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市沙溪第一中學 支恩美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太湖新城成人教育中心校 易 平
2020年10月,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評價改革方案》)指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fā)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教育評價所具有的導向作用,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的部分滯后現(xiàn)象。如:我國體育教學評價模式單一且滯后,評價關注的是可以量化的運動成績、生理機能指標,體育教學評價有內容狹窄、評價方法單一和評價工具陳舊的問題。通過對體育評價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本研究基于課程價值和提升教學有效性,拓寬教學評價內容,豐富評價方法,更新評價工具,以體育教學評價改革,指導體育教學改革,實現(xiàn)以體育知、以體育能、以體育技、以體育德。
首先應明確“教學效果”的含義。由于教學出現(xiàn)的情況,教學活動左右下的成果,包括受教學的影響所能顯示出來的一切成果。所有教學效果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筆者認為:教學效果是教學的成效與結果,是在教師教學的一定時期內,學生的德、智、體等諸方面發(fā)展的程度。
有效教學是提倡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學觀,教學效果強調的是教學產生的結果,與動機無關,它的落腳點是學而不是教,學生有無進步和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果的唯一指標;教學效用是學到的東西能夠為學生所用,與社會和個人的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的程度如何;教學效率指單位教學內所獲得的教學產出,師生用盡可能少的教學投入或教學所耗(時間、精力等)獲得盡可能多的教學產出或教學所得。筆者認為,體育課堂有效教學是指:在體育課堂上,師生用盡可能少的教學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所得,發(fā)展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體能,提高運動技能,掌握運動知識,培養(yǎng)體育品德。
體育課程的價值就是體育課程主體在體育課程活動中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價值選擇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傾向性。周兵教授認為:體育課程價值是指“能”運動——實現(xiàn)學生的生物改造價值,“會”運動——實現(xiàn)學生的運動行為價值,“懂”運動——實現(xiàn)學生的體育文化價值,“愛”運動——實現(xiàn)學生的情感適應價值。能指體能,即有沒有合適的體能鍛煉和運動負荷;會指技能,有沒有運動技能的學習和練習;懂指知識,有沒有運動技能和健康的知識點;愛指情感,有沒有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墩n程標準》認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運動能力發(fā)展的重點是發(fā)展體能、運動技能和提高運動認知。健康行為養(yǎng)成的重點是鍛煉習慣、情緒調控和適應能力。體育品德培養(yǎng)的重點是積極進取、遵守規(guī)則和社會責任感。專家的觀點和課程標準揭示了體育學科內在的教育價值,規(guī)劃了學生的發(fā)展方向,有體能、運動技能、體育品德、運動知識、鍛煉習慣等方面。
登錄中國知網(wǎng),以關鍵詞“體育教學有效性”檢索,獲得文章共1293篇,其中2009年前有87篇,2010—2020年間有1206篇。以關鍵詞“體育的核心素養(yǎng)”檢索,獲得自2014—2020年的文章共1153篇。以關鍵詞“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檢索,獲得文章僅149篇,其中1990—2000年間有12篇,2001—2010年間有57篇,2011—2020年間有80篇。在“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文章中,有對學校體育教學的整體評價,有對體育教師教學的評價,也有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但是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評價體系,還沒有人涉及。但是課堂教學諸多的指標,哪些才是有效教學的最低配置?為此,筆者對體育教學評價表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
1.評價表的現(xiàn)狀分析
收集東南沿海地區(qū)部分省市的體育課堂教學評價量表103份,從評價表的來源分為課堂教學評比表、學術論文評價表、理論書籍評價表、學校實踐評價表、網(wǎng)絡資源評價表;從評價表所屬地域,包括上海、江蘇、浙江、河北、山東、吉林等地;從評價表的適用范圍分為體育學科評價表與學科通用的評價表,其中體育學科量表僅21份,占20.4%。以室外實踐課為主的體育課堂是全開放的,容易受外界干擾;球類比賽時學生之間有身體接觸,甚至沖撞;投擲與體操的雙桿、單桿等項目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等,如以全學科通用評價表評價體育課堂,運動負荷、安全保護等評價指標得不到體現(xiàn),輕則學生的體能發(fā)展遲緩、技能掌握有限;重則引發(fā)安全事故,學生受到傷害。因此,科學地設計體育課堂評價表,不僅關系到每一代人的體質強健,還決定了中華民族的健康素質與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質量。
體育學術論文中的評價表很少運用在教學一線,學術論文的評價表大多只有權重而無評價分值,這讓一線教師很難做出評價,造成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的脫節(jié);部分評價表設計不規(guī)范,沒有一二級指標的區(qū)別;大部分評價指標使用感性的長句,缺乏理性的表述,出現(xiàn)多個評價點,使評價者難以判斷。例如“學生表現(xiàn)的指標表述為:學生興趣濃、熱情高、參與廣,學習主動,思維活躍,互動有效,體現(xiàn)深度學習?!边@里就出現(xiàn)了學生態(tài)度、參與程度、學生思維、溝通交流四個評價點。
2.評價指標的現(xiàn)狀分析
首先把所有評價指標繁雜的長句歸納為簡短的評價點,共歸納了42項;再把原指標的分值均勻分配給評價點。其中,評價指標傾向于教師教學的達64.3%,說明學生的主體地位雖已確立,但還沒有完全改變“重教輕學”的局面;理論研究的重點偏向于教學過程和教師素養(yǎng),而教學評價分值則傾向于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這種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xiàn)象,顯示出教學評價表的設計者,有意將分值賦予決定課堂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筆者將“教學效果”作為研究的突破口,使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剝離“教學效果”表象下的相關指標,呈現(xiàn)出指標間微妙的內在聯(lián)系。
3.對教學效果指標的統(tǒng)計分析
《評價改革方案》指出: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yè)性、客觀性。評價指標的科學與否,可以依托專業(yè)的統(tǒng)計分析軟件,如SPSS17.0,將所有評價表的指標分值輸入軟件,使用“簡單相關”功能進行分析?!敖虒W效果”涵蓋的指標有“目標達成、能力提高、學習價值、鍛煉習慣”。找到與它們成顯著相關(P<0.05)的指標,其中學生學習方面的直接相關指標7項次,包括體育情感、鍛煉習慣、學習方式等,占總數(shù)的41.1%。間接相關指標有31項次,包括知識技能、學生練習、身體健康等,占總數(shù)的47%。間接相關比例的增加,揭示了隱藏在指標內學生學習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幅度,也找到了有效教學最低配置指標。
以體育課程價值為基礎,以提升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為目標,將與教學效果相關指標分類,建立評價體系的初稿,避免了將所有評價指標不分輕重、全部羅列的尷尬局面。指標的文字表述精確、簡潔,強化、細化“學生學習”的指標,如將“目標達成”分解成三個指標,“參與程度、掌握程度、應用程度”,分列于體能、運動技能、運動知識中,能更明確判斷學生的發(fā)展程度。精減“教師教學”指標,僅將有效教學的必須指標列出。
德爾菲法征詢對象為12位體育教學一線的教授級教師、特級教師等,共進行了兩輪問卷征詢,每一輪問卷回收后,以專家的權威程度與指標重要程度匯總數(shù)據(jù),多數(shù)專家要求增加“安全保護”這項指標,因此在第二輪征詢表中加入該指標。剔除微弱的因素,再確定每項指標的權重。為了便于一線教師評分,最后將指標權重換算成評價的分值,得到“基于體育課程價值提升教學有效性的評價表”(見表1)。
表1 基于體育課程價值提升教學有效性的評價表
教師調控:一線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即使是相同的教學內容,相同的班級,不同的教師授課,教學效果完全不同。因此,有效教學離不開教師有效的調控。與教學效果直接相關指標,作為教師“盡可能少的教學投入”,從目標明確、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學習評價、教學組織方面實施。
運動知識:體育運動中蘊含著許多科學知識、運動原理、比賽規(guī)則等,只有認真學習,才能更有效地運動,也能看懂直播的重大賽事,豐富業(yè)余生活,杜絕蠻練,避免受傷,因此,學生需要懂得必要的運動知識。運動知識從應用程度、運動知識、學生傾聽方面實施。
體育品德:當學生積極參與運動、體驗運動的快樂、在比賽中的遵守規(guī)則、筋疲力盡時的堅持……體育運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揮巨大的影響。體育品德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綜合和提升,可遷移到人生品德層面。學生能遵守體育課堂的教學常規(guī),做到自律;在體育運動中了解知識,掌握技能,豐富體育情感;磨煉意志,有學習思考,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體育品德從鍛煉習慣、學習態(tài)度、體育品格、溝通交流方面實施。
運動技能:學生的運動技能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完成基本活動能力的基礎技能,如走、跑、跳、投、支撐、懸垂、滾翻、攀爬、平衡等;二是需要特別關注通過學習獲得的專門運動技能;三是專項技能,是完成特定運動項目的專門技術與能力。運動技能從技能學習、學習方式、掌握程度、學生思維方面實施。
體能是指人體通過先天遺傳和后天訓練獲得的在形態(tài)結構方面,在功能及其調節(jié)方面、在物質能量的貯存和轉移方面所具有的潛在能力以及與外界環(huán)境結合所表現(xiàn)出來的綜合運動能力。體能從身體練習、練習密度、參與程度、運動強度、安全保護方面實施。其中的身體練習、練習密度、運動強度,是“學生練習”指標的細化。
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發(fā)展,有效的體育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與空間內更好地發(fā)展,從有效學習和有效教學兩方面進行。
有效的教學,僅在于教師的課堂調控。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組織展開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評價,有效調控課堂。
有效學習在于體能、運動技能、體育品德、運動知識四個方面來發(fā)展學生。
運動知識:學生通過傾聽運動與健康知識,并在體育鍛煉中應用所學的知識。
體育品德: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學生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其產生濃厚的體育情感,發(fā)展體育品格,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完善體育品德。
運動技能: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技能,并采用多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掌握并運用運動技術,從而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
體能:在合理的安全保護措施下,學生參與學習,各種身體練習必須達到相應的運動負荷,才能增強學生的體能。