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禮生 孟昭庚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周恩來又接受一個新的艱巨任務——同國民黨談判。毛澤東說過,“此時則無人能證明恩來去寧后,不為張學良第二”。周恩來的談判路上充滿各種危險,在赴南京談判途中的延安市甘泉縣勞山鄉(xiāng),就遭遇了一場有預謀的襲擊。負責安全保衛(wèi)工作的警衛(wèi)員幾乎全部犧牲,周恩來命懸一線。究竟是誰密謀了此次勞山刺殺事件,周恩來又是如何在十分險惡的情況下脫險的,整個事件還得從時局復雜、波詭云譎的1937年說起。
在時局轉(zhuǎn)換發(fā)展的形勢下,中共中央于1937年1月13 日由保安南移至延安。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便將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提到議事日程上。1937年2月10 日,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并建議實現(xiàn)國共合作,一致反對日本侵略。此后,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作為中共全權代表,輾轉(zhuǎn)在西安、杭州、廬山和南京等地,與國民黨、蔣介石的代表進行了長達7 個月的談判。
1937年3月下旬,周恩來受中共中央委派,在中共聯(lián)絡代表潘漢年陪同下,抵達杭州,與國民黨、蔣介石及其代表談判。3月25 日,周恩來繼續(xù)與蔣介石代表張沖在杭州進行談判。此次談判,為促成全面停止內(nèi)戰(zhàn)、推動一致抗日的新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月初,周恩來回到延安(膚施)。中共中央政治局立即召開會議,聽取周恩來關于杭州談判的報告,針對蔣介石的提議,決定起草一個永久合作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綱領。會議期間,周恩來致電蔣介石:“歸膚施后述及先生合作誠意,均極興奮,現(xiàn)黨中央正開會計議綱領及如何與先生永久合作問題?!?/p>
在4月20 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中共中央就制定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綱領、修改國民大會組織法和選舉法等問題,進行了認真、慎重的討論。會議決定由周恩來立即赴南京,就國共合作后紅軍改編問題與國民黨、蔣介石代表進行談判洽商。
對周恩來這次出行的安全保衛(wèi)工作,延安保衛(wèi)部門做了周密的部署,他們對沿途所經(jīng)的勞山、甘泉、鄜縣、黃陵、銅川、耀縣、富平等地情況做了仔細分析;還從中央警衛(wèi)營特務隊抽調(diào)1 個班負責護送,警衛(wèi)人員每人配短槍1 支、150 發(fā)子彈、4 顆馬尾手榴彈、1 把大刀。
當時延安中央機關和紅軍總部還沒有汽車,延安交際處交通管理局局長張明遠出面租用了3 輛商用卡車,計劃讓3 輛卡車組成車隊同時出行。這樣,不但有情況時可以互相策應,而且哪一輛車才是重點,外人也難以辨認。第1 輛車乘坐武裝警衛(wèi)人員。周恩來與延安衛(wèi)戍司令部參謀長兼隨行副官陳友才,坐在第2 輛車的駕駛室。與周恩來同行的、被派往香港工作的中央軍委副參謀長張云逸,去西安聯(lián)絡處工作的中央軍委參謀處負責人孔石泉,以及隨行的新聞記者等人則坐在第2 輛車的車廂內(nèi)。炊事員、通訊員、機要人員、勤務員、首長個人警衛(wèi)員等都乘坐第3 輛車。
4月25 日上午9 時許,周恩來一行出發(fā)。毛澤東站在窯洞坡地的棗樹下,目送著周恩來一行遠去。
汽車穿過延安城直奔西行的通道——勞山大道。坐在第一輛汽車車廂里的警衛(wèi)排排長陳國橋和戰(zhàn)友們說說笑笑,非常興奮。他們當中大多數(shù)都是爬過雪山、走過草地的紅軍老戰(zhàn)士,過去行軍打仗全靠雙腳,像今天這樣坐著帶輪子的汽車進西安古城,平生還是第一遭。在大家的說笑聲中,卡車通過了三十里鋪,進入甘泉縣境的勞山山區(qū)。
勞山,距延安城25 千米。山巒起伏,樹木繁茂,山勢險要,山口縱深狹小,山間路窄不平,坑坑洼洼,彎彎曲曲,上上下下,黃土彌天,汽車不停地顛簸搖晃。中午時分,幾輛車陸續(xù)開進一個峭壁聳立的峽谷,繼而又爬上最高點。“砰!”突然傳來的聲響,打斷了戰(zhàn)士們的說笑,警衛(wèi)排長陳國橋警惕起來,其中一個戰(zhàn)士說只是農(nóng)民牧羊的鞭子聲。陳國橋仍保持警惕,這荒山野嶺,根本看不到放羊的,聲音不會是鞭子響聲,緊接著,又聽到“砰!砰!砰!”幾聲響。這下,大家都確定是槍聲,之前那個好似鞭子的響聲肯定是發(fā)號令的手槍發(fā)出的。有著豐富戰(zhàn)斗經(jīng)驗的張云逸馬上意識到出現(xiàn)槍響的現(xiàn)象不是偶然的,他警惕地看了看前方、周圍環(huán)境和卡車所處的位置。這是一個簸箕形的山坳,山坳谷地是幾條山溝的交匯點,中間有一個被當?shù)厝朔Q為“湫”的深水潭,公路穿潭而過,將潭一分為二。潭左是一大片葦塘,葦塘后邊是陡峭的沿湫山;潭右是一片樹林,樹林的后邊是一個圓形的山坳。山坳的正前方橫著一條約300 多米寬、30 多米高的大壩梁。這時,左側(cè)的峭壁上、左后側(cè)的崖畔間和車頭方向,都響起了密集的槍聲。周恩來斷定車隊是遭到伏擊了,果斷地命令司機沖過去。
司機也意識到情況危急,將油門一踩到底,卡車急速直往前沖。可是敵人事先已經(jīng)做了精心準備,他們在土公路上挖了塹壕,卡車往前還沒沖出五六米遠,右車輪就已陷進溝壕,險些翻了車,司機只好熄火。這時,埋伏在前邊不遠的壩梁上的敵人開火了,頃刻間槍聲大作,機槍、步槍居高臨下,一齊對準3 輛卡車射擊。密集的子彈將第2 輛汽車車輪打癟,駕駛室的擋風玻璃被打得四下飛濺,司機身中數(shù)彈,倒在駕駛座上。駕駛室的右車門由于側(cè)翻自然顛開,周恩來敏捷地翻出駕駛室,車上的其他人也迅速跳下車,散開還擊。張云逸讓陳友才保護周恩來迅速轉(zhuǎn)移,自己帶領戰(zhàn)士進行抵抗。干部、戰(zhàn)士迅速跳下車,搶占有利地形,尋找隱蔽處予以回擊。
警衛(wèi)戰(zhàn)士毫不畏懼,頑強抵抗,但因為他們使用的只是手槍和手榴彈,射程有限,加之處在敵人下方,毫無遮掩。而敵人是居高臨下,用的又都是長槍,不一會,警衛(wèi)戰(zhàn)士傷亡不少。敵人見狀,立刻發(fā)起沖鋒,情況萬分危急。
陳友才剛下車,腿部就中了一槍,但他還是忍著疼痛,一面揮舞手臂示意警衛(wèi)人員掩護周恩來迅速撤離,一面掙扎著爬起來向敵人射擊并仔細觀察敵人的火力布置。他很快發(fā)現(xiàn)敵人僅是占領3 個山頭和壩梁兩側(cè),用火力封鎖整個公路,在右側(cè)的山頭沒有布置火力,而右側(cè)山頭是森林,山下是灌木叢和雜草,只要離開公路,通過一塊被雜草覆蓋的小塊開闊地,便能夠向東南山上突圍,遂立即示意周恩來向右側(cè)山頭突圍。此時周恩來顯然也發(fā)現(xiàn)了左邊是山崖,右邊是樹林,便當機立斷,指揮大家越過開闊地,邊打邊退向樹林。
陳友才忍著劇痛,拖著傷腿,一面指揮部分戰(zhàn)士在汽車附近還擊敵人,一面組織人員奮力掩護周恩來,邊打邊撤。匪徒見頭戴禮帽、身穿呢制西服、打著西裝領帶、頗有派頭的陳友才揮舞手臂指揮抵抗,便以為他就是目標任務,于是子彈都集中向他射來。此刻陳友才也意識到,自己越能吸引敵人的火力,就越能減少周恩來的危險,于是他以汽車作掩護,與敵人展開了周旋。就在周恩來等人撤下公路時,陳友才被敵人射來的子彈奪去了生命。在同志們不顧一切的掩護下,周恩來和張云逸、孔石泉3 人終于沖進樹林,敵人雖然還不停地朝這邊打槍,卻沒有追來。周恩來等人轉(zhuǎn)過一個山頭,來到一個山坳,也未遇有敵人堵截,這時,周恩來發(fā)現(xiàn)張云逸的手被子彈擦破了皮,正在流血,孔石泉衣領右側(cè)被打穿了個洞,但人未受傷,便帶領他們繼續(xù)朝森林深處躲去。忽然,身后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3 人迅速做好戰(zhàn)斗準備,待臨近一看,才發(fā)現(xiàn)是周恩來的警衛(wèi)員劉九洲,劉九洲向周恩來匯報了他撤出戰(zhàn)斗時的殘酷情景。
4 個人轉(zhuǎn)過幾個山頭,來到勞山西處的一側(cè)。在這里已看不到敵人,但還能聽到槍聲。周恩來向槍響的方向久久地佇立著,沉默不語。張云逸覺得伏擊的人不是正規(guī)部隊,好像是一股武裝土匪,建議一行人暫時先回延安,周恩來表示同意。于是4 人攀登斷壁危崖,沿著山梁向延安方向走去。這一帶樹林稠密,山路崎嶇,很難辨別方向,所幸此時正是春忙季節(jié),山頭上已有不少老鄉(xiāng)在耕作。劉九洲向一名老鄉(xiāng)問路,得知不遠就是三十里鋪,延安保衛(wèi)局在那里設有一個檢查站,于是,4 人向著三十里鋪方向趕去。
周恩來一行4 人,順著山溝,穿過樹林,翻越一座大山,直到下午3 時許才趕到位于三十里鋪的延安保衛(wèi)局檢查站,終于脫離了危險。
周恩來在檢查站用電話向毛澤東報告遇襲情況,毛澤東立刻命令中央警衛(wèi)營營長黃霖率一個騎兵連,十萬火急地趕到三十里鋪。當劉九洲帶騎兵連趕到事發(fā)現(xiàn)場,眼前的一幕讓大家都沉默了,被打壞的卡車附近都是戰(zhàn)士們的尸體。收殮了烈士遺體之后,黃霖連夜返回檢查站向周恩來報吿現(xiàn)場情況。當他將布滿刀痕和濺滿陳友才鮮血的毛毯交到周恩來手中時,周恩來頓時流下眼淚?,F(xiàn)在,這條浸滿陳友才烈士熱血的毛毯仍存放在延安鳳凰山革命舊址中朱德和周恩來的會客室里。
陳友才,1914年出生于湖南郴縣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1928年1月,14歲的陳友才參加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同年4月,隨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后,調(diào)毛澤東身邊任警衛(wèi)員;1934年秋,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陳友才因相貌、身材酷似周恩來,于1936年2月,任周恩來的警衛(wèi)參謀;1937年4月25 日,以隨行副官身份隨周恩來赴南京與國民黨談判。
這次勞山遇襲,只有周恩來、張云逸、孔石泉和劉九洲4 人平安無事,其它隨行人員全部遇難。周恩來勞山遇襲之所以能平安無事,據(jù)親歷者劉九洲回憶,可能是因為周恩來坐在駕駛室最右邊,而土匪挖在路上的壕溝剛好把卡車右前輪陷了進去,這樣,他所處的位置就成了全車最低的地方;加之他久經(jīng)沙場,十分機智,而且在卡車右前輪陷進壕溝時,駕駛室右前門被顛開,剛好為他擋住前邊飛來的子彈。在勞山遇襲后,周恩來一直隨身帶著一張陳友才的一寸照片,在這張照片背后,周恩來親筆寫下“勞山遇險,僅剩四人”幾個字。幾十年之后的1973年,周恩來重返延安時,還對延安地委書記土金璋提及此事,念念不忘為保護他而犧牲的戰(zhàn)友。
盡管遇到如此大的危險,但周恩來沒有被危險嚇倒,剛剛突圍脫險的他第二天便馬不停蹄的乘飛機到西安,去完成尚未執(zhí)行的談判工作。周恩來先在西安跟顧祝同談判,隨后又到南京,同國民黨、蔣介石代表繼續(xù)談判。南京談判比預想中的順利,周恩來用他高超的談判技巧和剛?cè)岵恼沃腔郏罱K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國共聯(lián)合抗日的局面就此展開。
在周恩來4月26 日前往西安之后,中共中央在延安南門外大操場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沉痛悼念在勞山遇害的烈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弼時代表中共中央軍委致悼詞,3 萬多軍民向死難烈士致哀。會后,烈士的遺體被安葬在延安寶塔山山腰。
勞山事件震驚延安,震驚南京,毛澤東十分震怒。周恩來是我黨重要的領袖人物,出行的路線、時間都是非常機密的,敵人怎么會了如指掌;是誰策劃并實施了這一襲擊行動;是日本特務,還是國民黨特務,還是土匪,抑或是中共內(nèi)部正在接受批判的張國燾及其政治上的追隨者?如果是后者,那么,這一事件就更為嚴重,甚至會給延安的局勢造成劇烈的動蕩。毛澤東下令徹查此案。
負責徹查這一驚天大案的是當時擔任西北政治保衛(wèi)局偵察科長的謝滋群。謝滋群深知責任重大,通過多次召開辦案人員的工作會議,制定了依靠群眾的偵查方案。
一開始,有人把張國燾列為懷疑對象。因為周恩來遇險正好是“抗大風波”發(fā)生后的第21 天,地點又恰恰在紅四方面軍控制區(qū)內(nèi)。當天夜里,中央警衛(wèi)團便包圍了張國燾的住地,但通過謝滋群等人的細致調(diào)查了解,襲擊行動并不是張國燾所為。
調(diào)查沒有進展,為查到真正的歹徒,謝滋群派出部分辦案人員深入案發(fā)地附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向群眾宣傳、講解革命道理,打消群眾顧慮,取得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謝滋群得知老鄉(xiāng)李老漢可能知道線索后,便親自來到李老漢家。可李老漢膽小怕事,擔心日后受到報復,無論謝滋群怎樣勸說,他總是推說什么都不知道。
謝滋群沒有氣餒,既動員當?shù)馗刹?、覺悟較高的群眾做李老漢的工作,又通過幫李老漢耕地等行動漸漸取得李老漢的信任。李老漢終于告訴謝滋群,周恩來遇險的那天早上,他在樹林里撿枯樹枝,聽到不遠處的公路邊有說話聲。注意一瞧,發(fā)現(xiàn)有幾個人在公路上挖溝,其中一個是他認識的本村人,聽說這個人品行不端,曾在外面跑過土匪。李老漢一驚,意識到這伙人又要為非作歹,攔路搶劫了。為少惹是非,保全生命,他丟下?lián)旌玫囊欢巡窈?,從另一個方向抄小路轉(zhuǎn)回家中。
根據(jù)李老漢提供的線索,謝滋群立即命人逮捕了那個當?shù)厝恕=?jīng)審問,此人僅是個小嘍羅,他供出他所認識的土匪頭目李清伍安插在延安南門的坐探馮長斗。謝滋群立刻下令逮捕馮長斗,對其突擊審理。馮長斗雖然老奸巨滑,但在強大的偵訊下,供出了這次襲擊周恩來的行動是匪首李清伍所為。
李清伍,延安黃龍山麻洞川老溝村人,他從小就喜歡舞刀弄槍,還特別喜歡惹事生非,長大后更是糾集一些流氓欺負村民,拉幫結(jié)派慢慢成了一股土匪的頭目。
1934年8月,陜北劉志丹紅軍到了甘泉,對李清伍所在的那股土匪進行爭取和政治瓦解。李清伍表示愿意棄惡從善,其部土匪改編為甘泉紅軍獨立營,李清伍任獨立營副營長,但他本性不改,整天只顧著享樂。在東北軍圍攻陜北紅軍的時候,囯民黨甘泉縣黨部派特務王實生、王兆波打入獨立營,策反了李清伍,李清伍殺害了獨立營營長和教導員,將隊伍拉回黃龍山中,成為國民黨甘泉縣黨部直接操縱的一支政治土匪。國民黨甘泉縣黨部利用李清伍這股政治土匪,刺探共產(chǎn)黨和紅軍以及地方政權的情報,襲擊和暗殺紅軍人員和蘇區(qū)干部,殘害相信、擁護共產(chǎn)黨的革命群眾。
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成立了剿匪部隊,極大地打擊了李清伍的囂張氣焰,李清伍對共產(chǎn)黨懷恨在心。為了實施對付共產(chǎn)黨的陰謀,李清伍在延安南門安插了眼線馮長斗。
1937年4月中旬,囯民黨甘泉縣黨部奉上級指示,刺探、搜集中共延安方面的情報,并暗中采取破壞行動。匪首李清伍在領取一筆可觀的活動經(jīng)費后,就派遣兩名匪徒扮作生意人潛入延安,與馮長斗接頭。在馮長斗全力配合下,經(jīng)過幾天的秘密偵察,兩個匪徒竟意外地發(fā)現(xiàn),在南門兵站的3 輛大卡車旁,有幾名士兵守衛(wèi),不讓任何閑人靠近車身。他們就斷定,最近共產(chǎn)黨一定有大官要出行。馮長斗四處打探,居然獲悉:周恩來要在25 日經(jīng)西安前往南京,與國民黨進行談判。
李清伍得到這個情報,如獲至寶。他知道,自己現(xiàn)在雖為這支政治土匪的“司令”,可是現(xiàn)在陜甘寧三省邊界受共產(chǎn)黨的行政管轄,他們這些土匪在共產(chǎn)黨的追剿之下整天東躲西藏,朝不保夕,如果能要了周恩來的性命,既能給共產(chǎn)黨以沉重打擊,又能以此向國民黨蔣介石邀功請賞,這一個升官發(fā)財?shù)臋C會真是千載難逢。
4月24 日,李清伍召集反動民團團總姬延壽等匪首開會,密謀了出擊計劃。為防止走漏消息,匪首們決定隱瞞出擊真相,對一般匪徒只宣稱去勞山伏擊過路商隊汽車,打劫貨物。
李清伍從各股匪中挑選了190 名悍匪,當夜,帶領這批匪徒,在夜幕的掩護下,翻越盤龍山,穿過盛榆公路,于25 日拂曉爬上了勞山。李清伍將匪徒分成5 組,分別埋伏在周恩來車隊必經(jīng)的勞山椏口的3 個山頭和壩梁兩側(cè),要他們各自抓緊構筑簡單的工事。
這190 名悍匪都是勞山匪徒中的“精兵強將”,且配有精良武器,李清伍妄想靠著此次襲擊,一戰(zhàn)成名、一戰(zhàn)成功,可他萬萬沒想到,下屬土匪將陳友才誤認為周恩來。
真相水落石出后,毛澤東一聲令下:清剿匪患!轟轟烈烈的剿匪工作很快就全面鋪開。延安紅軍總部首先派出部隊從東南面切斷了土匪的退路,防止土匪從臨鎮(zhèn)經(jīng)宜川逃過黃河;然后,以正規(guī)部隊警四旅為主力,延安、甘泉、鄜縣、宜川、紅泉5 縣的地方部隊緊密配合,對土匪形成合圍,不到一個月,便一舉攻陷李清伍老巢,活捉了匪首李清伍、民團團總姬延壽等人,并順勢將范玉山、陳老大等遍布陜甘寧三省邊界的大大小小山頭的46 股土匪全部剿滅;隨即,分別在延安甘谷驛、三十里鋪、安塞的河底坪等地召開公審大會,將這些惡貫滿盈的匪首和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匪徒予以處決。
在投身革命的歲月里,周恩來數(shù)次遭襲、遇險,時刻面對危險的挑戰(zhàn),但為拯救多災多難的祖國,始終不懼危險、一往無前,如此精神,我們當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