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兵 徐貴川 黃國飚 范先毅 江林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遵義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影像科,貴州 遵義 563000)
目前臨床治療腦缺血性疾病主要以挽救缺血半暗帶為原則,在治療時間窗內(nèi)恢復腦組織血流灌注,進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1〕。由于腦組織對低灌注耐受程度有限,若超過一定時間,缺血半暗帶會逐漸轉化為梗死區(qū)域〔2〕。因此早期對腦缺血性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意義。高分辨率磁共振腦動脈血管壁成像(HR MR-VWI)利用新型線圈、高強磁場共振技術,能清晰顯示亞毫米級別的動脈壁,具有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成分分析中〔3,4〕。結合HR MR-VWI的優(yōu)勢,考慮將其應用于腦缺血性疾病的評估中,可進一步提高評估效果。本研究擬分析HR MR-VWI在腦缺血性疾病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經(jīng)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選擇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醫(yī)院經(jīng)臨床與影像學確診的100例腦缺血性疾病患者納入缺血組;將同期醫(yī)院經(jīng)臨床與影像學確診的50例非腦缺血性疾病患者納入非缺血組?;颊呒捌浼覍倬炇鹬橥鈺<{入標準:①腦缺血性疾病符合《神經(jīng)病學》〔5〕中相關診斷,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缺血性腦卒中等;②非腦缺血性疾病包括動脈夾層、煙霧病、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綜合征等;③全部患者經(jīng)臨床與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標準:①存在腦出血性疾?。虎诤喜⒛X外傷、顱內(nèi)腫瘤、癲癇等疾??;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或存在認知功能改變與精神癥狀;④視聽障礙、失語或意識不清,檢查合作度較差;⑤結節(jié)病、多發(fā)性硬化等引起的腦白質病變;⑥帕金森病、血管性癡呆等神經(jīng)退行性疾?。虎吆喜⒓谞钕俟δ苷系K、營養(yǎng)不良等;⑧有酗酒史、長期藥物濫用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檢查方法 使用Siemens 3.0T MRI掃描儀(Skyra)進行掃描,2D血管壁成像-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CE-T1WI:TR=800 ms,TE=10 ms,F(xiàn)OV=200×200 mm,層內(nèi)分辨率0.4×0.4 mm,層間分辨率1.5~2.0 mm,層數(shù)10~20層。2D血管壁成像-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TR=4 800 ms,TE=80 ms,F(xiàn)OV=200×200 mm,層內(nèi)分辨率0.4×0.4 mm,層間分辨率1.5~2.0 mm,層數(shù)10~20層。3D血管壁成像:變角度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CE-T1WI:TR=800 ms,TE=25 ms,F(xiàn)OV=200×200 mm,層內(nèi)分辨率:0.5×0.5 mm,層間分辨率0.5 mm,層數(shù)120層。非對比血管成像與斑塊內(nèi)出血同時成像(SNAP):TR=10 ms,TE=5 ms,翻轉角度:90°,F(xiàn)OV=200×200 mm,矩陣200×200,掃描時間210 s。VISTA-PDWI:TR=2 000 ms,TE=40 ms,翻轉角度:90°,F(xiàn)OV=200×200 mm,矩陣400×400,掃描時間:270 s。
1.3評價指標 使用SPM5軟件行圖像后處理,測定血管最狹窄處及參考血管的血管面積(VA)、管腔面積(LA),計算管壁面積(WA)、斑塊面積(PA),WA=VA-LA,PA=最狹窄處WA-參考血管WA。觀察斑塊內(nèi)出血、強化程度,并計算重構指數(shù)最狹窄處VA/參考血管VA,重構指數(shù)≥1.05為正性重構,≤0.95為負性重構,0.95<重構指數(shù)<1.05為無重構。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t檢驗、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UC),分析HR MR-VWI參數(shù)對腦缺血性疾病的評估價值,AUC<0.50無價值,0.50≤AUC<0.70價值較低,0.70≤AUC≤0.90價值中等,>0.90價值高。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n(%)〕
2.1HR MR-VWI表現(xiàn) 缺血組斑塊位于腹側壁、斑塊表面不光整、斑塊內(nèi)出血、斑塊明顯強化、血管壁正性重構占比高于非缺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缺血組血管壁均為偏心性增厚。見表2。
2.2HR MR-VWI參數(shù) 缺血組最狹窄處LA低于非缺血組,WA、PA高于非缺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參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HR MR-VWI對腦缺血性疾病的評估價值 將HR MR-VWI參數(shù)(最狹窄處LA、WA、PA)作為檢驗變量,將腦缺血性疾病作為狀態(tài)變量(1=腦缺血性疾病,0=非腦缺血性疾病),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WA、PA單獨及二者與LA聯(lián)合評估腦缺血性疾病的AUC>0.80,具有一定的評估價值。見表4、圖1。
表2 兩組HR MR-VWI表現(xiàn)比較〔n(%)〕
表3 兩組HR MR-VWI參數(shù)比較
表4 HR MR-VWI對腦缺血性疾病的評估價值
圖1 HR MR-VWI參數(shù)評估腦缺血性疾病的ROC曲線
腦缺血性疾病的病理基礎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預后與缺血時間、斑塊面積等因素密切相關,若早期治療可避免腦組織不可逆損害,減輕神經(jīng)功能損傷,改善患者預后〔6〕。目前臨床診斷腦缺血性疾病以常規(guī)MRI、血管造影成像等為主,常規(guī)MRI雖然操作便捷,但對早期病變及微小血管無法清晰顯影,血管造影成像雖然診斷準確度較高,但具有創(chuàng)傷性,且操作較為復雜〔7,8〕。因此采取安全、準確性高的檢查方式,對疾病進行早期診斷至關重要。
HR MR-VWI可通過多序列對比清晰顯示動脈壁斑塊的位置、性質,具有可重復性、無創(chuàng)及分辨率高的優(yōu)勢,尤其對評估顱內(nèi)解剖位置較深、走行迂曲的細小動脈具有較好的準確性〔9〕。結合HR MR-VWI的優(yōu)勢,考慮將其應用于腦缺血性疾病的評估中,可進一步提高評估效果。本研究結果說明,HR MR-VWI對腦缺血性疾病具有一定評估價值。分析原因在于,HR MR-VWI利用多序列掃描對動脈斑塊成分進行分析,使用的“黑血”技術,利用雙反轉恢復序列對血管內(nèi)血流信號產(chǎn)生抑制作用,有利于避免血流信號產(chǎn)生的干擾,進而有助于評估斑塊的穩(wěn)定性〔10,11〕。HR MR-VWI所采用的“亮血”技術能夠清晰對斑塊進行顯影,尤其是對纖維帽具有較高的評估價值〔12〕。同時HR MR-VWI具有較高的管壁軟組織對比度,通過觀察斑塊的位置、表面光整程度、強化程度及內(nèi)出血情況,進而對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腦缺血性疾病與動脈炎、動脈夾層及煙霧病等進行鑒別〔13〕。此外,動脈重構可分為正性與負性重構,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病理機制,正性重構主要是由于血管幾何形態(tài)損傷血管壁所致,有利于對動脈粥樣硬化進行診斷評估〔14〕。
HR MR-VWI參數(shù)中WA、PA可反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性,WA、PA值越高提示斑塊的易損性越強,越容易導致血管狹窄,進而引起腦組織缺血〔15〕。本研究結果表明,HR MR-VWI可對腦缺血性疾病進行定量評估。粥樣硬化斑塊可引起動脈血管重構,隨著斑塊面積增加,可導致局部管腔為保障血管腔不狹窄而發(fā)生代償性的向外擴張,導致病變動脈外徑擴大〔16〕。HR MR-VWI利用高分辨的優(yōu)勢,測定目標動脈的血管面積、PA,評估斑塊的重構性,進而對斑塊的穩(wěn)定性進行定量分析,有利于提高對動脈粥樣硬化、腦缺血性疾病的評估準確性〔17,18〕。本文ROC曲線結果進一步說明HR MR-VWI可定量評估腦缺血性疾病。
綜上,HR MR-VWI對腦缺血性疾病具有一定評估價值,可為臨床診療提供客觀依據(jù)。但HR MR-VWI檢查需要的時間較長,不僅需要患者配合度高,且檢查過程中易增加移動偽影的發(fā)生,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受影響。同時若存在擴展動脈瘤,可因血流速度較慢出現(xiàn)類似血管壁增厚的影像學表現(xiàn),對檢查結果的評估造成影響,使HR MR-VWI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