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冰,張 平,常 瓊,高 云,張 耀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生殖中心/河南省護理醫(yī)學重點實驗室/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壓力的日漸增大,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持續(xù)惡化,男性無精子癥患病人數(shù)呈現(xiàn)明顯增多趨勢。當前,對于那些患有無精子癥的男性而言,供精人工授精(AID)技術的誕生,為其帶來了新的希望,成為一種不僅有效而且還經濟的助孕技術。但有報道指出[1],近年,AID技術治療有著較低的臨床妊娠率,即始終維持在20%左右。由于其妊娠率比較低,因而造成許多患者出現(xiàn)情緒低落及壓力增大的情況,甚至是直接放棄治療,這些負性情緒會對AID的臨床結局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本研究以AID助孕患者為對象,以自我效能和獲嬰率為評價指標,對希望療法進行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了探討,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依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80例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行AID治療的患者分為A、B兩組,每組患者40例。A組患者最小年齡20歲,最大35歲,平均(26.14±3.31)歲;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22例,大專及以上18例;職業(yè):教師3例,會計5例,職員10例,個體戶15例,其他7例。B組患者最小年齡20歲,最大34歲,平均(26.09±3.29)歲;文化水平:21例高中及以下,19例大專及以上;職業(yè):2例教師,4例會計,9例職員,17例個體戶,8例其他。兩組上述基礎資料經綜合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均與AID助孕治療相對應的具體標準相符[2];(2)夫妻雙方對此技術都持有接受態(tài)度;(3)患者意識清晰,認知、溝通能力正常,既往無精神病史;(4)完成1個AID助孕治療過程。排除標準:(1)患有子宮肌瘤等婦科疾??;(2)血液、免疫系統(tǒng)異常;(3)精神疾病、傳染類疾病;(4)惡性腫瘤;(5)臟器功能異常。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患者均于月經周期第5至第9天以口服方式給予一些促排卵藥物,而待第11天時,進行嚴格且詳細的陰道超聲檢查,對卵泡大小實施相應監(jiān)測,需強調的是,若雙側卵巢中直徑≥18 mm的卵泡數(shù)≥1個,此時便可給予絨毛膜促性腺激素(6 000 U)肌內注射,待36 h后,實施宮腔內人工授精(IUI)。完成手術后,給予藥物來實施黃體支持。待IUI手術后14 d,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進行THCG檢測,如果大于或者等于10 U/L,那么便是陽性;于手術后第28天時,再次開展陰道超聲檢查,若證實為有宮內孕囊,便能對宮內妊娠給予明確。
1.2.2 護理方法 A組依據(jù)常規(guī)臨床診療流程,對患者開展圍生期基礎性健康教育與心理干預。B組在A組基礎上采取希望療法來實施干預:(1)灌輸希望。需要指出的是,不孕癥患者的治療信心不僅與治療次數(shù)相關,而且還與反復檢查、不孕時間相關,因患者在具體的診療時間上比較長,而且在具體費用上也較高,且對最終療效持懷疑態(tài)度,所以,心中會有各種復雜心理出現(xiàn),比如恐懼、焦慮等。對此,便需要先對患者之前的治療經歷進行全面且詳細的了解,且多給予同情、理解;另外,把本術式的具體操作方法、可以獲得的效果及本院在此方面所具有的技術優(yōu)勢進行講解;此外,還可以請之前治療獲得不錯效果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借此達到對患者所存在的擔心給予消除的目的;如果患者仍有疑慮,那么仍需進行耐心、細致解答,促進其治療依從性的提高及信心的增強。(2)明確目標,并且對路徑思維予以強化。與醫(yī)生一道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或計劃,對需要達成的治療目標給予明確;對患者的工作、家庭等方面情況,應多給予重點關注,并且還需要對夫妻雙方配合情況及其雙方父母的態(tài)度有確切了解。需要強調的是,針對不孕癥女方而言,其所承受的壓力通常會比男方大,尤其是年齡>30歲者,治療與工作時間發(fā)生沖突者更為顯著。對此,可引導其先進行前期嚴格化檢查,如果身體情況滿足AID治療所需要的各項條件,建議先暫停手上的工作,集中精力來進行診療。另外,還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及相關需要,以一對一的方式來展開心理疏導,做好夫妻雙方的引導工作,幫助其對AID治療有更加全面、深入且清晰的認知。還需強調的是,可根據(jù)現(xiàn)實需要,引導患者積極與其父母進行溝通,獲得其理解與支持。(3)強化動力思維。做好患者引導工作,使其機體始終處于放松狀態(tài),并且情緒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此乃順利完成診療的關鍵所在。需要強調的是,諸如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會影響到患者的激素水平及生殖系統(tǒng)功能,從而造成治療后的懷孕成功率出現(xiàn)大幅降低。針對此情況,便需要做好鼓勵、引導工作,使其能夠把心中的困惑、疑慮均說出來,護理人員便可有針對性、目的性地進行疏導。另外,還需要把實施AID助孕的效果、必要性對患者進行詳細講解,對于患者的傾訴,醫(yī)護人員應做到耐心、細致的傾聽,以此來爭取其信任。把醫(yī)護人員的聯(lián)系方式向患者告知,使其在遇到問題時,隨時能夠聯(lián)系醫(yī)護人員,幫助他們解決疑惑,以更為積極且主動姿態(tài)去配合治療,最終得到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1)自我效能水平。分別在干預前、后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實施評定[3]。此量表的條目數(shù)為10個,實施4級評分,最低分值為10分,最高是40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有著越差的自我效能水平。(2)獲嬰率。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結局并計算獲嬰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4.0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運用χ2檢驗。P<0.05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結局 如表1所示:兩組患者妊娠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獲嬰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高于A組。
表1 兩組臨床結局比較(n,%)
2.2 自我效能 如表2所示:干預前,兩組GSE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GSES評分相比干預前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B組升幅顯著高于A組(P<0.05)。
表2 兩組GSES評分比較分)
有研究指出[4],人類生殖生理與其自身的情緒活動之間,存在著緊密聯(lián)系,當患者長時間處于不孕不育狀態(tài)時,便會產生嚴重的抑郁、焦慮心理,這些負性情緒可能會影響到大腦內的神經遞質,經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從而造成內分泌嚴重紊亂,最終會對性腺激素以及促性腺激素的正常分泌造成影響,對卵巢排卵造成抑制,最終引發(fā)不孕。有學者[5]強調,焦慮情緒會使懷孕成功率大幅降低,平和且始終放松的心態(tài)對患者懷孕尤為重要。
希望療法實際就是基于希望理論而形成的一種具有積極意義與價值的心理療法。希望療法的整個干預過程主要由4部分組成,分別為強化動力、強化路徑思維、明確目標與灌輸希望。有報道[6]指出,希望療法有助于結直腸癌患者所對應的希望水平的提升,而且還能達到減輕抑郁心理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希望并非是始終不變的,其通常會伴隨所處環(huán)境、時間的推移而隨之發(fā)生改變,希望療法乃是一種新型的應對策略,其無論是對疾病治療,還是對康復、預后,均有重要價值與積極作用。針對自我效能感而言,其一般通過4個方面(即情緒反應、動機、認知與選擇)來對個體行為活動的選擇以及行為的努力程度、目標設定等產生有益影響[7]。個體或者是他人的鼓勵、成功經驗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從本文結果可知,與A組相比較,B組自我效能感得分、獲嬰率均更高。表明通過對AID患者采用希望療法來干預,有助于糾正其負性情緒,提高獲嬰率及自我效能感,獲得更好的臨床結局。原因在于希望療法能夠對患者給予正確的引導,對其自身潛能進行充分調動,樹立治療信心,消除負性情緒,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因而妊娠結局改善更好,自我效能感更突出。
綜上,將希望療法應用于AID患者,不僅能提高其獲嬰率,而且還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改善,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