中要學會整合教學內容、形式,實現(xiàn)語言學習由淺層走向深層,讓學生在三種類型九種形式的活動中,從感知理解到應用實踐再到遷移創(chuàng)新,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能力轉化為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