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雪松
生活里有詩,但沒有所謂的遠方,因為它就在眼前,我用筆用心記錄的每一個瞬間。
北海,雖然地處山高水遠的廣西最南端,但從古至今都是一處不曾被忽略的地方。
她有最美最開闊的“銀灘”,號稱“天下第一灘”,面積超過大連、煙臺、青島、廈門和北戴河海濱浴場沙灘的總和。我在廣東工作的時候,離這里不遠,到了周末,幾個朋友相約,兩天一來一回剛剛好。對周邊人來說,她就是一方驅煩充電的福地,讓人重蓄滿滿能量。
不僅開闊,這里的海灘還有別處沒有的細沙,沙質特別的白,在陽光照射下泛出微微的銀光,是這片海域特有的石英砂,捧一把在手,還沒來得及細細欣賞,就已從指間滑瀉下去;海水清碧無暇,相比之下翡翠的顏色太淺,藍寶石的顏色又太深,就算是名師高手也難以描繪。遠遠望去,海水與天空融為一體,如果真有人間仙境的話,那無疑就是這里了吧。
岸邊有躺椅供人休憩,如果有時間,可以從下午一直坐到傍晚,發(fā)呆,等晚霞來,然后,又是一翻景致。
居久城市的人,到這里走一走,坐一坐,世俗的許多不如意便會淡卻,那些離別的悲傷,困擾的愁緒,像海浪一樣一波一波從眼前消逝,留下的,是平靜如初的沙灘,心情會淡然許多,開闊許多。
事實上,這片海域也確是承載了世間萬千。百萬年的山海饋贈,讓這里的一樣寶貝盛名于世——珍珠,確切的說,叫“南珠”,源于此地天賜的自然條件,自古便有“東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之說,古時帝王貴胄都會被它折服。目前,故宮博物院陳列的珍珠多為這里出產的。正是因為這寶貝,過去當地人過得并不安生。歷代朝廷派有專職監(jiān)官管制當地人采珠。能想象到,在技術不發(fā)達的古時,海下取珠異常兇險,甚至有“以人易珠”的悲劇。在北海附近的白龍村,至今保有珍珠城遺址,城墻下殘貝散落,都是千百年來遺留下的珍珠貝殼層,厚度從60厘米至2米不等。城墻內外砌火磚,中心每10公分一層黃土夾一層珍珠貝殼,層層夯實,珍珠城因此得名。
當然,這些往事已成云煙。豐饒南海對黎民百姓是慷慨無私的,各種鮮食讓人們的烹飪智慧有大展身手的空間。住在海邊的人,都有自己對鮮食的獨到體會,哪一片海域產哪種鮮味,每一種原料如何料理……即便是最普通的小蝦,也能被幻化成絕味美食,一道獨一無二的小蝦餅就讓天下人傾倒。把一層加了小蔥的面糊包裹著海蝦炸制,焦黃的外表酥香可口,每咬一口都能吃到兩三只小蝦。而且,必須要用新鮮的海蝦,蝦殼很軟,炸過之后才能香脆,如果是養(yǎng)殖的蝦,就沒有那份咸鮮,因此北海的蝦餅,其他地方難以模仿。
承載美食和各色特產的老街,是不能錯過的景觀。自漢代開始,北海就是海上絲路的西南重要港口,沿海建港,商貿繁華。十九世紀后期,先后有多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教堂、洋行、女修道院、學?!切┲形骱翔凋T樓式建筑雖已古舊,卻無聲地訴說著它曾經的輝煌。隨處走一走,總能看見百年的三角梅盤踞老房子一隅,風蝕墻體和美艷鮮花相搭成趣,使得這座擁有兩千年歷史的海濱古城,最終歸于市井民生。
街巷間,屋檐下,時不時傳來飯香,和家長里短的喃喃絮語,飄散在海邊咸鮮的空氣中,古韻今韻,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