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于 蕊,宗兆文,葉 釗,鐘 鑫,賈益君,蔣仁慶,周小林,楊昊洋,杜文瓊
400038 重慶,陸軍軍醫(yī)大學(第三軍醫(yī)大學)陸軍衛(wèi)勤訓練基地戰(zhàn)救技能訓練教研室/創(chuàng)傷、燒傷與復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1;050083 石家莊,陸軍軍醫(yī)大學士官學校戰(zhàn)術衛(wèi)勤系2;400037 重慶,陸軍軍醫(yī)大學(第三軍醫(yī)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骨科3
大出血及出血性休克是戰(zhàn)場上導致可預防性死亡的最常見原因,占所有創(chuàng)傷性傷亡的40%以上。死亡的主要機制是失血性休克引發(fā)心臟驟停,被稱為失血引發(fā)的創(chuàng)傷性心跳驟停(hemorrhage-induce traumatic cardiac arrest, HiTCA)。HiTCA的救治成功率非常低,一度被認為對其進行心肺復蘇是徒勞的。后經臨床實踐和研究表明,使用全血和血液制品及時進行復蘇可促進自主循環(huán)恢復(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成功率接近內科性心跳驟停(medical cardiac arrest, MCA)。創(chuàng)傷和失血后出現的高血糖、高血鉀、酸中毒等病理變化,對創(chuàng)傷性心跳驟停(traumatic cardiac arrest, TCA)復律和臟器功能可能有重要的影響。其中,血糖和血鉀變化是失血后常見的變化,對心肌能量代謝和TCA后的復律有明顯影響。目前尚末有針對上述病理變化的救治策略的研究。假設通過補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使用改進的極化液(glucose-insulin-potassium, GIK)方法促進心肌能量代謝,可改善HiTCA后的ROSC和臟器功能恢復,本文針對這一假設進行驗證。
三磷酸腺苷、胰島素、氯化鉀、葡萄糖購自重慶醫(yī)藥公司;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試劑盒購自美國Signalway Antibody LLC公司;手持式血氣分析儀購自新加坡Flextronics公司;BC-5180 CRP型全自動全血細胞計數儀購自中國深圳邁瑞公司;HB-P01全自動干式生化分析儀購自光寶醫(yī)療器械常州有限公司;rac-030自動凝血分析儀購自中國深圳雷諾生命科學有限公司;微孔板光密度儀(MR-96A)購自中國深圳邁瑞公司。
n
=10),通過控制性失血法制備HiTCA模型。制模前,1%戊巴比妥鈉以5 mL·kg的劑量腹腔注射麻醉家兔,然后左側頸總動脈置管用于持續(xù)監(jiān)測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以及采集動脈血做血氣分析。右側頸內靜脈置三通管用于采集血樣,檢測血常規(guī)、常規(guī)凝血象和血生化以及用于輸注復蘇液體。左側股動脈置管,用于控制性抽取血液降壓。完成上述工作后,從股動脈置管中以2 mL/(kg·min)的速度抽取血液,直至收縮壓<20 mmHg,且持續(xù)20 s以上;此時,判定HiTCA動物模型制備成功。抽取的血液用檸檬酸磷酸葡萄糖儲存,室溫20 ℃下保存,用于下述的復蘇策略。制模成功后10 min內,2組動物分別接受全血回輸和全血回輸+三磷酸腺苷+改進GIK治療。兩組均回輸抽取的全血,輸注速度均為3 mL·kg·min。上述時間點的選擇模擬我軍《戰(zhàn)傷救治規(guī)則》中規(guī)定,即戰(zhàn)現場急救在傷后10 min內完成。改進的GIK方法為:根據測量的葡萄糖和鉀濃度應用GIK療法,即根據測量的葡萄糖和鉀濃度調整胰島素、葡萄糖與鉀離子之間的比例:如果葡萄糖水平>6.0 mml/L,鉀離子濃度>5.5 mmol/L,則胰島素劑量為0.1 U/kg在5 min內泵入,不補充氯化鉀;如果葡萄糖水平在3.0~6.0 mml/L之間,鉀離子濃度在3.5~5.5 mmol/L之間,則使用相同劑量胰島素的標準GIK方案(200 g/L葡萄糖、50 U/L胰島素和80 mmol/L氯化鉀)。如果鉀離子濃度<3.5 mmol/L且葡萄糖水平<3.0 mml/L(大出血后非常罕見),則使用高糖和適當體積的氯化鉀調整GIK;如果只有血糖或鉀水平異常,則相應地調整GIK治療。ATP使用方法:每小時每只動物靜推0.1 mL。
收縮壓恢復至50 mmHg、維持1 min以上且可觸及頸總動脈搏動判定為ROSC。從復蘇結束至恢復ROSC計時,各組間進行比較。ROSC后,持續(xù)監(jiān)測MAP和心率,TCA后1 h內每隔20 min記錄1次MAP和心率,1~4 h每隔1 h記錄1次MAP和心率,4~8 h每隔2 h記錄1次MAP和心率,8~24 h每隔4 h記錄1次MAP和心率。
麻醉后制模前(0 h)、制模后1、4、8、24 h取血檢測各項實驗室指標。使用手持式血氣分析儀測定動脈血氣,記錄乳酸和血氧飽和度(SaO)。使用全自動全血細胞計數儀計數血細胞,記錄紅細胞和血小板數量。各時相點1.5 mL靜脈血低速離心后取血漿使用HB-P01全自動干式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鉀離子、肌酐、尿素氮、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的濃度;使用rac-030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常規(guī)凝血象,記錄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ratio, INR)。
制模后24 h,所有血液標本收集后,以過量氯化鉀溶液靜推致死動物。如果在實驗終點前動物發(fā)生死亡,其各項測量指標統(tǒng)計至其死亡前一時相點。死亡判斷標準:收縮壓為0 mmHg,無自主呼吸,持續(xù)時間>3 min。
ELISA檢測指標包括S100β蛋白, C反應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和Syndecan-1。1.5 mL血液低速離心后取血漿按照說明書進行ELISA檢測,方法簡述如下:將100 μL各稀釋液(標準、空白和樣品)添加到適當的孔中,并用平板密封劑覆蓋平板,在37 ℃下培養(yǎng)2 h。然后從每個孔中取出液體,將100 μL檢測試劑A工作溶液添加到每個孔中,然后在37 ℃下將培養(yǎng)皿再培養(yǎng)1 h。孵育后,吸入溶液,并用300 μL洗滌液洗滌孔3次。隨后,向每個孔中添加100 μL檢測試劑B工作溶液,并在37 ℃下培養(yǎng)1 h。培養(yǎng)后,再次清洗孔,然后向每個孔中添加90 μL底物溶液,并將平板再培養(yǎng)15 min。最后,向每個孔中添加50 μL終止液,并通過輕敲板的側面進行混合。從平板底部去除所有水滴和指紋,并確認液體表面沒有氣泡,然后立即用微孔板光密度儀在450 nm處測量吸光度來測量上述標記物的濃度。
P
>0.05)。2組家兔自主循環(huán)恢復率均為100%,從復蘇至獲得ROSC時間分別為(104±7.52)s和(98±6.03)s,無顯著差異(P
>0.05)?;謴蚏OSC后,A組和B組動物MAP在1 h輸注血液后趨于穩(wěn)定,波動在(64.6±6.22)~(86.8±7.43)mmHg之間,B組動物稍高于A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
>0.05,圖1A)。心率在HiTCA后處于最高值,約為150~160次/min,然后逐漸降低并趨于平穩(wěn),波動在88~115次/min左右,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
>0.05,圖 1B)。兩組動物SaO在0 h最高,為100%;HiTCA后各個時相點波動在91.4%~96.7%,B組數值略高于A組,但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
>0.05,圖1C)。A:兩組平均動脈壓變化情況;B:兩組心率變化情況;C:兩組血氧飽和度變化情況
A組8~24 h內死亡2只動物,B組動物24 h內無死亡發(fā)生。
上述結果可見,全血回輸基礎上增加ATP和極化液后心率等生理指標稍好于全血輸注,并可一定程度減少死亡率。
P
<0.05,表1);與A組相比,接受GIK治療的B組的葡萄糖和鉀濃度顯著降低(P
<0.05,表1)。A組和B組的紅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顯著低于基礎值(P
<0.05,表1),且隨著時間延長,和基礎值相差越大;2組之間紅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無顯著差異(P
>0.05,表1)。在0 h和1 h的時間點,2組間乳酸、肌酐、尿素氮、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的濃度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表1)。HiTCA后4 h,B組乳酸、肌酐、尿素氮、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的濃度顯著低于A組(P
<0.05,表1)。這些數據表明ATP和GIK治療對心臟、腎臟和肝功能有保護作用。表1 各組動物實驗室檢測指標變化情況
與基礎值相比,2組的INR值顯著增加,呈創(chuàng)傷凝血病的表現。在0 h和1 h的時間點,兩組間INR無顯著差異(P
>0.05,圖2),而在4 h后的各個時相點,B組的INR值低于A組(P
<0.05,圖2)。這一結果表明,ATP和GIK治療可改善HiTCA后的凝血功能障礙。a: P<0.05,與A組比較
在HiTCA后4 h的各個時相點,B組CRP濃度低于A組(圖3A),這一結果表明ATP和GIK治療有助于減輕HiTCA后的炎性反應。
a: P<0.05,與A組比較
與基線值相比,各組的Syndecan-1濃度均明顯升高(圖3B)。從HiTCA后4 h的各個時相點,B組Syndecan-1濃度明顯低于A組(P
<0.05)。因為Syndecan-1具有肝素效應的內皮糖萼成分,可能導致凝血病,因而B組中syndecan-1低于A組與B組INR值低于A組有關,表明ATP和GIK治療有助于減輕HiTCA后凝血病的嚴重程度。S100β是腦損傷的有效標志物。在HiTCA后8 h和24 h兩個時相點,B組S100β濃度低于A組(P
<0.05)。這表明全血復合ATP、GIK治療對HiTCA后腦組織有保護作用(圖3C)。HiTCA后會發(fā)生高血鉀、高血糖等病理生理改變,目前研究結果顯示高血鉀對創(chuàng)傷修復是負向作用,但高血糖在HiTCA中的作用尚存一定的爭議。
創(chuàng)傷后的急性高血糖主要是由應激引起的下丘腦-腎上腺低生理應激反應引起的,應激反應受創(chuàng)傷嚴重程度、休克發(fā)生率和年齡的調節(jié)。失血性休克是哺乳動物中最強烈的應激源,可引發(fā)最高水平的皮質醇和兒茶酚胺,進而誘發(fā)顯著的高血糖。既往研究顯示,高血糖對創(chuàng)傷患者預后既有負面影響,也有正面的影響,TCA患者也是如此。一些研究支持高血糖在心跳驟停期間有益的假設。相反,RUSSO等發(fā)現,心跳驟停患者入院后96 h內平均血糖水平升高與死亡率增加和嚴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由于使用全血復蘇本身促進ROSC的概率較高,因而本文研究發(fā)現,使用ATP和改進后的GIK治療沒有明顯提高ROSC的概率,但這種治療方法卻明顯改善了乳酸濃度、血壓、凝血等指標,并最終減輕了心臟、肝臟、腎臟和腦的功能損傷。
本研究表明,TCA后結局的關鍵是心臟能否有效利用葡萄糖,并滿足產生力量的能量需求。一方面,基于實際葡萄糖和鉀濃度的GIK治療可能增加心臟和其他臟器的葡萄糖利用率,ATP進一步提供了臟器能量代謝所需物質,這些有助于促進ROSC和維持其他臟器功能;另一方面,它可以減少高血糖的負面影響。結果發(fā)現,ATP和GIK治療后CRP濃度顯著降低,表明GIK治療可減輕HiTCA的炎癥反應。此外,發(fā)現GIK治療后凝血各項指標有所改善。研究結果顯示,急性高血糖會加劇創(chuàng)傷誘導的內皮細胞和糖萼損傷,因此,ATP和GIK療法對凝血功能的改善可能是由對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引起的。Syndecan-1是具有肝素效應的內皮糖萼的一種成分,已證明較高水平的Syndecan-1可能導致凝血病。ATP和GIK治療后血小板活化的降低也可能有助于凝血功能提高,如血小板計數和MA值升高。GIK降低酸中毒水平可進一步改善凝血功能。凝血功能的改善可能會提高ROSC的獲得率和關鍵器官的整體功能。同時,改進后的GIK治療明顯降低了HiTCA后的血鉀水平,其可能對維護內皮細胞功能有重要作用,進而可進一步減輕HiTCA后凝血病的嚴重程度,減輕各臟器損傷的嚴重程度。同時,GIK和ATP治療后的乳酸水平降低、能量利用增加和血鉀濃度降低對心臟、肝臟、腎臟和腦組織等有直接的保護作用,進而減輕HiTCA導致的損傷。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本研究選用家兔作為研究對象,既往研究多以豬或狗作為研究對象,結果的可比性需要進一步驗證。選擇家兔作為研究對象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上針對家兔的抗體、ELISA等試劑盒明顯多于豬和狗,有利于進行機制研究;次要原因是家兔的凝血系統(tǒng)同人比較接近,而狗或豬與人相比呈現高凝特性。二是本研究和其他研究一樣,使用單純失血制造HiTCA模型(因其操作方便,易于制備標準化動物模型),與真實創(chuàng)傷中很少有單純失血導致HiTCA的情形。在以后的研究中,將驗證ATP+GIK治療對創(chuàng)傷合并大出血所致TCA 中的效果。三是本研究未觀察心肺復蘇對ROSC和臟器功能的效果,主要原因是許多研究證明心肺復蘇對HiTCA的結局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