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夢志/文
眾所周知,中俄兩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非常大的差異,而龍作為漢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其在兩國也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意義等。在中國,自古至今龍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存在,它象征著力量,權威和永恒,而在俄羅斯卻相反,人們恐懼、排斥它,認為它是一種惡的象征。作為俄語語言文化學研究的重要領域,文化觀念是民族文化的內(nèi)核,凝聚著民族精神。因此,本文以“龍”這一特色觀念的材料為研究語料,從語言文化學視角下運用對比的手法分析兩國“龍”形象及其隱含意義的不同并簡要分析其所蘊含的獨特民族文化觀念。
在經(jīng)歷了兩個轉向之后,西方哲學研究最終迎來了第三個轉向——語言轉向,即通過語言來研究存在。自20世紀以來,“語言轉向”就一直影響著語言研究和語言教學研究。而近些年來眾語言學分支學科紛紛轉向對文化觀念的研究,這也深刻體現(xiàn)了“語言轉向”的哲學思想[1]。俄羅斯著名學者利哈喬夫確立了文化觀念在語文學中的研究傳統(tǒng),并通過此觀念將語言學和文化學聯(lián)系了起來。因此,文化觀念的提出推動了語言文化學的發(fā)展,它也為研究語言世界圖景、語言文化信息單位、先例現(xiàn)象等理論的奠定了基礎。近些年來,文化觀念的研究在我國學術界也占據(jù)了一席之地,代表學者有隋然、華邵、劉宏、趙愛國等人。
作為漢語中的精粹——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的重要表征形式之一。用短短幾字就能概括一定的含義并反映一定的文化內(nèi)涵,這充分說明了該文化內(nèi)涵的豐富和詞語結構的完整。通過對成語的研究,我們能夠把握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和關鍵,了解其中蘊含的深層意義和哲學智慧。而俄語中的成語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俄語諺語、俗語與典故》《俄語國情學詞典》等大量詞典書籍的存在便說明了這一點。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龍”,它蘊含了中華文化數(shù)千年的底蘊,從上古時代到如今的新時代,無時無刻不能看到它的存在,而中華民族也被喻為“龍的傳人”“龍的后代”等。在中國,“龍”多是歡騰、祥瑞的象征;而在俄羅斯,甚至在西方“龍”都與黑暗、邪惡等惡勢力代名詞掛鉤[2]。“龍”在中俄文化中截然不同的境遇在兩種語言中最能體現(xiàn),中俄有關“龍”的成語描寫便最能反映雙方的差異和文化的不同。因此,通過對比分析兩種語言中對“龍”的描述,我們不僅能夠發(fā)現(xiàn)雙方文化的差異,還能通過其反映的不同內(nèi)涵來分析該民族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理解,進而深入理解關鍵文化觀念在整個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和俄羅斯的“龍”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對龍的理解也是不盡相同。在分析兩國龍所帶有的文化內(nèi)涵前,應該對此物種在兩國的理解進行對比分析。
龍在《現(xiàn)代漢語字典》的解釋有[3]:(1)象形文字之一,呈龍形。(2)指遠古傳說中一種身形似蛇,長有鱗片,能騰云駕霧并具有神力的神獸。如: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墩f文解字》。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抖Y記·禮運》。(3)古時作為皇帝或皇家的象征。(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墩摵狻ぜo妖》)由此衍生出的詞語——龍子(皇帝的子孫,如太子);龍升(比喻太子上任,新皇登基);龍顏(眉骨額頭處突起,似龍一樣。比喻帝王的容貌,也可代指皇帝,如龍顏大怒);龍鳳(用來代指皇帝和皇后,如龍鳳呈祥)等。(4)代指一代豪杰,有才能的人。丞尉等并衣冠之龜龍,人物之標準?!啤だ畎住痘撬麓箸娿懶颉?;由此衍生出的詞語——龍鳳(代指有才能的人);龍翰鳳翼(比喻賢者,杰出的人才);龍蟠鳳逸(比喻擁有卓越才能卻未被賞識、重用之人)。(5)比喻駿馬:馬八尺以上為龍?!吨芏Y·夏官》。由此衍生出的詞語——龍子(駿馬的別稱);龍姿(形容馬的外形俊美);龍駒(即駿馬);龍驥(即駿馬)等。(6)比喻華麗的文章和瀟灑的書法。如:龍蛇(形容書法的筆勢像龍蛇一樣,蜿蜒曲折);龍文(比喻雄健的文章);龍章(比喻文章華麗,像龍一樣漂亮);龍驤豹變(比喻書法的雄健和奔放,筆式變化無窮)。(7)比喻性格。如:龍亢(個性像龍一樣剛正、堅毅);龍性(代指倔強的性格,很難馴服)。(8)方言,指歪扭不圓。如:轱轆龍了。(9)百家姓之一。
С.А.Кузнецов《Большой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中對龍的定義為[4]:(1)斯拉夫神話中吃人和動物的怪物。身長有翅膀并且會噴火。它的身形像蛇,爪子像獅子,翅膀像蝙蝠,其舌頭與尾巴有分叉(在圣喬治、天使米哈伊爾戰(zhàn)勝惡龍等藝術作品中展示了龍的形象,其象征著邪惡勢力)。(2)一種棲息在熱帶地區(qū),生活在樹上的蜥蜴。(3)一種棲息在南部海域,身體帶有刺鰭的魚。(4)代指殘酷的人。
通過對中俄兩種文化中的“龍”進行對比可見,兩國的龍都可以指代一種神秘生物,且該種生物都擁有相似的異常能力,如噴火、飛天等。除此之外,龍還可以代指人,形容其性格特征。同時,兩種“龍”文化的差異較為明顯,有著天壤之別。中國的龍代指成功、吉祥、如意等特征;而俄羅斯的龍則多為黑暗、邪惡的象征。且當修飾人時,中國龍多指賢能人才,如臥龍;而俄羅斯文化中則將“龍”與人的邪惡、殘暴等性格相聯(lián)系。除此之外,中國文化里的龍還可以代指“皇帝”或“皇親國戚”等人,而在俄羅斯文化里則沒有這個概念。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龍已經(jīng)鑲嵌在我們的心里,甚至如今中國人還被稱為“龍的傳人”,這也證明了我國龍文化的根深蒂固,源遠流長。因此,本文擬通過對比有關“龍”的成語來分析兩文化觀念的差異,探索其中蘊含的獨特的民族文化觀念。
成語作為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蘊含了前人對于世間萬物的理解和反思,從廣義上講成語(фразеорагизм)包括了諺語(пословицы)、俗語(поговорки)還有格言(афоризмы)等形式[5]。下文便對漢俄成語進行對比,從成語借用的形象、所表達的意義等方面將其分為完全對應、部分對應和完全不對應。
成語的形象和表達的意義相同的有如:Рыба, плывущая против течения,может стать драконом——鯉魚躍龍門(比喻人成才);Голова дракона, хвост змеи——龍頭蛇尾(比喻事情完成的不夠好,徒有虛表);Каждому червю хочется стать драконом——成龍(比喻人成才);Берегись дремлющего дракона——提防沉睡的巨龍(以巨龍代指有實力的人);Даже из ручейка может появиться дракон——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比喻條件再有限的地方也會有人才出現(xiàn));И могущему дракону трудно задавить ползущую по земле змею——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比喻地方惡勢力的猖獗)等。
屬于部分對應關系的有:意思相同,形象不同的有如 Дракон и тигр не ужинается вместе(龍和老虎不能一起吃晚飯)——一山不容二虎;В бою дракона с тигром побеждает обезьяна(龍和老虎打架,獲勝的是猴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Рисовал дракона, а получился червяк(畫的是龍,卻畫成了小蟲)——眼高手低;Если живешь бок о бок с драконом, изволь с ним считаться(如果是和龍一起居住,請考慮一下)——再三考慮;Дракона в мешке не утаишь(龍在袋子里是藏不住的)——紙里包不住火;Когда появляется Кролик, все богатства Дракона пропадают(兔子出現(xiàn)的時候,龍的錢財就消失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
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兩種文化中相似的有關于“龍”的成語多是代指人才、強者等含義。且在俄羅斯文化中,“龍”多是表達強大、令人畏懼的不好的事物,它也經(jīng)常被與其他動物放在一起比較,從而凸顯它的龐大和笨拙。
由于“龍”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其在漢語成語中的描寫也不勝枚舉。按照象征的類別,可以將與“龍”有關的成語分為以下幾類:形象象征、皇家象征、哲學象征和人才象征。
形象象征即指事物像龍一樣巍峨雄壯或指人的行為或精神像“龍”那樣奔放昂揚。如踞虎盤龍(形容地勢雄偉壯麗)、虎穴龍?zhí)叮垵摼拥纳钏?,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龍騰虎躍(像龍在飛騰,像虎在跳躍。形容非?;钴S的姿態(tài))、矯若驚龍(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龍鳴獅吼(比喻沉郁雄壯的聲音)、龍驤虎步(像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等。
哲學象征指的是古人運用“龍”這一詞語來表達一定的道理和哲學理念。如亢龍有悔(指居高位而不知謙退,則盛極而衰,不免有敗亡之悔)、暴腮龍門(像魚仰望龍門而不得上一樣??婆e時代比喻應進士試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處境窘迫)、虎斗龍爭(比喻群雄互相爭斗)、伏虎降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能戰(zhàn)勝一切敵人和困難)、畫龍點睛(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zhì),使內(nèi)容生動有力)、鯉魚跳龍門(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fā)向上)等。
皇家象征即用“龍”來代表古代的皇帝或與其有關的一切。如龍雛鳳種(比喻皇帝的后代)、龍馭賓天(指乘龍升天,作天上的賓客,舊指皇帝死。)、龍去鼎湖(意思是指帝王去世)、日角龍庭(指舊時相術家指天庭隆起為龍庭,稱之為帝王的貴相)、飛龍在天(比喻帝王在位)、龍樓鳳闕(帝王宮闕)等。
同時,在漢文化中“龍”也經(jīng)常指代人才。如藏龍臥虎(指隱藏著未被發(fā)現(xiàn)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打鳳撈龍(比喻搜索、物色難得的人才)、風虎云龍(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龍蟠鳳逸(如龍盤曲,如鳳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沒有人賞識)等。
除了以上這些象征,“龍”還可以指人年長,如老邁龍鐘、龜龍麟鳳;同時還以龍的吉祥,喜慶之氣代指夫妻的結合,如跨鳳乘龍、乘龍快婿等。
受到基督文化的影響,“龍”在俄羅斯文化里多呈“負面”的形象。其象征也比較單一,多是指生活中不好的事和挫折;同時,它還可以形容人,但也多是帶有負面色彩。
首先,由于受西方文化影響,“龍”在古羅斯文化中也是惡的化身,其象征著人們遭遇的苦難,如 Убежать из логова тигра и попасть в пещеру дракона(從老虎洞里逃出又掉到龍穴里,比喻常遭變故,萬事不順)、Горьки ли слезы дракона, зависит от того, кто их пробует (龍的眼淚是否苦澀取決于誰品嘗了它,比喻人們遇到困難時的不同心境)、Иногда жизнь горька, как слезы дракона (有時生活會像龍的眼淚一樣苦澀,形容生活中常有困難)等。
其次,“龍”也象征著地方的某些惡勢力或強硬的權貴勢力。Когда дерутся два дракона, гибнут мирные зверьки (兩條龍打架時,遭殃的是其他動物,比喻因權貴勢力的紛爭而受罪的普通民眾)、Там куда не может пролезть крыса, уже сидят два дракона(有龍在的地方連只老鼠都過不去,形容某人的可怕或看守地嚴格)、Дракон и тигр не ужинаются вместе(龍和老虎不能一塊吃晚飯,比喻一個地方兩個強者不能相容)等。
還有一些成語將“龍”視為力量、成功的標志,蘊含了人要不斷努力才能成功的哲理。Каждому червю хочется стать драконом. (每個小蟲都想成為龍,比喻人人都有抱負,亦指做白日夢)、Драконами не рождаются,драконами становятся.(龍不是天生就是龍,其是后天長成的,比喻人要通過努力才能成為強者)、Хорошая собака общается с богами и превращается в дракона. (與上帝交談的好狗也能成為一條龍,比喻要成才需要懂得傾聽他人的意見)、Если тебя бросили -расправь крылья. (如果你被拋棄了,請張開翅膀飛翔,比喻人遇到困難不要放棄)、Даже из ручейка может появиться дракон(小溪里也會有龍,比喻小地方也會有能人出現(xiàn))等[1]。
關于俄羅斯的龍,其還有另一種解釋。俄語中的龍,即“дракон”這個詞語出現(xiàn)時間較晚,最早發(fā)現(xiàn)于16世紀一個著名文學家的信件中,該作者在信件中寫到有關圣經(jīng)中亞當和夏娃的故事,隨即引用到了這一詞——“дракон”:“О горенам! Како не зрим прилежно мысленным своим оком древняго дракона, врага нашего бодрого, и никогда же спящаго… Он бо древле праотцем завистию во Едеме смерть сотвори”[6],但是通過《圣經(jīng)》我們知道這個故事實際所指的是一條蛇。而且,在俄羅斯文化中,龍與蛇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許多俄羅斯民間故事中都把一些蛇形,有翼,會噴火的怪獸稱為“змей”,就是我們之后所認為的“龍”,如《Про Добрыню Никитича и Змея Горыныча》(《尼基塔勇士與蛇妖格里內(nèi)奇》),《Еруслан Лазаревич》(《葉魯斯蘭·拉扎列維奇》)[7]等。而關于蛇,在俄羅斯文化中還存在一些相關的諺語,如 Выкормил змейку на свою шейку(將蛇養(yǎng)成自己的麻煩,比喻那些不懂得感恩的人)、Змея кусает не ради сытости , а ради лихости(蛇咬人不是因為餓,而是它天性本就這樣,比喻人天性惡毒)、Попадья лукавая—змея семиглавая(狡猾的牧師妻子是條七頭蛇,形容惡毒、狡猾的女子)。因此,在之后的俄羅斯文化中,龍之所以帶有如此強烈的負面色彩也就不足為奇了。
經(jīng)對比可得出,“龍”在中國與俄羅斯的文化中所蘊含的文化觀念有很大差別。由于長期以來受龍文化的影響,中國將“龍”視為漢民族的圖騰,也將自己視為龍的傳人。在道教等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的“龍”被賦予了一定的神秘色彩,而統(tǒng)治者也借用這一點來對臣民進行心理上的控制。這樣一來,“龍”在人們的生活中便成了吉祥、如意和代表正統(tǒng)王室的象征。而受基督文化影響俄羅斯的“龍”始終帶有一定的負面色彩,從圣喬治殺龍到勇士屠龍解救公主的故事,俄羅斯的龍一直都是惡勢力的代表。因此,“龍”這一詞語便意味著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象征著地方惡勢力和人性中的邪惡特質(zhì)等。
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響,“龍”在中俄兩國的文化里有著截然不同的地位。在中國,其被奉為吉祥、如意的象征,且它還是皇帝的象征;而在俄羅斯,“龍”總是被冠以“惡龍”的稱號,在日常生活中其也與“困難”“厄運”等壞事聯(lián)系起來。不僅如此,在兩國文化中“龍”亦經(jīng)常與人聯(lián)系起來。在中國,有才的人或者仍未被發(fā)掘的騷客們被稱為民間的“龍”,這也表達了人們對龍的敬仰和想要成為“人上人”的美好愿望。俄羅斯的“惡龍”則與丑惡的人性還有地方權貴勢力有關,其成語便借用龍的形象表達了對于忘恩、陰險等人性的厭惡和唾棄和對于黑暗統(tǒng)治勢力的懼怕。通過對中俄“龍”這一重點文化觀念的分析,我們既能更好地感受中俄文化的差異,又能了解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和人們賦予其中的生活智慧,進而對這兩個民族形成更全面的理解?!?/p>
引用
[1] 劉宏.俄語語言文化與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
[2] 李明達,王丹.從中俄龍文化差異說開去[J].中國西部科技,2014(7):94+119.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
[4] Кузнецов С.А.Большой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М].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Норинт, 2000.
[5] 楊海云.俄漢語言文化空間中“水”的文化觀念對比[J].東北亞外語研究,2017(3):18-24.
[6] 林龍.中國“龍”與俄羅斯“蛇妖”的象征意義對比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
[7] Белякова Г.С.Славянская мифология[М].Москва: Просвещение,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