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馬敏江,崔小麗,邸偉,呂樺
腦腱黃瘤?。╟er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CTX)是黃瘤病中一種十分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又稱膽甾烷醇增多癥,主要是由CYP27A1基因突變導致的,其可引起膽固醇27-羥化酶缺陷,此酶可參與膽汁酸的合成[1],而人體內膽固醇的主要代謝途徑就是形成膽汁酸并隨膽汁排出體外,故此酶缺陷可引起膽汁酸代謝出現問題,從而導致膽固醇代謝產物在各個器官中積聚。目前,對于CTX的患病率還沒有達成共識,但一項來自全球人口的大型成人隊列的基因研究估計,CTX的發(fā)病率在南亞、東亞人群中最高,其次是北美、歐洲、非洲人群[2]。2018年日本的一項全國調查發(fā)現了40例CTX患者[3]。在美國,CTX的患病率估計為3/10萬;在歐洲,西班牙人群CYP27A1基因突變率為1/80萬,白種人群CYP27A1基因突變率約為1/5萬[4-6]。據報道,CTX的發(fā)病年齡大小不一,診斷時的平均年齡為35歲;該病罕見且起病隱匿,其臨床表現具有異質性,包括各種神經、非神經系統(tǒng)表現,可出現于嬰兒期或成年期;CTX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早期雙側白內障(88%)、頑固性慢性腹瀉(50%)、肌腱黃瘤(69%,最常累及跟腱,但也可累及手指和脛骨粗?。┖瓦M展性神經體征(77%的患者有錐體束體征,62%的患者有小腦體征)[7]。目前血清膽固醇是CTX的重要生物標志物,通過基因檢測發(fā)現CYP27A1基因突變可進一步證實其診斷[5]。本研究通過分析1例CYP27A1基因突變導致的CTX患者的診療過程,并結合文獻對CTX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等進行總結,以為后續(xù)臨床工作提供經驗指導。
男性,38歲,以“左側肢體活動不靈5年,加重1個月”于2021-09-04入住陜西省人民醫(yī)院。患者5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上肢靈敏度減低,左下肢偶有行走拖曳,休息后稍緩解,不影響日常生活,無晨輕暮重,無感覺異常,無肌肉疼痛及局部肌肉萎縮,右側肢體無明顯異常,無發(fā)熱、頭痛、頭暈,無惡心、嘔吐,無大小便失禁,就診于當地醫(yī)院,給予對癥治療后癥狀較前好轉。1個月前上述癥狀較前加重,性質同前,嚴重時左下肢持續(xù)性行走拖曳,伴左手爪型?;颊?年前因視物模糊于當地醫(yī)院診斷為雙眼白內障,右眼已行手術治療;既往血壓增高1個多月,未服用降壓藥物。25歲結婚,未育。父母均為漢族,體健,否認近親結婚。個人史及家族史無特殊。入院查體顯示:右下肢及脊柱周圍可見牛奶咖啡斑。神經系統(tǒng)查體顯示:意識清楚,言語欠流利,高級智能查體檢測正常,雙眼球各向運動自如,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0 mm,對光反射靈敏,輻輳反射正常;雙側額紋、鼻唇溝等深對稱,伸舌左偏,咽反射減退;左上肢肌力Ⅴ-級,左下肢肌力Ⅴ-級,右上肢肌力Ⅴ級,右下肢肌力Ⅴ級,四肢肌張力正常,雙側肱二頭肌、肱三頭肌、橈骨膜反射亢進(++++);雙下肢腱反射亢進,踝震攣陽性,共濟及感覺系統(tǒng)查體無異常,雙側霍夫曼征及巴賓斯基征陽性,Romberg試驗陽性,頸軟,腦膜刺激征未引出。實驗室檢驗顯示:總膽汁酸26.1 μmol/L,三酰甘油5.1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92 mmol/L,胱抑素C 1.22 mg/L,同型半胱氨酸29.5 μmol/L,甘膽酸10.1 mmol/L,白細胞計數10.5×109/L,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4.09 μg/L,葉酸3.36 μg/L;尿常規(guī)、便常規(guī)、凝血四項+纖溶試驗、輸血前四項、腦鈉肽、甲狀腺功能、糖化血紅蛋白、血管緊張素Ⅱ測定(放免)、24 h尿游離皮質醇測定、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節(jié)律試驗、24 h尿兒茶酚胺檢測均未見明顯異常。影像學檢查:(1)顱腦CT平掃顯示:雙側額頂葉、雙側側腦室旁及基底核區(qū)多發(fā)低密度影。(2)胸部CT平掃顯示:雙肺上葉胸膜下多發(fā)肺大泡。(3)顱腦MRI檢查顯示:①右側額葉、基底核區(qū)見結節(jié)樣長T1或短T2信號影,邊界欠清晰,FLAIR上呈稍高或低信號;②雙側側腦室旁、半卵圓中心白質區(qū)、基底核區(qū)、額頂葉皮質下白質區(qū)、背側丘腦、腦橋、雙側小腦齒狀核見多發(fā)片狀、斑片狀、斑點狀稍長T1、T2信號影,FLAIR上呈稍高信號影,多考慮為遺傳代謝性疾病〔如CTX、皮質下梗死伴白質腦病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腦動脈?。╟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③雙側眼眶內側壁局限性凹陷;④彌散張量成像提示雙側皮質脊髓束、上縱束髓鞘損傷;⑤MRA提示左側大腦前動脈A2段局限性狹窄可疑。肌電圖檢查顯示:右側腓總神經運動傳導動作電位在趾短伸肌記錄時波幅減低,但在脛前肌記錄時波幅較對側未見明顯異常,余所檢四肢運動、感覺神經傳導未見明顯異常。為排除脫髓鞘、代謝性疾病、遺傳性疾病,行腰椎穿刺術,見無色清亮的腦脊液流出,壓力為250 mm H2O(1 mm H2O=0.009 8 kPa),腦脊液蛋白質為1 589 mg/L,腦脊液生化、腦脊液常規(guī)檢查、一般細菌涂片檢查(腦脊液)、特殊細菌涂片檢查(腦脊液)和新型隱球菌莢膜抗原(腦脊液)均正常。為進一步明確病因,行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平均測序深度為206.36 X,基因目標片段深度達20 X的覆蓋率為97.99%,Q30>90%,測量質量合格,見表1、圖2。根據患者既往病史,現有癥狀、體征、檢驗結果、影像學檢查結果及基因檢測結果,可明確診斷為CTX。給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穩(wěn)斑、降壓、改善循環(huán)、腦保護、營養(yǎng)神經治療。患者出院后,口服鵝去氧膽酸片0.25 g/次、3次/d,囑患者規(guī)律口服6個月。于患者出院后第1、3、6個月對其進行電話隨訪,患者癥狀逐漸減輕,無明顯不適。
圖2 患者變異位點測序峰圖Figure 2 Sequencing peak map of patient variant sites
表1 患者基因檢測結果Table 1 Gene test results of the patient
CTX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脂質沉積病,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主要由固醇27-羥化酶缺乏引起,此酶的完全缺失可導致糞便和尿液膽汁酸的排泄增加,血漿膽固醇的生成增加。CTX的關鍵生化缺陷是CYP27A1基因的雙等位基因突變導致的甾醇-27-羥化酶活性部分或完全喪失而引起膽汁酸合成中斷。膽汁酸是膽固醇在肝臟中轉化產生的,其在CTX中的缺乏會導致CYP7A1介導的7a-膽固醇羥化(該途徑中的限速步驟)增加,從而導致7a-羥基-4-膽固酮-3酮升高,引起膽甾醇和羥化膽汁醇的過量產生及血液循環(huán)中膽固醇升高,升高的膽固醇淤積在包括晶狀體及肌腱在內的各種組織中,導致白內障和各種肌腱黃瘤。雖然膽固醇也會在大腦中積聚,但是血-腦脊液屏障會阻止其從血漿轉移到中樞神經系統(tǒng)[5,7-9]。
CTX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進行性神經功能障礙(青春期后小腦共濟失調、全身脊髓受累)、過早動脈粥樣硬化和白內障,且身體多組織中大量沉積膽固醇和膽甾烷醇,特別是跟腱、大腦和肺。研究顯示,CTX最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異常是皮質脊髓束異常,包括虛弱、反射亢進、痙攣、巴賓斯基征、共濟失調、認知功能下降和步態(tài)不穩(wěn),其中認知功能下降常見于老年患者,但其他異常的臨床表現在一生中逐漸加重[4]。本例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左側肢體活動障礙,雙下肢腱反射亢進,踝震攣陽性,雙側霍夫曼征及巴賓斯基征陽性,Romberg試驗陽性,這與當前報道的CTX的臨床癥狀[10]一致。
CTX診斷的“金標準”是遺傳分析,因此基因檢測在明確診斷CTX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美國國家脂質協(xié)會發(fā)表的科學聲明強調了基因檢測在脂質代謝紊亂中的潛在應用價值,包括CTX[11]。有研究確定了導致CTX的72種CYP27A1基因突變類型,包括57種單核苷酸突變和16種移碼突變;此外,其還確定了另外29種具有致病潛力的生物信息學支持的遺傳變異;其還指出,CYP27A1基因突變?yōu)殡s合子的攜帶者一般無癥狀[12]。本例患者同樣為CYP27A1基因突變?yōu)殡s合子,其主要表現為肢體活動障礙。
CTX的標準治療藥物是鵝去氧膽酸,成人的用藥劑量通常是250 mg/次、3次/d,隨餐服用,兒童的用藥劑量為5~15 mg/kg,2次/d或3次/d,隨餐服用[13-14]。同時,應定期監(jiān)測CTX患者肝轉氨酶是否升高。美國的一項研究納入了43例CTX患者(確診時的平均年齡為3歲),對其進行鵝去氧膽酸治療,平均隨訪8年,結果顯示:治療期間63%的患者膽固醇水平恢復至參考范圍,91%的患者肝轉氨酶水平恢復至參考范圍,調整藥物劑量后患者沒有出現明顯的肝臟問題;同時在治療期間,57%的患者癥狀有所改善,20%的患者在后期病情繼續(xù)惡化[14]。VERRIPS等[15]在兩項回顧性隊列研究中評估了鵝去氧膽酸治療CTX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結果顯示,35例患者體征和臨床癥狀改善或保持穩(wěn)定,血清膽固醇、7a-羥基-4-膽固酮-3酮水平下降;其支持采用鵝去氧膽酸對CTX患者進行長期治療,并認為治療是有效的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此外,鵝去氧膽酸可能會降低骨質疏松和骨折的發(fā)生風險[16]。CTX是一種由膽汁酸合成障礙導致的罕見疾病,如果不治療會導致病情進行性惡化和永久性殘疾。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預防長期并發(fā)癥的關鍵,且早期使用鵝去氧膽酸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神經癥狀,甚至逆轉疾病進程。
作者貢獻:程敏、馬敏江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文章的可行性分析,文獻/資料收集、整理;程敏撰寫論文;程敏、崔小麗、邸偉進行論文的修訂;呂樺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